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语文老师作文100字,介绍语文老师100字

  • 老师
  • 2025-01-30

热爱教育 情定语文

——试析语文名师李华平的专业发展

篇一:我的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孔老师她姓“孔”,她的头发长长的、黑黑的,她的女儿的头发和她的一样。她不胖也不瘦,孔老师爱穿高跟鞋。她会给表现好的同学发“喇叭花”,如果得到50朵就可以吃麦当劳。她上课时。

陈 梦 叶小敏

陈梦,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院长,教授,博士;

叶小敏,惠州市河南岸中学副高级教师

【摘 要】李华平从事语文教学实践与研究30余年,把语文嵌入生命深处,他从小就立志当语文老师。他从幼儿园教师成长为大学知名教授,得益众多师长的教导指点,总是用激情维护讲台尊严,敢于迎接教学比赛、依靠自己努力攻坚克难。在工作中,李华平大胆进行语文教材改革,10年精心钻研“语文训练”,20年深入探究“文本解读”,一辈子致力倡导“正道语文”,获得了专业卓越发展,为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树立了榜样。

我的语文老师五年级作文1 老师各具特色,有的老师严厉,有的老师幽默,有的老师凶狠,而我的语文周老师属于货真价实的“变色龙”。 周老师头顶光秃秃的,只有周围有些头发,与“地中海”十分相似。只要一有光照到周老师头顶。

【关键词】李华平;语文名师;专业发展

四川师范大学李华平教授热爱教育,情定语文,曾经先后教过幼儿园、小学、初中和高中,现常年行走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致力于“语文人”的培养和学校管理、文化建设及其研究工作,首倡“正道语文”活动具有全国性影响,被《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作为“封面人物”,入选“新世纪语文名师教学智慧研究”(中学卷,20人)。他从事语文教育事业30余年,把语文嵌入生命深处,“用整个生命拥抱语文”,成就了精彩的语文教学生涯,教学科研成果丰富,获得了专业卓越发展,为中小学一线语文教师树立了榜样。

一、李华平的专业发展历程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高中1 人们都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啊,是老师用爱的甘露滋润了我们的心田,用爱的钥匙开启了我们的心扉。在我的心目中,黄老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 黄老师长得很漂亮,她有着高高的鼻子。

李华平从教幼儿园、小学、初中到教高中再到教大学专科、本科和研究生,教过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音乐、体育等学科,还在教育局工作过一年。他所教学段之全、所教学科之多,在中国当代教育界实属难得,职业生活丰富多彩,专业成长与发展显得十分特别。

我的老师一年级作文1 我的老师是邓思宝,她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有一次,我忘带了语文书,她说了我几句,便从手里拿出一本语文书。如果换成其他老师,就会让我抄书。可是他不会 当我犯错误时。

(一)矢志不移当一名语文老师

李华平从小就立志当老师。1978年开始,李华平先后在义和小学、贵福中学上小学、初中。特别喜欢小学语文老师夏清尘和邓良亨、舒展中、蒲全超三位初中语文教师。他们教书育人的敬业精神对他产生了很大影响,更加坚定了他将来当语文老师的愿望。李华平很早就开始思考怎么做老师。初中毕业时,他常常自己模拟着当老师,一个人在家里对着墙壁讲,琢磨着该怎么给学生讲知识点,包括怎样应对政治考试。

1987年,李华平考入渠县师范学校。因为种种原因,他直到当年10月25日才去学校报到。一周后,学校举行期中考试,他的八个考试科目中只有语文及格。他认为自己就是一块教语文的料,常常回想小学语文教师和初中语文教师的上课情景,并以他们为榜样,想象自己上语文课的样子,梦想回到自己的母校去当一个初中语文教师。期中考试一结束,他决定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开始汉语言文学专科自学。1990年中师毕业前夕,李华平同时拿到全日制中师毕业文凭和汉语言文学大专自考毕业文凭,在当年实属不易。学校举办教学比赛,尽管他被班里作为数学课选手推荐参赛,但还是更喜欢语文,期待毕业后做一名语文教师。1993年,他有幸听了钱梦龙先生的示范课和专题报告,从此以后就树立了一个梦想——“做一个钱梦龙那样的名师”。

钱梦龙老师

(二)起步于幼儿园教学的职业生涯

1990年,李华平中师毕业后分配到义和乡中心学校。他本来可以教初中语文,却阴差阳错地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工作——幼儿园教学。初为人师的李华平很认真,很快想办法完成了校长吩咐的工作目标—— 孩子们上课不吵不闹。一个月后,他开始了人生的第二份工作——教小学六年级语文兼班主任,就这样在一年内从教幼儿园到教小学。第二年九月,学校安排他教初中语文兼班主任。学段提升迅速,工作干劲十足,乐在其中。白天上课,他沉浸在自己与学生的互动中,细心收集每一次精彩的对话,收集学生熠熠闪光的眼神。晚上,他沉浸在对每一个文本的细心琢磨中,常常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一边读着文本,一边手舞足蹈。他常常和在学校住读的孩子一起在操场上数星星,做游戏,讲故事,背诗歌,唱《熊猫咪咪》。1992年10月,李华平代表所在学校参加全区初中语文教学比赛,获得了一等奖。

1993年,李华平被调至贵福中学,在区语文教研员易洪凡先生的指导下,他开始了对自己课堂进行细致的琢磨反思。李华平把自己的课用小录音机录下来,然后放给自己听,思考自己哪些话没有说好,对学生的随机指导是否到位。他每天备课两个小时,上课一两个小时,听自己的课、反思自己的教学则是四五个小时,乐此不疲。1993年12月,代表贵福区在渠县中学参加全县初中语文献课活动。1994年8月,李华平便被调至全县最高学府渠县中学任教,仍然保持听自己的课、反思自己教学的习惯。2000年9月,根据学校安排,李华平开始教高中。

她,长着一头油亮的黑发, 高高的鼻梁上挂着一副近视眼镜,。虽然是这样, 但是却对我们全班同学学习情况看得一清二楚 、了如指掌, 这就是我的语文老师。本来我很偏科的,不喜欢语文,但是自从上了她的课后。

我的语文老师七年级优秀作文1 刘老师是我们这学期新任的语文老师。她看起来和别的老师没什么两样。 开学第一天,我们班有几个同学在学校突然生病了。刘老师挨个把他们送到医务室,又一个一个地联系他们家长。刘老师如此温柔。

从1990-2000年,10年时间,李华平凭借自己的不断努力,跨越四个学段,从幼儿园教到了高中,介绍语文老师100字,可见专业成长十分顺利。在渠县中学工作其间,李华平各项工作表现突出。1998年,28岁的李华平以公开发表众多教研论文等突出业绩一次性顺利评上中级职称;2001年获得了四川省高中语文赛课一等奖;2002年在 全国语文新课标实施研讨会上执教示范课《雨霖铃》以新颖别致的教学创意获得掌声一片,同年底作为四川省最年轻特级教师后备人员参加省教育厅培训;2003年以突出的科研成果和省级科研奖励顺利评上副高(中学高级)。在尽心工作的同时,李华平始终坚持学习,1995-1998 年参加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函授本科学习,2002年考入四川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师从著名语文教育学家刘永康教授,为专业发展再次迈上新的学习平台。

刘永康教授

(三)常年行走在大学与中小学之间

2002年李华平进入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在职教育硕士),主攻方向是语文教学论。2005年,他顺利通过硕士论文答辩。因各方面表现出色,被调入四川师范大学,成为一名大学教师,开始从事语文教师培养工作,教专科生、本科生、研究生,培训在职语文教师。他努力做好教学科研工作,2009年他作为主讲教师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被教育部评为我国语文教育方向首个“国家级精品课程”。2012年他被评为教授,负责组建四川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创新团队。2015年,李华平担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2017年担任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 堂教学分会副会长。这期间,他陆续被聘为教育部中小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专家,国培方案评审专家,国培专家人选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教育部语文教师培训课程指导标准研制组核心成员。

我的老师很好。 数学老师很温柔,留着长发。每天看见数学老师,数学老师都是笑眯眯的,数学老师叫赵茜。她教我们音乐,数学。 语文老师叫周元程,一头短发,语文老师也很好,有一次老师叫我们买练习与测试,我只带了三十块钱。

除了用心做好语文教育研究和师范生培养之外,李华平更舍不得离开一线语文课堂。在大学工作17年间,他先后在成都石室中学、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兼任高中语文课。他很享受语文教学的过程。带领学生在语言文字的丛林中穿梭,经历冒险,发现惊喜, 收获快乐。他很重视“教学理论的实践化”,自觉将高校研究成果应用到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实践验证理论和修正理论来提高理论的实践品格。

二、李华平的专业发展路径

(一)成长得益师长指点

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师长的指点和帮助。影响李华平专业成长的有授业之师、曾经面授技艺的老师、不曾谋面的语文名师以及杂志社、出版社的领导、编辑,也包括同事、学生、学员等。自己有学习之心,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学习多了之后,也就能够分辨是非了, 也就能够找准方向了。只要沿着专业发展的方向去努力,学习的机会永远是很多的。不管有没有机会见面,都不影响学习。

小学语文老师夏清尘老师的教育情怀深深地影响了他,初中语文老师邓良亨老师、舒展中老师、蒲全超 老师都给他留下很深的印象。当年的初中数学老师肖德道、中师语文学科肖炳权老师和杨平春老师、教育学李启文老师以及班主任李汝健老师等都给予他很多帮助和指点。当年的区语文教研员易洪凡老师的一句话 “教师不是主演,而是导演。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主导”,至今令他印象深刻。他从当时县教研员李隆明老师一次讲座中接触了语文单元教学,开阔了眼界,后来就开始研究语文单元教学。硕导刘永康教授手把手地教导他,毕业后又向学校推荐调他到四川师大工作,20年来师徒二人相处甚洽、亦师亦友。

于漪、钱梦龙、宁鸿彬、欧阳黛娜、陆继椿、洪镇涛、 蔡澄清、洪宗礼、陈日亮、余映潮、魏书生、赵谦等众多见过或没见过的语文名师都对李华平的专业成长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些后来跟他甚至成为忘年交。中师毕业时,李华平偶然得到朋友赠送的一堆《语文教学通讯》杂志,上面介绍于漪老师、钱梦龙老师、魏书生老师等前辈大家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思路,于是欢天喜地背回家认真仔细地阅读,后来自己也订阅了专业杂志。他通过杂志阅读走近和了解这些素未谋面的语文名师,学习他们的先进经验和办法。到后来,有了机会见面,李华平就向这些语文名师当面请教,并得到他们的精心指导,钱梦龙老师还成为他的师父。

李华平说,高师院校从事语文教育学研究的众多学者,比如倪文锦、王光龙、王尚文、曹明海、王荣生、靳健、曾祥芹、韩雪屏等前辈大家和中青年学者石玉堂、 宋祥、张秋玲、郑桂华、张心科、潘庆玉、荣维东、魏小娜、王志强等,对他的帮助也都很大,可以说是有求必应。他从李镇西、黄厚江、程少堂、程一凡、程翔、李卫东、陈军、韩军、王崧舟、薛法根、王君、肖培东、丁卫军、 陈家尧、钱金涛、卿平海、周丽蓉、叶映峰、钟亮、黄明勇、陈剑泉、罗小维、杨孜等全国非常活跃的中青年语文名师的书籍文章和课堂实录中获益甚多。在他成长过程中,《语文教学之友》《中国教育报》《语文教学通 讯》《课程·教材·教法》《中学语文》《中学语文教学》《语 文建设》《新课程研究》等杂志社、出版社的领导、编辑所发挥的作用也很大,我的老师100字优秀作文。

(二)激情维护讲台尊严

李华平认为,初登讲台是教师人生非常重要的一步,必须好好规划。讲坛带给教师的是一种神圣感,所以教师必须尽快站稳讲台,并自觉维护讲台的尊严。他相信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知识,而在于激励、唤醒 与鼓舞,所以无论是给幼儿园小朋友上课,还是给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上课,以及大学的专科、本科、研究生上课,他在课堂上都是满怀激情,用自己的生命激发学生的生命,用自己的情感激发学生的情感,总是把激励、唤醒、鼓舞学生作为头等大事。若干年后,他还能找回初登讲台时的那份激情和那份心动,足以证明他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说,最怕的是生活的琐碎、工作的繁忙,磨平了自己的激情,磨灭了自己对生命的感受和体悟。每天都是任务式地去完成工作,上一节又一节的课,这样下来不仅影响了自己的生命,让自己的生命失去了价值,让学生也失去了生命的价值。

在李华平看来,维护讲台尊严必须站稳讲台。站稳讲台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的自我要求,要不断觉得自己的讲台其实是摇摇欲坠。知识的更新,社会的变化,包括教育理念的变化更新,都促使每一个教师不断前进、不断地改变自己。他每天面临讲台都有一种危机感,担心自己如果各方面没跟上,就可能站不稳讲堂。李华平在高校工作,又到中小学去上语文课,正是因为他总是在考虑自己今天的讲课能否受到学生欢迎、能否让学生真正有存在感、获得感和成就感。他认为站稳讲台是一个动态的问题,是伴随一辈子的危机感。教师一定要让自己的每一堂课都与从前不同,今天要比昨天教得更好,明天要比今天教得更好。讲台每天都在摇动,自己要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书育人的水平, 让讲台能够四平八稳。

(三)敢于迎接教学比赛

优秀的语文老师应该多参加教学比赛,勇于接受教学比赛带来的挑战,通过教学比赛打开自己人生上升的通道。李华平在中师求学期间,学校举办师范生技能比赛,班里推荐他参加数学课比赛。当时他心里很忐忑,但还是大着胆子往前走,最后得奖了。1992年 10月,刚入职2年的他被学校推选出去参加全区教学 比赛,获得了一等奖。2001年他参加四川省高中语文教学比赛,又获得了一等奖。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让李华平的内心很受鼓舞,更加坚定了做一个合格、优秀的 语文教师的理想愿望。

李华平认为,大胆迎接教学比赛,在教学比赛过程中不断磨课,尤其是自我琢磨非常重要,每次磨课都会让自己脱胎换骨,磨到自己都没有感觉了,然后再有新的感觉产生,只有这种才能迎来教学比赛的愉快感觉。不经历“山重水复疑无路”,也就无法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李华平认为上课过程中有八个字对新教师特别重要,对上公开课和教学比赛也特别重要:一是“目 中有人”,就是要有学生,老师要将学生纳入到自己思考的视野中,以学定教,根据学情来引导学生,根据学情来带领学生、鼓励学生;二是“目中无人”,三年级我的老师作文100字,就是入无人之境,放下一切包袱去上课。

(四)攻坚克难自己努力

语文老师在工作当中遇到备课、上课、辅导学生和考试等方面的问题,是避免不了的。李华平认为,面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首先是自己想办法应对,自己查阅资料、调查研究,以自己的力量解决起码95%的问题。其次要善于请教。新教师刚参加工作,虽然可以向老教师或师傅请教,但是要注意把握分寸,一般性的问题不要去问别人。直接向他人请教一些过于简单的问题,会让他人从心底里瞧不起你,所以不要逮着问题去请教他人,一定是要尽量地通过自己的努力去解决问题。与此同时,在请教别人时一定注意把握分寸,尽可能问有价值的问题,尽可能是经过了自己努力思考也没有解决的问题。多年来,李华平自立自强,不断攻坚克难,不断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在迎接各种挑战中寻求专业卓越发展。他经常琢磨自己的课,反思自己的实际教学问题,从解决自己日常教学中具体的小问题逐渐扩展到较宏观的问题——语文训练、文本解读、深度学习、语文思维等。也尝到了教学反思带给自己的快乐,自己通过研究解决问题,让自己更加充实。

三、李华平的专业发展成就

李华平从教之初就立志向于漪、钱梦龙、宁鸿彬、 魏书生等语文教育专家靠齐,注重“教学实践的理论化”,不甘心做一辈子教书匠。他在教学实践中常常思考如何找更好的思路、如何设计更好的导语、问题或习题,致力于解决实际教学问题,不知不觉就开始走进教学研究之路。截至目前,李华平已出版著作13部(含参编),周记我的语文老师100字,发表论文100多篇,8项成果获得四川省人民政府教学与科研奖励,在全国各地执教示范课、做专题讲座200余场次。

(一)大胆探索语文教材改革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 篇1 我有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这位老师就是我的班主任。她对我们十分认真负责,她为我们付出了许多艰辛的汗水。 语文老师她已经四十几岁了,姓舒,我们都叫她舒老师。舒老师的面容显得十分憔悴,为了我们。

说明文是人生日用不可缺少的,会读说明文、会写说明文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必须解决的问题。但是,说明文语言“枯燥无味”,学生不愿意学,教师不愿意教。1994年,李华平根据学生语文能力提升的基本规律,对初中语文教材特别是说明文进行了重组。他以说明对 象、说明对象的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元素为核心,将教材中的篇目“一次多篇”地教,然后 “一篇多次”地教。每次教学抓住一个元素,重锤敲打, 让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深刻。1998年,李华平在《中国教育报》教学理论版头条发表了论文《解放思想,改革教材》,被人大报刊复印中心全文复印转载。他提出中学语文教材应动“大手术”,要破除“文选型”教材传统模式,编写以“训练语文能力”为主的“训练型”教材,“以‘点子’为纲目,以‘例子’为凭借,我的语文老师100字作文初一,以‘路子’为桥梁”,扎实、活泼、有序、得法地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 能力的训练,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1]

我的语文老师作文1 我的语文老师是汤老师。 汤老师,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高高的鼻子,小小的嘴,还有一副漂亮的金边眼镜。再加上那卷曲的短发,使人感到非常和蔼可亲。 汤老师有很多的业余爱好,有读书看报写字等等。

(二)10年精心钻研“语文训练”

从1994年到 2004年,李华平用10年时间研究了一个关键词——“语文训练”,这是基于对叶圣陶先生一句话“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的思考与追问。钱梦龙先生也提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他当时对钱梦龙先生的 “训练”与叶圣陶先生的“训练”的关系产生了兴趣,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说训练,但到底什么是真正的训练呢。于是,他花了很多时间用心去思考这个问题,力图从学理的角度破解“语文训练”。

1996年,李华平撰写的《效率·科学·训练》发表在《语文教学之友》第11期,被人大报刊复印中心全文复印转载。他在语文教学理论界首次将“训练”一词提升到教学策略的高度,对训练的操作性含义进行了详细的诠释,阐释了“训”和“练”的策略关系。此后8年时 间,紧紧围绕“语文训练”进行了系列研究。[2]2005年, 他完成了硕士论文《语文训练新论》,对 90 年代关于“语文训练”的思考进行了全面总结。

(三)20年深入探究“文本解读”

2002年至今,李华平又花了20年时间集中精力研究语文教学中的“文本解读”。他阅读了大量书籍、文章,撰写了文本解读的系列理论文章和文本解读实例, 分别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中学语文》《教育科学论坛》等杂志上,撰写了上百万字的专著 《语文科文本解读学》,对文本解读所涉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成为我国第一部体系完备的语文科文本解读学专著。

2001年,全国进入语文新课程改革。2000年,李华平应邀参加了新课标(实验稿)的征求意见工作,课标稿中一个新词“解读”引起了他的注意:新课标为什么把“课文分析”变成“文本解读”?“课文”与“文本”、“分析”与“解读”存在什么关系?他觉得有趣,于是开始研究语文科文本解读。李华平计划 10 年完成文本解读课题,没想到花了20年。截止目前,他撰写有关文本解读的文字已达120万字,准备在2022年先出版一本简编本《语文科文本解读学》。

2020-2021年,《语文教学通讯》杂志初中刊专门针对文本解读开辟了李华平专栏。他在系列论文中指出,文本解读中需要应用到基本思维方法主要有联系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概括、推断与想象等。这 些基本思维方法灵活搭配,组合运用到文本解读中,会生成一些具体的文本解读方法。“文本教学解读的出发点与落脚点是让学生“从解读中学习”,着眼点与着力点是让学生“学习解读”。他建议教师在备课和教学引导中,都要遵循文本教学解读的三大基本原则——简洽性原则、整体性原则、循环性原则。”[3]他开发了文本教学解读的一系列实用方法,如“诵读品味法”“一语立骨法”“经验汇兑法”“结构类读法”“违规揭意法”等。

(四)一辈子致力“正道语文”

李华平是一个真性情语文人,心中始终揣着语文, 对语文爱得深切,对语文人爱得真诚。他力主在待人接物上的真诚、低调,在学术探讨上的真诚、高调,不太在意他人的目光和评价,也不太顾及别人的面子,总以一种通透凌厉之势出现在大家面前。他对“文本误读,误导学生”的现象忧心忡忡,对一些名师课堂存在的一些反语文现象感到震惊。2013年12月,李华平与钱梦龙先生、肖培东老师在昆明讲学时,在一次座谈中,有一线教师对某名师执教的公开课《背影》产生质疑,希望李华平等予以解答。李华平认为,该名师在教学上为了求新,严重背离了教学解读与语文教学的正道。2014年4月,李华平主持召开全国首届正道语文学术研讨会,正式提出“语文教学要走正道”的命题,得到于漪、钱梦龙、刘永康、倪文锦等前辈大师和众多一线语文教师和语文教研员的大力支持,钱梦龙先生、倪文锦 先生作了主题报告,于漪先生的书面报告由刘永康教授代为宣读。

李华平所撰写的万字长文《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2014年第10期,对语文教学中的一些乱象进行了澄清,可以说是“打响了语文教学回归正道的第一枪”,引起了教育界激烈的反响[4],引起教育界所谓“李韩之争”,掀起1978年以来第 三次全国语文教育大讨论。《课程·教材·教法》编辑部主任刘启迪先生称赞李华平“不拿语文做人情”。

在李华平看来,“正道语文”包括四层含义:第一个层面“正道语文人生”——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或者说作为一个语文人,自己应该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应该追求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第二个层面“正道语文研究”——怎样开展语文教育的研究,需 要提出一些基本观念,要实现“教学理论的实践化”和 “教学实践的理论化”,理论和实践之间多做双向往复运动。第三个层面“正道语文课程”——课程建设具有根本价值,课程建设包括学生的阅读课程、作文课程、 演讲课程等,以及其他跨学科课程,语文教师一定要走 进课程行列。第四个层面“正道语文教学”——这是语文老师接触最多,也最关注,问题也最大的,要牢牢守住课程标准中最核心的一句话:“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李华平提倡的“正道语文”正在成为一面旗帜。他 “探索语文正道,坚守正道语文”,创建“正道语文”QQ 群和微信公众号等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了全国语文教学与研究的精英,定期开展研讨活动。他经常与大家在群里讨论语文,讨论人生,特别是讨论语文人生—— 将日常生活语文化。截至目前,“正道语文”QQ群目前已经有 10 个区近 30000 人,开展专题研讨 1300 多次,我的语文老师男100字, 微信公众号关注者超75000人,推送专栏文章2000多期,对全国各地教师持续进行及时的交互式帮助与指导,对语文教育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

李华平说,一个老师如果没有教育情怀和专业精神,只是把做教师作为一份谋生的职业,就很难教好书,尤其是很难教好语文。一个优秀教师必须在全面提高自己的知识、能力和素养三个方面下深功夫。他的专业成长经历可以归结为一句话“机会总是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李华平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不虚度每一天光阴,博览群书,写我的语文老师的日记100字,勤奋努力,不断钻研,善于反思,长期积累,在语文教师路程上迈开大步、勇往直前,实现了专业卓越发展,激励中小学语文教师做一个努力奋斗、积极向上、向语文名师进军的人。

[1]李华平 . 解放思想,改革教材[N]. 中国教育报,1998-5-15.

[2]李华平.效率·科学·训练[J].语文教学之友,1996 (11).

[3]李华平.文本教学解读的三大基本原则[J].语文教 学通讯,2021(6).

[4]李华平.迷失在学科丛林中的语文课[J].语文教学 通讯(初中),2014(10).

我的语文老师七年级作文1 我的语文老师是一位温柔、美丽、善良的老师,我非常喜欢我的语文老师。 她身穿朴素的服装,长着一双水灵灵的眼睛,圆圆的脸蛋,她那明亮的眼睛下长着一个挺直的鼻子,鼻子下面长着一张樱桃似的小嘴。

此文已发表在《学语文》2022年第4期

简介

李华平: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科研创新团队负责人,教育部国培专家、国培方案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成果评审专家、国家级教学名师评审专家,兼任全国语文学习科学专委会副理事长、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副会长。

THE END

来源|正道语文

编辑|智齿

校对|小清

责编|古月

副主编|温鹃常璐

主编|李大路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