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出生名门,少有才名,三十岁进入权利中心,满怀理想,推动革新
改革失败后,被贬永州、柳州
他虽好佛,却是朴素唯物主义者,反对天命论,批判神学,强调人事
他一生留下诗文六百多篇,其文笔锋犀利,讽刺辛辣,说理性极强
其文成就大于诗,内容丰富,议论说、寓言、传记、山水游记都有所包含
他的代表作有《永州八记》、《黔之驴》、《捕蛇者说》、《江雪》、《渔翁》等
柳宗元雕像
一、以童子有奇名
贞元元年(公元785年),大唐皇帝唐德宗李适回到了长安。
这位年轻时平定安史之乱有功的天子,登基后却引出了两次叛乱。
先是783年,“泾原兵变”,叛军占据长安,李适仓皇出逃奉天(今陕西乾县)。再是784年,平定叛乱后,李适回到长安。不久自持平叛有功的河中节度使李怀光与部分宦官、藩镇将领矛盾激化,再次叛乱,追击德宗。德宗不得已,又逃亡汉中。到了8月,叛乱终于被平息。
澄鲜和凄情。这种自然美是通过对事物洞察之后细致刻划出来的。除了上述两类散文以外,柳宗元的传记文也有一定的成就,像《段太尉逸事状》、《童区寄传》是有真人真事作为依据的,前者写爱护人民、不畏强暴的正直官员段秀实;
心力憔悴的天子回到长安,将养数日,终于慢慢平静下来。回到办公室的他,看到堆满桌子的请功文书,随手翻阅,被其中的一篇吸引住了目光:
伏奉某月日敕,逆贼李怀光,舆台末入,奚虏遗丑,备闻凶险之行,颇有残暴之名。陛下略其细微,假以符节,尽委朔方之地,犹分禁卫之兵,不感殊私,柳宗元作文素材优美段落,乃怀异望。间者馈贡不入,王师问罪。寻令举军赴敌,而乃终岁无功。洎驾幸近郊,敕还旧镇,将扫猾夏之盗,因解奉天之围,岂伊人谋,盖是天意...
嗯,这些的不错嘛。题名《为崔中丞贺平李怀光表》,是谁为崔中丞崔敏写的呢?
很快,关于柳宗元的作文800字,宦官询问后传来消息,原来这是崔敏的外甥帮他写的,而这个叫柳宗元的人竟然只有十三岁!
十三岁,我们很多人刚升上初中,能写好作文的大概还很少。而柳宗元已经可以替当朝大臣写正式公文了,不仅可以写,还可以写的皇帝看了眼前一亮。
差距啊!所以呢,人家能名列唐宋八大家,不是没有道理的。
《旧唐书》说:宗元少聪警绝众,尤精西汉、诗骚。下笔构思,与古为侔。精裁密致,璨若珠贝。当时流辈咸推之。
他的好朋友刘禹锡也说:子厚始以童子,有奇名于贞元初。
妥妥的天才少年啊。这一篇文章更是让柳宗元一下子在长安声名鹊起,小小少年成了多少文人士子的羡慕对象。
柳州柳侯祠
二、出生名门,少年成才
大历八年(773年),柳宗元出生于京城长安,其祖籍是河东郡。河东柳氏是名门望族,柳宗元祖上世代为官。
他高祖父的堂兄柳奭曾经做过宰相,自己曾祖、祖父都曾为官,父亲柳镇曾任侍御史等职。柳宗元的母亲,也出身名门--范阳卢氏,祖上也是时代为官。卢氏更是出名,不仅产生过多为帝师,更是有“八相佐唐”的佳话,卢纶、卢照邻,皆是范阳卢氏之后。
所以,柳宗元可以毫不谦虚地说,他出身名门。
作为权贵和精英的后代,柳宗元从小就聪敏异常。在别的父母通宵排队、争相抢购名师课程的时候,柳宗元在家里就可以接受精英教育。
四岁时,母亲卢氏在京西庄园里就给他开始了启蒙教育。而柳宗元从牙牙学语就开始对知识产生了强烈的兴趣。
精英教育不仅仅是死记硬背,还让他走出课本,了解当时的社会现实。比如,九岁时,柳宗元为避战乱,来到了父亲的任所夏口,十来岁时就已经亲历过藩镇割据战乱的烽火。
朝政的腐败、社会日益显现的危机和动荡,都给年少的柳宗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父母的精心教导下,柳宗元渐渐养成了积极用世的态度和刚直不阿的品格。
在能诗善文的父亲教导下,柳宗元的作文水平也是与日俱增。这大概可以很好理解,为什么十多岁的柳宗元就可以写出好文章了。
贞元九年(793年),二十一岁的柳宗元进士及第,名声大振。
真的,一次过,二十岁中进士,在唐代是实在是太难得了。
比如韩愈同学,考了四次进士才中,博学宏词科考了三次都没考上。白居易,牛吧,29岁才中进士。而孟郊,四十六岁才中进士。至于鼎鼎大名的李白和杜甫,额,他们没考上进士。
柳宗元自己说:“始仆之志学也,甚自尊大,颇慕古之大有为者”。年少成名的他,志向远大。
而有一个人,也和他一样,从小得名师指点,品学兼优 -- 他就是自称中山靖王之后的刘禹锡。
这一年,两人同榜进士及第,后半生两人成为了最好的朋友。
他们的经历也很类似。
可惜柳宗元中进士后不久,他父亲就去世了。守丧三年后,柳宗元被安排到秘书省任校书郎。
798年,26岁的柳宗元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也是一次过中榜,被授集贤殿书院正字。
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
可以说仕途非常顺利。
对于刘禹锡来说,进士及第后同年登博学鸿词科。两年后再登吏部取士科,成为太子校书。不久也丁忧居家。
贞元十八年(802年),刘禹锡从渭南主簿迁监察御史。
803年十月,柳宗元被回到,也来到了御史台,任监察御史里行(御史见习官)。
而这一年,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也来到御史台。
对于充满治国理想的他们来说,御史台成为了最好的起点。一方面,可以广泛结交官场的上层人物,另一方面,可以用自己的笔书写治理理念,直达天听。
共同的理想,很快让韩愈、刘禹锡、柳宗元三人结为好友,过从甚密。
柳宗元这个见习官,和御史一样,可以“分察百僚,柳宗元随笔500字,巡按郡县,纠视刑狱,肃整朝仪”,到各地检查工作,军事、民事、财政都可以过问。他的《种树郭橐驼传》就写于此时,这篇兼具政论和寓言色彩的文章,是针对地方官吏扰民、伤民而作的。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而韩愈在半年内两次上书皇帝。一次是&34;,所谓“宫市”是皇宫派宦官到市场上强行购物,白居易名篇《卖炭翁》反映的就是宫市之事。另外一次就是著名的《论天旱人饥状》疏。
那一刻,我被感动了永远也忘不了,枯枝枯叶交织成的金色穹隆下,萧瑟的秋风秋雨中,一把粉红色的小伞下,那幕世间最温馨的画面。那一刻,我第一次被深深感动了淅淅沥沥的小雨不停地下着。
柳宗元的背影 ——读《小石潭记》有感 青色的藤蔓相互缠绕,小石潭的流水“叮咚”作响,偶有风吹过竹林,发出“沙沙沙”轻快的旋律,柳宗元便是在这样的美景中渐行,渐远。画面定格在这一瞬间,如果我是画家。
可惜,韩愈喷完没多久,就被谗言陷害,贬到遥远的广东连州,任阳山县令。
随着老大哥的离去,柳宗元、刘禹锡,更深刻理解了政治的黑暗腐败,也更加迫切希望有一天可以改变这样的状况。
而机会,在不久真的到来了。
三、永贞革新
机会,来自于隔壁老王。这个叫王叔文的人,文化水平是不高的,大概都算不上科班出身。但这位建筑工程(苏州司功)出身的老王,人家有一个特长--围棋。就因为这个,他被特招进了翰林院待诏,然后被皇帝安排给了太子做侍读。
这位略知诗书的老王,是越州山阴人(今绍兴)-- 就是那个出了很多师爷的地方。王叔文也确实有两把刷子。太子李诵曾和侍读们谈论宫市的弊端,别人都侃侃而谈,只有老王不说话。太子问他为何不说话?王叔文说:“皇太子侍奉好皇上就行了,不应擅自干涉宫中事务。皇上在位年岁已久,如果有小人离间,说太子收买人心,那您如何辩解?” 李诵听完感激不已,是啊,这太子都熬了二十多年了,不在乎多熬那么一两年了。
从此以后,太子很是依仗老王。
而这个老王不是弄臣,他其实是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也有志于改革。所以呢,他和柳宗元、刘禹锡等人可以说政见相合,关系就比较好。
贞元二十一年(805年)1月26日,唐德宗驾崩,皇太子李诵继位,改元永贞,即顺宗。
顺宗即位后,开始重用曾担任东宫侍读的王伾、王叔文等人。这时候的顺宗,经过二十多年的储君生活的压抑,心理其实是极度抑郁的,身体状况也很差。
王伾就劝皇帝委政王叔文。王叔文与吏部郎中韦执谊要好,就推荐他担任宰相。而王伾则打点好皇帝身边的宦官李忠言、美人牛昭容等。就这样,王叔文掌控中书诏令,韦执谊在外承旨执行,政务交给翰林院,二王与政见相同的韩泰、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韩晔等人相唱合,渐渐形成了一个政治集团,掌控了朝政。
这帮人在掌控朝政后,对柳宗元的感悟200字,开始了传统知识分子救国的故事,而这个故事非常急凑和短暂,革新派似乎是迫不及待地,一举推出了许多措施:
二月24日:罢害民极深的宫市、五坊小儿等;同月,减停宫中闲杂人员及内侍多人俸钱,以抑宦官势力
二月25日:罢除盐铁使月进钱,打击贪官污吏
三月17日:将原藩镇掌握的盐铁转运使的职务收归中央
五月初三:以大将军范希朝为右神策统军,度支郎中韩泰为其行军司马,剥夺官宦对宫廷侍卫及禁军的控制权;
六月,免除百姓所欠的租赋、钱帛等。
七月,追赠德宗朝的忠臣陆贽为兵部尚书,为他平反;
这群理想主义的知识分子,几乎对国家所有的弊端开战,革除宦官祸害,收回禁军控制权;抑制藩镇势力,企图重建中央集权等等。
想通过自己手中薄弱的权力基础,柳宗元小传600字,在短时间内,干一票大事,从而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
而这,注定了不可能!
那时,柳宗元因政治改革失败被贬永州,即今湖南永州。文章写的都是当时永州附近的一些山水风景,文章短小、轻灵,朴实、顺畅,为历代所传颂。其中以《小石潭记》最为著名,作者通过他的笔向人们描述出了一个清幽宁静的小石潭风景。
在革新派刀刀见血的逼迫下,强大的宦官集团和藩镇势力开始了凶猛的反扑。
三月,侍御史窦群、御史中丞武元衡,将革新派列为异己,并大肆攻击;
同时,宦官集团俱文珍等人借顺宗病久不愈为名,不断施压要求册立太子;
四月,广陵王淳(后改名李纯)被立为太子;
五月,趁王叔文任户部侍郎之机,宦官集团剥夺王叔文翰林学士职位
把酒临风,宠辱偕忘,长风破浪,直济沧海!今天,当我再次沉醉于小石潭的美景中时,柳宗元,我对你只有敬佩,你是一代英豪,用洒脱细腻的文字描绘世间百态。你是一位多斗士,始终握着手中的剑,坚守着心中的理想。
六月,王叔文母亲去世,王叔文归乡守孝
剑南西川、荆南、河东等多地藩镇节度使向中央施压,不断攻击革新派
七月,守孝归来的王叔文发现韦执谊已不听调遣,革新派内部分裂
同月,宦官集团利用掌控的禁军逼迫顺宗退位,禅让于太子李纯
反动派势力实在太过强大,对柳宗元的感悟100字,这场被称为“永贞革新”的变革,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805年8月,贬王叔文为渝州司户,王伾为开州司马,王伾到任不久后病死,王叔文不久也被赐死。
9月,刘禹锡、柳宗元等革新派均被贬为边远州刺史,不久,更是在赴任途中被加贬为远州司马。
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
短暂的永贞革新宣告失败,中国历史上从此少了两个可能成为名臣的青年,却多了两个伟大的文人。
这一年,柳宗元33岁。刘禹锡34岁。他们大概从没想过,人生到此刻会如此狼狈。当真正的苦难才刚刚开始。
四、永州十年
805年(永贞元年)九月,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悲愤的柳宗元带着老母亲上路,走到11月,又接到了朝廷的追贬令,被再降一级,贬为永州司马。
失魂落魄,一步步捱到永州的柳宗元,虚落得如同一只断了翅膀的鸟儿。到永州后他甚至没有居所,只能暂住在龙兴寺。半年后,老母亲更是因病猝然离世。
那段日子对于柳宗元来说,一定灰暗异常。
永州柳子庙
历史赐予你一席孤独的身影,你却倚着它独钓中唐的漫江风雪。——题记 一腔热血换来带罪之身,半年革新却是流放之因。一叶孤舟在江中远远摇曳,载走了柳宗元的热血澎湃之心,荡来的,只是永州司马的悲凉与憔悴之身。
因为到永州五年后的柳宗元,仍然彷徨无助,在给友人写的信中(《寄许京兆孟容书》)他写道:
尤负重忧,残骸余魂,百病所集,痞结伏积,不食自饱。或时寒热,水火互至,内消肌骨
说自己百病缠身,不思茶饭,一会着凉,一会上火,形销骨立...
伏惟兴哀于无用之地,垂德于不报之所,但以通家宗祀为念,有可动心者,操之勿失。虽不敢望归扫茔域,退托先人之庐,以尽余齿,姑遂少北,益轻瘴疠,就婚娶,求胤嗣,有可付托,即冥然长辞,如得甘寝,无复恨矣!
哀婉地恳求,是否能帮忙调回北地,使得可以减少瘟疫病毒侵害,能够娶妻生子使得自己有所托付...如果可以的话,就是死也瞑目了...
伏念得罪来五年,未尝有故旧大臣肯以书见及者。何则?罪谤交积,群疑当道,诚可怪而畏也。
宗元早岁与负罪者亲善,始奇其能,谓可以共立仁义,... 以兴尧舜孔子之道 ... 不知愚陋...很忤贵近...蹈不测之辜...鬼神交怒。加以素卑贱,暴起领事...一旦快意,更造怨讟。以此大罪之外,诋诃万端,旁午构扇,尽为敌仇,协心同攻,外连强暴失职者以致其事。
苏轼散文著述宏富,与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三家并称。文章风格平易流畅,豪放自如。释德洪《跋东坡(左忄右允)池录》说:“其文涣然如水之质,漫衍浩荡,则其波亦自然成文。”苏轼与欧阳修并称“欧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五年了,故旧大臣甚至都没有人肯(敢)给他写信!他得罪的不仅仅有王公贵族,还有天子近臣。自己位卑言轻,根基浅薄,柳宗元作文400字,一得罪就得罪一大群人,这些人自然是要往死里整他。
在这种境遇下,我们可以想见,他的心情是如何的孤苦,于是才有了那样的千古名篇: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好在,永州的山水到底为他提供了救赎。在长安的柳宗元,大概从未想过,有一天自己会成为山水诗人。
寄情山水,本是中国历代文人失意时医治自己的一味良药。
他登西山,极目远眺,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人生原来还是可以有另外一种风景的。
游小潭,溯小溪,观石渠,栖身自然,慢慢的,本意逃避的他,发现自己融入了山水,有了一种微妙的感应。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亦如是。
于是,文学史上多了名为《永州八记》的名篇佳作。在这些字字珠玑的文字中,写柳宗元的作文江雪,唐文的风范,表现得淋漓尽致。
柳宗元为永州留下了不朽的名片,而永州的山水也挽救了柳宗元。他似乎逐渐从阴霾中走出,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宝贵闲暇,开始著书立说。
《捕蛇者说》、《送薛存义序》、《答元饶州论政理书》等观察现实极见深度的作品,都写于这一时期。
不管是“苛政猛于虎也”的哀叹,还是 “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 (《送薛存义序》)中官吏是人民公仆的论述,在那个时代,真是振聋发聩的。
这些文章,恐怕一直待在长安城中是写不出的。而通过这样的一些论述,我们又看到了那个正直,充满儒家仁政思想的柳宗元,他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
他还写下了《黔之驴》、《临江之麋》、《罴说》、《蝜蝂传》等这些寓言体作品,对权贵等封建守旧势力进行辛辣的讽刺和揭露。
这许许多多的优秀作品可以说是他心血的结晶,也是他生活的希望,不能在庙堂上运筹帷幄,就在江湖里著书立说。永州的十年是他文学创作丰收的十年,他一生中的大部分诗文都写于这个时期。
五、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元和十年(815年)1月,柳宗元接到诏书,要他立即回京。他的好朋友刘禹锡也被召回。这对于柳宗元们来说,是个好消息,表明朝廷里还是有人说了话,起了作用,想重新起用他们。
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后,风尘仆仆的柳宗元,终于回到长安。十年了,终于回来了。
但他没有想到,不到一个月他们又再次被赶了出去。这一切,大概都和他那位铁骨铮铮的好兄弟刘禹锡有关。
柳州柳侯祠院落
这个大嘴巴的老刘,游览完玄都观后,想起繁华的长安城,丝毫没有当年他们闹过革命的痕迹,不仅诗兴大发(牢骚满怀),他写道:
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 玄都观桃花
唐代: 刘禹锡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
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好嘛!这朝廷里本来就还有不少他们的死对头不愿意他们回来呢。这下逮到机会了,他们赶紧给唐宪宗打小报告。
在他们添油加醋的解说下,皇帝也怒了:几个意思?还“尽是刘郎去后栽”,老子当年不计较恩怨,放你们出去了。你还真的当自己是个东西啊,你那意思,现在这些我提拔的人都不如你呗?滚滚滚,有多远给老子滚多远!
于是,三月,刘禹锡被贬到更遥远的播州(今贵州遵义)当刺史。而仇视柳宗元的武元衡等人也趁机要求将柳宗元一并贬出。
柳宗元没有争辩,他倒是替刘禹锡担心起来了。刘禹锡的老母亲年岁已高,这天遥路远的,可是受不起啊。于是,他上表,请求和刘禹锡对调。
皇帝心里还恨恨不休呢,好在经过裴度等人的劝说,终于松口了。刘禹锡改为派去情况较好的连州(今广东清远)。
于是,三月底,这对难兄难弟,不得不又告别长安,奔赴边远地区。
两人行到衡阳,终于要分道扬镳。依依不舍的柳宗元写到: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唐代:柳宗元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
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
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绝:一只也没有了。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 5.踪:踪迹。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有一次被贬,心情自然凄然伤感。但是柳宗元没有怪罪刘禹锡,他只是劝自己的这位好兄弟,别再大嘴巴了。
虽然,还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在东山再起,但大概自己也觉得希望渺茫。
在另外一首诗里,他写道:
重别梦得
柳宗元在永州虽然没有主政,但他与永州人民生活在一起,写出了许多揭露时弊反映人民苦难的文章,为中国文学思想史做出了杰出贡献,深得永州人民的崇敬爱戴。柳宗元在永州人的口语中尊称为柳子,柳宗元的塑像叫做柳子菩萨。
唐代: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希望有朝一日,我们都解甲归田了,可以做个邻居,相伴到老吧。
柳州柳侯公园
元和十一年(公元816年)六月,柳宗元终于到达柳州。这时候的柳州“阴森野葛交蔽日,悬蛇结虺如蒲萄”(柳宗元《寄韦珩》),古树参天,杂草丛生。
来到中原人视为畏途的柳州,柳宗元并没有灰心丧气。他决心改善柳州人民的生活。他大概做了这么几件事:
他制订办法,废除“典贴良人男女作奴婢驱使”的残酷剥削制度,使得许多沦为奴婢的人恢复自由。
他禁止江湖巫医和算卦先生以破除民心落后的不良风俗;
他兴办学堂,把已经废弃了多年的“府学”重新修复起来;
针对柳州街道脏、乱、差,他动员当地的老百姓一齐动手,重新修筑城墙,使“城郭巷道,皆治使端正,树以名木”
他还亲自栽种仙灵毗、木槲花等中草药,研究它们的效用;还结合自己治病的切身体验,宣传推广《治疗疮方》、《治霍乱盐汤方》等民间验方,还教老百姓练习华佗传下来的古式保健操“五禽戏”,大大提高了医疗卫生水平。
他还积极发展与外地的经济文化交流,修造新船,发展交通事业
...
总而言之,柳宗元大大改变了柳州落后闭塞的状态。柳宗元从此成了柳州一张最亮眼的名片。
种柳戏题
唐代: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元和十四年(819年),宪宗实行大赦,在裴度的劝说下,敕召柳宗元回京。可惜诏书未到,柳宗元已经因病在柳州去世。享年只有四十七岁。
在永州,残酷的政治迫害,艰苦的生活环境,使柳宗元悲愤、忧郁、痛苦,加之几次无情的火灾,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竟到了“行则膝颤、坐则髀痹”的程度。 然而,贬谪生涯所经受的种种迫害和磨难,并未能动摇柳宗元的政治理想。
柳宗元壮年而逝,一般认为和他长期的贬谪生涯,生活上的困顿,仕途上的失意,造成精神上的折磨有关。同样的情况,天性乐观的刘禹锡却很长寿,在连州刺史任后,他后来连续被调往夔州、和州等偏远地区,前后二十三年,才回到长安,晚年任太子宾客,活到了七十一岁,死后追赠为户部尚书。
当然,人的性格各有不同,很难评说。不过心态好,真的很重要。
六、人生归宿
柳宗元逝世前不久,大概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将所有文稿寄给了刘禹锡。当刘禹锡收到柳宗元的噩耗时,悲痛欲绝,立刻派人去料理后事。又含泪给韩愈写信,希望他能为柳宗元撰写墓志铭。
他自己则倾注全部精力整理柳宗元的文稿,筹资刊印,终于使得这些作品得以问世。
柳宗元逝世后,由他的表弟卢遵护送回乡,并料理了后事。而他的灵柩可以回乡安葬,是由观察使河东人裴行立支付的。
柳宗元留下两子两女:大的叫周六,当时才四岁;小的叫周七,是他去世后不久出生的。两个女儿,也都还小。
一代文豪的落幕,可以说是有些凄凉落魄的,令人感慨不已。好在,他有这些热心的朋友。好在,他留下这些千古佳作。
七、写在后面
最后,想说一说柳宗元的哲学思想。我们惊奇的发现,作为一个好佛之人,柳宗元却在他的《天说》等论著中提出了朴素唯物主义,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
他的一生看似困顿,实际上还是积极入世的。他一生的两项重大活动:参与永贞革新、倡导古文运动,无不是与他复兴儒学、经世致用的思想有关。
有人说,柳宗元的仕途是个悲剧,假设他在御史台、尚书省时,能像他后来在司马、刺史任上一样谨慎,一定会被再次任用,不至于穷困潦倒。
这是他个体的不幸,却成就了文化史上的大幸。这大概就是历史的悲情所在吧。
就像韩愈所说:
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孰得孰失,必有能辨之者。--韩愈 《柳子厚墓志铭》
但如果柳宗元被贬谪的时间不够长,困境没有达到极点,虽然他在官场中也许可以出人头地,但他的文学辞章一定不能这样的下功夫,以至于像今天这样流芳百世。如果可以选择,以文章来换官至将相,孰得孰失,又有谁说得清呢?
《旧唐书 柳宗元传》
《新唐书 柳宗元传》
《资治通鉴 236卷》
韩愈《柳子厚墓志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