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山东作文解析,2017年山东语文作文

  • 2022-10-01

这很山东,很山东

——2020年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评析

2020年7月7日11:30。

随着第一场考试结束的铃声响起,万众瞩目的山东省高考作文试题也揭开了神秘的面纱。

试题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山东考卷没有跑题一说,只有把握角度的深入深度之说。作文有好几个点需要注意:1、不驱逐;2、有意义;3、共享;4、阶层;5、24小时;6、很累。第一个点,没有驱逐流浪人员,这是一种人文关怀,是消除歧视。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34;。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2017年山东语文作文,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2017山东卷语文作文,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34;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山东很山东的试题。

为什么?

因为我大山东向来政治站位非常高远,在大是大非面前向来不含糊,脚步跟得那个紧,2017年山东卷语文满分作文,是一般省份难以企及的。看看今年的试题,除了京师的作文,还有哪个省份如我大山东如此符合潮流?找不到吧!政治觉悟那是杠杠滴,2017山东高考作文范文,没得说!于是便出现了整个山东省的语文教师都押中了高考试题的&34;。

尊重是什么?如果生活是一首曲子,那尊重就是他的五线谱,有了尊重,生活才能谱出优美的乐曲。如果说生活是大地,那么尊重就是阳光,只有阳光照耀大地,到处才会生机勃勃。如果说生活是表情。

虽然今年的试题并非山东省自行命题,而是国家统一命题,但总觉得好像有一只来自山东的手在牵着一根线在后面提着,就是让大家还是能嗅出山东的味道。我甚至怀疑,这试题的命题人就来自山东。

当然,很山东并不是贬义词,这与试题的好坏没有关系。其实,这个作文题还是不错的。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活着就是幸福,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此外:《最美的青春》编辑点评、“早成名”……都可以成为记叙文和议论文的写作角度。编辑点评。安徽省2010年高考作文题“交流四水抱城斜,不过难度较大。比如、“少壮不努力。

一、鲜明的时代性。

安静的时侯,思绪总会不自觉地飘向虚幻。想像亿万年前抑或是百年后的地球;想像神秘的外星人就隐藏在自己身边;想像世界末日突然来临;想像一切不着边际的事情……梦一般的缥缈,自由无限制。于是,我说。

语文原本就是和生活息息相关。&34;,这是老李的&34;。作为语文试题最核心最关键的部分,作文更是与生活脱不了&34;。

从去年年底到现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重大的一件事情就是&34;的肆虐,对于这件事情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同身受,都&34;其中,把作文的背景定格在这件生死攸关的事情上,也是有其合理性的。

&34;本就是很多有情怀的老师的教学追求,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山东卷,高考作文能体现这种追求和情怀,正契合了大部分教师或社会人的心理需求。

不过,这都难不倒我大山东的师生,我们骨子里就擅长这个,岂不正中我下怀乎?我们盼的可不就是这样的试题吗?耶耶耶!

二、浓浓的生活气息

正因为材料、背景有鲜明的时代性,所以作文便具有浓浓的生活气息。学生生活其中,当然会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相信每一个参加考试的山东籍考生在看到这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会会心一笑:&34;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所写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

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老师吉林絮认为这个话题在形式上界定为哲理性话题:“行囊中有很多东西。一名考生告诉记者,“我写的就是要准备好自己真正需要的,在收拾东西的时候发现有些东西已经准备好了但是没有用。

命题作文,所命之题就是审题的关键,立意的关键。材料作文为突出中心,会在材料中设置关键词句(重要的词语、开头句、对话句、结语句等),抓住这些词句,就能把握材料主旨,准确理解材料,正确立意。技巧2:因果分析法。

三、深刻的哲理性

&34;与&34;本是一对矛盾的概念,存在一定的哲学关系。

有距离,一般会意味着&34;困难或&34;少;而便于&34;就意味着&34;的缩短。

所以,今年的作文题包含有一定的哲理意味。如果学生不能意识到这一点,或者忽略了这一点,只抓住了其中的一点,而忽略了另一个概念,可能就只会浅尝辄止,浮光掠影,无法把这篇文章写得有深度,有广度。

四、别样的提示

看看今年的试题要求:&39;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34;

&34;这样的提示,在原来的试题中可不多见。查遍山东省自行命题的2005—2017年共13年高考作文题,没有过,2016山东高考语文作文。再看历年全国卷的作文试题,也没有先例。

第一,科学技术之所以是第一生产力,就在于科学与技术、生产正在迅速一体化,科学已经成为现代社会生产的动力基础,成为社会生产中最重要的因素。现代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都凝结着现代科学技术的最新成就。正如邓小平所说。

遗憾,跑题嫌疑明显。材料里只有书店昼夜不休的营业,没有明显提到个人努力昼夜不休。材料里那么多立意点,为啥写这个啊?而且我国向来以集体努力为主旋律,你写个人努力应试不妥。山东卷。

如果你写议论文,当然需要一个简短、鲜明、准确的中心论点。有的同学认为这就是要写作的作文的&34;&34;,你错了。这可不是我们一般说的文章的&34;&34;&34;之类,它其实就是一个写作的范围。中心论点应该代表作者的态度、观点,而&34;根本就不是什么态度与观点,所以它根本就不可能成为议论文的&34;。如果你将&34;作为你作文的&34;,这文章就出了大问题。

态度决定切觉太审题点偏题工作员态度决定啥啥影响题目申引所说主题问题数太低应该基准差 .写家中的事情时,最好选择那些极端的事例来写,如大悲:亲人去世、父母离异;或大喜:爸爸出国等,如此,方能给人印象深刻;

所以这个特别的&34;,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误导,考生不可不认真对待,仔细推敲。

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这篇作文呢?

本人觉得,以下几点不能忽视。

一、背景不可丢

&34;,前面的&34;规定了文章的写作背景,不管你写记叙文还是写议论文,这个背景是无论如何也不能丢掉的。这一点估计考生一般不会出什么问题,除非你的&34;太大,看不到这个修饰语的存在。

二、主题不能散

既然提示了&39;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34;,那么意味着与此无关的&34;都是要排除在外的。如果你无中生有,文章的主题与规定主题毫无关联,你的文章会&34;得很惨。

三、&34;与&34;二者不可偏废

可能会有考生不注意审题,忽略了提示中&34;与&34;的关系,没有统筹兼顾,只是抓住一点,不及其余。或只写&34;,或只写&34;,这都是审题不全面,思维不周密的表现。

四、不可平均用力

虽然我们说&34;与&34;二者不可偏废,但这并不意味着在行文中可以平均用力。根据写作的需要,或者说根据主题的需要,在&34;与&34;之间,肯定要有所侧重。侧重于哪一方?那当然要侧重于能更好地体现文章主题的一方。两个概念哪一个最能体现文章的主题,当然是&34;,而不是&34;。所以,虽然试题的提示中&34;与&34;的关系是并列的,但写作中万万不可等而视之,而应该重点写&34;,2015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至于&34;,只是一个背景而已,或暗点,或轻描,只要有所体现即可。需要浓墨重彩来写的,是&34;。

五、实而虚之

试题提供的材料共三段,第一段只是一个引子,为试题提供背景材料。第二段是关于&34;的四个特写镜头。第三段是关于&34;的六个特写镜头。不管是第二段还是第三段,在这些特写镜头中,基本上都是&34;的东西,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客观存在。

文章要有高度,或者说要让文章的主题更深刻,在一众文章中出其类拔其萃,单纯实写是远远不够的。所以,文章高手一般会采用&34;的方法构思行文。这篇文章当然也应该是这样。也就是说,无论是&34;还是&34;,不仅要写物质特性的客观存在,还应该上升到无形的精神层面。譬如,&34;不仅有客观的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还有精神上的心理距离,心灵距离;&34;也不仅仅是生活中简单的相见相守,2013年山东高考语文作文,而是一种生层次的灵魂上的沟通和交流。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