憎水玻璃作文,憎水玻璃生产

  • 2022-11-10

1、84消毒液——次氯酸钠溶液1984年,地坛医院的前身北京第一传染病医院研制成功能迅速杀灭各类肝炎病毒的消毒液,经北京市卫生局组织专家鉴定,授予应用成果二等奖,憎水玻璃生产,定名为“84”肝炎洗消液,后更名为“84消毒液”。

新型玻璃作文1 在一个黑夜,一个小偷偷偷摸摸地进入了一个小区,选定一个没有安装防盗窗的家,小偷用绳索挂到了窗户上,就顺着绳索向上爬,爬呀爬,刚想打开窗户,就是正当手碰到窗户时,突然,一个绳索从天而降,一看是在上窗沿上。

84消毒液是以次氯酸钠(NaClO)为主要有效成分的消毒液,有效氯含量为1.1%—1.3%,其主要作用是杀灭肠道致病菌、化脓性球菌和细菌芽孢。适用于一般物体表面、白色衣物、医院污染物品的消毒。

NaClO具有强氧化性,作漂白剂,其漂白原理是NaClO水解生成具有漂白性的HClO(次氯酸)。HClO是一种较弱酸,其酸性比碳酸要弱。但其具有强氧化性,能够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氧化,使其变性,因而能够起到消毒的作用。空气中的 CO2(二氧化碳)溶解于NaClO溶液中可以与NaClO参加反应得到具有漂白性的HClO。

①化学反应方程式为:NaClO+CO2+H2O=NaHCO3+HClO

②使用方法问答:

Q1:如何对家里的地面、桌面,以及宝宝的玩具表面进行消毒?

A:首先,在超市或药店购买84消毒剂,然后取1份消毒剂,加入99份冷水(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500mg/L的含氯消毒液。然后,用专门的抹布沾取溶液擦地、擦桌子、擦玩具表面。等待不少于15分钟的时间后用清水再擦拭,去除残留消毒剂。

地面需要定时清洁,养宠物的家庭要增加清洁次数,并保持地面干爽。

可以蒸煮的玩具,例如宝宝的咬胶,单独清洗后煮沸或使用消毒蒸锅,至少15分钟。

能耐受酒精消毒的玩具,或者金属表面,可以使用75%酒精棉片擦拭。

Q2:如果地面、桌面有呕吐物等明显的污染,应该怎么进行消毒?

A:依然使用84消毒液,但浓度和上面有所不同。

取1份消毒剂,加入49份冷水(不要用热水),得到浓度为1000mg/L的含氯消毒液。用于消毒被呕吐物、排泄物或分泌物污染的表面或物件。

Q3:如何对水杯、碗筷等餐具进行消毒?

A:首先,彻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残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毒机,可以直接使用高温消毒模式,注意温度一定要大于56℃,时间持续30分钟。

如果家里没有消毒柜,清洗后可以直接煮沸消毒,至少15分钟。

当然,也可以使用有效氯为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③燃爆危险:该品不燃,具腐蚀性,可致人体灼伤,具致敏性

④在使用过程中注意以下几点:

●84消毒液有一定的刺激性与腐蚀性,必须稀释以后才能使用。

●84消毒液的漂白作用与腐蚀性较强,最好不要用于衣物的消毒,必须使用时浓度要低,浸泡的时间不要太长。

● 84消毒液是一种含氯消毒剂,而氯是一种挥发性的气体,因此盛消毒液的容器必须加盖盖好,否则达不到消毒的效果。

●不要把84消毒液与其他洗涤剂或消毒液混合使用,因为这样会加大空气中氯气的浓度而引起氯气中毒,玻璃具有憎水性吗。

●外用消毒液,不得口服。

●本品对金属有腐蚀作用,对织物有漂白作用,慎用。

●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使用时应戴手套,避免接触皮肤。

●本品宜现用现配,一次性使用,勿用50°以上热水稀释。

●使用时最好戴手套。

2、过氧乙酸过氧乙酸又名过醋酸,分子式C2H4O3,分子量76.无色透明液体,呈弱酸性,易挥发,有刺激性气味,可溶于水或乙醇等有机溶剂。为强氧化剂,腐蚀性强,有漂白作用。性不稳定,易解,遇热、强碱、有机物或重金属离子等分解加速。完全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具有酸的通性,可分解为乙酸、氧气。

过氧乙酸的合成原料为冰醋酸、硫酸、过氧化氢。被硫酸处理过的冰醋与过氧化氢混合后,过氧化氢中的一个氢被冰醋酸中的乙酰基置换,形成过氧乙酸。

过氧乙酸不稳定,降解产物为冰醋酸和过氧化氢。因此,过氧乙酸为混合水溶液,除含主要成分过氧乙酸,另含过氧化氢、冰醋酸、硫酸等。市售过氧乙酸浓度一般为20%.

①制备的方程式 :

CH₃COOH + H₂O₂=CH₃COOOH + H₂O

②对微生物的杀灭作用

过氧乙酸属高效消毒剂,过氧乙酸的气体和溶液都具有很强的杀菌能力。能杀灭细菌繁殖体、分枝杆菌、细菌芽胞、真菌、藻类及病毒,也可以破坏细菌毒素。其杀菌作用比过氧化氢强,杀芽胞作用迅速。

③适用范围

可用于食品工业器具,医疗器械及其它医疗用品的消毒。玻璃、塑料、搪瓷、不锈钢、化纤等耐腐蚀物品一般均可用过氧乙酸消毒。也可用于消毒地面、污水、淤泥等。低浓度过氧乙酸溶液及其气雾剂可用于消毒橡胶制品、棉纺织品、水果蔬菜及皮肤等。

④实际应用

过氧乙酸可通过浸泡、喷洒、喷雾、擦拭的方式对物品进行消毒。对细菌繁殖体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1%(1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15min;对肝炎病毒和结核污染物品的消毒用0.5%(5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30min;对细菌芽胞污染物品的消毒用1%(10000mg/L)过氧乙酸溶液浸泡5min,浸泡30min灭菌。

市面上销售的过氧乙酸为加有稳定剂的过氧乙酸水溶液,浓度一般为20%,消毒前稀释至使用浓度。另一种剂型为二元包装型:过氧乙酸稳定性较差,但合成过氧乙酸所用的冰醋酸、硫酸与过氧化氢等原料却比较稳定,因此,将加有催化剂硫酸的冰醋装于一瓶,将过氧化氢装于另一瓶,两瓶配套出售。临用前,将两瓶液体混匀,静置2h以上,即可产生预定浓度的过氧乙酸。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⑤使用注意事项

新型玻璃优秀作文1 一天,我在家里写作业,窗外挖土机的声音震耳欲聋,我实在忍受不了啦,怒火中烧:“吵死啦!”在愤怒中,我突然灵光一闪:我何不发明一种阻隔噪音的玻璃呢?我兴致勃勃地设计起来。 我给这款新型玻璃取名叫多功能新型玻璃。

●因过氧乙酸溶液不稳定,应贮存于通风阴凉处,用前先测定有效含量;用蒸馏水或去离子水配制稀释液,稀释常温下保存不宜超过两天。

●过氧乙酸对金属有腐蚀性,配制消毒液的容器最好用塑料制品;配制过氧乙酸时忌与碱或有机物混合,以免产生剧烈分解,甚至发生爆炸。

●高浓度药液具有强腐蚀性、刺激性,使用时谨防溅到眼内,皮肤上。如不慎溅到应立即用水冲洗。

●金属器材与天然纺织品经浸泡消毒后,应尽快用清水将药物冲洗干净。熏蒸消毒后,应将有关物品刷净,或用湿布将沾有的药物擦净。

3、医用酒精

医用酒精是指医学上使用的酒精,医用酒精的纯度有多种,常见的为95%和75%。

75%的酒精用于消毒。这是因为,过高浓度的酒精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若酒精浓度过低,虽可进入细菌,但不能将其体内的蛋白质凝固,同样也不能将细菌彻底杀死。

要使蛋白质变性,就要让蜷曲、螺旋的蛋白质分子长链舒展、松弛,其中关键是破坏形成蜷曲和螺旋的各种力。酒精分子有两个末端,一端是憎水的(一C2H5),可以破坏蛋白质内部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一端是亲水的(一OH),但它难以破坏蛋白质外部的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另一方面。水分子虽然可以松弛蛋白质亲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但它即使钻进细菌内部,也无法破坏其蛋白质中憎水基团之间的吸引力。所以,纯酒精或水都不足以使细菌内的蛋白质变性,只有酒精和水共同存在,同时使保持蛋白质几何形状的各种吸引力松弛,蛋白质才会失去生理活性。因此,只有一定浓度的酒精溶液,才能达到良好的消毒杀菌目的。

①酒精消毒相关问答

Q:出门在外,在没有肥皂和水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做好手的消毒?

A:可以使用含60%以上乙醇(酒精)的免洗洗手液或加热消毒。

注意:氯己定(洗必泰)不能有效灭活病毒,氯己定也是FDA禁止在日用清洁产品中添加的抑菌成分,购买免洗洗手液之前请千万看清楚有效成分。

Q:如何对水杯、碗筷等餐具进行消毒?

A:首先,彻底清洗,去除粘在上面的食物残渣。如果有家用的碗筷消毒机,可以直接使用高温消毒模式,注意温度一定要大于56℃,憎水玻璃缺点,时间持续30分钟。

憎水玻璃 冬天,眼镜片上有时会蒙上水汽,遮住视线,怪讨厌的。现在发明了用憎水玻璃做的新型眼镜,水滴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形成圆形点滴迅速溜去。汽车驾驶室装上憎水玻璃后,雨天就不必使用雨刷了。

如果家里没有消毒柜,清洗后可以直接煮沸消毒,玻璃是憎水性材料吗,至少15分钟,福耀憎水玻璃。

当然,也可以使用有效氯为250mg/L 含氯消毒液浸泡15分钟后,再用清水洗净。

【考题预测】

1.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以下是人们在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的一些认识,你认为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A.家庭消毒时,消毒液越浓越好

B.吸烟、喝酒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C.应经常保持室内清洁卫生和通风

D.必须每天吃药,补充人体所需化学物质

2.双氧水(即过氧化氢H2O2)因产物没有污染而被称之为绿色消毒剂,可用于家庭消毒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下列有关其说法正确的是

A.双氧水和水一样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双氧水是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C.双氧水的分子比水分子多一个氧元素

D.双氧水分解产生氧气,说明在双氧水中原来就含有氧分子

3.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公共场所可用0.5%的过氧乙酸[化学式为C2H4O3]溶液来消毒,要配制0.5%的过氧乙酸溶液1000g,下列方法中正确的是

A.称取0.5g过氧乙酸、溶于l00g水中

B.称取5g过氧乙酸、溶于995g水中

C.称取0.5g过氧乙酸、溶于1000g水中

D.称取50g过氧乙酸、溶于950g水中

4.为预防新型冠状病毒,教室喷洒过氧乙酸溶液后,室内充满过氧乙酸气味,这说明

A.分子可再分 B.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分子很小 D.分子间有间隔

5.近期,突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过氧乙酸可以起到消毒作用,其分子结构如图所示.有关过氧乙酸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过氧乙酸分子的化学式为C2H4O3

B.其相对分子质量为76

C.C,H,O3种元素的质量比为2:4:3

D.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

6.预防“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消毒剂--过氧乙酸是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有腐蚀性,对人的眼睛、皮肤、黏膜、上呼吸道有强烈刺激作用,易分解,易爆炸.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憎水玻璃 冬天,眼镜片上有时会蒙上水汽,遮住视线,怪讨厌的。现在发明了用憎水玻璃做的新型眼镜,水滴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形成圆形点滴迅速溜去。汽车驾驶室装上憎水玻璃后,雨天就不必使用雨刷了。

(1)过氧乙酸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乙酸进行消毒时,消毒人员应采取的防护措施是(要求答两点):____________;

(3)储存、运输过氧乙酸时要注意的事项是(要求答两点):_________________。

7.自从出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以来,一些医用消毒剂走进了百姓家。过氧乙酸(C2H4O3)是一种高效消毒剂。请根据过氧乙酸的化学式(C2H4O3)回答:

(2)过氧乙酸的相对分子质量;

(3)过氧乙酸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4)过氧乙酸中各元素的质量比;

(5)过氧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8.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学以致用,现需溶质质量分数为0.5%的过氧乙酸对地面、墙壁、门窗进行消毒.请根据你学过的“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配制”方法,配制0.5%的过氧乙酸.

(1)实验用品

水(把水的密度近似看成1g/cm3);

密度为1.0261g/cm3,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过氧乙酸:

量筒(1000mL)、10L塑料桶、竹棍(或木棍),口罩、眼镜、橡皮手套.

(2)实验(配制)步骤

①计算配制比例:将200mL20%的过氧乙酸(密度为1.0261g/cm3)稀释为0.5%的过氧乙酸,需加入水的体积为_________mL;过氧乙酸与水的配制比例为 _________(体积的整数比).

②戴好防护用品,因过氧乙酸有________性:

③用量筒量取200mL20%的过氧乙酸倒入塑料桶中,按比例兑水,用_____________搅拌后,盖好桶盖待用.

(3)请根据你学过的“(某些)金属能与(某些)酸反应”的有关知识思考分析:

1、未来的新型玻璃会是怎样的呢?听一听它们的“自我介绍”吧!环保玻璃 大家好!别来无恙,在2020年,大家已经开始使用我了,那时的环境逐渐变好,我也就派不上什么用场了。现在却是2035年,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

①过氧乙酸 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铁器皿盛装,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C 2.A 3.B 4.B 5.C

6. (1)无色液体,易溶于水,有强烈刺激性气味;

(2) 戴手套、戴口置、戴防护眼镜等合理答案(任填其二);

(3)放阴暗处、避免碰撞、不能放在易燃物附近、密封等合理的答案即可(任填其二).

7. (1)三 化合

(2)76

(3)2:4:3

(4)C:H:O:N=12×2:1×4:16×3=6:1:12

(5)31.6%

②腐蚀

③木棍

(3)④不能 与铁反应

历 史

【考点预测】1、中国古代疫病防治

【背景】

(1) 处于由盛转衰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2) 小农经济占主导

(3) 战争频发,气候异常,新型传染病增多,疫病大规模爆发

(4) 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5) 医学家深入研究

【特点】

(1) 总说

① 发现传染现象较晚

② 受宗教影响,有一定迷信色彩

③ 科学性与迷信交织

引拉法生产的玻璃其长宽比不得大于2.5,其中2、3mm厚玻璃尺寸不得小于400mm×300mm,4、5、6mm厚玻璃不得小于600mm×400mm。浮法玻璃尺寸一般不小于1000mm×1200mm,5、6mm最大可达3000mm×4000mm。按照国家标准。

④ 受道德影响明显

(2) 阶段特征(历史沿革)

① 汉代至隋代,瘟病学说以内科理论为基础

② 宋元以来,瘟病与伤寒从论症和治法等方面区分开来

③ 明清时期,瘟病学说逐渐形成体系

(3) 积极

① 由临时性到常态化、制度化

② 由以民促官到政府主动介入

③ 中央政府由缺位到主导

④ 由带有封建迷信色彩到日益重视科学防治

(4) 消极

① 政府应对消极

②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

③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

④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影响】

(1) 积极

① 一定程度上防控了疫情,缓和了社会矛盾

② 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增强了道德约束力

③ 一定程度上推动防疫措施的普及

④ 推动了早期公益事业的产生

(2) 消极

① 迷信使人们长期以来无法科学认识传染现象

② 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

【措施】

(1) 政府减免税收,发放钱赈济灾民

(2) 针对疫病施医送药,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3) 斋戒祈祷趋避疫病

(4) 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2、中国近代疫病防治

【背景】

(1) 政府措施得力且应对方法科学有效

(2) 吸取国外先进科技并有创新突破

(3) 地方政府和民间团体的积极配合

(4) 东北地区开发较晚,人口大量涌入,医疗设施落后

(5) 文化保守势力强大,固有观念阻碍防疫工作

【措施】

(1) 开始仍然使用传统方法治疗,未进行隔离(反面)

(2) 制定一系列疫时社会制度

(3) 组建各级防疫组织

(4) 颁布各种防疫法规

【影响】

(1) 促进中国防疫事业近代化

(2) 促进卫生制度化和政治化,加快卫生事业近代化进程

(3) 收回了部分检疫权,对日后恢复中国对东北行使主权有着重要的政治意义

不过没关系,现在发明了憎水玻璃,水滴在上面就会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形成圆点迅速的流下去。汽车装上这种玻璃,下雨时就可以不使用雨刷了,潜水艇上的潜望镜用上了这种玻璃就不会被水痕遮住视线了。 新型玻璃不只有这几种。

(4) 促进了卫生知识在民众中传播,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5) 促进民族觉醒,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发展和近代化进程

憎水玻璃 冬天,眼镜片上有时会蒙上水汽,遮住视线,怪讨厌的。现在发明了用憎水玻璃做的新型眼镜,水滴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形成圆形点滴迅速溜去。汽车驾驶室装上憎水玻璃后,雨天就不必使用雨刷了。

(6)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发展

(7)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3、世界近代的疫病防治

【背景】

(1) 封建王权的发展,民族国家形成,中央集权加强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4) 人文主义的发展

(5) 宗教观念的影响

【措施】

(1)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2) 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特点】

(1) 波及范围广

(2) 持续时间长并多次出现反复

(3) 死亡率高

(4) 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

【影响】

(1)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近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为疫病消退奠定了基础

(2) 促进城市化发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3) 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绝对权威,客观上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产生和发展

(4) 促进了近代欧洲医学理念和实践的变革

(5) 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考题预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新型玻璃作文1 晚上,天气渐渐地转凉了,有些人却不甚在意,一不小心就感冒了。可是这里的人却说:冷空气?来的越多越好。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有一种特殊玻璃可以把冷空气排出去,并释放热能让室内暖和,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是。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憎水玻璃眼镜,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憎水玻璃是谁发明的。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9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防疫观产生的社会背景并简析其影响。(16分)

【答案】

(1) 特点

① 明朝(4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

1) 政府应对消极

2)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

3) 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

4)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② 英国(5分,任意三点即可)

1) 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

2) 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3) 防疫工作制度化

4) 防疫措施科学、进步

(1) 背景

① 明朝(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1) 明朝正处于由盛转衰的时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

2) 小农经济占主导

“憎水玻璃”就是抵御雨水的能手。雨水打到憎水玻璃上,水滴在上面就像荷叶上的水珠一样,会形成圆点迅速溜去,方便多了! 在现代化的建筑中,新型玻璃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型玻璃的研制中,人们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3) 思想观念落后、愚昧

② 英国(6分,任意三点即可,每点2分)

1) 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

2)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 自然科学兴起

4) 人文主义的发展

影响

① 明朝(2分)

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 英国(2分,任意两点即可,每点1分)

1) 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

2) 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

3) 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

2、【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一: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英国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至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在晚清日益流行。由于近代社会的急剧转型……卫生涉及的已经不是个人或地方团体层面,而是同国家、民族联系在了一起。……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频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泰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摘编自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及其背景。(8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晚清卫生观念的传播对近代化的积极作用。(7分)

【答案】

(1) 特点(4分)

① 政府重视(积极应对)

② 防疫工作制度化

③ 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

背景(4分)

① 民族国家的形成,中央集权的加强

② 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③ 自然科学兴起

④ 人文主义的发展

(2) 积极作用(7分)

① 推动了民族觉醒

② 促进了民族经济的发展

③ 推动了近代民主革命的发展(近代化进程)

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山西一地在明代276年间曾37次出现灾疫,且多在成化十八年(1482年)之后,尤以万历、崇祯两朝为甚。疫灾常常与水、旱、地震等自然灾害同时发生,尤与饥荒并发的频率最高。战祸一起,疮痍满目,疫疠丛生。面对频发的灾疫,憎水玻璃读音,朝廷常常发布诏令减免税粮田租,也常发帑赈济直接救济灾民,减缓灾情。在疫病流行时期,军营将士会食用特定草药预防疫病,并将染病患者与健康士兵隔离开来,以免扩大传染。地方官府常常采取施医送药的救疗手段,扩大救疗面。明朝时对疫病发生虽已有较为科学的认识,但仍然存在以天命解释灾难和疫病发生的情况,认为天意不可违,因而一些地方官也常采用斋戒祈祷的方法驱避疫气。一些深怀济世思想的医生不避疫气,不辞劳苦,施医送药。深受儒家爱民思想的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也主动出资出力,救助于民。

——摘编自张丽芬《明代山西疫灾特点及救疗措施述略》

材料二:

14至17世纪中期,伦敦先后爆发过20多次大小瘟疫。面对最初的黑死病疫情,教皇亲自设计弥撒驱逐瘟疫,教会则通过教堂担负起医疗救治的责任。政府规定严禁暴尸街头,死者必须深埋;限制出入病疫区。许多地方当局还规定有传染嫌疑的房屋及家具要通风熏蒸、曝晒消毒,并向民众普及医学和公共卫生知识。英王对疫病重灾区免除征税,同时发布公告严控伦敦城内的屠宰活动,禁止污血流入街道或泰晤士河。随着疫病的扩散,政府进一步制定卫生法规,管制医药行业,推进医疗的正规化进程,并新建或重建多家医院。城市也开始设置清道夫清扫街道。到了16世纪,关注公共健康成了欧洲各大城市普遍的现象。这些医学上的变化被称为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卫生革命”。

——摘编自魏晨光《从黑死病反观14—17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和医疗状况》等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山西地区防治疫情的措施和作用。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4—17世纪英国应对疫情措施的背景并说明“卫生革命”的意义。

【答案】

(1) 措施(12分)

① 政府减免税收

② 发放钱赈济灾民

③ 针对疫病施医送药

④ 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疫情扩散

⑤ 斋戒祈祷趋避疫病

⑥ 民间医生与儒生救助灾民

作用(2分)

① 一定程度防控了疫情,缓和社会矛盾

② 扩大了儒家思想在民间的影响

(2) 背景(8分)

① 宗教观念的影响

② 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③ 近代自然科学的进步

④ 封建王权的发展

意义(3分)

① 促进城市化发展

② 提高公民卫生意识

③ 推动医疗技术进步,促进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