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的重要性作文,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

  • 文化作文
  • 2025-01-23

七大方言区,上百种方言,使得我国的语言无比丰富。

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5。

地大物博,语言丰富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形成了充满地域特色的语言。作文中出现方言算错吗?

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山西的方言最大的特点就是保留入声。

所在地域不同,语言文化不同

“在老家,我经常和小伙伴们一起玩嘎拉哈,保护方言文化议论文800。虽然手都快磨破皮了,但是我们都很开心。”二年级语文张老师看到这样的句子,不禁心生疑惑:嘎拉哈三个字写错了吧,成都地区没听过这个东西呢。于是,方言小故事100字作文,张老师在“嘎拉哈”三个字下面画上波浪线,对方言的看法作文,并标注批语:不要乱写,要扣分的哦。

“走路”翻译成方言便是“行路”,行也有走的意思。“黑漆漆”讲成安远话就是“摸摸黑”,和原来的意思大同小异。“回家”说成安远话就更有意思了—归位,“归位”,回到自己原来的地方,就是家。

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方言,以建瓯话为代表)、粤方言区(以广州白话为代表)。他们形成了以地域为区分的独立方言体系。仔细地观察一下。

“到哪里去做好人好事啊?我正思考着,突然看到一位嬢嬢正提着买菜的篮子过马路,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啊!”三年级语文李老师第一眼就盯到了“嬢嬢”,心想:这学生真是乱写啊,还学会自己造词了。然后,李老师给“嬢嬢”两个字画了个圈,也做了批语:用语要规范,不能自己编造词语。

南北语言文化差异大

张老师身在成都,不了解东北地区的“嘎拉哈”(又称羊拐),第一反应就是学生写了错别字;李老师身处东北,也不了解四川地区的“嬢嬢”(阿姨的意思),觉得学生在编造词语,关于方言的去留的作文。所在的地域不同,语言环境和语言文化也完全不同,语文老师从规范学生用词的角度进行批注,本身并没有错。但这样的批语会给孩子带去一种心理暗示:我的部分词语是错误的,是不能用在作文里面的。于是,孩子的语言积极性尤其是自己所属方言的使用频度会大大降低。

同地域方言的恰当使用,增加作文语言的生动鲜活

实用性的议论文、说明文一般不用方言写作,这是普通话语文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的培养目标,但是,叙事类作文完全可以适当选择方言语汇入文,不但不予制止,而且还应大力鼓励、支持。汉语言写作是以普通话为基础的。

每种方言的形成过程掺杂了人们太多的情感和记忆,因而方言让人倍感亲自和自然。同一个地域内,方言既能表达普通话的意思,而又带有明显的地域风格,在作文中恰当地使用方言会给作文带来新鲜的感觉。

普通话中的“你干什么”,在四川地区则表达成“你搞啥子嘛”,再配以不同语言和表情,更能体现说话人的心情。如果形容一个四川小伙向对方的询问,“你干什么”就显得文绉绉的,让读者觉得这是一段脱离了现实生活的描写,相反如果用了“你搞啥子嘛”,则让人物显得更加真实,别让方言消失作文800,也更贴合实际。

撇开方言的相对独立性不说,单从当代人对方言的主观态度上看,不同的态度直接影响方言的取舍存留及其未来趋向。总之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交往空间的扩大,不同区域间文化的碰撞、融合。

学会地方话

没错,方言的使用更贴合实际生活,会使作文叙述的内容及描写的场景显得更加真实,大大体现语言的生动鲜活。

莫言的语言风格十分独特,口语化和多感官被使用的频度很高。看似简单平实的叙述,实则掺杂了作者太多的故乡记忆和亲身见闻,更彰显着其抹不去的地域语言特色。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能成为莫言,也不是说都用口语生活化的语言一定能够的高分,只是说,方言恰到好处的运用能给自己的作文增光添彩。

dialects are part of ou life. we can't make smooth communication without them. dialects have their unique charms and they can't be replaced by other official languages。

不鼓励使用方言中过度生僻的字

把普通话的重要性写下来。汉语——普通话是世界上应用最多的语言,说好普通话可以消除方言隔阂,减少人们交流中的不便,还可以避免很多笑话呢。姥姥在夏天最常说:这天太“夜”了。我第一次听到的时候就在心里想。

鲁迅笔下的孔乙己懂得“茴”的四种写法,却没中半个秀才——过度生僻的字,只需要了解,在完成作文乃至语文学习中并起不到实际的提分作用。

少用生僻字

针对于某一个句子中的词语,普通话中的词语和方言中的词语如果起到的表达效果一致,那么久没有必要非要用方言来表达。四川话中,“挼”被普通话中的“揉、捏”替代,“跍”被普通话中的“蹲”替代,“搲”被普通话中的“舀”替代……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究其原因,无论是方言中的“挼”,还是普通话中的“揉、捏”,都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并不能从心情、性格、人物形象的角度做出刻画人物形象的作用。

此外,过度生僻的字可能在口语表达中显得至关重要,但一旦写出来并没有实际的美感,用到作文中就显得有气无力。如果孩子过度关注生僻字,无论是普通话中的,还是方言中的,可能孩子的目的就不在写作上,而更多的是三分钟热度的兴趣,作为向同学炫耀的工具,对写作和语文学习的实际帮助也不大。

语言风格特点题目的考点增多

高考全国卷三中,2017年的文本类阅读《我们的裁缝店》出现这样一道考题“本文的语言充满生活气息,请结合全文对此加以赏析”;2019年的古代诗歌阅读《插田歌》出现考察语言特点的题目: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

写作和阅读理解是相反互逆的过程,除去古诗鉴赏的题目不谈,小说散文中的语言风格中总有方言的影子。在自己的写作中加入合适的方言,留住方言作文800字,能够增加作文的鲜活生动,介绍家乡方言作文,而深入了解某种方言的形成及总体特点,则可以从意识层面加深对语文学科的理解,有助于灵活选用词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判断外地人的标准

再者很多人对方言的认识不足,忽略了方言的文化内涵和在文化多元方面起到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是片面地认为方言有碍文化交流阻断文化发展,对方言排斥激烈态度悲观。叹!最令人心痛的是美好的东西被慢慢地撕毁。

到四川忍着辣大口吃火锅,到东北敞开了吃地道的大锅炖菜,到了山西先拿一碗醋漱口,到了陕西专点肉夹馍,从食物选用上判断是否为外地人的难度越来越大,关于写地方方言的论文,但开口说话就会一下子漏陷——当地的方言是装不出来的。

用的好,这会给你的作文加分,但是多了弄得比较满了,就会让你的作用显得无趣。

是否外地人,除了房子,还有语言

方言词语大多掺杂了不同地域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也是判断是否当地人的一种方法。“往里搌点儿嘛,真的是”意思不过是往里面挤一挤,同时表达了一种责怪和埋怨的语气;“好多钱”“你豁老子嗦”,这两句话会大大降低你在重庆买东西被宰的几率;别人叫你,你的回应是“嘎哈”而不是“干啥”,一下子让你变成东北老铁;普通话清清楚楚地读出“大栅栏”三个字,等于明确地告诉北京人我来自外地。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也养育了一口充满地域特色的语言。多了解方言,多学习方言,不仅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更有助于你尽快融入另一种生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