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拒绝地名洋化作文素材,拒绝地名洋化的题目

  • 作文素材
  • 2022-11-13

摘要

城市洋地名泛滥,以楼盘名“洋化”最为突出。地名“洋化”给城市形象带来了不利影响:丧失了城市的个性,阻断了文化的传承,破坏了城市的语言生活,影响了市民的交通生活。其成因在于:国民在文化上不够自觉、自信;西方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侵蚀不可低估;政府对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法律监管力度不强。对此我们建议:增强文化自信,突出民族特色;遵循命名原则,确保科学规范;加强规划意识,依规依法命名;引导大众参与,实施柔性管理。

关键词 地名规划;文化自信;地名“洋化”;成因分析;解决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不少地名因此发生了变化。然而,地名命名混乱问题日益凸显,尤以地名“洋化”问题最为突出。2016年4月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批评国内洋地名泛滥,破坏地方文化传承,可见地名“洋化”问题的严重程度。地名是城市的重要标志,记录着城市发展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资源,是中华文化传播的载体。洋地名的泛滥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了危害,在某种意义上也折射出国人文化的不自信。

当前,提高文化自信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建人文城市具有重要意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地名命名蕴含中华文化气息,是践行文化自信的具体体现,规范有序的地名环境有利于城市语言生态建设,“关乎社会的和谐,甚至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因而必须清理整治洋地名乱象,对地名进行规划,逐步建成完善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以适应城市的发展要求,彰显城市的文化特色。本文通过百度地图、搜房网、田野调查等多种渠道考察了国内一些城市的居民区、大型建筑物和街路名称的“洋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名“洋化”的成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01 地名的构成与分类

地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产物,是一定的社会群体赋予特定方位或地域范围的专有名称。地名不仅具有表层的指位功能,还具有深层的信息载体功能,是重要的文化形态,“在国家治理、社会生活、经济发展、文化传承、国防建设和国际交往等方面广泛发挥着重要作用。”地名的语词结构一般由专名和通名两部分构成,通名是“用来区分地理实体性质类别的词”,专名表示该地理实体的特征。如,“天安门广场”,“天安门”是专名,“广场”是通名。“专名+通名”是城市地名的主要词汇结构形式,还有两种结构形式是在此结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一是“专名+通名+通名”型,拒绝地名洋化的题目,即“专名+通名”结合成一个新的专名与通名构成地名。如,“黄河路”,专名“黄”与通名“河”结合成“黄河”与另一个通名“路”构成“黄河路”;二是零形式的通名,即省略了通名或没有通名。省略的例子如,“海淀区”可省略通名“区”,直接称“海淀”,这类地名的专名一般是非单音节;没有通名的例子如,“五棵松”“蒲黄榆”“金台夕照”等。

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将地名进行不同的分类。按照地名所指代地理实体的基本属性来划分,地名分为自然地理实体和人文地理实体两类。自然地理实体门类分为海域,水系,陆地地形;人文地理实体门类分为行政区域及其他区域,居民点,具有地名意义的交通运输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水利、电力、电信设施,具有地名意义的纪念地、旅游胜地和名胜古迹,具有地名意义的单位,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本文所探讨的地名主要指人文地理实体门类中居民地名称、具有地名意义的建筑物等名称。

02 地名“洋话”现象考察

目前许多城市遍布着洋地名,“维也纳”“威尼斯”“曼哈顿”“夏威夷”随处可见,以洋名命名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其中,楼盘名“洋化”现象最为突出。本文以楼盘名为例,考察了命名选用洋名的类别,如下:

拒绝地名洋化作文素材 拒绝洋地名的作文 拒绝洋地名的作文 展开  我来答 分享 新浪微博 QQ空间 举报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一)以欧洲和美洲、发达国家名命名

如:北美小镇、印象欧洲别墅、北欧丽景、加拿大郡、意大利风情小镇、永定河孔雀城英国宫、原乡美利坚、法兰西世家、瑞士小镇等。

(二)以外国城市命名

如:威尼斯水城、米兰诺贵都、花香维也纳、西雅图观海苑、夏威夷港湾、纽约公园小区、温哥华山庄、戛纳35号、泰晤士印象、普罗旺斯、圣尊·摩纳哥庄园等。

(三)以外国景点名命名

如:泰和地中海、嘉诚爱琴海、爱丁堡春峰苑、香榭丽舍、卢浮宫馆、巴厘泉乡、凡尔赛公馆、罗纳河谷果岭墅、波西塔诺小镇、华尔街广场等。

(四)以外国人名命名

如:林肯公园小区、亚历山大城、毕加索园墅、哥德堡、帕克先生别墅、格拉斯公馆、霍尔寓所、莫奈花园等。

(五)以外国文学意象命名

当敦煌的瑰宝出现在大英博物馆,当《孙子兵法》、《三国演义》的读者更多的是外国人——作为华夏子民,我们应该为此欣喜还是悲哀?当我们的经济实力受到世人的瞩目,而中华优秀文化却在不自觉中流失,我们是该喜还是该忧。

如:伊甸花都、东方圣克拉、阿尔卡迪亚花语城、伊丽雅特湾等。

(六)半中文、半英文的地名

如:建外SOHO、远洋LAVIE、龙TOWN、上海Villa,等等。

我们分别从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地区选取了上海、杭州、青岛、北京、天津、广州、武汉、哈尔滨、沈阳、大连、昆明、成都、乌鲁木齐、西安、兰州15个城市,以“米兰、巴黎、加州、威尼斯、曼哈顿、夏威夷、维多利亚、维也纳”八个外国地名为例,通过百度地图搜索,进一步考察居民住宅楼群、商贸办公楼等大型建筑、沿街门店名称的“洋化”情况(同一城市连锁企业名称只计1次,统计时间:2016-04-05)。统计结果如表1。

由表1所示,15座城市仅以如上8个外国地名命名的地名就有百余个,甚至几百个,其中排名前三位的是上海(583个)、成都(320个)和北京(301个)。可见全国城市地名“洋化”数量之多,“洋化”现象之严重。

03 地名“洋化”的不利影响及成因分析

地名洋化利弊个人认为好处是在于这样的名字,听起来也许是相对更时尚,更显档次,更有个性,一些弊端在于往往给人感觉有崇洋媚外之嫌

(一)不利影响

他们认为,小字注中“所说的‘今时’何地,除了偶有误用宋代地名者外,都系元代地名”。因此,《通俗演义》写作“当至迟在元末而非明代之后”。在这次讨论会上,代表们围绕着小字注,讨论了这样两个问题: 第一。

地名该不该以洋名命名,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两派:挺洋派和抵洋派。挺洋派认为,商业楼盘取洋名,为的是营造国际化氛围,提高楼盘附加值,利于项目推广。而公共性质的广场设施取洋名,更多是出于“时尚”“高贵”等心理需要。抵洋派则认为,地名是“当地人的脸,外地人的眼”。热衷“洋地名”体现出一部分人的崇洋心态,是对自身文化的不自信。我们赞同抵洋派的观点,因为地名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本应该承载着历史、民俗等文化气息,以洋名命名不仅丧失了地名的定位功能,也给城市发展、文化传承、人们生活和国际交流等带来了很多问题。

第一,丧失了城市的个性。有个性的城市,才是有特色的城市,有魅力的城市,也才是有生命力和竞争力的城市。地名是城市的名片,是城市个性的体现,“它们纵向地记忆着城市的史脉与传衍,横向地展示着它宽广而深厚的阅历,并在这纵横之间交织出每个城市独有的个性与身份。”“最响亮和夺目的‘名片’就是城市历史人文的特征”。但是,地名“洋化”使城市缺少了展现文化信息的载体,让城市丧失掉了个性,使城市毫无特色可言。

第二,阻断了文化的传承。只有文化绵延不绝、历久弥新,一个城市、一个民族才能永葆蓬勃生机,才能唤起人民的认同感、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语言文字记录着文化,渗透着情感。”地名记载了城市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乱用洋地名使城市遗失了精神和灵魂,这必会破坏年轻一代对城市历史文化的继承,削弱对城市的认同,损伤民族情感,从而让人们迷失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第三,破坏了城市的语言生态。语言生态建设是城市精神文明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风貌和发展水平的体现。地名与市民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所居之处要有小区名,办公场所要有写字楼名,通行的街路要有街名、路名,交通运输需要有明确的地名信息。特别是随着数字信息技术的普及,地图导航、打车软件、微信定位等都离不开地名。“洋化”地名横生侵扰着城市的语言生态环境,让市民对这些洋地名“记都记不住,说也说不出来。”

第四,影响了市民的交通生活。洋地名泛滥扰乱了市民的交通生活。据报道,西南某省会城市的张先生家住“挪威森林”,外出打车回家,出租车司机却怎么也找不到这个“怪里怪气”的小区;因为换了洋站名,有的市民“原本记得大概位置的,现在找都找不到了”;一位老年市民抱怨,不少地名盲目跟风以洋名命名,导致土生土长的他“在自己家,却迷了路。”此外,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每年来中国旅游、留学、工作的外国人与日俱增,地名“洋化”问题也给他们在中国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甚至有时还招来了外国人的嘲讽,正如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的调侃:“你想在一下午逛遍巴黎和威尼斯吗?可以,如果你在中国。”

(二)成因分析

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形成的。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地名洋化议论文800字题目,外因是事物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国民文化自觉、自信程度有待提高是地名“洋化”问题的内因。西方强势文化的侵入、政府对地名文化建设的重视不够、法律监管力度不强是外因,内因与外因相互作用,导致了城市洋地名泛滥。

1、孙宸:父母捐献亡女器官 “看着女儿的器官给别人带去生的希望,就像她还活着一样。”浙江省绍兴县鲁迅中学学生孙宸的父亲孙国祥哽咽道。16岁的孙宸生前乖巧孝顺,成绩优异。11月24日她突然昏迷入院治疗。

1.国民在文化上不够自觉、自信

国民缺乏文化自觉与自信是洋地名泛滥的根本原因。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文化自觉是一种意识、责任,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信心。是否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自信关乎着民族的振兴与繁荣。洋地名泛滥折射出国人的文化不自觉与不自信。其一,缺乏对中华文化的“自知之明”。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特色鲜明,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文明的结晶,在世界历史上也大放光彩。然而,有些国人并未真正认识、了解自己的文化,缺乏充分的文化自觉,对传统文化采取“漠视”的态度。命名东施效颦、未能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关于地名洋化的800字议论文,导致地名“洋化”现象严重;其二,缺乏对民族文化的足够自信。楼盘以洋名命名能够代表“档次”和“时尚”,能给开发商带来巨大的收益,入住洋名小区就可“尽显个人的高品味”。这些对洋地名“馨香顶礼”之举源于对民族文化的不自信,这是某些国人丧失文化价值判断的表现。总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的缺失是致使“洋名之风”盛行的根本原因。

2.西方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侵蚀不可低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际交流的广泛化和多样化,西方文化“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渗透到中国的各个角落,给民族文化造成巨大的冲击。西方文化的植入正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文化认同和生活方式。地名的洋化问题与此紧密相关,欧美国家名、外国景点名、外国人名、外国文学意象等等都被选用给地名命名,并且这些洋地名扎堆出现,这正是由于人们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染,以为外来的都是优质的,从而导致对“洋文化”采取了“无选择地拿来”、硬性模仿的态度。倘若纵容洋地名在中华大地上遍地开花,不警惕、不遏制西方文化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侵蚀,年轻一代的民族认同感就会被弱化,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就会丧失,甚至迷失自己的精神家园。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被异质文化所瓦解将意味着国家的事实死亡。语言是文化最重要的载体,地名是语言在社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何看待洋地名作文范例,保护好地名、守住语言才能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

3.政府对地名文化建设重视不够

很多城市遍布着洋地名,到处是米兰、巴黎,到处是曼哈顿、夏威夷,中国城市俨然“世界公园”。地名缺乏城市人文特色、中华文化底蕴,政府对城市的地名文化建设仍需加强。一是城市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地名命名未能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二是缺少反映城市地缘特色的文化产品,使城市个性未能在地名中得到彰显;三是未能妥善处理好文化建设和市场经济的关系,使地名过度商业化,悖离了应具有的精神属性;四是仍需加大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使地名能够承载城市的历史文化记忆。

4.法律监管力度不强

1996年,国家民政部颁布的《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二章第八条明确规定: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随后,各地政府也陆续颁发了地名法规。然而,这并没有抑制洋地名的泛滥,有法规无执行现象说明法律监管力度不强,需要进一步强化。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地名的法律规章不够完善,使地名命名缺乏法令指引;第二,地名申报和审批程序不够严格,滋生了命名的任意性;第三,缺乏强有力的惩罚措施,导致开发商命名随心所欲。总之,法律法规是地名规范的保障,法律监管力度不强也是导致洋名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04 解决对策

但最可叹也是最可悲之处,是我们漠视的文化却被人家视若珍宝。当初韩国将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列入它的文化遗产时,国内舆论一片哗然,其中一篇标题《“去传统化”将文化遗产拱手让人》的文章这样写道。

地名应展现一座城市的地理、文化风貌,体现城市特色,进而促进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提高城市的影响力。“定名”要“稽实”,必须遏制洋地名,建设城市健康语言生态,使地名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起到提高城市软实力、提升城市形象的作用。

(一)增强文化自信,突出民族特色

在国际化步伐日趋加快的今天,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软实力是民族复兴、国家崛起的根本。地名是城市文化的象征,是“一种牵动乡土情怀的称谓”,“正名”能“率民而一”。因此,我们必须清理整治洋地名,加强地名文化建设,突出民族特色,延续文化血脉。第一,发掘地名文化资源,寻根溯源,提高百姓的文化自觉。人的自觉的呼唤,需要精神资源和思想武器,通过挖掘、普及地名文化故事,让百姓了解地名记录的历史变迁和文化内涵,找到民族的精神家园,唤起、提升民族文化的“自知之明”;第二,保护地名文化遗产,“对重要的历史文化地名要为其‘树碑立传’,昭示后人。建立健全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制度,认真编制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第三,开发地名文化产品,“催生文化产业的巨大张力”。文化产业属于创意产业,需要发挥创作团队的智慧和技能,借助高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进行再创造与提升,并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进而生产出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如通过拍摄地名文化纪录片,讲述地名故事,唤起人们的民族自豪感,坚定文化自信,使其变成文化自强的动力,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总之,我们应增强文化自觉,树立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自强,从而建立城市品牌,有效抑制“洋名之风盛行”。

(二)遵循命名原则,确保科学规范

地名命名应做到名实相符,真实、客观地反映地理实体,同时也应承载着城市的文化内涵。

其一,体现地域性。命名应体现城市的地理特点,彰显城市个性,提高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如,大连地处黄渤海之滨,“星海花园(小区)”“星海人家(小区)”“西山阳光水岸(小区)”等“突出了大连的海环境、海资源、海文化,彰显大连海滨城市的魅力。”

其二,体现文化性。地名要体现城市丰富的文化底蕴,起到传承文化的作用。地名选词承载的城市文化内涵越丰富越能展现城市的文化品位。如“永泰小区”取自“乾坤绿色永泰”,反映了人民希望永远安宁的愿望;“梦溪嘉苑”源于北宋沈括在镇江梦溪园撰写的笔记体巨著《梦溪笔谈》。

其三,体现时代性。“新产生的地名,要体现现代人的观念和审美情趣”,应赋予时代感,体现时代精神。如“绿丰家园”“绿景新苑”等小区名体现了新时代的环保理念。

“威尼斯”就够“洋气”,之前还冠以“国际”,“国际”之前又定以“乐山中国”,“四川”都不要了。真可谓 “高端大气上档次”,“洋气”十足,派头之大,让人“瞠目结舌”。由此联想到,在国内一些城市。

其四,体现审美性。汉字是音、形、义的结合体,命名应针对汉语的特点,考虑命名美学。一是音节应优美动听。音节数量为偶数最佳,如“白云新村”“黄海大道”“绿波小区”,读起来节奏明朗,富有韵律感。另外,音节的韵母尽量选择开口呼韵母或鼻音尾韵的“言前”韵(即韵母为[ian])、“江阳”韵(即韵母为[iang]),韵脚以平声为宜,如“博雅景园”“祥阳小区”等。这样的地名富有音乐美,听起来响亮,给人昂扬、向上之感。二是采用“专名+通名”的格式。结构完整、规范便于确定地理实体的类别和地名体现的特色。三是蕴意应丰富、典雅,展现城市品味。如“朗润园”给人天清气明、温润明快之感。

(三)加强规划意识,依法依规命名

一是各地应根据城市的地域、人文特点加强地名规划意识,鼓励语言学、社会学、文化学、心理学等各界学者参与地名规划研究,积极进行田野调查,广泛征求民众意见,深入了解地名情况,做好地名规划工作。二是加强地名法治建设。法律法规是规划城市地名的重要保证,应用法律的权威去约束和管理命名不规范的行为,地名洋化议论文1000字,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学界已有学者对地名文化保护立法提出建议,如薛刚凌指出,可从三个层次立法强化地名文化建设:首先是制定基础性的《地名法》,对地名普查、地名服务、地名管理和地名文化保护进行全面规定;其次是制定“地名文化保护条例”或“地名文化建设条例”;再次是制定相关的分类标准、鉴定程序和各类具体保护措施等。三是地名规划也是语言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命名须严格遵守我国语言文字规范,规划语言景观,地名洋化议论文题目,构建城市和谐语言生活。总之,地名规划作为城市建设和国家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做好顶层设计,加强规划意识,运用法律手段,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引导语言生活和谐发展。

(四)引导大众参与,实施柔性管理

叫停“洋地名”、做好地名管理工作既要依托法律的约束,也需要政府采取有效的行政手段,进行柔性管理。

一是政府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导向,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信念。张海波指出,柔性社会管理的本质在于对群众服务,落脚点是群众的满足感和满意度。地名建设工作要以服务市民为出发点,使市民获得幸福感。

二是政府应通过多种渠道与群众沟通、对话,普及地名文化故事,引导大众关注地名文化。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现代媒体越来越发达,尤其是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的兴起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应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与社会公众互动,宣传和弘扬地名文化,唤起民众的乡愁记忆。如,开展多种形式的地名文化故事宣传活动,使百姓了解地名的来历,承载的城市历史,蕴含的传统文化和体现的时代特征。例如,“地名情·中国梦”的微电影征集活动,“地名的故事·那些历史那些乡愁”系列报道和“寻找最美地名”等活动都是成功的典范,既传承了文化血脉又弘扬了时代精神,有利于引领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增强市民文化自觉与自信,提高城市的对外影响力。

三是引导大众积极参与地名规划。如通过微信、微博平台吸引和鼓励市民集思广益,参与城市建筑、街路等的命名,并采纳有建设性的提议,提高市民参与的积极性,使其获得成就感。

05 结语

综上所述,洋地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麻烦比比皆是,阻碍了城市的文化建设。因此,规划城市地名,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当下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针对地名“洋化”问题,不仅要用法管理,更要巧妙引导民众主动关注具有文化底蕴的地名,从而杜绝“洋地名”,营造健康的语言生态环境。使城市地名既具有地域特色,突出中国元素,承载当地历史文化气息,又富有时代感,不赞同地名洋化例子,体现多样性。总之,只有增强文化自信,才能从根本上遏制地名“洋化”,打造特色鲜明、充满魅力的城市,对于地名洋化作文800字,建设和谐宜居、富有活力的美好家园。

选稿:耿曈、佘本金

转化编辑:黄馨烨

校对:耿曈

一眼笑靥的缘分,风来了风一吹变成尘化作灰一粒粒的向西飘散而去了。 10、有这样一句话“人有两个宝,大脑和双手”,通过这句话我们可以了解到,双手对于我们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每天都离不开双手,无论我们是做什么的,手是必须要用的。

身份证上的人名、地名为什么打不出来

北京地名罗马化拼写的谬误

我国河流名称变迁的规律及成因

天津胡同命名理据

由于版面有限,文章注释请参照原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