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爱作文400字,以老师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 老师
  • 2025-01-15

从教70年,开设近2000节公开课,以老师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写下400多万字的论文专著。93岁的于漪是无数中国教师心中的偶像。3年前,她获得“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

【1】时光荏苒,老师你还好吗?老师,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至今铭记在我的心中;你和我们一起时的一切。

老师,我想对你说:是你给了我学习的自信;是你给了我生活的勇气,是你给了我发奋发图强的动力,是你给了我奔向好前程的希望。老师,我想对你说:你是我开启智慧的敲门砖;你是我打开幸福之门的金钥匙。

近日,《面对面》专访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人民教育家于漪,讲述七十年从教经验和心得。

——是爱,是老师纯真的爱。 老师的爱,似水的灵秀给我以聪慧;老师的情,如山的沉稳给我以敦厚。老师,您的爱,深沉而无言。每当夜幕降临,有一颗最亮的星星,印在您的窗帘上,这是您不眠的心。老师。

“一切为民族”

中学老师的教导让她终生难忘

2011年第一学期,我转入了实验学校,很快就融入了501班这个温暖的大家庭,与同学们和睦相处、共同学习。老师们也尽力地教导我,让我跟上同学们的脚步,特别是班主任陈老师。记得一天晚上,我们要去学编程。

于漪出生在江苏镇江。1937年,日本侵略者长驱直入,她就读的小学被迫解散,老师的爱从未离开作文。最后一节音乐课上,老师教孩子们唱起《苏武牧羊》。于漪回忆,“老师教一句我们唱一句,教着教着老师就流泪了,四年级老师的爱400字,这让我们好像一下懂事了。”

经历了逃难之后,于漪辗转考到镇江中学,这所学校的校训是“一切为民族”。在这里,语文老师教授《陈情表》中“茕茕孑立”一词时,给她留下终生难忘的记忆。

贺老师,是你给予我信心,是你给予我力量,是你给予了我深深的师生情,我爱你,贺老师。 人们常说师生之间是亲密无间的同志关系,而我却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如同父子、母子一样,特别是我们这种感情尤其明显。记得有一次。

老师的爱像一缕缕春风,温柔地吹绿我们知识的荒原。老师的爱像一阵阵细雨,甜蜜地滋润我们稚嫩的心田。老师的爱是一把伞,为我们遮风挡雨,呵护着稚嫩的心灵。老师,您的无私奉献我们看在眼里,您的不求回报我们记在心里。

于漪:他说注意这个词读“茕”,下面不是一撇,是一竖,笔直。他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大字“茕”,说记得再穷脊梁骨要硬,他教的是字形字音,给我们撒播的是做人道理。

“一切为民族”的校训融入了于漪的血液。“很多人问我,____的爱作文400字,为什么一辈子要做基础教育?我自己深受优质基础教育的培养,要把这些传承下来,发展创新。”

于漪18岁那年,考入复旦大学教育系。1951年大学毕业后,于漪成为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前身)的一名历史老师。8年后,因工作需要,她转教语文。

△于漪和学生们在一起

老师的爱,叫做师生情。这种情是人世间最严肃的情。当我犯错误而受到惩罚时教导我的是老师;当我遇到一道难解的题而汗流浃背的时候,为我细心讲解的是老师。一个赞扬的眼神,使我万分开心;一句温暖的问候。

在她看来,课要上到学生心中,一定要全身心投入,“用生命歌唱,作文老师的爱400字五年级,以生命来认识生命,以一棵树来撼动另外一棵树。你只有自己真正修为做人,你的言行才会给学生以感染,____的爱作文。”

瞧!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教学有方的人。 记忆中柏老师的那张笑脸,令我终身难忘。我们的老师特别爱笑,就算是批评学生时,嘴角也是上扬的,仔细看好像是在笑,所以我们都叫她开心果。 瞧!我们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个人。

在于漪的教育生涯中,她带过许多“乱班乱年级”,也重点关注过家长搞不定的孩子。于漪说,教师的第一本领是要看出孩子身上的优点。因为把尊重孩子、爱孩子作为自己的信条,于漪总能找到让孩子爱上语文、爱上学习的方法。

亲爱的老师,因为有了您,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如此美丽,混沌之中,才有了指路的明灯,迷茫的夜空,才有了永恒的北斗。您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您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您肩负着民族的昌盛,您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就这样。

于漪:有个孩子特别皮,打架、逃课、欺负同学。他喜欢装半导体,我就买半导体弄到家里来帮他装,老师的爱作文400字四年级。对他就像我的孩子一样,跟我一起上班再回来。那个时候大家经济都比较紧张,有点好吃的,买荤菜都要给他吃。

担任校长培养大批人才

退休后仍然坚持工作

世间的爱有很多种,如来自朋友的友爱,有来自父母的爱,还有来自老师的关爱。周二中午的时候,白老师把上特长班的留下,因为下午前两节要上课长班。没法玩了,在订正作业时,我有一道题一连上去了几次都不对。

1978年,工作突出的于漪被评为全国首批特级教师。20世纪80年代中期,于漪被任命为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她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劳动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为上海的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人才。

20世纪90年代初,于漪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这个观点被21世纪语文课程改革的课程标准所采用。

既为学生之师,也做教师之师。于漪的很多学生,毕业后也成为了人民教师。她勉励青年教师,要成为新时代的“大先生”。“大就是人,人是顶天的,一横就是生了两个翅膀,拥抱祖国、拥抱民族、拥抱世界,大先生就是要有这种情怀。”

在高负荷工作的几十年里,胃溃疡、肝炎、心脏病都曾“光顾”过于漪,但她始终站在基础教育的第一线。退休后,她逐字逐句审阅了从小学到高中12个年级的上海语文教材和教参。

现在,已经93岁高龄的于漪每天还会坐在小桌前,写下对中国教育的看法和建议。她说,“把学生培养出来,就是老师的生命价值。老师不仅要有技能技巧,还要有宽广的胸怀,要有大爱,责任大如天,老师的爱作文一碗粥400字。”

本文来源: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ID:cctvnewscenter)综合《面对面》、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先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