现象类作文,现象类作文例文

  • 大象
  • 2022-09-27

所谓“假大空”,“假”指的是没有生活基础和生活实践,胡编乱造;“大”指的是选择没有亲身体验的大作文材料和成人腔的口号式大道理;“空”指的空写、无细节、无内容,大半议论抒情。

现在的中小学生作文中,大量出现“假大空”,是值得我们每个从教者深度思考的。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作文的布置方式:

小学段布置的作文多以单元板块为主线。

走进自然,大自然同人类一样也是弱肉强食。无数的食物链约束着各种动植物,为每一种动植物设立了它们的位置和任务。既然有自然,那也有超自然现象。比如,百慕大三角州,二战期间的防水雷艇事件等等。

以小学五年级上册为例,第一单元习作为“我的心爱之物”,属于记叙文范畴中的状物作文;第二单元习作为“漫画老师”,属于记叙文范畴中的写人作文;第三单元习作为“缩写故事”,严格来说属于阅读的概括内容能力的训练;第四单元习作为“二十年后的家乡”,属于记叙文范畴中的想象作文;第五单元习作为“介绍一种事物”,属于简单的说明文;第六单元习作为“我想对您说”,属于应用文范畴中的书信;第七单元习作为“____即景”,属于记叙文范畴中的写景作文;第八单元习作为“推荐一本书”,属于记叙文范畴中的读后感类型。

从第一单元到第八单元,作文的训练不带重样的,记叙文的各类小体裁,包括写人、状物、想象、写景、读后感;还有涉及到阅读的概括训练;应用文的书信;甚至连中高考都不会在作文题中出现的“说明文”。过广过杂,每个都是浅尝辄止,难以深入学习并熟练。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无以适从,只能东拼西凑。

同时,在单元习作训练之外,我们的孩子们还有额外的作文任务。各种“主旋律”作文,层出不穷。“救灾、抗疫、各类周年庆、疾病捐款、消防急救、各类讴歌大赛......”而这类任务型作文,必须是大材料见大道理,如果没有真情实感,没有切身体会,很容易流于形式,各种摘抄,“假大空”不可避免。

二、作文的指导方式:

语文教学中很考究教师的板块之一就是作文指导。这要求我们的老师,要明白作文产生的全过程,这是前提,才能更好地把握作文学习的规律,引导学生习作。

作文的产生一般要经过“观察积累”→“构思布局”→“运笔写作”三个主要过程,其中“观察积累”尤为重要。在作文教学上有一句经验之谈:作文的材料来源于生活,而不是课堂。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教会学生的积累方法,现象类作文例文,才是作文教学真正该下功夫的地方。

晚霞是一道平常而又独特的风景,我从没仔细观察过它,只是空闲时看看而已,但今天我却被它吸引住了。大概在五点半左右,晚霞出现了,此时我正在公园的亭子里休息,这里是看晚霞的最佳地点。太阳在半空中。

最有趣的是,它们的头上和尾部有一撮黑毛。它们的叫声不是像大鸭子一样“嘎嘎嘎”地叫,而是像小鸡一样“唧唧唧”地叫着,我用盒子和报纸给它们搭了一个舒服的窝。 我突发奇想,大鸭子会在游泳。

目前来看,学校作文教学大体上有几种情况:

(一)平时不布置作文→平时测验不写作文→考试之前背作文。

很明显,这是最极端的做法,近乎于无作文教学,社会现象类作文写作思路,只是把作文作为应对考试的一时之需。但,很遗憾,现实中,确实存在。“背作文”严重违背作文学习规律,禁锢学生思维,逐步丧失独立写作能力,且风险性也很大。可能平时考试时,教师提前知晓考试作文题,有用,于是“万里江山一片红”,整班一模一样的作文,果然“好看”;问题是统考、统考、择校考、中考、高考怎么办?赌徒一般的押注?甚至我接触的老师中,还有极少一部分在悉心研究在大考前背哪些类型的作文,然后通过“微整容”达到考试时能用上的“学问”。

且不说大考对作文的评判明确有“不得抄袭”的标准,重点在“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微整容”一旦失败,面临的就是考试时作文最大扣分问题——偏题。毫不客气地说,这样的作文教学就是误人子弟!

神奇的自然现象——雪 每当到了三九严寒的冬季,便大地冰封,下起了厚厚的鹅毛大雪。那就是我最喜爱的小精灵——雪。雪,洁白美丽,没有一丝杂色,是那么纯净,如同一颗颗晶莹透亮的钻石。雪,又像一个乖巧的孩子。

(二)布置作文→批改作文→展示作文→修改作文。

这是具备了作文教学的基本流程的,问题就在于“展示作文”这一环节。一部分的做法是读几篇写得好的作文,读几篇写得不好的作文,如果能谈一谈好在哪,不好在哪,也还是有一定意义的,但是,如果只读不讲,那除了“鼓励”和“打压”,基本就没有任何价值了。

(三)布置作文→批改作文→提出指导意见→修改作文。

现象 “追星”如今已成为一种时尚,成为年轻人的标志。其实“追星”并不是一种好现象,但如果适当的,选择好的“星”做为自己学习的榜样,这也不失为一件好事。但许多人却以夸张、疯狂的态度“追星”。

这种情况相对属于正常流程,关键在于“指导意见”。对作文的指导如前所述,取决于教师对作文规律的认识深浅,现象类作文模板,也要看教师对优秀作文判断标准的正确与否。受制于教学进度、教材要求、课程时间、工作强度等多方面限制,并不是所有教师都可以潜心研究作文规律,并在实践中总和出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的;同时所谓“优秀作文”评判的标准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本文所说的“假大空”的作文,笔者认为这样的作文不行,可必有部分人认为这样的作文很好,在学校里,有些教师还要求学生专门要写夹叙夹议的作文,要求学生必须每篇作文要有高屋建瓴的大思想。

大自然是神秘的魔术师,给人们展示它的神奇,给我们制造一个个小问号,等我们去寻求答案。去年夏天,我在院子里玩,发现同是一个种类却开着不同颜色的花。经过查找资料,终于找到了原因。

这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放眼望去,从古至今,甚至会出现不同时代对文章优质与否的评价都有区别的情况。三曹及建安七子的乐府诗运动,给文坛立“建安风骨”的新气象;陈子昂和初唐四杰扫南朝靡靡之风;韩愈提出“文以明道”的古文运动......

我们急需要对此作出科学的、专业的、符合当代的统一界定,来解决我们到底要培养学生们写什么样的作文这样的严肃问题。对,我认为是严肃的。作文,即做文章,文章的使命和责任是重大的,不是玩笑,不是随意。所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文以载道,启迪民智。让孩子从小就有这样的意识,明白这样的道理,走对作文之路,是很重要的。教育的方方面面从来就关系到一个人的一生,一个家族的荣辱,甚至一个国家的兴衰。

那么,在没有统一界定,各自为战的现阶段,怎么办?务实一点,就是以“应试”为标准。有一点必须要说明,不能一提“应试”,脑袋里就会冒出“死板、模式化、甚至八股文”的感觉。实质上,以中考为例,中考作文大部分地区采取“二选一”的出题方式,“体裁不限”,是希望充分给予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的。

纵观近几年的中高考优秀作文,共同的特点都是创新性。所谓创新性,并不是什么标新立异,语不惊人死不休,而是在感情上表达真实,能以情动人;构思上独特奇妙,不套路,不抄袭;思想上有自我的独到见解,对一种现象的看法作文,且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特别是在材料上,“以小见深”的材料更出彩。“以小见深”,生活中有哪些现象和问题作文,就是选择小材料得出独到思想见解。常和学生说:“以大见大”(大材料见大道理)最是容易“假大空”;“以大见小”(大材料见小道理)格局太低;“以小见小”(小材料见小道理)过于普通;“以小见大”(小材料见大道理)互不匹配;“以小见深”(小材料有独到深刻见解)才是最符合实际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一是“小材料”才是学生平时生活中能体验、能接触、能观察、能积累的,大部分的学生都是过着普通人的生活,短短十几年的人生经历中,鲜有大风大浪,大起大落;二是通过小材料引申出自我的看法、主张、评价、见解,且有深刻性,透过现象看本质,这才是写作的正途,即所谓“一叶知秋,见微知著”。

我好像站在大海中,到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大雾阻塞了交通,汽车前进得十分缓慢。慢慢移动的车流,就好像一只只大甲虫站着密集而又整齐的队伍在缓缓前进。整个城市都沉浸在乳白色的雾气之中。东边的雾缓缓地动着。

所以,“应试作文”不死板,而我们对“应试作文”的刻板形象恰恰是部分教师指导作文时,没有把握作文规律,过于偏向个人喜好,不考虑真正的“应试”要求所造成的。

这时,奇怪的现象发生了:蚯蚓的身体一伸一缩可就是前进不了!,这又是为什么呢?我更纳闷了。可姐姐就是故作神秘:“你再摸摸它的身体。”我急忙摸了摸,湿湿的还很粗糙。可是这和我的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总结下来,作文教学中,应避免以下几种情况,就能有效防范“假大空”:

一、过分追求成人化的思维。

所谓“我手写我心”,成人的思想,成人的观察角度与中小学生是有很大区别的,用成人的思想高度来评价学生的作文思想过于幼稚,用成人的观察角度来评价学生的选材不够成熟是不科学的。学生为了迎合老师,作文上就会逐渐丧失“真实”、“新鲜”、“童真”等正是这个年龄的学生所应该具备的作文特点,是不利于学生的作文水平健康成长的。

2、过分采取程式化模板。

程式化即套路。其实作文教学的规律应是“先收后放”的过程,所谓“收”,即在学生刚刚接触作文时,要有一定的规范,这样的规范是普遍的写作基本技巧和规律,比如,要有开头,要有结尾,要有主体,要有过渡;比如,社会现象类作文800字,感情和思想的表达是写作的目的;比如,不同的体裁其表达方式也不同,写人以人物描写为主,写景以景物描写为主,科学小品以说明介绍为主等。过于放纵,不加任何规范,所谓的“放飞自我”,不是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所有的自由都是要建立在基本规范的框架下的。

诚然,个别城管滥用权力欺压小摊担、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人神公愤,在情在理都难以原谅。掺杂在里面的一些令人心酸的照片以及创作者的意图、部分愤青的个人理解却隐含着一种有失偏颇的现象╠╠仇富情绪。 如取名为《同一片蓝天》的照片。

所谓“放”,即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基本技巧和规律的基础上,逐步放开,让其自由发挥,因为这时的自由发挥是建立在“掌握了”的起点上的,那么你就会发现学生“怎么做都是对的,怎么写都是好的”。

但“规范”绝不是“程式化”,绝不是“套路”!写亲人的关爱,几乎都是“某日上学突降大雨,孤独站在校门口,彷徨无措时,亲人在大雨中奔跑而来,雨中送伞,而伞却必只有一把,让给了我,回家后,我安然无恙,亲人感冒”;写羞愧的事,几乎都是“某日公交车上,老人上车,众人不让座,关键时刻,某人让座,公车让座,我很自责”;写思想转变,几乎都是“考试失利,生不如死,伤心回家,亲人没有发脾气,反而安慰,讲道理,我幡然醒悟,从此以后努力学习”;写友谊的事,几乎都是“比赛或运动会,我受伤,好朋友背着我去看校医,我感动不已”;写第一次,几首都是“不敢尝试,亲人鼓励,鼓足勇气尝试,期间失败无数,最后终于成功”......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这便是“套路”。不是作文难写吗,给你“套路”,这便是“万能钥匙”,不就好写了吗?

实话说,如此文章,令人作呕,哪里能获得高分?

神秘现象:自然现象仍是一个谜团,科学家尚无法准确解释其间的神秘,同时这些奇特的自然现象却极具魅力,释放出地球大自然所独有的绚丽。(1)北极光:北极光是地球上最美丽的景色之一。

3、过分强调模仿作用。

模仿其实在学写作文的初始阶段,是很有效的快速上手的方法。但模仿决不等同于抄袭,也不是“大多数的生搬硬套”,否则与背作文没有区别,五十步笑一百步。

指导学生作文时,可以有“样板作文”,上海现象类作文,但要让学生学透,现象类作文审题,如“庖丁解牛”一般,让每位学生知道“样板作文”好在哪里。经验上说,模仿的对象是作文的内在,如描写的细腻程度,人物特点的塑造方式等,而不应是对作文内容、行文套路的模仿。否则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依赖于范文,甚至养成每写作文必找范文“参照”的陋习,学生的独立写作能力也就丧失了。

鼓励学生作文的独创性;鼓励学生说真话、说心理话、写自己的事、写自己爱的人;不说假话、不喊口号、不空写,才是真正的实践“我手写我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