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背景
要引导学生通过自改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学生只有在不断地批改作文的过程中明确了批改作文的方法,懂得了优秀作文的评价标准后,才会自觉地朝优秀习作迈进。第一:看字迹是否端正。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都对高中学段学生作文提出了明确的基础等级要求和发展等级要求,批改不足进而不断提升学生写作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放手让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培养学生的自改作文能力,是当前作文教学中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过:“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他还说:“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者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重在培养学生的自评自改能力。”
而在教学实践中,通常是语文老师们对作文“一批到底”。批改作文成了教师最烦恼的事:耗费了大量时间和心血,批改出的问题也有很明显的相似性,学生们对评语反应也比较平淡,并不能起到提升作文水平的目的,所以常规的批改作文模式,收效甚微。学生怕写作文,烦写作文,总是对作文不感兴趣,这样更写不好作文。作文批改也就成了贯彻教师写作意图的过程,学生则变成了被动接受的容器,这样做的确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每次作文训练好像成了约定好的流程,学生应付了事,更加重了教师批改的难度,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不违规!学生作文的批改本就有互批、面批和老师书面批改等多种形式。学生互批作文,让学生改中学、以改促学,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作用,提高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是一种非常好的作文教学方法。但老师让学生互批作文前。
要想提高高中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说易也易,说难也难。难易的转化点全掌握在我们教师的手中,那就是要求我们的教师在教材现行编排和学生基本写作现状的基础上,能够首先尊重教材,同时又能紧扣教材本身,动点脑筋、想出办法,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理心理的发展,开启思维、拓宽途径、挖掘适合学生作文训练的读写结合点来创造性的应对教材,切实保持、保证学生阅读能力、语文素养的提高、提升的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相应提高。
基于此,我确立了《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能力的研究》这个课题,试图培养和训练学生养成修改自已作文的习惯,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共同提升写作能力。
二、课题研究的政策或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论。只有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真正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才能最终实现“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
2、新课程改革关于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的理论。只有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并且将阅读与写作紧密相联,互为促进,才能让学生掌握运用语文规律,触摸到语文学习的命脉之所在。
3、大语文教学观的理论。只有树立语文的内涵与外延是相等的理念,才能让学生学会到生活中去“找米下锅”,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语文学习之路将越走越宽,越学越轻松,越学越有趣。
4、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教师专业发展理论是现代教育的要求和必然趋势。从本质上说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挖掘读写结合点,提高八年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是伴随着学校教育课堂教学而生,已有不少探索和积累,有很多可借鉴的有生命力的东西。
三、概念界定
本课题的研究有三个概念:
学生,是作文的主人,也应该是批改和评讲的主体,学生有了主体地位,他就会产生兴趣,就乐于学习。
互批互评:作文完成后,是学生之间间的互相批改,互相评讲,而不是老师一手包办。
作文:是学生自己写成的文章,不是从其他地方挑选来的文章。
四、研究目标
1.通过互批互评来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赏析能力。
2.培养学生批改评讲作文的能力,使批改成为习惯,以提高写作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教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五、研究内容
培养学生互批互评作文的能力
六、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和收集有关学生作文自评自改能力培养方面的科研文献,获取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综合,从中提炼出对本课题研究有价值的资料。
实事求是,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坚持发展的观点。 (2)以鼓励表扬为主,批评为辅,坚持正确教育原则。 二、作文批改的范围: 1、批改的内容 我们所说的作文批改应包括“批”和“改”两个方面。
调查研究法:通过访谈和问卷等方法,对学生作文批改现状以及学生自评自改作文能力进行调查研究,加以分析综合,为本课题研究提供真实的第一手资料。
实验研究法:以本课题的研究计划为目标,对各个阶段的研究不断地进行计划、研究、总结、修正的过程,使课题的研究科学、规范、合理。
经验总结法:通过对课题的研究,不断地加以总结,把获得的经验进行提炼和总结,以期从中摸索出一些教学规律,来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拟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展开全部 要让学生自己评改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掌握作文评改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的评改符号。因此,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
第一阶段:2020年10月:
1.学习理论,我学习了黄大龙老师与朱治国老师合编的《生态课堂理论》;学习了《蔡明讲语文》和蔡明老师的一系列有关生态课堂的文章。
2.酝酿制订方案,听取多位优秀教师的教学经验和由衷建议,确定了此方案。
第二阶段:(2020年10月---11月)按照既定计划有序实施,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搜集整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研究并小结;及时记录研究成果并复核。
第三阶段:(2020年11月)积极做好研究活动,围绕课题设置和参与公开课,听却多方意见和建议,及时收集和资料整理反馈信息并做好总结,最后完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研究过程
首先,学习理论,以提高对本课题的理性认识。安排集中时间学习生态理论,基于蔡明老师的生态课堂的原则和黄大龙老师、朱志国老师的生态课堂理论,我认识到让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生命为主的生态教学活动,互批互评是培育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课题研究相关活动:
2020年10月 设置作文评讲公开课两次
1看格式(5分)初批作文,只要求同学们看作文的格式是否正确,批改作文时只 写一条关于格式的批语。批文用减分法,此项倘不减分,此文则为满 分,然后签上批改人的尊姓大名。
2020年10月 设置高效课堂公开课:关注次优生的作文评讲
2020年10月 听洪克航老师校级作文评讲课《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开头》
2020年10月 听赵熙春老师校级公开课作文评讲《材料作文的写作结构》
2020年11月 听李力老师作文评讲课《怎样围绕中心选材》并集中评课
因此,在首次进行互评互改前,教师至少要用一课时的时间引导学生掌握评改作文的标准和方法,统一、规范评改符号,使学生在评改时有法可循,有规可依。具体做法如下:教师在学生第一次作文后先通览全班学生的作文。
2020年11月 听赵熙春老师校级公开课《怎样批改作文》
2020年11月14日,在校高效课堂教学展示活动中,一线语文教师给予了三点评价:
会弄得一塌糊涂。正因为如此,试行学生互批作文的教师才更应认真思考,细致分析,耐心具体地指导学生做好这项工作,以兴利除弊。16年学生互批作文的实践告诉我,互批作文,利大于弊,有利于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
1.凸显了一个理念用教材教,学后注重应用,培养学生素养和能力。
第一,经过多次批改实践,学生不仅准确地记住了写作文的基本要求,而且对这些要求理解得越来越深刻。他会指导别人应该怎样写,不应该怎样写,自然也增强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第二,每个人都有机会看到多名同学的作文。
2.实施了一种策略,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来。
3.将批改与指导相融合,将批改与作文升格训练成一体,将批改目标与作文训练的目标达成相一致。
就有学生从同学作文中摘抄……所以我会经常使用 “互批自改”的作文课。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在教师的导引下相互批自改作文的教学活动,在实践中我会采用班内分组互批和两班交换互批自改。
九、研究成效
本课题研究符合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高考语文科考试大纲》对高中学段学生作文训练的要求。也符合叶圣陶老先生说的:“学生作文教师改,跟教师命题学生作一样,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假如着重培养学生自己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适时给予引导和指点,该怎样改让学生自己去考虑去决定,学生不就处于主导地位了吗?”“
本课题基于课堂,恰好符合生态课堂教学的理念,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以关注学生学习生命为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生本性原则、生命性原则、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生活性原则和生长性原则得到充分体现。
1.通过本课题的研究,真正提高了学生的阅读鉴赏和分析能力。
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是对同学们自己创作的作文的直接鉴赏,又是对课文内容学习鉴赏的复习和应用,能督促同学们在阅读课上自觉地进行批注,使他们的评语越来越准确,,越来越丰富,表达和鉴赏能力在此过程中不断提高,小学生互批作文要求。
2.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学生自己下得体又准确的评语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运用规范作文修改符号的能力以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学生经过互批互改互评作文的训练,作文批语越写越得体,越写越准确,各种修改符号都能准确地运用。在评讲同学作文中,能够积极地中肯地发表自己的欣赏意见,语言表达能力在此过程中得到了明显到提高。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尤其是作文写作的兴趣,增强了写作动力,提高了写作能力。
“学生的乐学心理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创造个性和创造思维所产生的结果能被认可和接受,其价值能被实现,作文学生可以互相批改吗。”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这种需要在中学生精神世界中尤为重要。”让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就是肯定学生的写作能力,相信他们有鉴赏能力,是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的具体表现,表明老师尊重并重视学生的观点、意见和建议。学生得到了老师的信任,课堂的民主和谐度自然就获得提升,学生们心里就会觉得轻松了,没有压抑了,那么学生们就能积极地思考,大胆地发现,踊跃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学生们的作文和成长日志可以证实他们对作文写作的兴趣和从中收获的快乐。学生写作的兴趣提起来了,他们的作文自然就会越写越好了,这是师生们共同期待的最好结果。
4.通过本课题的研究,能促进师生成长。
不违规啊,这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小孩喜欢找别人毛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摘要】小学老师让学生互改作文是违规的吗?【提问】不违规啊,这是互相学习的过程,小孩喜欢找别人毛病,能够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评讲作文是在学生互批的基础上的评讲,既要评讲作者所写文章优劣,又要评讲批者的批语是否准确。这是一个鉴赏过程,要检查作者的写作水平,又要检查批改者的赏析能力,无论是批改还是评讲,都要检查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具体到评讲,又要听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所以,每一次的互批互评对师生都是一次挑战,一次提高。它激发了学生自我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个体意识。这种成长过程包括强化自省、强化自评、强化自控。学生在自省、自评、自控中成长起来。这种课堂也激发了教师得知困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有了知困意识就促使你去多读多看。所以也促使了教师成长。
5.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我们形成了作文教学中学生互批互改互评作文的特色。
2020年11月14日邀请一线语文老师来听作文评讲课并进行评课交流。得到了如下评价:
a.一直以来,在相对目标明确的教学环境中,教师们为了教学成绩会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次的课题研究活动中,让学生不再是站在写作的角度上来审视作文,而是站在“理想的写作者”和“高明的评价者”相结合的角度上来培养学生的理想创作能力和批评鉴赏能力。这个过程不是对别人作品评论好与坏的问题,而是在自己有了相对理想的思路之后再从对别人的作品的品评中进行自然的升华和再创造。这是对学生的能力进行有目的地培养的最佳途径。
B.一直以来,在很多人理解的阐释性的语文教学中,早就剥离了阅读和写作的关系。将课文的美点消解在对知识性记忆和内容性的再现当中,在对“意”的不断强化中,忽略了“文”本身的无限魅力。在这次课题的研讨中,不但达到了“文”和“意”的自然统一,而且是反向地在作文互评互改的过程中达成了对课文中“文”的反哺。在更高的层次上锻炼了学生们的审美能力。所以,本课题的研讨意义不仅仅在于其本身,更在于其对语文这个生态学科的整体影响。
c.一直以来,我们的学生们都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愿意主动看到和承认别人的美,等多的是看到别人的不足的一面。但在次课题研究创设的作文评改过程中不仅仅让学生们发现了别人的不足,更让学生们们发现了别人的优点。同时在评语的评价环节中,更能体现一个学生的再认知以及培养学生们的接受批评的能力。这种无形中的人格培养,才是教育过程的永恒追求。
6.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对新课改的认识。
老师们明白了学生互批互评作文就是关注学生生命的生态作文教学。互批互改作文最能反映生本性原则,学生评讲作文最能显示生命性原则,在以学生为主体的作文评讲课上,生态课堂的生动性原则、生成性原则都得到充分体现。
7.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指导作文的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的的作文评讲课,受到了一线语文老师们的好评,也为小组内教师作了示范,通过开课、研讨,大家的指导作文能力大幅提高。
8.在此过程中我学习了很多文章:《学生评讲作文一举多得》和《生态课堂给学生的天空》,还总结有论文《乐学乐教生态作文师生的精神风貌》、《高素养生态课堂的基本要求》、《学生互批互评作文显示了生长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体现了生本性原则》、《学生互批互改作文丰富了读写结合的含义》、《关注差生的作文评讲课》、《我是怎样教学生互批互评的》等,也积累了很多资料。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作文和学生优秀的批改作文,更积累了互批互改的一些经验。尤其是对于学生评讲,也由粗糙到细致了。有了“训练写作互批互改互评”完全以学生为主的教学模式,也有由简到繁,由片段到整篇的训练思路,评讲也有了系统性,关于作文教学的教学反思也积累了起来。
课题研究反思
本课题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在研究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值得本人反思和改进。比如说作文训练要有计划性、系统性。由于学生的语文基础与学习能力客观差异,无论在哪一个班级总存在着相应的且数量不在少数的“学困生”。班级内的优差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大。如何抓好“学困生”的辅导与转化是下一阶段的重点研究工作,尝试运用“分层教学”的策略,降低对“学困生”的要求,给予更多的关照和表现的机会,让每个层面的学生都得到最程度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