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作文素材,留守儿童的感人文章

  • 儿童节
  • 2022-11-09

37岁“白发书记”,用心用情真扶贫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邓小平同志在改革之初曾告诫全党:“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在推进扶贫事业的过程中,深入群众,扎根基层,年仅37岁的他竟一头白发,由此可见扶贫干部的艰辛。他们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深入群众,一步一个脚印,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用劳动为人民创造幸福,用实干为民族铸就伟业,即使青丝变白发,亦是岁月最好的馈赠。

抢眼白发,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①“大家都很辛苦,其实我并没有做什么特别突出事情。”近日,甘孜州理塘县一位扶贫干部,手捧青稞饼干和青稞糌粑当“带货主播”的照片在网上热传。亲和的笑容,黝黑的皮肤,尽显基层干部形象。让照片热传的原因,竟是这位扶贫干部头上,那抢眼的一头白发。(开篇叙述甘孜州理塘县一位年轻的扶贫干部照片在网上热传并揭示其热传原因:抢眼的一头白发。)

②李白有云“朝如青丝暮成雪”。当血气方刚的我们承担起工作压力和生活重担之后,有惶恐、心焦和失眠,也需要用脚步去丈量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在背井离乡的扶贫一线,沉下去从城市到农村的落差,干什么都害怕后劲不足,做什么都畏惧支撑不够,自然会牵动青丝变白发的忧愁。(现实性分析。扶贫干部青丝变白发的原因:害怕后劲不足,畏惧支撑不够。)

③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沉下去,到群众的身边去多听、多看、多想,充分收集第一手资料,在分析、研判以及多次的思想碰撞中,才能做出科学的决策。应对突发事件,做好群众工作,都只能从基层的锤炼磨砺中积淀而来。

④要在基础牢固中,才能行稳致远。干部的“下”是真抓实干,是苦干、巧干,是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示范引领,是志在当好人民群众的“领头雁”,用脚步丈量民意,用双手去打通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必要性分析。对扶贫干部提出要求:深入群众,真抓实干。)

⑤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而用汗水去走访对标,在“5+2”“白+黑”加班的苦中,在舆论质疑的辣中,在背井离乡的酸中,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扶贫干部即便青丝变白发,也是用真心实意去灌溉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印记,更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照应文题,呼吁礼赞:扶贫干部青丝变白发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时代警语】

实干兴邦,自然就需要扶贫干部在为民一线“回头看”“回头帮”,而用汗水去走访对标,在“5+2”“白+黑”加班的苦中,在舆论质疑的辣中,在背井离乡的酸中,只为了换取群众满意的那一点甜,扶贫干部即便青丝变白发,也是用真心实意去灌溉的经验,是干出来的印记,更是实干在基层的“岁月馈赠”。

【相关时评】

青平:涵养80后白发书记“无我”之境

近日,四川省理塘县濯桑乡汉戈村驻村第一书记文雪松一张推介青稞饼干的照片吸引了网友的目光——这位1983年出生,年仅37岁的驻村干部竟几乎满头白发。网友们对他的一头白发感到吃惊,更对高原扶贫干部的辛苦表示心疼。

2019年5月,文雪松主动申请到汉戈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帮助村民寻求致富之路。今年初,因受到疫情影响,汉戈村的土特产一度滞销,文雪松急得四处想办法,最后决定“亲自上阵”,面对摄像头当起了“带货主播”。截至今年5月11日,文雪松进行的5场直播,共成功销售产品3800盒。

出名之后的文雪松只希望提高汉戈村旅游知名度,卖好饼干,做好村级旅游,巩固脱贫成效。这位“白发干部”值得我们尊敬,我们要从中汲取榜样力量,发扬奉献精神,努力涵养“无我”之境,担当时代使命。

对留守儿童的关爱需要多些 2017年夏天,某单位组织了一次慰问留守儿童的活动。当志愿者们把准备的书本和文具交到孩子们手中时,却意外收到了一张用稚嫩笔迹写下的纸条。“叔叔我不喜欢你们带来的东西。

心中无我,方能成就大我;心中无我,方能做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无我”之境是一种胸怀,一种无私奉献的精神,是将“自我”完全融入国家、社会和人民,摒弃“小我”,成就“大我”。

要有“春蚕至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无私忘我”奉献精神。成名在乎无私,故在当而忘我。共产党人必须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要处理好“我”和集体的关系、“我”和他人的关系、 “大我”与“小我”的关系,涵养为人民而“忘我”乃至“无我”、为人民而无私奉献的精神境界,做到计利国家、无私忘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到全心全意为群众干实事、干好事的行动中。

要有“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无畏舍我”奋进精神。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推进绝非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更不可能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作为党员干部,要有“舍我”的无畏精神,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坚定不移,在改革发展稳定工作中敢于碰硬,在全面从严治党上敢于动硬,在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上敢于针锋相对,以“舍我”的无畏精神,迎击风雨,一往无前。

要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愧真我”为民情怀。作为党员干部,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当作终生追求,把权用在人民身上,把情系在人民身上,把利谋在人民身上,将“小我”完全融入“大我”,更好担当起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使命。

这位“捐书爷爷”的扶贫故事,有暖到你吗?

《诗》曰:“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脱贫工作是事关民生工程,事关祖国千秋大业和群众奔小康的重大使命。2014年8月29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会议,指出并同意自2014年起,将每年的10月17日设立为“扶贫日”,旨在引导社会各界关注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心贫困工作、宣传凡人善举、动员广泛参与。扶贫先扶志,治穷先治愚。从思想意志上先扶贫,引导村民转变脱贫观念。十八大以来,中国脱贫攻坚正是秉承“解决近忧需扶贫,解除远虑还需扶智与扶志”的宗旨,取得了决定性进展,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捐书爷爷”,是一本“知识扶贫”的生动书籍

①10月17日是第七个国家扶贫日,被称为“捐书爷爷”的宁波市镇海扶贫明星陈伟高讲述了他半生的扶贫故事。自1988年以来,陈伟高将满腔热忱奉献给了扶贫工作。2008年退休后,他也从未停下扶贫的脚步,他开启了长达12年的“书知天下”公益捐书活动。截至2019年年底,共捐书41500册,受益人超过4万人。(10月18日《宁波晚报》)(开篇点题。借用《宁波晚报》道出“捐书爷爷”陈伟高12年的“知识扶贫”事迹,真实感人。)

②从茅草棚到砖瓦房、从下山背水到山上直接取水、从衣不蔽体到服饰亮丽……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照片被整理成一幅幅图文故事,年过七旬的老党员,“捐书爷爷”陈伟高欣慰不已。“捐书爷爷”是当之无愧的。他用长达12年的时间,节衣缩食地购买书籍,捐给贫困地区的学生,学生则带进了贫困地区的家庭。这些书籍里,有励志的故事,也有致富的知识。(节衣缩食,坚持捐书,指出意义:帮助学生,帮助家庭,因为书里有故事,也有知识。)

③有人觉得,扶贫应该是“实打实的金钱投资”。“捐书扶贫”不如“资金扶贫”“项目扶贫”实在。“捐书爷爷”倒不如把购买书籍的钱款,直接投入到对扶贫的资金投入上。而实际上,“捐书爷爷”才是一本丰富而生动的“扶贫故事”“扶贫书籍”。(面对质疑,引发思考,即要采用何种方式扶贫,进一步肯定“捐书扶贫”的意义,点明主题。)

④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这是每个人都懂的道理。“资金扶贫”“项目扶贫”是扶贫,而“书籍扶贫”也是一种扶贫。相较于“资金扶贫”和“项目扶贫”而言,“知识扶贫”有“知识扶贫”的好处。比如,这些书籍可以改变孩子的认知,而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当孩子掌握了知识之后,长大后就能成为创作幸福的力量。而孩子将书籍带回家,将知识带回家也能改变家庭的认知,从而有利于贫困家庭的脱贫。(现实性分析。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扶贫”可以改变孩子,改变家庭的命运,再次肯定“捐书扶贫”的现实意义。)

⑤扶贫需要扶志。这就是一个人的“志气”。一些人之所以不能脱贫,不是只因为没有脱贫资金,没有脱贫项目,而是没有脱贫志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勇气,有的人没有脱贫的努力,就是因为少了脱贫的志气,“捐书爷爷”提供的书籍里,有很多励志故事,这些故事能催生前行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一:励志故事可以扶“志”,能催生前行力量。)

⑥扶贫需要扶智。这里说的就是创造价值的“智慧”。正所谓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就是这个道理,“鱼”确实是美味的,但吃完了也就没有了,而“渔”是一种技能,掌握了这个技能就能有源源不断的“鱼”。“捐书爷爷”捐出的是“智慧”,如此扶贫才有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具体阐述“捐书扶贫”的意义二:书中智慧可以扶“智”,提供脱贫致富的恒久力量。)

⑦12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首尾呼应,照应标题,卒章显志。“扶贫书籍”改变贫困命运,书香天下必将书写精彩的“扶贫故事”。)

【时代警语】

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创造未来。扶贫需要扶志。扶贫需要扶智。12年的时间里,“捐书爷爷”就是这样用自己的一颗心,为脱贫攻坚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他用“书香天下”的方式,践行着“知识改变命运”的真谛。书中自有黄金屋的“知识扶贫”是一部生动的“扶贫书籍”。

小路变坦途,扶贫先修路

“要致富,先修路。”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新时代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如东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都成为享誉世界的建筑奇迹。公路通,百业兴。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各地要认真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大道小路连着幸福生活

①贵州的路,可谓千姿百态:晴隆抗战公路,4公里内连拐24道弯;汕昆高速贵州段,凌空跨越马岭河大峡谷;赤水河旅游公路,山地自行车赛道与机动车道并肩……从贵阳到遵义再到毕节,笔者看到了翻峰越壑的高速路、串寨连户的乡村路。在当地人眼中,这些路也是小康生活的幸福路、脱贫攻坚的希望路。(开篇点题。以千姿百态的贵州路引出小康生活的幸福路和脱贫攻坚的希望路的话题。)

②车行贵遵高速,山间雨势渐收,雾中峰峦隐约,村居零星散布,约140公里的路程在不知不觉间驶完。大客车司机孙大慰是家在遵义的贵阳人,从23岁开始开客运车,至今已有26年。据他介绍,“老路盘山,不堵车也要两三个小时。跑高速,逢山钻洞、遇水过桥,就一个半小时”。对“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来说,高速公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加速度,很多人都有着幸福感与日俱增的切身感受。(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一: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速度,使人民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③阻则穷,通则富,一条路足以穿越贫穷通向富裕。赤水市黎明村由于地处深山,交通不便,村民种的漫山遍野的竹子无法运出大山,曾是全市最贫穷的山村之一。“以前一条泥石路,守着金山饿肚皮”。村支书王廷科带着乡亲拉项目、筹资金、定路线,10多年修成26条村组路。如今,楠竹做家具、杂竹造纸张,踏着脚下的路,摸着鼓鼓的腰包,老百姓的生活有滋有味。黎明村山幽谷深、竹海郁郁、飞瀑流泻、云雾悠悠,生态资源丰富,依托赤水大瀑布,生态旅游也开了张。(高速公路飞速发展的意义二:穿越贫穷通向富裕。)

④修路难,敢于攻坚就不难。致富奔小康的劲头和决心,让“青山连绵、山外有山”的生态美景,成为脱贫致富的聚宝盆,成为美好生活的奠基石。贵州虽然山地丘陵占比92.5%,但截至2019年底,省内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7000公里,并且在“县县通高速、村村通油路”基础上建成近8万公里的“组组通硬化路”,各式桥梁总数超过1.7万座。曾经交通闭塞,一座大山、一条大河足以隔断致富可能;如今路桥相连,能送各类产品出山,能引英才归巢,也能助产业发展、谋绿色赶超。可以说,贵州善于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脱贫致富措施一:敢于攻坚,发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创业精神,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奋力攀登,越高山、谋幸福。)

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多彩贵州虽然山水秀美,但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欲求金山银山,必须守好绿水青山。贵州发展得好不好,很大程度上要看生态保护得好不好,能不能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就修路而言,本身就是在为绿色发展做示范。遵义一位老交通人感慨说,修好一条路不容易,测定路线翻山越岭,工程实施如履薄冰,要修成通产路、便民路,还得框定环评、水保、占补,平衡好每一条生态红线,修成环保路、绿色路。的确,修路与致富一体,发展与生态融合,用生态公路扮靓生态风景,脱贫致富就能行稳致远。(脱贫致富措施二:守住绿水青山。要走出一条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⑥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总结全文,勉励号召。)

【时代警语】

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到了冲刺时刻、最后关头,我们必须一鼓作气、响鼓重锤,甩开膀子干、挥洒汗水拼。“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守好发展和生态的底线,铺好连通生态之美、民生之惠的大道小路,幸福生活就在我们眼前。

【相关时评】

踏平坎坷成大道

1950年初,人民解放军奉命进军西藏,“一面进军,一面修路”。11万官兵、工程技术人员和群众汇集起来,手拿铁锤钢钎、身绑绳索在半山腰作业,几乎每公里就有一人倒下。他们用生命和勇敢,凿出了一条从雅安到拉萨的通道。铭刻在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的这一幕,感人至深。

这是24集大型文献专题片《我们走在大路上》中的一个场景。呈现70年一路走来的历史脉络,反映亿万人民的生活变迁,讲述砥砺奋进的动人故事……近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全景展现新中国发展的壮丽征程,这部大型文献专题片在中央电视台连续播出,留守儿童的感人文章,引发热烈反响。观众由衷感慨: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走出一条令世界瞩目的现代化之路。

路,象征着70年的不凡征程。作为通行之路,从修建成渝铁路、川藏公路到如今公路村村通、高铁四通八达,交通巨变映照着新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探索之路,无论是剑指苍穹的飞天路,还是承载梦想的奥运路,都标注着一代代中国人的奋斗足迹。作为发展之路,它融汇着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启示着未来的前进方向。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迈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上,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我们的道路,是在披荆斩棘中开辟出来的。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满目疮痍、一穷二白,到改革开放之初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再到前进道路上的一次次风险挑战,我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顽强拼搏、敢闯敢试,杀出一条条血路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中国道路的每一个创造,无不源自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鲜活实践。我们在摸索中寻路,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性,以留守儿童为主题的作文题目,让一个个不可能成为了可能。

我们的道路,是一条后发赶超的新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也是社会主义的实践品格。打赢脱贫攻坚战,深化国企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主义从来都是在开拓中前进的。中国道路无先例可循、无模式可依,善于借鉴但不照抄照搬、既放眼世界又立足国情的中国,蹚出了一条发展新路。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们的道路,是亿万人民通向美好生活的坦途。70年的辉煌成就,标注着中国道路的力量。在这条奋进之路上,中国共产党是坚强的领导核心,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党带领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壮志,激发出前所未有、震烁古今的巨大势能。在70年的征程中,奋斗是最美的表情,奔跑是最“燃”的姿态。在城市,在乡村,在校园,在车间……千千万万个劳动者,为中国道路挥洒汗水、贡献力量。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行进,我们就能让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渐行渐近。

70年栉风沐雨,70年春华秋实。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壮阔征程、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加深了我们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坚定了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正如《我们走在大路上》片尾曲所唱的那样:踏平那前路崎岖,为梦想和衷共济。坚定意志、矢志奋斗,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进,我们必将书写更加精彩的篇章,创造更加辉煌的历史。

作文训练

01 作文题

实干,成功的必由之路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邓小平

有一副对联,上联是“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下联是“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横批是:“谁来落实”。——新时代的领路人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李克强

高三开学后,谈谈你对留守儿童的看法,学校要举行月考总结大会,你将作为学生代表发言,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留守儿童征文题目。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实践创新: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所给的写作情境由国家领导人的三句名言组成,用求同存异法分析,三句话都是关于“干”的话题,这里的“干”既指实干,也指“落实”。第一句站在理论高度强调“干”是马克思主义精神的实质;第二句强调“部署不如落实”或者“部署不如实干”;第三句用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事实说话,强调国家的强大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结果,更是立于国家发展的层面强调了“实干”的重要性。三句名言,有机联系,互为表里。考生在写作时,要立足材料、立足“月考”,联想思考,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1)话题限制。题目探讨的是关于“‘实干、落实’的意义”的话题。

(2)写作主体限制。“高三开学后”,“作为学生代表”在月考总结大会上发言,限制了写作主体是考完试后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代表,写作对象高三全体学生,考生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

(3)内容和主题限制。考生要思考的是“月考”成绩与“实干”之间的关系,这个问题的答案要和材料内容相关,不能脱离题中材料。

(4)体式的限制。“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文体要求写演讲稿,即要符合演讲稿的格式,写作时必须考虑演讲稿的四大必备要素:称呼,问候,正文,结语;且格式必须准确规范。

3.价值取向的限制。材料中的三句话均是强调“实干与落实”的名言,体现了命题人的价值取向,引导即将高考的考生思考要以怎样的态度去取得成绩:是驰于空想,还是踏踏实实、真抓实干以取得好的成绩?

开放性

1.写作角度开放。题目要求考生“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演讲稿”,考生可以每句名言单独立意,也可以综合立意,只要不脱离“月考总结”,谈出“实干”和成绩取得之间的关系即可。

2.联想和思考开放。关于“实干”的话题,除了由材料展开延伸论证外,还可以联想更多与此有关的古今中外事例或言论,比如“一切都靠一张嘴来做而丝毫不实干的人,是虚伪和假仁假义的(德谟克利特语)”及“除非你亲自尝试一下,否则你永远不知道你能够做什么(玛利雅语)”等;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还有袁隆平、屠呦呦、钟南山、陈薇、黄大年、钟扬等人的事例,可以说考生可用的素材极为宽泛。

3.文体是开放的。考生要写的是演讲稿,是月考总结,既可以结合自身学习经历,写成记叙文;也可以结合自己对成绩取得的感悟和思考,理性发表认识,写成议论文。

【解题】

这是一道言论型多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三句名言都围绕“实干”这一话题展开,第一、三句分别从理论和事实的角度强调“实干”的重要意义,具体到考生身上则可谈,只有努力学习才能取得优异成绩。第二句强调“落实”,结合考生自身来谈,就可涉及不仅要给自己制订计划,还要落实,在完成每一个小目标的基础上实现自己的大目标。题目的任务设置考验考生的综合能力,考生必须结合“月考总结”去写,如果只结合国家、民族和社会责任感去写实干精神,就会流于泛化写作,走向话题作文的错误倾向。

切题立意:

1.实干出成绩。

2.一分部署,九分落实。

3.天下大事必成于“干”。

4.实干,成功的必由之路。

5.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6.实干枝头开出幸福花。

······

偏题立意

1.忘初心,积极进取。(只讲到进取,与实干有偏差)

首先,作为留守儿童,你们更应该感恩。“百善孝为先”。是父母十月怀胎生育了你们;是父母强忍别离的痛苦外出艰难谋生养育了你们,就是因为有了他们在外面的千辛万苦,才有了你们现在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你们的父母。

2.越努力越幸福。(没有谈“实干”和成绩取得之间的关系)

3.理论是指导实践的旗帜。(未抓住题目命意)

……

【下水文 】

实干枝头开出绚丽花

河南省唐河县文峰高中 郝新允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在月考总结会上发言,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实干枝头开出绚丽花”。

李大钊曾经有这样的语言,凡事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做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在生活中,无论部署工作还是落实工作,只有踏实事干,才可有所成就。实干让生命之树绽放无限春意,实干让生命之树开出绚丽之花。

落实学习计划才能出成绩。

同学们,相信大家每个人都有学习计划,但是你的计划落实了没有?前几天看到一副对联:“你开会我开会大家都开会”“你发文我发文大家都发文”,这倒是事实,可横批——“谁来落实”——却让人深思不已。一语警醒世间人,部署是言,落实是行,言行合一才能使工作切实有效。深圳由小渔村迅速发展为国际性大都市,是改革开放的政策和人民投身建设的结果;雷神山、火神山医院十天建成,也是广大干部群众奋力落实的结果。同学们,有计划还要有落实,可不要学天天定计划却不落实的寒号鸟啊!

实干才能圆梦。

同学们,每个人心里都有一所理想的大学,但是我们为自己的理想付出了行动吗?只有实干才能圆梦啊!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改革开放30多年的辉煌成就,就是广大干部群众干出来的。大庆油田的建设,经济开发区的设立,“塞罕坝”林场的成林秀木,新疆农场的开发,我国高铁的名冠世界,我国军事技术的世界领先,中国扶贫模式的典范,中国小康社会的建成……哪一项成就不是一代又一代的干部群众辛勤劳作的结果?新时代的领路人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我也想借用新时代的领路人的话告诉大家,好成绩都是干出来的呀!

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同学们,看看咱们的月考成绩册,便知金榜题名、独占鳌头的只会是那些每天惜时如金的同学,是那些课堂上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同学。而如今,我们的国家正处于接续交替的时代,“两个一百年”计划,前一个接近收官,而后一个即将开启,未来需要的是胸怀天下、踏实肯干的人,而我们适逢其时,何不“撸起袖子加油干”呢?

同学们,希望我们在这次月考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考好的再接再厉,考差的奋起直追,让我们一起“干”起来。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02 作文题

建设美丽新农村,当代青年大有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位大学毕业后就到贵州贫困县工作的扶贫干部在《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的文章中这样写道:

这几年,从机关到农村,与村民做朋友、打交道,为村里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我也明显感觉身上慢慢多出一些“泥土味道”:自觉从村民立场思考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我多了些从容淡定。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

目前,农村的水、电、路、信等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但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诸如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问题也需要我们进一步努力。我也在思考,如何让更多年轻人留在家乡,创业致富,而我们又能为他们提供怎样的组织关怀、政策支持。从长远看,这样才能真正化解老人、儿童面临的生活问题,也能让乡村持续葆有生机和活力。

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①在高三(1)班“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主题班会上的一篇演讲稿。

②给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的一封信。

③参与“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主题写作笔会的一篇随笔。

要求: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

人文底蕴:人文积淀、人文情怀

【审题】

限制性

1.真实情境的限制。题目语料引自一位基层扶贫干部所写的文章,第一段是总结在扶贫工作中身上多出的“泥土味道”:贴近群众,帮助老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用老百姓的思维方式,成为他们的好朋友;学会了坚忍、从容,提升自我的同时收获了家国情怀。第二段主要是反思当前农村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具体建议和措施。考生写作时需要紧扣上述内容审题立意、谋篇布局,不可脱离材料另起炉灶。

2.典型任务的限制。

本题包含三个相对独立的任务指令。

任务①:一是写作主题的限定,要以“触摸乡村与青年担当”为主题进行写作;二是写作范围是所引扶贫干部两段文字中的内容;三是要有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且注意要写成演讲稿的形式,写作身份是青年学生当事人,演讲对象是同班同学。

任务②:一是写作内容的限制,须结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进行相关论述,阐释自己的观点;二是要有对象意识和文体意识,注意要写成书信的形式,写信的对象是成功应聘大学生村干部的学长姚自强。

任务③:一是要以“触摸乡村与家国情怀”为主题进行写作;二是写作范围是题目材料两段文字中的内容;三是要有对象意识和交流意识,交流的场景是写作笔会,交流的对象为与会的笔友。

3.价值判断的限制。材料所引两段文字以及任务指令都是关注乡村、关心国计民生的价值导向;三个任务指令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来体现家国情怀。这便是命题人通过试题传递给考生的价值判断,考生必须在这样的价值判断下进行正向认知、思考和写作,不可悖离。

开放性

1.立意角度开放。从材料内容来看,两段材料都可以成为考生构思作文的切入点;考生可以结合第一段中“泥土味道”的具体内涵来谈,亦可从第二段中反思当前农村在决战脱贫攻坚和奔小康路上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具体建议和措施入手。可择其一点深度展开,亦可有机组合,自由发挥,自选角度去表达自己的体验与思考。立意的角度十分开放,有利于考生写作水平的展示。

2.任务指令开放。题干给出三个可供选择的写作任务,分别设置了相应的任务指令,考生须依据给定的写作交际情境与文体类别来完成写作,选择空间较大。

3.联想和思考开放。题目所给事关扶贫攻坚过程中的收获和相应措施的材料,能够引发考生关于扶贫奔小康的丰富联想和想象,再结合具体的任务指向来看,考生既可以侧重从当下乡村现实与青年的担当、使命的关系来立意。也可着眼于对学长姚自强志向选择的评价,结合材料中扶贫干部的心得体会,赞赏姚学长勇于下基层去磨炼自我的自强精神,肯定其家国情怀,从而论析自己对当代青年如何培养担当意识的思考。还可以抒写乡村的乐与忧,写对乡村发展的感触,对乡村问题的反思等;可以通过对乡村场景、人事、物象、风情民俗等的叙写,来表达自己触摸乡村的体悟,以及对家国情怀、青年责任等终极问题的思考。总之,考生可以结合自己多方面、多维度的认知和体验来写作,可以探讨的内容很多。

关爱留守儿童高中作文1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也是祖国末来的接班人。儿童在父母和老师的照料下以及培育下,这朵花儿才能绽放,才能为广大人民作出贡献,而那些没有受到正规 教育 的孩子和留守儿童,他们误入歧途,给广大的人民带来了许多不便。

4.文体选择的开放。题目对文体提供了多种选择,既可写演讲稿、书信的固定文体,留守儿童作文500字左右,还可写随笔,只要是符合指令要求的均可。

【解题】

本次作文是典型的多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材料选取了关于决战脱贫攻坚奔小康的两段材料,一段是关于扶贫工作的收获,一段是关于存在问题的反思和措施。本题意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生活,关注国家发展大势,培养其家国情怀。考生审题时,留守儿童的作文800字,须整体感知两段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结合自己对现实生活的体验与思考,来阐发自己的认识与思考;或者抒写自己的情怀,表达自己的感悟。此类文题常考常新,切合时政,内容丰富又不失深度,考生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利于作文水平的检测。

切题立意:

2020关于关爱留守儿童的心得作文1 前几天,我看了一部儿童剧——《留守小孩》,它让我受益匪浅。 《留守小孩》讲的是一位来自上海的年轻老师为一群父母在外打工的孩子建了“留守之家”,可是主人公石头的父亲却已三年未归。

1.触摸乡村喜与悲,厚植青年家国情。

2.乡村脱贫奔小康,有志青年助力忙。

3.建设美丽新农村,当代青年大有为。

4.“土味”青春,有“土”乃荣。

5.在触摸乡村中收获家国情怀。

……

偏题立意:

1.热爱祖国当从热爱家乡始。(偷换概念,“乡村”不等于“家乡”)

2.发展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扩大审题范围,属偏题立意)

留守儿童都缺少着,父爱,母爱,如果不能及时地给予他们爱心,他们会因为缺少亲情而陷入深渊。“生命就像是一束繁花,时间就像是一根铁鞭,一朵一朵击落着繁花,等到击完的时候,把满地的残红踏入泥沙。

3.助力大国,成就小家。(泛谈家国,忽视材料核心内涵——“乡村建设与青年担当”,属于偏题立意)

……

【范文展示】

花儿受到了太阳的关爱,因此世间有了万紫千红、百花竞相开放。鹰儿得到了蓝天的关爱,因此有了自由的翱翔,利锋直刺云霄的豪情,水儿有了大地的关爱,因此有了滴水穿石,百川东流的奇景。人们得到了他人的关爱,因此有了宽容。

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

某考生

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一位大学生扶贫干部在乡村扶贫的文章中这样写道:“在触摸乡村中,我收获了一份家国情怀。”作为一位新时代青年,他自愿与泥土打交道,于声声蛙鸣中,唱响了当代青年的担当。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刚强。

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所有人都来自乡村,从时代背景而言,乡村更不应落后于时代。作为当代青年,意气风发时,肯弯下腰去触摸乡村,关爱留守儿童100字短文,已属不易;融入乡村,更显一番历练;与村民打交道,大事小事出谋划策,换作一般人可能无法忍受,但是青年人绝不认输,刚强自显。青年属于时代,是时代的宠儿,而反过来,青年更要造就时代。在脱贫攻坚战场上,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走出校门,成为村官,在困难面前学会忍耐、坚持,学会从老百姓的思维出发,在刚强磨炼中融入乡村,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带领乡民走上致富幸福路。鲁迅曾言,你们所多的是生力,遇见深林,可以辟成平地的……遇见沙漠,可以开掘井泉的。青年用刚强面对脱贫挑战,更在蛙鸣声中留下青年奋斗轨迹。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理想。

实现全面小康不仅是时代的目标,也是青年的理想;在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乡村无疑将担当重要的角色,如何让乡村再现生机活力,如何建设出更好美丽乡村,将是青年们不可回避的时代命题。青年更应在实现理想的路上不断思考,尽己所学,在扎根乡村的基础上,带给乡村一次又一次崭新的变化。耶鲁大学毕业的村官秦玥飞,回乡奉献,尽己所能,扎根乡村,为了乡村腾飞的理想,带领乡村率先走上信息化道路,于追寻理想、实现自身的过程中也切合了时代的伟大命题——实现乡村振兴。保有蛙鸣阵阵,良田千顷,从长远上让乡村真正成为的“富村”,而不是“扶村”,这才是青年与时代共同的理想,亦是个人奋斗的目标。

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担当。

蛙鸣阵阵除余岁,青年笑颜展新年。在乡村中,无数青年活跃于青山绿水间;在百姓家里,无数有志青年助力脱贫攻坚。青年敢于承担时代最重责,不怕困难与挑战,让青年担当显于青山富村间,让担当显于绿水笑颜间。青年人,有生力、有理想,更有担当与责任,于脱贫发展中,助力民族腾飞。

青年应与乡村相牵连,在蛙鸣声声中担当自显。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

本文能准确理解材料,结合材料中《在触摸乡村中收获一份家国情怀》一文所选的言语,准确理解、迅速入题,鲜明提出“蛙鸣中唱响青年的担当”的中心观点;随之提出蛙鸣声中自有青年的刚强、担当、理想三个分论点,层层递进,从三个方面阐释文章核心观点,论证较为有力,过渡自然,一气呵成。全篇文章,自然流畅,说理严密,情感真挚,是一篇优秀的考场作文。

03 作文题

留守儿童的英语作文1 In the picture we can see bird parents fly away from the big tree to find more food for their families, leaving their children behind at home。

用中国智慧打赢脱贫攻坚的硬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摆脱贫困,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大事。“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在党的领导下,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硕果累累。联合国相关负责人表示,中国政府在减贫方法上的不断创新,使大约8亿人成功脱离贫困,勤劳的中国人民用“中国式减贫”给许多国家做出了榜样。当然,也有个别地区的扶贫工作有“撒胡椒面式”的泛泛之嫌,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需要继续完整。

非洲某国的中学生来贵校游学,他们很好奇我国是怎样做到如此“大体量”脱贫的,希望借鉴到自己的国家,你作为接待的负责人之一,需要写一个发言稿,与他们交流自己的见闻、感受和认识。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方向】

学会学习:乐学善学、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人文底蕴:人文情怀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

【审题】

限制性

留守儿童的心声作文 篇1 “妈妈,我喜欢这件衣服,你能买来送我吗?”一个小女孩缠住她的妈妈撒娇地问道。 看着这幅融洽的画面,我不禁被感动了,或许我心理是淡淡的悲哀,看着别的孩子挽着爸爸妈妈的手,幸福得象美丽的天使。

1.真实情境的限制。材料为考生提供了具体的写作情境:一是脱贫工作意义重大;二是脱贫工作硕果累累;三是联合国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扶贫工作的肯定;四是扶贫工作存在的些许问题。考生须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针对我国的扶贫工作,向非洲中学生讲述有关我国“大体量”脱贫的见闻、认识与感受。考生如能在理性思辨的基础上侧重于分析取得扶贫成就的原因及做法,就更能成为非洲中学生真正需要的。

2.典型任务的限制。写作者的身份是接待负责人,写作对象是来校游学的非洲某国中学生,交流的问题是有关中国“大体量”脱贫的见闻、感受和认识。非洲中学生希望能将经验借鉴到自己的国家,所以文章要深入挖掘中国扶贫攻坚取得成就的具体原因和具体做法。文章体式是发言稿,应注意发言稿的基本格式。也不要忽略发言稿的语言特点,既要观点鲜明、条理清晰、富于逻辑性,也要简洁明快、平易亲切、富有感染力。

3.价值判断的限制。摆脱贫困是治国安邦的大事,关爱留守儿童心得体会300字,中国的扶贫攻坚战使得约8亿人成功脱贫。材料先是肯定了我国扶贫工作取得的辉煌成就,这一成果的取得有赖于党的决策,扶贫干部的付出,中国人民的勤劳。这些正是命题者的情感态度,随后材料又指出了个别地区扶贫工作存在的问题,这是强调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需要继续完整,而非恶意贬低。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中国的脱贫工作胜在哪里?对非洲国家有哪些借鉴意义?不同的考生心中会有不同的答案。从所给材料看,中国脱贫工作取得成功的原因有以下几点:有力的领导,科学的方法,人民的勤劳,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精准扶贫。考生写作时,不必面面俱到,既可以选择其中的一点,着力分析;也可以任选其中的两三点,平均用力;当然也可以根据平时的见闻写出独到的观点。这样看来,考生立意的角度是十分自由的。

2.素材的选择和运用是自由的。考生在写作时,所联想和思考到的素材是自由开放的。而在素材的具体运用上,考生也可以采用正反、详略、点面等多种形式进行组合运用,使得文章既说理透彻又文采斐然。

3.表达方式是自由的。发言稿的表达方式较为灵活自由,易于学生抒情议论,彰显才情。考生可以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或在开头部分以简洁的叙述导入,或在议论时夹叙夹议、叙议结合,或在结尾处激情澎湃、挥洒热情。

【解题】

本题属于限定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从命题形式看,2017年全国卷Ⅰ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本题是是向外国青年介绍中国“大体量”脱贫的经验和做法。题目旨在引导考生了解中国,培养家国认同感。

材料以“当然”为界,分为两层。前一层先是明确了脱贫工作对于治国安邦的重大意义,之后引用古语加以证明,然后用“硕果累累”四个字全面概括了中国脱贫工作的辉煌战绩,最后给出联合国相关负责人的具体评价。后一层举出了个别地区扶贫工作出现的问题。那么考生要如何从这段材料中提炼中心立意呢?方法有二,一是正向思维,从前一层中提炼出中国扶贫工作取得成绩的具体原因和做法,如党对扶贫工作的重视和强有力的决策,不断创新切合实际的扶贫方法,中国人民的勤劳奋斗等。二是逆向思维,从后一层反向生发开去,“撒胡椒面式”的扶贫工作有“泛泛之嫌”,“科学合理的扶贫管理体系需要继续完整”。这样思考,考生就可以打开写作思路。

留守儿童作文 (一) 今天在班会课上,我们讨论的主题是“留守儿童。” “你们知道留守儿童是什么意思吗?”老师温和的问。教室顿时叽叽喳喳,你一言我一语。老师见大家都知道,又补充说:“对。

切题立意:

1.摆脱贫困,精准扶贫是关键。

2.共同努力助扶贫。

3.脱贫攻坚,每一份力量都重要。

4.8亿人成功脱贫,政府创新是关键。

5.勤劳是“中国式减贫”的法宝。

6.用中国智慧摆脱贫困。。

7.家国情怀,铸就脱贫力量。

8.贫困须得“连根拔”。

……

偏题立意:

1.众人拾柴火焰高。(论述重心是“团结”,与“脱贫”关系不大)

2.团结使人成功。(完全脱离了主题)

……

【范文展示一】

五月的希望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高三7班 崔怡蕊

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你们好!

五月的天,晴朗又干净,脱贫攻坚战又传来好消息。作为一名高中生,很荣幸在这个美好的季节与你们分享我国脱贫工作的一些经验和做法。

中国“大体量”脱贫的基本途径之一是发展特色产业。

昔日的荒坡,大朵牡丹花盛情绽放,用绚烂点燃着初夏。同时在燃烧的还有村民们喜悦的心情,眼前这一朵朵牡丹花正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灵丹妙药。这是我在新闻联播上捕捉到的脱贫资讯,类似的报道现实中几乎每天都在上演。有些地方因为闭塞落后,居民不愿另辟蹊径,开发新路子。于是,国家派遣的干部空降到那里,通过对土地水文气候等的考察,因地制宜地帮助他们开发新产业。在为当地增收的同时,也留下了技术和思路。

而有些地方固守一成不变的历史产业,故步自封,被市场淘汰。如何让优势产业焕发新光彩,在脱贫道路上就显得尤为重要。

中国“大体量”脱贫途径之二是依托传统产业,开发特色之路。

宁夏的枸杞中外闻名,然而,销售渠道狭窄,当地居民观念保守……这使得宁夏地区贫困发生率居高不下。这里的脱贫工作就是依靠小小枸杞进行的。先是进行科学培育,提高产品质量;然后开发枸杞加工线,制作各种升值农副产品;拓展销售渠道,面向海内外线上销售线下直运;凭借中国发达的交通设施,小小枸杞飞向全世界的玻璃杯和羊肉汤里……同时发展枸杞采摘农家乐等多种游玩式体验项目,充分利用整个枸杞生产加工过程,向第三产业发展。依托传统产业,开发特色之路,宁夏的脱贫插上了金色的翅膀。

当然,所有的成功离不开扶贫干部的艰苦付出。

从塞北大漠到烟雨楼台,从雪域高原到金沙碧海,中国壮阔的疆域上有无数奋斗在一线的扶贫工作者,更有辛勤智慧的广大人民。三年的脱贫攻坚,让人民见证着幸福,让世界听见了中国崛起的声音。

我想,在非洲广袤的草原上,茂密的森林中,甚至炎热干旱的大漠里,都蕴藏着无限的生机与可能,等待你们去发掘。以奋斗探索为笔,以丰饶大陆为卷,我相信你们也可以留下属于非洲大地的脱贫故事,让世界听见你们的声音。

五月的天是刚诞生的夏天,希望你们在这个五月收获新的希望。祝愿中国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也祝愿非洲大陆更加富裕美丽,愿中非友谊长存!

谢谢大家!我的发言到此结束!

【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温度的考场作文,它并未选择常规的阐述路径,诸如政府发力、国士助力、人民给力之类,非面面俱到,非面孔冷峻,而是选择中学生独到的思维视角,从新闻资讯谈开来,从切身体会谈开去,锁定“特色产业”作为自己的阐述角度。论述布局合理,详略有度,以宁夏脱贫为详例,以点代面,印照中国“特色产业”脱贫之路,给非洲友人以推心置腹的交流。结尾处,立足对方,为非洲未来做出展望,贴切而温暖,拉近了与听者的距离,这无疑是发言稿情感互动的最佳实效。

【范文展示二 】

贫困须得“连根拔”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十二中学

面对留守儿童的只有孤独 2007年3月12日,我认识了一位叫刘莹莹的女孩,她告诉我,她也是留守儿童,不过还好,她的朋友不少。当我有点儿为她感到庆幸的时候,她却又补充了一句:“我的朋友和我一样,也都是留守儿童。”我听了。

高三7班 付天航

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你们好!

在这个星球上,无论是黑皮肤黄头发,无论是蓝眼睛厚嘴唇,无论是历史还是而今,无论是区域还是洲际,似乎所有国家的发展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难题——贫困。治理贫困,我们的国家在努力,你们的国家也在努力。而在这里,在你们的脚下,你们所站立的这片广袤的土地上,似乎可以找到这个解决问题的重要答案。

只有精准扶贫才能将贫困“连根拔起”。

我们开启了精准扶贫,因地制宜,培养技术的系列措施:有些土地种不出庄稼,却能开出大片的鲜花;有些山区偏远难行,却拥有丰富的林木资源;有的戈壁人烟稀少,却不失为旅游探险的好去处……兴办工厂,培养技术,组织管理,扩大就业。一次次的实践,一点点的成功,一份份智慧汗水勤劳的积累,都让我们相信着:终有一日,贫困定会被我们“连根拔起”!

开发有效资源,出奇制胜。

大部分贫困地区环境贫瘠,自然资源缺乏,以致当地人民并无优势来发展农产品销售等产业,而其人民也大多没有充足的知识,无力改善现状。好在中国政府并未放弃,而是想方设法让无资源的地方“长出”资源来,无数的技术人员及专家前往多个扶贫地区,钻研当地生态问题所在、土壤适宜开发度。在南方山区引导人们开垦梯田,在北方果园铺设卵石以增加水果糖分含量,打造受欢迎的产品,进行有机销售……面对种种艰难险阻,中国并未退缩,因为与人民的利益相比,这些困难都太过渺小。

无数的科学技术人员前往贫困区,授之术,立其业,帮助当地人习得技艺,找到收入突破口,从而改善当地人民生活,使经济方面的改善也渐有起色。短短三年时间,八亿人口成功脱贫:杂草丛生的盐碱地,盛开大朵大朵的牡丹花;荒无人烟的偏远山沟,运出一批批精美的工艺品;黄沙漫天的戈壁荒漠,立起一株株绿色的身影;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条条大路横贯南北,一座座工厂传来百姓的希望与欢笑声……著名作家余光中曾在《欢呼哈雷》中写道:“我们的国家永远积极向上,民族的意志也永远向前。”

当然,在治理贫困的路上,我们依旧有许多不足:体系的松散,管理的缺失,研发的滞后,个别地区的扶贫工作有“撒胡椒面式”的泛泛之嫌。面对这些,我们依然在努力完善和进步。但我相信,勤劳的汗水,无边的智慧,终会将把贫困连根拔起,阳光终将照在这世界每一个灿烂的面庞之上,包括你们,远道而来的非洲朋友。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点评】

此文语言形象,行文干练,论说有理,是篇很可圈点的考场作文。

1.标题新颖形象。将“贫困”物化,形象地诠释治理贫困当治其根本。

2.文章结构严谨。从介绍脱贫方法,到展示成果,再到冷静回望,首尾呼应,文章圆和。

3.论述手段丰富。借助比喻论证、排比式论证、对比论证等,展现中国日新月异的脱贫成效,论证有力,语势强烈。能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