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语文作文山西,2017山西中考语文答案

  • 2022-11-11

编者按:中考在即,一想到要在短时间内完成800字的考场作文,同学们不免会有紧张感,2017山西中考语文答案。为帮助考生近距离感受中考,提前做好准备,“一堂作文课”公众号将持续推送2017年各地中考作文真题解密,分析命题规律及趋势,通过满分范文真实再现考场作文的评分标准,为2018年中考作文写作提供有效建议。欢迎关注及转发分享!

今天让我们一起进行2017年中考作文山西卷的解读。

2017年中考作文

山西卷

中考真题

2017年北京高考大作文题目二选一:“说纽带”、“共和国,我为你拍照”。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

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场场的离别。其实在成长的路上,总有些东西一直陪伴着你,支撑着你,给你启迪,给你鼓励:也许是一句贴心的话语,一个理解的眼神;也许是一束温暖的阳光,一棵无名的小草……

请以“____一直都在”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35分,含书写分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看天光云影,能测阴晴雨雪,但难逾目力所及;打开电视,可知全球天气,却少了静观云卷云舒的乐趣。漫步林间,常看草长莺飞、枝叶枯荣,但未必能细说花鸟之名、树木之性;轻点鼠标。

写作提示: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避开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④书写规范,卷面整洁,2017山西中考语文试题。

名师解读

2017年全国高考语文科目考试作文题目如下: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3.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4。

命题解码

各地高考语文考试已结束,看各省作文题目,可以发现高中的语文这一模块逐渐在改变,很多高考作文题目很有深意,似乎是在鼓励学生多发散思维、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这一点与中潮互联网教育有限公司的教育理念不谋而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初中生写作有这样的要求:“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2017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分析。”“成长”这一主题正体现了“对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要求,所以成为中考作文经久不衰的主题之一,而2017年山西的中考作文就又回到这个经典的主题上了。

从命题形式上说,作文题采用了提示语加半命题的形式。这种形式很常见,可以给考生提供很大的自主空间,有利于写出个性和灵性。从写作体裁上说,“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打破了体裁限制的牢笼,给了考生展现个性化写作的舞台,很好地照顾到考生的个性差异,符合现代教育理念。

从审题角度看,这道作文题的关键点有三个。第一个是提示语中的“成长”,这个词语已经明确给出了作文的主题词——成长。学生应该写成长中的经历、收获、反思、感悟等,最好是能写出真实而富有个性化的成长路上“对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第二个是提示语中的“其实”一词。提示语开始说:“有人说,生活就是一次次的相遇,一场场的离别。”这里似乎对生活的定义是相遇后的离别,给人以感伤。但紧接着出现的“其实”一词则体现出了命题人的真正意图——要找到表面背后的“发现”。表面是离别,是感伤,但实质上“一直都在”的是幸福和温暖。而且我们从“其实”这个词也可以解读出这个半命题作文的另一个主题关键词“发现”。“发现”中蕴含着感悟与反思,命题人旨在引导考生思考人生和生活中的内涵和价值,具有较强的哲理性。第三个是提示语中的“支撑”“启迪”和“鼓励”这几个词,虽然都是褒义词,但其实是引导考生在成长中发现生活的真善美,抒写成长中幸福和温暖的发现。

从立意角度看,“一直都在”这个题目无论补充什么内容都最终要扣住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美。正面立意,中心易把握,思维较直接而明确,通过描写、抒情、议论直指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美;反向立意,则要辨析清反和正的关系,准确把握住由反到正的关键点,最终转化到对“真善美”的歌颂和赞美上。如写“对手一直都在”,则要明晰“对手”背后的正面形象是什么,是奋斗,是提醒,从思维上把对手带给你奋斗的意志或不懈的提醒厘清了,那文章就可以巧妙转化到正面的情感和思想上。

从选材构思角度看,“一直都在”空缺处可填的内容非常多,要充分打开思路,不能拘泥在提示语中给出的那几个词语上。可以用思维导图方式拓展可填的内容:如从抽象角度可以填“爱”“亲情”“安慰”“理想”“奋斗之路”等等;从形象角度可以再分类,人物类填“他或她”“母亲”“××的目光”“××的叮咛”“××的抚摸”等,物品类填“××的衣服”“××的花朵”“××的风景”“××的轻风”等,时间类填“春天”“早晨”等。

另外,如果考生能够冷静分析,深入思考,还可以从反向立意中选材,如填“对手”“磨难”“忧患”等。这种选材深刻新颖,会带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从作文形式上看,2017年山西中考语文试卷解析,叙述式、抒情式、议论式、书信式、小标题式、日记式等都是可选范围,考生自主空间很大。从写作思路上说,除了常规地直接写“××”从始至终都在外,2017山西中考作文,如果能写出从原来“未发现”到最后“发现”的感悟过程,则更可以在构思上高人一等。

审题误区

一、2021年山西高考作文题目是什么意思 2021年山西高考作文题目及点评尚未公布,一经公布,我会立即更新。二、历年山西高考作文题目 山西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

1.为求异而立错意。忽视提示语中“支撑”“启迪”“鼓励”等词语所给出的立意方向,为求新颖而只关注半命题题目中可以补出的内容,从而把意立错。如拟定题目为“压力一直都在”“痛苦一直都在”等。

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篇1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赤子之心即是如此。

2.立意肤浅,未揭示出内涵。选取形象生动的物或景补出了题目,但没有注意挖掘物或景背后的内涵,从而把意写得肤浅。如以“月光一直都在”为题,只写出月光下不同的事情,而未能赋予月光以冷静、美好、祝福等内涵,从而把文章写得有形无意。

见下面内容:

3.补充题目内容粗浅,造成立意雷同。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简单使用提示语中的词语或短语填补题目,如“贴心的话语”“理解的眼神”“温暖的阳光”“无名的小草”;另一种是用常见人物或情感填充题目,如“母爱”“朋友”等。这些内容使得立意和写作内容受限明显,很容易造成作文同质化。

满分范文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

童真一直都在

山西一考生

“妈妈,妈妈,我想要这个布娃娃,2016山西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一个小女孩娇嫩的声音使我停住了赶路的脚步,顺着声音的方向望去,那是一个摆满了布娃娃的漂亮橱窗,橱窗前是一个正撒着娇的小女孩和一个满脸宠溺的妈妈。我就这样望着,不觉间,眼泪已打湿了脸颊,因为这一幕一直在我心里最柔软的那个角落,不敢轻易触碰……

2017年高考语文科目考试已经结束,备受关注的作文题目新鲜出炉,一年一度的高考语文作文段子大会又开始了……全国卷 I: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

一、2022年山西高考作文题目及解析 双奥之城,闪耀世界。两次奥运会,都显示了中国体育发展的新高度,展示了中国综合国力的跨越式发展,也见证了你从懵懂儿童向有为青年的跨越。亲历其中,你能感受到体育的荣耀和国家的强盛。

当我还是一个哼着儿歌的稚童时,布娃娃一直是我最忠实的玩伴。我把所有的小秘密都告诉了她们,还向大人们炫耀自己的布娃娃家族。那时的我以为童真就是大人们夸我时说的“可爱”二字,我以为只要拥有满屋子的布娃娃就拥有了取之不尽的童真。

然而,当哼着的儿歌变成了偶像剧的主题曲,2018山西中考语文试卷,当桌上的小玩偶变成了厚厚的习题册,在伏在案头的某个深夜,我忽然发现曾经的童真已经被一阵叫作青春的狂风吹到了很远很远的地方。于是,我带上唯一的一个布娃娃踏上了寻找童真的漫漫长路。我买回了曾经的童话书、曾经的布娃娃,却发现过去的“珍宝”对现在的我而言实在是无聊至极,我甚至希望能穿越时空隧道找到过去那个爱玩过家家的自己。而这一切不过同已被海浪拍上岸的鱼儿所做的无谓挣扎一样无用而可笑。最后,我只能把对童真的渴望埋藏在内心的最深处,就像纪念一个已逝去的故友一样不再提起。

直到这一刻,当我被一个小女孩向妈妈索要布娃娃的画面所感动时,我忽然明白其实童真一直都在。难道不是吗?如果童真不是一直都在,那我又怎会被一个小女孩的娇嫩声音所吸引呢,又怎会在一个漂亮的布娃娃橱窗前流下眼泪呢?童真只不过是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已经不是那个可爱的布娃娃了,它现在是一颗对生活充满热爱的赤子之心啊!

会因好奇而去探索是一种童真,会因感动而流下热泪也是一种童真,会因喜欢而执着追求更是一种童真……所以,童真从未离开,童真一直都在。

解读得分点

“童真”是一段镌刻着美好记忆而令人眷恋的时光,作为渐渐长大的我们,多么希望重回童年,再拾童真啊!这位考生从一件生活小事入手,巧妙地勾起了人们对童真的回忆,很能牵动阅卷老师的心。

从小事入手表明她具备了良好的洞察力,2019年山西省中考语文试卷,而更难能可贵的是她不仅写出了童真的美好,还写出了对童真的反思。童年表面上过去了,但通过反思感悟,考生得出了“其实童真一直都在”这一结论,真实深刻地表达出自己成长中的体验和感悟。抒真情,写实感,选材巧,有深度,无疑成为这篇文章动人的亮点。

先睹为快

1.点击“阅读原文”选择“中考满分作文”栏目进入,查看全部电子版满分范文及解析

2.扫描下方二维码直接购买完整版图书(纸质版&电子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