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才女李清照
蒋守钦 蒋宗林
李清照,山东济南人,是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一生写下了千古传诵的诗词不下千余首。对其创作才能可说有口皆碑。不仅是词,诗文、书法、绘画,李清照亦各具擅长,多才多艺,对词的填写也可以说相辅相成,殊途同归。但更可贵的则是她那非凡的品格。她身为富贵子弟-礼部员外郎的女儿,尚书右仆射的儿媳。但她并没有耽于享乐,玩物丧志。而是为宋代文化事业作出了难能可贵的贡献。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李清照的作文素材,一起来看看吧。李清照夫妇典衣治学 李清照夫妇二人勤俭度日,常典当衣物,“取丰千钱”,买来一些碑文古迹,回家研习。
生活之中,没有无源之水,也沒有无夲之木。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与她的生存环境有着极
其密切的关系。
李清照的代表作是《漱玉词》,其中比重最大的是咏梅词。假如把它们依次联章,简直可
以构成一部堪与两宋之间的三四代皇室的兴衰史相始终的作者心灵的诗史。
其诗词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素材评析】 《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名作。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赵明诚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声声慢》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
一,名山秀水咏华章
应该说最初涵育了李清照的创作灵性,为她提供独特素材的是古老的华不注山麓的秀美风
光。没有这种涵育,很难说她能写出像《如梦令,尝记溪亭.》和《怨王孙,湖上风来》这般壮丽而饶有情趣的风物词;还有脍炙人口的《怨王孙》和《鹧鸪天》。这也是作者早年得天独厚生活形诸文字符号的自我陶醉。
现在,我们以《如梦令,尝记溪亭》为例,作一些分析。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
鹭。
这首词的大意是:曾记得那一天天色将晚,在溪亭游玩饮酒,竟然沉醉不醒,自然也就不知该回去了。待到醒来兴尽,夜幕已经降临,急忙解缆回船。仓促之间,误划入荷花丛中。
船儿在荷花丛中打转。糟糕!怎么办!在徬徨之中,惊动了滩边的鸥鸟和白鹭,它们纷纷起飞,消失在暮色之中。
全词叙事写景交织成文,记录了女词人青年时期的一个生活片断,也活脱脱展现了一个酒色才胆的风流才女的优裕富足的上流生活。
出色的艺术家,最善于捕捉一瞬间的生活场景,并使之具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在词坛上。
一般都认为唐之李后主,宋之李清照,最为擅长。李清照对于词的修养是多方面的,而在摄取“瞬间”的表现“永恒”这方面尤为突出。这首《如梦令》最善于从各个角度抓住生活片断的
一瞬间。全词以优闲的游兴始,中经溪亭沉醉,急切回升,误入藕花,最后惊起鸥鹭,动作
和情绪,起伏变化,很富于节奏感。最后一切都统一在白色鸥鹭苍茫暮色的大自然景色之中。
瞬时的神情,瞬时的动作,瞬时的音容,瞬时的景色,联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一个极富立体
感的生活画面。这是一个永恆的活生生的画面。这幅画面在清新之景中渗透了野逸之情。
可想而知,没有对山水的游历,就没有这么深的记忆刻痕;没有生活的积淀,很难写
出这脍炙人口的华章。
二 春风得意诗兴发
李清照正当豆蔻年华,从湖山佳境,藕花满塘的故乡来到京城。父亲这时位居高官。
官至礼部员外郎。十八岁时,又嫁给长她三岁的赵明诚为妻。其公公位高权重,官至
尚书右仆射。两家门当户对,关系融洽。且夫妻二人对文学,金石又都有着共同的爱
好。优裕的家庭环境,美满的夫妻生活。这时的李清照也可以说春风得意,意气风发。
因此写出了许多以好花皎月自况的富贵优雅的咏生入词。
李清照曾亲手种植了一株当地罕见的江梅,这又为这个如仙境般的住所锦上添花。
此时的她处境优裕,好花美酒任享受。大约结婚前后不久写的咏腊梅的《渔家傲》
有句“香脸半开娇旖旎”,“造化可能偏有意”、“此花不与群花比”云云,不正是作者当时
那种娇嗔任性,目空一切的心迹的自道吗?
下面,我们具体赏析一下《渔家傲》这首词
渔家傲
”李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也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善于写词作文。《宋史 李格非传》说她“亦善文”,《祖国名媛录》说她“工词翰”。李清照生活在这样一个具有浓厚文学氛围的家庭。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樽沉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词吟咏寒梅。此词上片写寒梅初放,下片写月下赏梅。写梅也是写人,赏梅也在自赏。首先作者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想象、拟人等多种方法,从正面刻画寒梅形象。起首两句,不说寒梅如何报春,而以“琼枝腻”三字状着雪之梅枝,不仅准确生动,还
2.李清照的《乌江》诗说:“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3.一方砚台,二人忠心:宋代抗金英雄岳飞有一方砚,背刻着这样一句座右铭:“坚持守白,不磷不溜。”意思是要保持玉石一般坚硬、洁白的本质。
十分传神地显示了雪中腊梅那种孤傲俏丽的姿态,其不畏严寒、冒雪报春的品格则不言而喻。作者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
以生花妙笔点染了她的形象美和神态美。从而使读者进一步领略象外之象,韵外之韵。词中用“香脸半开娇旖旎”,比喻面带笑意,娇柔妩媚的美人面貌;用“玉人浴出新妆洗”形容她如同刚出浴的美人那样娇洁。这里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人,是赞梅,也是自赏。结句“此花不与群花比”,更有力地突出了这首词的主旨。这首词赞颂寒梅,也在赞颂与寒梅有同样品性的人,包括自己,也写出了自己超尘绝俗,傲视万物,目空一切的心迹。
李清照的作品都打着生活的烙印,这一时期的诗词也可以说是对优裕生活的自我陶醉。
三 党朋之争离复聚
李清照婚后的第二年,由于党朋之争激烈,家门即遭不幸。家父李格非在党争中蒙冤,李清照亦受到株连,被迫还乡,与丈夫别离。位居高官赵梃之,却没有站出来护佑自己的儿媳。李清照因而写下了“炙手可热心可寒”的诗句,可见当时她是怎样体味着世间的何种的世态炎凉呀。她返回原籍,思念丈夫,因而写出了《蝶恋花.暖雨晴风》和《醉花阴》等词,均表现出伉俪睽违之苦。党争时松时紧,大约在李清照21岁时,在其手种江梅渐好之际,她又回到了汴京。陆续写出了《小重山.春到长门》、《玉楼春.红酥散》、《满庭芳.小阁藏春》、《浣溪沙.淡落春光》等咏梅诗词。有的是写夫妻团聚,希望能过一个美满幸福的春天。有的是担心会发生新的变故,急招“酒朋诗侣”们“小酌便休”
政治风云变幻无常,李清照所写的诗词也是千姿百态。
李清照所写的《一剪梅》是这时期的代表作。原词如下
一剪梅
2. 行云水流的布局文章采用第二人称,巧妙拉近了二者之间的间隔,便于感情倾诉先赞美了李清照在诗词上的卓越成就,接着赞美了她的爱国情怀、对恋爱的忠贞即李清照的人格魅力,后赞美了李清照的巨大的影响力,布局如行云水流 3。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在她们婚后的生活中,由于种种原因,赵明诚与李清照几次暂时分别。两人感情甚笃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那个影响我的人 作文 ,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那个影响我的人作文1 身长八尺,髯长二尺,卧蚕眉,丹凤眼,身披绿袍金甲,身卧青龙偃月,坐下赤兔神马,赤红如火。你是与我毫无关系的人。
课本作文素材---抒情篇 1 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 2 沉默呵,沉默啊!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3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4 我想大声呼喊:我爱生活,我爱一切正义和真理。 5 老当益壮。
关于李清照的高考 作文素材 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江山代有才人出”,如果说李白、杜甫、苏轼等是出类拔萃的男诗词作家的话,那么李清照则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震烁古今的女诗词作家。 李清照,自易安居士。
分别后不免要引起她的许多思念之情。触物伤情,写下这首词,淋漓尽致地抒发了夫妻相思之情。
词一开篇,“红藕香残玉簟秋”,“秋”字是女词人情怀触发的景点,是缘景生情的契机。并且把“秋”物化了,用“红藕香残”和“雁”字表达出来,“秋”就具体可见了。接着,微微推出抒情主人公的形象。“轻解罗裳,独上兰舟”轻-悄然而行,“独”-独自一人,是为着在一个幽静的环境里,在孑然一身中,去慢慢等待那雁传的尺素,去细细的咀嚼那离别的伤情。去悄悄地排遣那铭心的思念。上阕煞尾处,突然跳出一句“月满酒楼”,这一收煞,不但呼应了红藕香残,而且组合成一个空间系列环境:红藕、兰舟、雁字、西楼。产生一种绘画美。这在这空间一角活动的,只是满怀幽思的女词人独上兰舟,已经有相当长的时间了。她是那么深情,那么缱绻,那么执着,引颈眺望,直等到“月满西楼”。字字句句给人以一种意境之美。
如果上阕隐现的是相思之意,那么下阕则重于直宣情愫了。“花自飘零水自流”,借眼前的景抒发自己的伤慼和无奈。“一种相思,两处闲愁”,“两处”是指词人和丈夫两人,因为心心相印,两情相依,女词人的思念才会那么深邈缠绵,难以排解。“此情无计可消除”,它是怎样也无法消除的。“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这两句是女词人笔底甩出的“豹尾.”,道出了心声,显露了主旨,升华了情思。使人震动、深思、遐想,体验个中三昧。
由于政治原因,李清照和赵明诚分分合合,这一时期,李清照的诗词大多以悲欢离合为主旨而写的。
四国破家亡伤痕深
及至靖康乱起,丈夫病亡,这时的咏梅之句“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一枝折得,人间天上,没个人堪寄”。则是国破家亡的悼语。李清照这时的诗作大多是缘诗而发,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其深层意义不难洞悉。
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愁之浓,重得船都载不动,写出诗人愁情之深重。张先的《天仙子》“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人醒而愁情不醒,可见愁情深沉。范仲淹《苏幕遮》“酒入愁肠。
现在,我们赏析一首李清照的诗,诗题是《春残》,诗是这样写的:
春残
春残何事苦思乡?病里梳头恨发长。
梁燕语多终日在,蔷薇风细一帘香。
这首七言绝向当作于南宋建炎三年前后的离乱之中,故乡之思,亦即故国之情。
起句点题,也点明季节:春残。同时提出问题,何事苦思乡?不但思,而且是苦苦地思!怎么也摆脱不了的思念。究竟为了什么事呢?诗人并沒有正面回答。承勾把笔宕开,写到梳头。梳头,夲是生活中的常事,但在诗里,他有特殊意义。原来发长,象征着苦难正未有涯。怎能不恨呢?诗人病中对此长发,怎能不思故乡?怎能不想起旧日生活较为安定康乐的故乡呢?然而,诗人追念中的故乡却远也不能回到诗人的面前,对长发之恨又有什么用呢?对故乡之思,只能增加痛苦。转语写到梁燕,它的特点是语多,而且终日不倦。昔人对燕语,有认为是诉说离别之情的,有认为是诉说兴亡之痛的。诗人既在“苦思乡”,而这种思乡之情,又产生于离乱之中,产生于国破家亡之后。自然是既如诉离情别思,亦如诉兴亡之感。结语,照应春残而以乐景衬哀感。这里以乐景写哀,使人读来特別难过。
靖康元年起,李清照连续遭到国破家亡夫死的苦难,过着长期的流亡生活。其作品主要是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词风也从前期的妍丽,清新变为缠绵、凄苦,沉哀入骨。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植根于生活这块肥沃的土壤,依赖于自己的生存环境,才能写出具有时代烙印的作品。但重要的还是作家内心感悟和作者的心态,这样才能写出具有自己风格的作品,李清照的词风,从前期的妍丽,清新转变为后期的缠绵凄苦,沉哀入骨,恰恰该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
蒋守钦,台前县实验中学教师。蒋宗林,现在河南省台前县夹河派出所工作,自幼喜爱新旧诗体,发表诗文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