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忠豪:关于磨课的几点思考
剪纸作文 篇1 一把普普通通的剪刀,一张普普通通的彩纸,在具有中华传统美轮美奂的剪纸艺术照耀下,是多么得与众不同:它们形态各异、巧夺天工,不愧是中华民族的瑰丽之宝。 瞧这幅剪纸:一个年幼的孩童,头戴一顶绣球绒帽。
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磨课”成为近年来出现频率极高的教研热词。磨课将教师个人的教研行为变为团队成员的群体研讨,将一次性的听课、评课变为持续跟进的教学研究,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作用毋庸置疑。但要使磨课实效最大化,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先进教学理论的引领。语文教学的种种问题之所以长期存在,主要症结是理念陈旧。不改变陈旧理念,再怎么磨课也很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四十多年的教研经历,写剪纸的作文800字,使我越来越强烈地感受到,语文教改首先要转变观念。我国语文教学正处于转型期,更需要先进理念的指引。我在与14位名师打磨《吴忠豪与小学语文名师磨课》的过程中更是深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这些案例的执教者,50%以上都是特级教师,80%以上都是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其初始教学设计大多已在全国或省地级教研活动中展示过,获得过专家、教师们很高的评价,有些还在全国赛课中获得了很高的奖项。但对照语文课程与教学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不难发现,这些“好课”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提升的空间还很大。因此,对这些课进一步打磨,更具有示范引领意义。
剪纸传统文化作文 篇1 剪纸,是中华民族流传艺术,瞧!这些色彩缤纷,形象生动,内容丰富,美不胜收的剪纸。这幅剪纸的画面是这样的:天气晴朗,一个小孩骑在牛背上,双手拽着一个脚受了伤的小男孩,他用尽全身的力气,终究没有把他拉上来。
一、语文课必须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
是教课文还是用课文来教学生学语文,是检验一节课是否是语文课的基本标志。“课文是例子”,大家都认同,但由于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教课文的现象还是屡见不鲜。
比如一位名师的《将相和》,其第一次确定的教学目标,主要指向人物思想品质,理解蔺相如“有胆有谋”“深明大义”,廉颇“知错就改”。围绕这样的目标组织教学,很容易把语文上成思想品德课。通过磨课,执教教师重新解读文本,将教学重点调整为体会课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并运用这些方法写一段话。这样,学生收获的是写作方法,提高的是表达技能,同时也感受了廉颇、蔺相如的精神。
剪纸二年级作文 篇1 那天,是个下雨的晚上,毛毛细雨,没有阻挡住我和姐姐去图书馆的步伐。晚上图书馆有“非遗之夜”周末讲堂。图书馆地下的讲堂人不太多,吴老师已经到了。我和姐姐找了个空位坐下,等待老师开始。
再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关于剪纸的活动记录作文,第一次设计从审题开始就聚焦“发愤”,然后围绕“发愤”引导学生逐段品读课文,深入理解司马迁是怎样发愤写《史记》的,最后用司马迁发愤著述的精神生华学生的情感。课文阅读的落脚点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感染。经过磨课,第二次设计重新选择教学内容,重点指导学习品词品句的方法,运用有新鲜感的词句续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的情景,感受司马迁的“发愤”精神,同时与品词析句结合起来,与写话训练结合起来。这样,学生除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收获,阅读能力、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用课文来教学生学习语文,才能真正体现语文课程的性质,体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正如夏能彬老师在磨课体会中说的那样:“教了十几年的书,原来一直走错了方向,关于剪纸的开场白,深陷于‘教课文’的泥沼。方向不对,教得再多也是无用功;方向对了,教得再少也弥足珍贵。”
二、依据语文课程性质精选教学内容
当下语文课堂,从以往“教课文”的陷阱中跳出来后,又出现了另一种倾向,就是将教师文本解读中发现的阅读方法、写作方法,一股脑儿地塞到教学设计中,眉毛胡子一把抓。
生活动物的剪纸有:牛,狗,猫,羊,猪,骆驼等;植物的剪纸有:梅,兰,菊花,玫瑰,竹,牡丹等;剪纸本身也可作为礼物赠送他人,如:福、喜、寿、十二生肖、窗花、莲花上面有鲤鱼(表示连年有余)等等。 剪纸将人们平凡的生活点缀得瑰丽多姿。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是精选教学内容。一篇课文可供选择的内容很多,如果不加取舍,内容过多过散,学生受益并不一定大。《莫泊桑拜师》这个课例,第一次设计选择的内容是:1.学习画结构图;2.学习作者多方面观察和比较观察事物的方法;3.感悟名著,懂得写出人物特点要突出重点,锤炼语言。
瞧,这幅剪纸作品多有趣呀。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他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现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他作对似的,葫芦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小老鼠以最快的速度。
这些内容似乎都符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习需求,有学习价值,但缺乏内在联系。比如第3条“懂得写出人物特点要突出重点”和“锤炼语言”,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内容。一堂课要完成这么多内容,容量太大。磨课时我建议删去第3条,理顺第1、第2条之间的关系,将学习画结构图融到观察方法学习中,为学习观察方法服务。修改后的设计突出了多方面观察、比较观察的重点,先理解,后运用,更符合课堂教学实际和儿童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教学内容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高效课堂不应单纯追求教学内容的“量”,还应追求学生学习的“质”。其实,每篇课文教学都要落实一些基本要求,比如读熟课文、理解掌握生字词语等,这些,于永正老师称之为“保底工程”。完成这些内容,对师生来说已不轻松,再添加其他内容,一定要控制好“量”,突出重点,千万不能多。“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语文教学不能满足于“教过”,而应真让学生“学会”。
剪纸的优秀作文1 过节时,特别是像春节什么比较重要的节日时,人们家家户户都会剪纸,都是图个吉利,但剪纸可不只是只有过节时才剪,有时无聊的话,也可以去消磨消磨时间,比如这一幅。
三、在实践中感悟语文的方法规律
与传统语文教学注重记诵相比,现代语文教学更强调理解,无论是课文思想内容,还是语文知识、读写方法。教师往往以为理解是第一位的,理解后才会运用,因此花大量时间指导学生理解。其实这并不完全正确。学习语言知识、语言规则,与学会如何运用语言不是一回事。以计算机学习为例,懂得原理与学会操作是两码事,一般人学会操作就可以了,无须在原理上花费功夫。儿童学习语言主要是学习语言运用,剪纸美篇开头和结尾语。语文课所教知识方法,比如写人、写景的方法,阅读的方法,提取信息、整合信息等阅读策略,都是成人在大量语文实践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学习理解这些知识方法,必须以一定的读写经验为基础。儿童正处于语文学习的初期,最需要的是语文经验积累。缺少经验积累,教师教得再正确,学生也不一定理解。正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的那样:“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必须依靠实践积累,而不是知识、方法、规则的讲解。
钱娟老师教学《姥姥的剪纸》就很重视学生的语文实践。这堂课初始设计安排了三次表达练习:第一次是“你眼中姥姥的剪纸是怎样的,说一句话”;第二次是用“姥姥的剪纸神了”开头,用上课文中的语句说一段完整的话;最后运用课文中学到的写法,关于剪纸作文的题目,“你生活中谁的什么技术神了,写一件事”。三次表达练习构成了整堂课的主体活动,值得肯定。但三次表达练习各自为政,缺乏内在联系。特别是第三次“写一件事”,学生要另起炉灶,重新选材,与前面两次运用课文语句进行转述几乎没有关系。要求学生从“逼真、娴熟、快速”几个角度写一个人技能的“神”,对中年级学生而言要求也太高。三年级习作刚刚起步,比较合适的内容是写一件事,或者是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重点是把事情写完整,把人物的特点写清楚,这些要求已经不低了。从多个角度记叙人物多个方面的特点,对高年级学生也不一定适宜。所以,剪纸的细节描写150字,这堂课花了很大力气指导,但从学生写出的文章看,几乎没有什么效果。我建议将三次表达整合为两次,第一次“运用课文中一个语句说说姥姥剪纸技术之神”,第二次整合更多的语句说一段话,充分表达“姥姥的剪纸神了”这个特点。这样,前后练笔有内在联系,由易到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其实,语文学习方法策略很多是说不清道不明、不可言传只能意会的默会知识,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才能体会到,心理学称之为“内隐学习”。小学生学习母语最好的方法不是直接教规则性的知识,而是用习得的方式进行内隐学习。这堂课老师没有刻意教表达方法,但学生在表达实践中却已经默会了课文表达方法,积累了表达经验。这是儿童学习语文最有效的途径。
四、学习方法指导要细化,要具体
剪纸作文600字 (一) 快乐是从每个人的内心里散发出来的,自然每个人得到快乐的方式也是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例如:从音乐中得到的快乐、从学习中得到的快乐……而我却是从剪纸这门传统艺术中得到的快乐。
大家都知道,小学生作文写不具体,症结就是“习惯叙述,不善描写”。语文教师都重视指导表达,写人记事的课文,几乎每篇都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活动描写,写活动的课文都教环境描写、场面描写等,从小学一直教到中学,可不少学生还是不会描写。什么原因?只让学生画出有关描写来体会体会,缺少具体深入的指导。这样泛泛而教,很难取得效果。
汤瑾老师教学《和氏献璧》,第一次设计将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方法”,细读卞和三次献璧的过程,通过对人物言行的品读,感受一颗坚贞的心,课堂比较多的时间用在人物内心思想的体会上,对描写人物内心和语言的方法却没有具体指导。第二次设计,将教学目标调整为引导学生体会“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的表达方法,重点学习人物语言描写。与第一次相比,“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目标更具体,更符合学生学习需要。汤瑾老师让学生比较两组句子,通过实例弄清楚如何“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体会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学生就收获了自己最需要的描写人物语言的“方法”。
五、语文课必须强调学生的表达实践
剪纸作文300字 篇1 一张彩色纸和一把剪刀,就可以剪出各种精美的图案,比如:形态各异的人、可爱的动物、漂亮的小花等。我觉得剪纸非常漂亮,不用把轮廓勾下来,就直接在纸上剪起来。而且能把许多精细的地方剪下来的专业人士。
我最喜爱的一副剪纸叫“好朋友剪纸”,这幅剪纸描绘的是:一位小朋友骑在一头牛的背上,弯着腰在拉另一位小朋友,牛歪着头看着他们,两位小朋友脸上都带着灿烂的笑容,一对鸟飞来,落到牛角上,谈论着什么。
中国语文课程结构上的先天不足,就是将四分之三的时间用于阅读,用于表达的时间不足四分之一,我是剪纸小能手开头怎么写,很难使学生的表达能力过关。其实,小学生学习语文的难点在表达,重点也是表达。我们的阅读教学,要想方设法增加表达练习,通过表达实践丰富学生的表达经验。
你剪一对猫,她剪一只虎,……二者相互交换,既满足了自家的需求,也联络了乡人的感情,把乡下人纯朴、热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我是在这样的环境中,被老祖母一天天牵引大了的。老祖母可算得剪纸的行家,她虽然老眼昏花。
学习课文表达方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一种是练习表达方法的实践运用。当下老师们比较关注的是理解体会。理解固然是运用的前提和基础,但能理解和会运用绝不能画等号。教师制定目标、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仅仅满足于理解体会,还应抓住课文中最有特点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学会迁移运用。
这本书中的名师磨课案例都非常重视学生的表达训练。金玉的《恐龙》,要求学生模仿课文写法介绍一种恐龙的形态;顾丽芳的《高尔基和他的儿子》,以怎么写“回信”作为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主线;王金涛的《司马迁发愤写〈史记〉》,要求学生展开想象,写写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中的一个具体情境;阮美好的《狮子和鹿》,先给出一个寓意,让学生添加人物语言,再让学生自己编写故事,剪纸作文的标题怎么写,“让故事中的人物说话”;钱娟的《姥姥的剪纸》,先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或从一个方面说说姥姥剪纸的“神”,接着以“姥姥的剪纸神了”开头,任选几句话或几个方面去说一段话;汤瑾的《和氏献璧》,围绕人物语言描写,展开想象写故事中人物的第二次对话。
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训练学生写话,是语文教师的一大发明。这种情境写话有以下几个优点:一是有课文情节内容的支持,学生有话可写,无须另起炉灶寻找写话内容,绕开了写什么的困难;二是有课文语言的支持,有利于将课文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促进学生语言发展;三是表达过程中引导学生调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和写作素材,培养主动运用积累的语言或素材的意识;四是能引导学生更加主动地阅读课文,促进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语言表达能力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当下语文课教师讲得多、学生实践少,顽症一直难以根除,直接原因是教师将语文课片面地理解成阅读课,以课文内容理解和语文知识规律传授作为主要任务,忽视了语文课程实践性特点。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正确认识语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要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特点,课堂上最大程度地增加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教师必须清楚:“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第28届现代与经典
全国教学观摩研讨会报名中
时间:2019年4月至5月
地点:南京/深圳/泉州(厦门)/扬州等
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班主任/音乐/学校管理等
了解详情与报名请点击左下“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