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趣事作文700字

  • 童年
  • 2025-01-19

浪花

我在哈尔滨出生、长大、工作直到退休。现在已经是年近古稀。

偶尔静下来,回忆家乡,追忆往事,怀念记忆中60多年以前,哈尔滨“老道外”、老街、老巷、老铺、风土人情、老巴洛克建筑群。它是我的家乡,它承载了我的童年。

现在的那里,风土人情味儿或也在消散?老街、老店或也人去楼空?巴洛克老宅或也房倒屋塌?它们都将被现代化的高楼大厦、立体化交通所彻底淹没!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个过客、一段插曲、一朵浪花…。

但我仿佛仍然还能触摸他脉搏,嗅到他的气息,听到了他生命律动之声。

我愿意与老道外相亲们,有相同好奇心的朋友们,一起回味,一起回到,那气韵生动的时空中去…。

童年是美好的,童年是难忘的,童年是快乐的,让我们一起珍惜童年,回忆童年吧! 有趣的童年作文5篇相关 文章 : 1. 童年的趣事作文5篇 2. 有趣的童年五年级500字满分作文 3. 关于童年趣事的作文500字5篇 4。

哈尔滨开埠之初,仅有的三个城区,道里区、道外区和南岗区。

这个“道”,指的就是始建于十九世纪初,中东铁道的“道”。铁道以西为道里区。铁道以东为道外区。哈尔滨的南面,有一条鱼脊骨一样的高岗地带,那里就是哈尔滨南岗区。

而那时的道外区,指的是哈尔滨“老”道外,它仅仅是现在哈尔滨市道外区的一部分。是由纵向的大新街、靖宇街、太古街、承德街、南马路、南极街、景阳街与横向的头道街、五道街、七道街、十二道街、十四道街、十六道街、二十道街合围而成一片区域。

据说哈尔滨南岗区、道里区,以前基本是沙俄移民的居住地。而老道外的这片区域,当时没有被划入沙俄的势力范围。于是,这里就成了中国居民的聚居地。

童年趣事作文1 儿时的乐趣总是无处不在:一根草,一片叶,一朵花,甚至一方天空,都能让我浮想连翩,自得其乐。我的童年也是十分美好,虽然它已是黎明时的红霞已被太阳迁走,但它却给我留下最美的回忆,让我一次次地回味。

抗日战争后期,哈尔滨有不少这样的街道,都是以东北抗日联军英雄的名字来命名的。比如靖宇街,兆麟街,尚志大街,一曼街,等等 。

最著名的有百余年历史的老街,老道外的靖宇街,民国时候叫正阳街,就是其中之一。到我的童年,其实它已经饱尝了六十年的沧桑与变迁。

靖宇街是道外区的商业中心。其中,属靖宇头道街至七道街路段最为繁华。在这条道路不宽的街面上,满满当当拥挤着各类店铺。它们门面都不大,几乎没有什么内部装饰。只有同济商场、第四百货公司的大楼等几家店铺,节日里有闪烁的霓虹灯之光。但整条街面上的店铺无论大小,都有商品“橱窗”。而且一个比一个的富丽堂皇,争奇斗艳。其中同济商场的橱窗最为高大靓丽。像剧场舞台一样,里面的道具人还会做各种动作。商业气息沁人肺腑,人来人往、川流不息,人声鼎沸、流连忘返。

店铺的外面靠近墙根的地方,迎着太阳,排排相坐的老头们。他们裹着皱巴巴黑棉袄,头带保暖耳包的小毡子帽,脚穿棉乌娄鞋,两手相互伸到自己的袖筒里,笑眯眯的在那里看热闹、卖单、晒太阳。他们无冬历夏准时准点,赶上阴天下雨,天冷刮风就进到店铺里面。他们悠然自得,嫣然一道美丽街景的陪衬,成了靓丽商业氛围的忠诚粉丝团。

头道街是新闻电影院、洗澡堂子。那时候的民宅,没有上、下水,更没有家用热水器。所有人都是去洗澡堂洗澡的。

”我瞪着好奇的眼睛,摇了摇头。爸爸说:“看!这是你最喜爱的小松鼠。”说着,便把小松鼠的笼子递到了我的`面前。我高兴得手舞足蹈,一蹦三尺高。提着松鼠笼,简直是爱不释手。从此以后。

洗澡堂里面洗浴与休息是分开的两个大房子。

休息大厅是几百平方米敞开式的大房子,摆满了成排、成对的单人木床。摆放样式,与现在的火车卧铺车很像,两个床中间也夹着一个小木桌。上面一把茶壶两个小水碗,床上放两个布单子,一铺一盖。

洗浴室里面,供人们泡澡的四个大热水池子,两大两小,热气腾腾,对面的人都看不清楚,呼吸也不舒服。四面靠墙的地方,布置了一圈冷热水龙头,有几个淋浴器不多。洗吧够了,再哗哗哗的,从上到下,一盆一盆的浇水。

洗完了澡浑身轻松,再回到床上躺一会休息一下,喝点热水,算得上很不错的享受了。

穿好衣服再笑嘻嘻的相互招招手。服务员过来,一面换两条洗干净的布单子,一面声嘶力竭的一声:“再来一位”。新来的浴客,拿着买洗澡票时的标准配置。一块切的像麻将牌一样大小的肥皂、一条蒸洗干净的白格子毛巾,开始新的循环。

小孩子们可以两个人共用一张洗澡票,所以他们总是结伴而来。他们在一起就免不了淘气,洗完了也不走,满地乱跑乱叫,说了也不听。老服务员,一把逮到一个。把用来在用过的洗澡票上,卡“作废”字样的方戳子,按到了孩子的屁股蛋上,大红的“作废”字样,印在他们屁股上,大家哄堂大笑。

童年的趣事稍纵即逝,但记忆的色彩永不褪色,一生都伴随着我。

北二道街竹林商场、皮草专营店、成衣铺、北来顺回民大酒楼、陈氏接骨院。南二道街集贸市场、老独一处饺子馆。

竹林商场(文革时期改名向阳商店)专营乐器、古典戏装、体育用品,后来又增加皮草专营。竹林商场(文革时期改名向阳商店)一楼专营体育用品,二楼专营乐器。

7.童年趣事 每个人都有一个童年,而童年趣事也就像海边那各色各样的贝壳,在海水的陪伴下闪闪发光,散发着五颜六色的光彩,数都数不完.而如今我的手上还握着那一颗最闪光的贝壳,那也正是我最难忘的一件童年趣事. 记得小时侯。

我偷了我妈两块钱,竹林商场买回来一把胡琴。后来才知道,那是一把京二胡,就是音调比别的乐器高八度。回来就坐在我们家大杂院里。一手握琴,一手拿弓,手一拉弓:“萝卜~旮瘩”。再一推弓:“咸菜~旮瘩”。就这样“萝卜旮瘩,咸菜旮瘩”…。嘿嘿,没多大一会儿。邻居集体抗议,我妈把我胖揍了一顿。小孩子做的事儿,根本就没有目的,只要一时玩的高兴就足够

了。大人们其实也何尝不是如此?一辈子懵懵懂懂之中!

直到现在,那“萝卜旮瘩,咸菜旮瘩”的音符,仍时常在我的脑海中回荡。

我妈老揍我,大多是因为我淘气,但也可能有她不顺心,拿我出气的时候?我小,她打的不疼,我也使劲儿叫唤。大一点了,她再揍我,我就气她。她使劲儿揍我,我使劲儿气她。偶尔她搂着我的脖子半天不松开,我也抱紧她的腰…。

俗话说,棒打出孝子。我遗憾,直到现在仍然是。

成衣铺,临街的房子里面有一铺炕,顺着墙摆两个正好可以坐人的大木箱子,再就是一个裁衣服用的大案桌,上面放上个竹尺子,一把大剪子,还有化石,窗台下一台最重要的机械化设备,脚踏的皮带缝纫机。这基本上就是一家裁缝店的全部家当了。

那个时候很怪,人们一般都是买布料,然后去成衣铺,量体裁衣,定制衣服、裤子。

一般做一条裤子要买七尺布,再买一尺做裤兜的白兜布。做的衣服,有洋服与便服之分,便服的罩衣,与电视剧里面,皇上及大臣们穿的衣服一样。过年了,小孩子们几乎都要做一件新衣服穿。

我们院马大爷,是个远近闻名的高级洋服匠人。喝点小酒喜欢吹牛:“日本女人怎么怎么喜欢我们中国人的衣服。民国时候她们穿上我做的旗袍,连臀沟和胸线都清晰可见”。动情之处,还学日本女人穿着“塔拉板”走的小碎步,嘴上还踢踏、踢踏的打着拍子,屁股一扭一扭,学的不知道像不像?但绝对惟妙惟俏、绘声绘色。

一个匠人,酒后吹嘘一下自己的手艺,情理之中。可当时正是文革时期最疯狂的时候,满街的房子全都抹上红油漆,叫“全国山河一片红”。

他被抓去了;他被当成日本特务挨了一顿批斗了;他回来后耷拉脑袋了;那事儿以后,他斜着眼睛瞅人,害羞了;连喝酒也闭着嘴了。

北三道街也是老道外最早美食一条街。老话说:“吃在老道外,品尝老味道”指的就是这里。

有卖羊爪子的老回回,穿着与羊爪子一个色的白围裙,带个回回帽,大声吆喝着。两大盆上尖的,山羊肉味道呛鼻子的羊爪子,热气腾腾;有一笼屉烧麦外加管够喝的羊汤;有熏酱猪蹄子,特色老哈菜,排骨大包子;等等。啤酒碗、白酒盅一端。膀宽腰粗的大汉们高声呐喊。精瘦白发老头子们,喝酒品尝这次的味道。眯着眼睛,算计下一次再去哪里?

这里除了各种酒香、美味,还有街道两侧的胡同、大院、老街、坐落在大门洞里的松光电影院、评剧院等等,它们都是外表面雕梁画柱的巴洛克建筑。

当时的这里,与现在的美食街、万达广场不是一个品味,更不是一个档次。那里不过是老街破店、歪桌斜登,巴洛克建筑也已破败不堪,街面上脏乱的一塌糊涂。只是那浓浓人情味儿,是我一生难以割舍的情怀。

四道街与六道街之间,有第四百货公司、老鼎丰糕点、新华书店、文具用品商店、储蓄所、当年与南岗秋林公司商场齐名的道外同济商场、三友照相馆、龙江俄罗斯西餐厅、世一堂大药房、泰华西药店、双合盛饺子馆。还有茶叶店、金银行、五金行、制花行、牌匾制作行、宝昌源鞋帽店、百货商店、理发店等等、等等。

名扬东北的哈尔滨红肠,其实起源于靖宇北四道街的老字号“正阳楼”熟食店的俄罗斯秘方。后来好像是因为红肠里发现“豆猪肉”?老板被抓,老字号品牌也彻底倒台了。

同济商场对面的储蓄所,面积挺大阴凉安静,给人一种很严肃的感觉。办事儿的人很少,那个时候没有电脑。储户有个储蓄折,是个横开的只有五、六页纸的小本本,比现在的身份证大一点不多。封皮稍微硬实一点,上面写着姓名和存折编号。里面的页面蜘蛛网似的小格子,内容,就是流水账、结余款数、办理日期、经办人签字、及印章之类。储户自己保存的存折与银行保存的存卡,肯定是一致的。

一走进同济商场大门,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小时候怎么玩都不腻的,大“哈哈”镜。左边的镜面竖着鼓起来,人照上去细长,细长的,扭动一下身体是曲线形的。右边的镜面横着鼓起来,人照上去扁扁的,连脑袋都是扁的,跳动起来,脑袋甚至可以不在脖子上。到现在想起儿时镜子里的自己,仍会有发自心底的笑!

老鼎丰糕点品种繁多,馋死了也吃不起,不知道啥味道?只是那里的冰棍儿,有一股臭鸡蛋味道。

牌匾制作行,我上学、放学都路过那里,老在外面卖单。现在的牌匾制作,都是用电脑来完成。那个时候可不一样,完全是手工活,绝对货真价实。

首先把厚木板子拼接在一起,在上面手工写上大字,然后用钢丝铁锯,把大字锯下来,再用各种大铲刀进行雕刻,再打磨淋油漆。

童年趣事作文1 在我的童年里,我经历了许许多多快乐和有趣的事情,但是有些童年的傻事使我至今难忘。 记得有一次,妈妈给我做了一个泥娃娃,我看见家里的布娃娃非常漂亮,穿着粉红色的裙子,我就拿布娃娃的衣服脱下来给泥娃娃穿上。

活脱脱的一个有立体感的大字,就这样呈现在眼前。它把书法家苍劲有力的笔锋,体现的淋漓尽致、栩栩如生。真的是绝妙,绝美,令人荡气回肠!她们即是书法家、又是篆刻家、美术家,这样艺术家类的手艺,今天还有吗?

南五道街更早的时候是棺材铺,以及经营冥币、纸牛、纸马等等的地方。大约六十年代以后,改为农杂一条街。

还有六道街亨得利钟表眼睛店。光复饭店。北六道街红星电影院。南六道街京剧院等等。一直到靖宇七道街,这个中间夹杂着的所有门市店铺,统统的拥挤在一片老旧不堪的巴洛克建筑群里。

放学了和小同学们一起背着书包,去亨得利钟表眼镜店嘻戏、玩耍、闲逛。那时的我长的差不多与柜台一样高。瑞士牌手表的“瑞士”,被我磕磕巴巴给念成了“端土”。

童年趣事作文1 童年是无知的,是有趣的,也是无忧无虑的。在小时候所做的蠢事,现在我仍记忆犹新。 记得小时候,在中秋节里,我们都在家中的院子里吃月饼。我看着皎洁的月亮,我的心中突然有了这样的一个想法。

我手指着柜台里的一块表大喊:“服务员,拿那个端土表,我看看”。

“去去滚蛋,小屁孩,还端土呢?回家端屎去”。卖表的老头就这样把我轰了出来。这样的童趣我有几大“箩筐”,不用提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童年的梦,七彩的梦;童年的歌,欢乐的歌;童年的脚印一串串;童年的故事一摞摞。”这首歌是否能让你回想起美好的童年生活?在那五彩缤纷的岁月中,发生过许多事情,不像星星一样的明亮。我的童年是美好的。

靖宇街也是“老道外”区分南北的轴心,我家就住在从头道街数第六条街往北拐,叫靖宇北六道街。这条街是条断头路,大约也就6~700米长吧?中间是柏油马路,两边不是很宽的人行道。整个街面上有大约十几个各式各样的大院门洞吧?都是居民密集的大杂院。街面上做生意的不多。“老道外”著名的红星电影院是这条街上的招牌,路端头是育民小学校。

当时的育民小学校,是由三面平房,一面小二楼和围而成的。教室没有暖气,冬天上课的时候靠烧一个大铁炉子来取暖,不冷。有专人负责,定时给加煤球,透炉灰,就是有点乌烟瘴气。上、下课的时间一到,一个老头在学校院子里转着圈的摇着一个大铃铛,当啷,当啷的。回想起来感觉比现在的电铃亲切,有人情味。

我们北六道街最热闹的地方,当然是红星电影院了。那时的电影虽然不多,但是每一场都绝对爆满。一到电影散场的时候,那真是人山人海呀。几乎所有老道外的人,都来这里看过电影。我们邻居老刘头,在电影院里搞卫生,也把门收门票。我经常钻进去,不花钱看电影。电影院门口除了有卖冰棍、糖葫芦的以外。儿时印象最深的是那里的小人书摊,地上铺一块一平方米大小的布,上面摆满了小人书。我一旦有几分钱,就跑到那里看小人书,可有意思了。

我家住在红星电影院的斜对面,一个具有“巴洛克”典型结构的大杂院里。有资料显示,仅在我家住的靖宇街道办事处辖区内,现存的这样的大杂院就有148个。按此推算,“老道外”类似的巴洛克大杂院至少有上千个之多?反正在我的印象中,当时的道里区、道外区几乎所有的建筑,都属于巴洛克建筑群。

这么多的巴洛克建筑,在那时绝对是一个集:资金流、物资流、人才流与一体的超级工程。单就人力资源讲,仅仅各种能工巧匠,至少也得需要几十万人。可想当年这里经济发展是何等的繁荣?

虽然我记事的时候,这个始建于十九世纪初的巴洛克建筑群已经破败不堪,脏乱程度无以言表!

但当年雕梁画柱、色彩艳丽的建筑手艺,依然清晰可见,栩栩如生。外观造型非常考究,就连楼顶上六米一跨的“女儿墙”,用砖头砌的花样也是各不一样,各领风骚。木头走廊、楼梯、护栏、扶手、踏步板、木窗、木门的制作也是花样翻新,各具特色。像现在争奇斗艳的女人时装一样,没有一款是重样的!可见当时的楼房建筑水平是何等的高超? 他们把,意大利“巴洛克”,用在建筑上是雕刻与绘画相结合的艺术,表达的淋漓尽致。

这种大杂院有它自己的结构特点:走进大门洞,四周是两层或三层黑砖砌的楼房,站在院子中央环顾四周,犹如“坐井观天”。楼梯都在楼体外,木头小走廊,两边是规格差不多的房间。围栏、楼梯、窗框都是木制的,木头走廊顶上,都是用几层木板叠拼的花边,大院中央还有一口污水井。

我没有资格对这种伟大建筑,品头论足、说三道四。但我在那里出生,长大。我对那的感受,痛彻骨髓!这种建筑作为民宅,其使用功能大概不如小学生的设计水平!

北方的房子可以不考虑取暖,不考虑采光,不考虑通风,没有厨房,没有上下水。有的房子甚至不考虑隔音,邻居之间只隔了一个木板墙。门挨着门,房挨着房,彼此仅靠一个木头走廊相连。人们就像生活在一个,“集装箱”子上,扣出一个门、窗的房子里一样,令人窒息!

在那个一般只有个十几,二十来个平方米的住房,平均五、六口之家的年代。一家人拥挤在这样的房子里面,其恶劣的居住环境可想而知。

大院里的所有犄角旮旯,被诸如脏水桶、炉灰盆子、煤球、劈材等等各类杂物,塞得满满当当。不要说防火通道,就是过人也要侧着身子。再加上院子里,偶尔早上还要排队的大木头房子公共厕所。楼道里再横七竖八的晒满了各种颜色衣服、裤子。整个“坐井观天”似的大杂院,简直就是一个臭气熏天的大垃圾箱子!

那个时候的中年夫妇生活负担不单纯是经济上的,生活压力也很大。带孩子、挑水、劈材、排队买菜、买粮、做衣服、做鞋、做煤球、引火烧饭、洗衣服、倒脏水、倒煤灰,季节到了还要搭火墙、砌炉灶等等。

但这里家家户户的日子,都过的红红火火生机勃勃。长辈们也都跟孩子们一样无忧无虑,整天跟着收音机唱样板戏,就像要争当戏精似的,哼哼唧唧比比划划。大家都沉浸在,吃饱、穿暖,“幸福”生活中。别看生活质量令人啧舌,精神状态确不亚于现在!

那个时候除了吃饭睡觉各回各家,其余“家长里短”都在一起。别说一个大院的,就是一条街的邻居们也都相当熟悉,每家几乎没有什么秘密可言。大家即是祖一辈、父一辈的好邻居,也都是啃着咸菜,喝大碴子粥的好兄弟。偶尔邻里之间、夫妻之间闹矛盾,甚至“懒老婆打孩子”的事儿,也都是在众目睽睽之下,小孩子撒腿就跑,大人们各自收兵,撤离阵地。

我们大院对面有个牛奶馆。小店也就十几个平方米大,收拾的蛮干净的,门口挂的大幌子晃晃悠悠。里面卖点花生米、豆腐干、豆腐丝、散装白酒、热牛奶之类。

童年趣事 时间犹如长江东流的水,飞快的带我走出了童年,回过头来仰望童年的我。一件件童年趣事涌上了我的心头。童年就如一桌美味盛餐,有苦,又酸,有甜,也有辣。‘童年往事一幕幕,费尽口舌难说尽。’不错。

长辈们经常在那里买上二两酒,再用黑黄色的马粪纸,包上二十几个花生豆。不用坐,身子就斜靠着,站在柜台前面就可以了。看着街景,自斟自饮,摇头晃脑。一面数着花生豆,一面美滋滋的一扬脖。

夏天小店外面还卖西瓜,卖西瓜的老韩头。大个子,肥头大耳,秃脑袋锃亮,说起话来翁声翁气的。一嗓子“沙瓤大西瓜”,几乎满街筒子都听的见,街坊邻居的长辈们都称他“韩大头”。

后来这个老韩头,好像因为是地主成分吧?老两口被绑在一起“批斗”,他们无儿无女,直到最后被冤枉死了…!

当时我们院旁边还有一个派出所,它占据的是一个基督教教堂的楼房。不知道什么时候这栋楼“物归原主”了,现在那里做礼拜的信徒可多了。

从六道街端头的育民小学校拐过去,就是有轨电车,小时候我们都叫它“模电”。长的四四方方的,刷着浅绿色或者红色油漆。司机是在驾驶器前是站立驾驶的,手摇启动、手摇制控、手摇刹车、脚踏车铃,手脚一起忙乎。开的稍微快了一点,就晃晃荡荡的。天还没亮,就光朗朗,光朗朗的,在面包石头路面的大新街上满街跑,样子挺悠闲。好像天天都在催促长辈们奋进,崔促我们好好学习似的。至今大家都很怀念它,毕竟它陪伴我和长辈们,大半个世纪的出行。

松花江距离我们家很近。儿时经常只穿着游泳裤衩,就跑去游泳,几乎天天都在那里玩,晒的好黑的。

那个时候的松花江,有很多运输木材、煤、大石头的帆船往来穿梭。也有到大顶子山和牡丹江市的客轮。

童年趣事作文1 童年是闪闪发光的星星,童年是多彩的贝壳,童年是一首永远回荡在我们心中的欢乐的歌……一想到童年,我的脑海里就浮现出许许多多有趣好玩的事情。不过,最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

夕阳西下,坐在江堤坝石头台阶上。可以看见江北造船厂里面,电焊机发出的弧光一闪一闪的。听得见工人们,用大铁锤砸钢板,发出的咚咚声。就连江北岸青蛙,呱呱呱的叫声,都听的清清楚楚。

雨过天晴的傍晚,那银色的白月光,在江面上形成一条光带,白亮亮的由远而近;静静的江水漂浮着朵朵浪花;金黄色的沙滩上人影那么小,隐隐约约;江对岸昏暗轮廓线起起伏伏;老江桥上蠕动着的火车喘着粗气,吐出股股白烟;那微风、那老桥、那树、那花、那云朵、那月光…。都在我心中,打上永远也摸不掉的烙印。

儿时的我身临其境,并没有新鲜的感觉。只是常常浮想联翩。其中的一个梦想,是自己有朝一日成为有钱人,把“老道外”破房子全部变成高楼大厦。现在看来,它正在变成现实。虽然这事儿与我的理想,没有太大的关系。

现在的松花江畔当然更美,道理区中央大街、防洪纪念塔、松花江畔斯大林公园。“太阳岛上”优美歌声响彻全国,早就成为哈尔滨的名片。

据说现在还有一帮老头子们淘气,在江心岛享受裸体浴。转眼几年,那里居然被一帮“偷窥狂”,追捧成了晓有名气的“光腚岛”!什么都是外国的好吗?幼稚!哈尔滨的这里,很快也可能成为全世界同龄人的热搜,成为超级网红。祝福我的老乡们,祝福他们笑口常开、童心永驻。

我记忆中的太阳岛,是一大片的湿地。成群的野鸡野鸭。人们三三两两,或是带上游泳圈,划着小三板船,荡着双桨;或是在稀泥地上,用脚使劲儿一踩,就可以把口吐白沫,滋滋叫唤的泥鳅鱼,从地底下踩出来抓住它;或是芦苇丛的左侧有人拿竹竿一轰,右面的人就可以抓到大青蛙;更有垂钓者,在那里享受着天堂一样的安宁与快乐。

一晃已经几十年没有去过太阳岛了。现在的那里,早已被假山,假水与喷泉等等的人文景观取代,虽然也很美。但更多的还是留恋失去的过去…。

据说在新建松花江新公路大桥的上游,又开发了一片更大的湿地自然景观。有国家的支持,有后来人聪明才智,更美的“太阳岛”,正在那里等着大家。

忽然一天,觉得自己长大了、成人了、上中学了。

每个人的童年都是美好的,值得回忆的,有趣的,我当然了不例外。在我的记忆中,最有趣的是我在姥姥家水塘中抓虾子的事,现在想起来,依然忍不住想笑。那是一次的国庆节,我们全家去姥姥家。

我的小学老师教我们的时候,还是个姑娘,长的好看。生气了就掐人,不过我们对她没有过多不好的印象。那天老师把我们排好队,亲自送我们来中学。分手的时候,她拽着我手,喊我的名字,我头也没回的就跑了。我和我的童年就这样分手了。

转眼中学毕业了;我工作了;我结婚了;我搬出“老道外”了。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台历宝宝一本本的换。

偶尔一天,我又回到“老道外”,又回到靖宇街。

那里基本还是老样子,但早已繁华落尽。老店或人去楼空;或改做它用。

大杂院的老宅还在,也仅剩下几个租房客在顶立门户。街面上冷冷清清,连阳光都是昏昏沉沉的,有一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同济商场大楼翻盖了。与原来面目全非。里面的营业员比顾客多。

第四百货公司大楼还在,里面倒是有点地摊经济的老味道,卖菜的、抠脚的等等。

同济商场对面新建了一片不大的,与原来很不协调的温州商城。看的出来为恢复那里的商业气息,人们做了最后的努力。

周边高楼林立,更是把老街、老宅挤压的奄奄一息。老街、巴洛克老宅,距离它们的最后一页不远了!

“老道外”是我的家乡,我与它是有血缘关系的血亲。没有父母就没有我,没有“老道外”我就没有家。是她们共同陪伴我度过严寒、躲避风雨,没有她们的哺育,我的生命无从谈起。

我和我的乡亲们,怀念我们的童年、怀念我们的家乡“老道外”、怀念那片巴洛克建筑群。

我们与“老道外”共同见证的那段历史。

终将成为历史长河中的过客;成为世间万物循

环往复的一段插曲;成为松花江水的一朵浪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