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物铭志,睹物思人,鸡毛信的故事400字,人们真挚的情感常常与一钥一扣、一草一木紧密相连。百年风雨,百年沧桑,自南湖红船启航以来,许许多多有生命、有灵性的物什传承着、讲述着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鱼水情深。今天的故事,就从开国元勋贺龙元帅开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讲起。
文章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抗日战争时期,小英雄海娃接受了一项送鸡毛信的任务,可途中遇到了鬼子,海娃急中生智,他把羊尾巴根的长毛拧成两根细毛绳,把鸡毛信折起来,绑在羊尾巴底下,这才躲过了敌人的`严密搜查。
一把军刀
2016年10月22日,鸡毛信的征文500字,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沅水之畔的沅陵县城,一个叫陈飞的年轻人和县史志办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一起,将一把板栗色的龙柄佩刀交到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将军手中。
《鸡毛信》观后感作文300字【1】这是一个抗日小英雄海娃的故事,他发生在华北抗日根据地里,在哪时期,有千千万万这样的故事,这是其中的一个。讲的是一个名叫海娃小英雄的故事.。海娃是一个放羊娃。一天。
陈飞,沅陵县清浪乡八方村党支部书记。据介绍,这把龙柄佩刀长90.5厘米、宽12.8厘米、重1.42公斤,是贺龙元帅担任新中国成立后川军师长,率领队伍护国讨袁时佩戴的指挥刀。刀身修长,英气逼人。
张慧敏看到后心急如焚,于是她急忙从柜子里找出自己心爱的存钱罐。她把里面的钱全部拿了出来,数了数,全部捐给了灾区。其实我也曾劝她把钱留下来自己用,可她却坚定地说:“俗话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时间回溯到1935年11月,刚刚出生不到20天的贺捷生躺在母亲蹇先任的怀里,随红二、六军团开始长征。在沅陵县桥梓坪(今清浪乡),鸡毛信作文700,部队休整并筹措军需物资,指挥部设在一个叫陈定祥的贫苦农民家里。
当年,由于国民党反动派重重“围剿”,红军队伍生活十分困难。特别是由于长期缺乏营养,鸡毛信征文600字,“月子”里的蹇先任根本没有奶水,小捷生总饿得哇哇大哭。
好心的陈定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想尽办法弄来一只还在下蛋的老母鸡,找来一些土佐料,精心熬炖了一大锅鸡汤,分几餐给蹇先任喝,帮助小捷生渡过了人生的第一道难关。
读鸡毛信有感作文1 这天,我有看了一遍四年级下册的同步阅读——《百合花开》,其中有一篇是《鸡毛信》,我怀着激烈的心情读起了这篇文章。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主人公海娃到三王庄去,要送给指挥部的一封信。
部队开拔时,按照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的纪律,红军要给陈家补贴些银元,可陈定祥坚决不收。后来,贺龙元帅便将十年来跟随自己南征北战的佩刀相赠,以表感谢,以志纪念。
红军离开后,陈定祥便将这把佩刀包裹好,找了个隐秘的地方深埋起来。国民党军队和反动民团“清乡”,对陈定祥严刑拷打,他都没有吐露丝毫实情,也始终坚守着贺龙赠刀的秘密。
新中国成立后,陈家人将这把佩刀挖了出来,传家宝一般地悉心呵护、精心守护,八百字鸡毛信。直到2016年10月,陈家第五代人陈飞将宝刀捐赠出来,元帅佩刀才随着贺捷生将军回到贺龙元帅遗像身边。此时,距离元帅赠刀已经过去整整81年。
一根烟杆
在晚上,海娃取出鸡毛信,想趁鬼子睡熟夜逃,却被抓住,他赶忙把信重新藏起。天一亮,鬼子就要海娃带路,海娃把他们引进了游击队的包围圈。海娃看到了张连长,不幸,海娃被子弹打伤,他忍着疼痛报信。张连长得信后。
贺龙元帅好抽烟,尤其喜欢用烟杆抽烟。土地革命时期,一根精美的乌木烟杆从不离身。行军的途中,战斗的间隙,他都爱吧嗒吧嗒吸上几口。
1934年8月初的一天,在黔东革命根据地南腰界(今属酉阳县),天气晴好,草木葱茏,贺龙元帅与一众棋友在街口下象棋、侃大山。贺龙询问棋友刘兴阳:“刘银匠,帮我们加工300个口哨,修几支军号,办得到不?”
“什么时候交货?”刘银匠问。贺龙答到:“越快越好!”无论如何得把贺老总的差办好,刘银匠当晚就忙开了。5天过后,300个口哨和几支军号便如数送到了红军指挥部。
8月15日,相邻不远的淇滩镇赶集。按照贺龙等精心策划和部署,甘溪游击大队的队员们乔装成商贩、挑夫等混进镇子,在红军干部王子龙指挥下对敌人发动攻击。一时间,枪炮声、军号声、口哨声此起彼伏,吓得敌人惊惶失措,晕头转向。
篇一:《鸡毛信》观后感作文 暑假观看了抗日爱国电影《鸡毛信》,海娃的机智勇敢和他那永不言弃的信念,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里,久久回荡在我心中。 这部电影主要说一个叫海娃的孩子智斗敌人,护送鸡毛信的故事。海娃是一个放羊娃。
淇滩外围,红9师和独立团及时赶到,鸡毛信作文450字,与游击队里应外合,直捣黄龙,趁势歼敌。是役,击溃黔军傅衡中旅,俘敌80多人,缴枪70多支,大量国民党军士兵溺死在乌江。
我今天看了一部电影《鸡毛信》。看完后,使我受益匪浅。里面讲述着:在一个名叫能门村的村子里。每到丰收的季节,鬼子们,都要来抢这些粮食。所以八路军派了几个小孩子在山上放哨,只要鬼子一进山,就放倒山上的树。
10月下旬,红军即将离开南腰界,转战湘西永顺、保靖、龙山、桑植等地。出发前一天,贺龙专程来到银匠铺,“老刘,消灭傅衡中旅,军号和口哨发挥了很大作用。谢谢你!”
贺龙边聊边拿起刘银匠的烟杆吸了起来。这是一根铜包头短罗汉竹烟杆,虽然做得比较精巧,平时擦拭得也还不错,但市面上的价钱终究不及乌木烟杆的三分之一。
《鸡毛信》这一部电影,给我带来了很多感想,值得我去向小英雄学习,也让我觉得我们面对困难不应怨天尤人,应该勇敢地 反思 自己,面对现实。 鸡毛信 观后感 1 海娃是抗日 儿童 团团长。一天,海娃在龙门山上边放哨边放羊。忽然。
《鸡毛信》是作家华山创作的,这一故事讲述了一个名叫海姓的十四岁儿童。为了保护绝密鸡毛信,与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终凭借自己的机智勇敢将鸡毛信安全送到了张连长的手中。这一故事的情节惊险生动,一波三折。
“老刘,队伍要暂时离开南腰界,咱俩把烟杆换了,留个纪念好不好?”贺龙继续说道:“把你这根烟杆留给我,见到你的烟杆,我就会想到你,想到南腰界!”
此后,贺龙元帅惯用的乌木烟杆便一直陪伴在银匠刘兴阳身边,前前后后23年。1957年国庆前夕,刘银匠依依不舍地这根心爱的烟杆捐献给了贵州省博物馆。
一幅锦幛
今天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着一面长2.85米、宽0.64米的红色绸缎锦幛,上书“兴盛番族”四个大字,右端竖署“中甸归化寺存”。这幅锦幛,自贺龙元帅于长征途中书赠归化寺至今,已经存世85年。
《鸡毛信》作文 。当时,是日本侵略我们中国,海娃是一个放羊的,他每天放完羊以后,就到山顶上去放哨。有一次,海娃的爸爸要他去送一封“鸡毛信”给另外一队的解放军,让他们快到这儿来支援。于是海娃就出发了。
1936年4月下旬,红二、六军团长征经过云南藏区。5月1日,鸡毛信推存征文,贺龙、任弼时、萧克等到达中甸县城,召开军团政治干部会议,强调党的民族政策和政治纪律,介绍藏族民众的生活习惯,发出“严禁私自进入寺庙”告示。
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湘鄂川黔滇康分会布告:本军以扶助番民解除番民痛苦,兴番灭蒋,为番民谋利益之目的,将取道稻城、理化,进入康川。军行所至,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幸望沿途番民群众以及喇嘛、僧侣,其各安居乐道,毋得惊惶逃散。尤望各尽其力,与本军代买粮草,本军当一律以现金照付,决不强制。如有不依军令,或故意障碍大军通行者,本军亦当从严法办。切切此布。
为保证寺庙安全,红军派出卫兵到各处寺庙站岗。归化寺位于中甸城外,掌教八大老僧在当地享有极高的声望。红军尊重少数民族习俗的态度、严明的纪律和步调一致的行动赢得了八大老僧及合寺僧侣的信任。次日,贺龙率40余人应邀赴归化寺作客。归化寺以最高礼节相迎,破例举行“跳神”仪式。仪式上,贺龙元帅向归化寺赠送了“兴盛番族”锦幛,祝愿藏族人民生活美满,幸福安康。
红二、六军团严格执行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征文鸡毛信怎么写,自觉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得到藏族同胞普遍赞扬。藏民朋友们给红军出售了3万余斤青稞、大量盐巴和红糖,向红军推荐了下一段行军路线,给周边的藏区传递支援红军的“鸡毛信”,给红军当“通司”(译员兼向导),帮助红军打开了北上抗日的胜利通道。
1956年4月,贺龙元帅赠归化寺锦幛20年后,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成立大会前夕,贺龙元帅特意写信给中央代表团团长陈毅副总理,深情细致地询问当年那些藏族朋友和他们亲属的情况,对于当年遭受国民党反动派迫害的藏族同胞,建议当地政府适当予以抚恤和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