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夏天作文,家乡的夏天作文200字

  • 夏天
  • 2025-01-15
  • 294

故乡的夏天

文/冯连伟

故乡的夏天是令人难忘的:

清澈见底的沭河水可以捞鱼摸虾,可以在河滩上捡拾小花蛤;

沭河边上一棵棵柳树远远望去像一朵朵“绿云”,“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知了在枝头没完没了地叫着,小伙伴们则在柳树树荫下嬉戏和乘凉;

河堰东直到沭河边的大片果园里,有瓜有果有桃有李,每当听到叫卖瓜果李桃的吆喝声,口中就开始流口水啦;

娘从鏊子上揭下的冒着热气的麦煎饼,卷上一棵小葱,卷上一个熟鸡蛋,洒上几个盐粒或放上几根咸菜条,吃一口满口余香;

烈日下生产队长站在一片金黄的麦田边上,对着正在挥镰收割小麦的社员们大声地喊道:大家使劲地干啊,今天上午的午饭麦煎饼管饱,还有鲜土豆熬五花肉;晚上还有热锅饼,干到明天早上还有大米糊豆泡麻花;

家乡的夏天作文1 我爱家乡那莺歌燕舞的春天;我爱家乡硕果累累的秋天;我爱家乡粉妆玉砌的冬天,但我更爱家乡枝繁叶茂的夏天。 我爱那夏天的早晨。高大的榕树,在浓雾里若隐若现。走进一点,你会发现榕树的叶子是那么绿。

……

故乡的夏天就是这样深深地刻在我的记忆深处,时常走进我的梦乡,浮现在我的眼前。

春走夏来娘欢心

无论什么时候,家乡的夏天作文200字,想起故乡的一草一木,都是从娘开始的。

忆起故乡的夏天,我的眼前就浮现出娘从菜园地里割了一捆大麦,一手牵着我,一手抱着这一捆大麦往回走的镜头。

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的人对农村艰难的生活都深有同感,缺衣少食,特别是人民公社化时期,家中存粮少,瓜干糊豆和瓜干煎饼也不能放开喝放开吃。

春天是最难熬的,吃野菜、吃树叶、扒树皮、逃荒要饭的现象到处可见。

儿女是娘身上掉下的肉,白天、黑夜、清晨、黄昏,当娘的醒着的时候想的是如何填饱儿女的肚子,睡着的时候还是梦着因饥饿而面黄肌瘦的儿女;她的眼里都是她的儿女,她的心里始终盘算着日子怎么样才能一天天地过下去……

家乡的夏天优秀作文1 夜,悄悄笼罩大地;在城市的一角,五彩的霓虹灯照耀街角,一辆辆飞驰而过的汽车,夜,也不曾静寂过;在乡村的一处,没有五彩的霓虹灯也照样美丽。

现在回忆起来,我四五岁的那个夏天,娘牵着我的手到菜园地里用镰刀割了一捆麦子。至今刻在记忆深处的是当时的麦子还没有完全成熟,家乡的夏天350字作文,可是家里的粮缸里早已空空如也,娘只能打菜园地里种的半分地的大麦的主意了。

娘拽着我的手往家走的时候,兴奋地对我说:“天长夜短的春脖子终于熬过去了,娘再也不让你们饿肚子了,娘回家给你烙麦煎饼吃。”

菜园里种大麦是有原因的。现在回想起来,那时菜园地里之所以种大麦,而不是种普通的小麦,主要是大麦的成熟期比普通小麦可以提前十天半个月的,对老百姓来说,在那个极度贫困的年代,能够提前上这么几天见到粮食对过日子的意义是非常大的。

家乡的夏天作文1 我爱家乡的夏天,因为那个季节,我的家乡是很美丽的。 我的家乡有一棵标志性的大树,那棵树是梧桐树。每年过年和过节的时候,就有人给它烧香和挂红头。那棵大树差不多十多米高。你们知道它的枝干有多粗吗。

娘用手工摔打麦子时露出快乐而幸福的微笑。娘回到家把这一捆还未完全成熟的麦子首先要摆开晒干,然后在一根粗木棍上摔打。地上铺着芦席,将麦子摔打完后,娘就把打下的麦子收到簸箕里,把麦子簸干净,然后就可以考虑将这一年当中的第一拨新麦子分发下去。

娘烙的全麦煎饼真香。为了兑现她的承诺,娘每次都要烙一次麦煎饼,因为一年到头推磨的时候,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地瓜干、地瓜干混合玉米、地瓜干混合麦子,用纯麦子磨糊糊烙煎饼的机会是非常少的,所以,当娘泡上小半盆麦子让我们姊妹推磨的时候,大家都有使不完的劲,似乎这天的磨也轻了,头也不晕了。一旦推完了磨,就开始盼着娘赶快支上鏊子点上火开始烙煎饼。

现在也还吃煎饼,而且煎饼的品种繁多,有白面煎饼、小米煎饼、大米煎饼、麦子和黄豆混合煎饼、全麦煎饼等等,但现在怎么吃也吃不出40多年前那个麦煎饼的香味了。

家乡的夏天作文1 家乡的夏天是一个炎热又欢乐的季节。 早上晴空万里,云霞满天。太阳公公把一切都镀上了一层金黄色。一群群美丽的小鸟,在绿枝头欢蹦乱跳,叽叽喳喳地唱歌。空气清新凉爽,而且散发出一种难以形容的芳香,每吸上一口。

天下的爷娘疼小儿。娘每次烙出的第一个麦煎饼一定是给我吃的。那个夏天的麦煎饼的香味一直在我的心中回味,我想我是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故乡的夏天,对娘来说,菜园地让娘留下了深深的足迹。对娘来说,夏天的菜园地是她让全家吃饱的后盾,娘领着我几乎每天都要去一趟菜园,我家的菜园是我向往的地方。

夏天的菜园地里有油菜,有辣椒,有茄子,有芸豆……

油菜开花的时候,蜜蜂们在一朵又一朵金黄的花穗上毫不懈怠地叮在花蕊上采蜜,白色的、黄色的、粉色的蝴蝶在油菜花间飞来飞去,一会儿在菜叶上落下,立即把两个翅膀秀在一起,一会儿微风一吹她又展开翅膀在油菜花上盘旋,有时候娘会给我捉一只蝴蝶,往往我还没有看够,一不留神间蝴蝶就又飞走了。

地上的南瓜秧上已经挂上了几个仔瓜了。大的已经有两个拳头大了,刚谢花的小南瓜也有鸡蛋大小,有圆圆的,有方方的,有长长的。娘看着地上的南瓜,眼里放出的是快乐的光,心里则是充满了希望的,娘知道,用不了多长时间,这些今天还看不上眼的小南瓜就都长大了,就可以给孩子们熬着吃,也可以做南瓜糊豆了。

其实让娘最开心的还是爬满支架的芸豆。芸豆,我们家乡俗语称“泥豆”,是非常常见的一种蔬菜。芸豆开的花有白色的、黄色的、淡紫色的或紫色的,一个花序开好几朵花结好几个荚。娘每次都能够摘上小半提篮芸豆,回家炒着吃或者煮了配上蒜泥吃。当然,用鲜芸豆包水饺也是非常好吃的。只是几十年前,用芸豆包饺子基本上是一种奢望,很难实现的。

如今娘已经永远地走了,故乡的夏天再也找不到娘的身影了,再也吃不上娘烙的麦煎饼了,但娘当年用大麦糊糊烙的煎饼的余香、用簸箕簸大麦的情景却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

夏收夏种交公粮

家乡的夏优秀作文1 家乡的立夏节,虽然,没有除夕那般喜气洋洋,却也是很热闹的。斗蛋、编蛋套当然是必不可少。记得小时候,立夏前几天,奶奶就会拿上一团红毛线。只见奶奶一会儿将这根线穿过来。

故乡的夏天让我难忘的热闹景象当属夏收夏种交公粮了。

人民公社化时期,夏收夏种交公粮是从公社革委会到各大队各生产小队和全体社员最重要的政治任务了。

每到夏收夏种的时候,从地区公署到县、公社都要层层发文,召开会议进行动员部署。我曾经读过一篇公社革委会发给各大队《关于切实做好夏收夏种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的开篇就是要求全公社各生产小队,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夏收夏种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意见》的第二部分则要求突出重点,狠抓关键,扎实做好夏收夏种各项工作;《意见》最后要求密切配合,主动服务,确保夏收夏种工作顺利进行。

上级有要求,大队里要有行动。我记事的时候,我娘是大队的妇女主任,也是响当当的大队干部,大队里夏收夏种之前就要成立包括大队班子成员和各生产小队长在内的三夏生产指挥部,负责完成好夏收夏种交公粮的阶段性政治任务。

故乡的夏收主要是收麦子。我想之所以夏收的时候,上级党委政府那么重视,还是源于夏天天气复杂多变,突发性灾害天气较多,麦子的成熟期又非常集中,何况那时收麦子主要靠人工一镰一镰地割出来的;如果收割不及时,遇到连阴雨天气,就会导致粮食霉变,造成损失。

割麦子的活很累,但社员们却很兴奋。每到收割麦子的时候,生产队从早上开始开工的铃声响得就比较早,社员们拿着磨得非常锋利的镰刀,戴着草帽子或斗笠,拿着个毛巾,心情又兴奋又激动地奔向生产队长安排的麦田,迅速地投入劳作状态。

家乡的夏天优秀作文500字1 我爱冰雪融化、万物复苏的春天,我也爱硕果累累、喜气洋洋的秋天,更别说那晶莹剔透的冬天。而我最喜欢五彩缤纷而又热情似火的夏天。在我的家乡,夏天的景色令人难忘。可以说它是一个盛大的舞会。

社员割麦子的景象是令人难忘的。金黄色的麦浪起伏,割麦子的人在麦田里一刀刀地割下去。先是用左手揽过一把麦子,然后右手的镰刀从一侧伸到前面去,最后是一刀从前往后割下去,这一把刚才还迎风摇头摆尾的麦子就被摆放到平地上了。割麦子这个活是非常累的,人埋在麦浪中,抬起头是麦子,低下头还是麦子,有时累了,互相喊一声,声音在麦田里清澈回荡,仿佛都染上了麦子一样的金色。

为了能够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基本完成夏收任务,各个生产队都要组织后勤保障队伍。那时生产队也比较穷,夏收期间不可能顿顿管饭,刚开始的几天主要是有专人烧开水,有人员负责往田间地头上去送水,让社员们在劳作的间隙喝碗水解乏,以家乡的夏天为题写一篇作文。到夏收最后的几天需要昼夜奋战的时候,生产队里就开始集体管饭了。我们生产队管饭主要是麦煎饼和锅饼,这些广大社员同志们平时只有过节或生病住院时才能吃到的上等饭,在夏收期间往往可以吃上三五顿。

过去各个生产队都有自己的打麦场。年轻力壮的劳动力们在地里割麦子,推着小推车把麦子运到打麦场,年老的或妇女们则在麦场上把麦子都捆成一把把的小捆,便于在打麦机上打的时候,可以用两只手攥住、方便。因此,割麦子的场面不如打麦子的场面热闹,割麦子的人饿了,有时是揪下一个麦穗,放到手心里,两只手对着搓,然后可以吃到几个麦粒;到打麦场上看看,老人妇女边干活边说笑,家里没长大的孩子在场边上玩耍打闹,有笑声也有哭声,一片热闹非凡的景象。

故乡的夏种主要是栽水稻。水稻都是在阳历的四月下旬开始先播种育秧,真正到夏种的时候,我们看到的情景就是妇女儿童在育秧地里拔秧,拔出的稻秧捆成一小把一小把的;然后专门有人从育秧地里把一把把稻秧用小推车运送到栽稻的地头上;到栽稻的时候,男的女的劳动力们就在灌满水的地里一行行一垄垄地把这些稻秧苗栽下去。

我小时候和母亲一起去拔过稻秧。从家里拿上一个小木板头,到稻秧地里一般是坐在小板头(小木凳)上拔稻秧。拔稻秧的时间是比较长的,而且是弯着腰,拔上一会就累得腰酸背疼。累是一个方面,关键是稻秧地里有蚂蟥。现在一说起蚂蟥我的腿立即感到发酸发软,我的心里还是扑通扑通地心跳加速。我那次拔稻秧的时候就被蚂蟥叮上了,蚂蟥都是紧紧地叮在小腿上,把它的头钻进皮肤吸血,等感觉到疼的时候,它已经钻进皮肉里了。按照老人教的方法,看到皮肤上的蚂蟥,有力气的使劲用手拍打蚂蟥,它撑不下去了,就从皮肤里退出来了,或者用大蒜辣它,似乎蚂蟥与大蒜犯忌。拔上几天的稻秧,没有不被蚂蟥咬过的。

夏收夏种结束后,就剩下交公粮这一件大事啦。

每年的夏收之前,各个大队各生产小队都要对麦子的产量进行一个预估,公社革委会根据各个大队种麦子的数量下达交公粮的任务,各个大队再将任务分解到各个生产队。各生产队都要将最好的粮食用于交公粮,剩下的才分到各家各户。

我曾经看过一个资料:我国交公粮的历史可追溯到春秋战国商鞅变法,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在秦国变法,主要内容就是围绕耕战,制定政策法规然后坚决实施,交公粮就是一种。秦国民众除了到军队服役的,绝大多数要种粮,而且收成好坏也可以评功受爵,以后各代沿用。我国建国后建立了粮站系统,描写家乡的夏天50字左右,继续征收公粮。直到2005年12月29日全国人大十届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废止《农业税条例》的决定,我国农民从2006年开始不再向国家缴纳农业税(公粮)了,从而彻底结束了广大农民2300多年的交公粮的历史。

夏收夏种交公粮,尽管交公粮的历史画上句号,我们的记忆中却忘不了抹不去。

上推几十年,粮食的亩产量还是比较低的,对外吆喝出来的小麦亩产量过了“黄河”过了“长江”是不真实的。有人曾经问我在写的文章中提到粮食产量过“黄河”过“长江”是什么意思,我也把同样的问题向当时担任村干部的冯连甫二哥提问过,他给我的答案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农药化肥等农资短缺,粮食产量比较低,喊出的口号让粮食产量实现过“黄河”过“长江”,大约指的是粮食亩产量过千斤或两千斤吧。

现在想来,过去的粮食、蔬菜、猪肉、羊肉,绝对是无公害的有机食品,没有充足的化肥,生产队里夏天就要集中大搞土杂肥,老百姓养头猪早则一年慢则两年才能出栏。当然了,正因粮食产量低,所以交公粮的时候,人们的心情也是像打翻了的五味瓶。

向国家交公粮从大队干部到普通社员,都作为政治任务对待,都是把品质最好的小麦装袋去交公粮。当交公粮的推车队装满小麦整装待发的时候,大队干部、各大队生产队的几大员们有的是带队的,有的是送行的;交公粮的车队出发后,大队和小队的“头头”们开始合计剩下的余粮给社员们每人可以分多少。

我也有过一次交公粮的经历。人民公社化时期我还未长到推着小胶轱辘车去交公粮的年纪,但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以后,交公粮的任务分配到各家各户,我也亲自去交了一次公粮。那一次我和二哥是拉着地排车上程子河粮站交的公粮。平时骑自行车或步行,也没感觉到程子河大队有多么远,但和二哥一起拉地排车,那绳子套在肩膀上却感觉路很远,体会了什么叫汗流浃背。

实行农村承包责任制后,交完公粮,各家各户的余粮都还比较多。我那次和二哥交完公粮后,他带我到程子河饭店吃了一顿饭。我们每个人买了一碗五花肉熬粉条,描写家乡的景色作文,一块热锅饼,尽管腿酸肩疼,但那一碗菜一块锅饼,却让我吃得那么香甜,至今历历在目。

“六月六”请闺女

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家乡夏天的小学作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家乡夏天的小学作文1 我的家乡是个美丽的地方,有山、有小河、有“水泥路”、有大树。 小河,给了让万物存活的基础,也是小鱼的家。

故乡的夏天要度过两个传统的民俗节日,一直到今天也还传承着。

我国的民俗一般都是和吃有关的,所以特别受到小孩子的欢迎,特别是在那物质产品还极度缺乏的年代,过节在人们的心中是存有一种敬畏感的。

夏天迎来的第一个民俗节日就是端午节。

小时候绝对不会去讨论端午节的由来的,我们知道的就是端午节吃粽子。

其实,故乡的端午节从民俗的角度看,有这样几个内容:

采(晒)艾草:那时农村院门前多数都有艾草,端午节到来的时候都长到半米到一米高了,到端午节那天早上,人们一定要赶到太阳出来之前,把门前房后的艾草割了,晒到房子屋檐下,另外还要选几棵放在大门的两侧。艾草晒干了具有药用价值,还可以在家里孩子定亲结婚时使用,“艾”和“爱”同音;还要用艾草给孩子们制作香荷包。

缝香荷包:记得端午节的那天早上,娘都要给我戴上一个香荷包,挂在我的脖子上。我知道,这都是娘头天晚上用积攒的彩色(红的、黄的)布头放上艾草给我缝制的,艾草香味很浓。现在想来,娘给孩子缝制的香荷包,寄托着当娘的希望孩子平安幸福。

包粽子:过端午节最让我们这些小孩子盼望的就是吃粽子了。那时村东河堰东侧有一片十到二十亩的芦苇荡,端午节前我们不用娘吩咐,就利用放学后赶到芦苇荡里捡那些大而嫩的芦叶摘下。娘要把这些芦叶洗干净后放到锅里轻煮一遍,等到端午节前一天,娘就会用几个芦叶叠在一起,中间放上糯米、红枣包起来,用稻草或线绳扎紧,这个粽子就包完了。端午节前一晚上,娘把包好的粽子放锅里煮熟,第二天早上,也就是端午节这天,娘有时还要把锅里放上几个鸡蛋,再和粽子一起煮一遍。糯米黏香、红枣甜,鸡蛋似乎也带上了芦叶的香味。

有娘的时候,不管是娘包的粽子还是和娘一起吃粽子,粽子都是又香又甜的。如今娘没了,河堰东的芦苇荡也没了,再也找不到娘包的粽子的香甜味了。

现在每逢端午节的时候,到大超市里转一转,粽子的种类繁多,不仅有糯米红枣的,南方来的粽子还有带肉带香肠的,而我却已没有吃粽子的欲望了。

故乡的夏天度过的另一个重要的民俗节日就是“六月六”了。

我国的传统节日中,“六月六”是不在册的,但在我的故乡却是一个很受重视的民俗节日,我们又称之为“过半年”。

“六月六”正处于麦收后,人们把丰收归结到祖宗、福荫、上天保佑,于是便催生出许多敬神、祭祖、孝亲等喜庆活动。

故乡“六月六”的民俗主要活动有祈天福、请闺女、铰鞋底和晒物品等。

夏天的早晨是凉爽的,在这个时候还会有微风吹过,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夏天的家乡 作文 初中 范文 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夏天的家乡(一)家乡,是我从出生到现在唯一能让我抒发感情的地方。

故乡之夏500字作文篇1 家乡的夏天(468字)有人喜欢生机勃勃、万物复苏的春天,有人喜欢果实累累、金风送爽的秋天,有人喜欢冰天雪地、白雪皑皑的冬天,但我去喜欢赤日炎炎、骄阳似火的夏天。夏天像一个顽皮的小孩子。

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请闺女了。

记得小时候,“六月六”的前几天,娘就安排我们兄弟做好到六月初六那天去请已出嫁的大姐的思想准备,到了“六月六”那一天,娘都非常认真地再对我们兄弟交代一番,然后我们就到15里外的大姐家去请大姐回娘家。

故乡里流传着这样的俗语:“到了伏天六月六,搬回闺女过个够”。“割完麦子打完场,媳妇回去见亲娘”。“媳妇六月会亲娘,全家和顺日子长”。

现在想来,每一个民俗节日的诞生和流传都是有其历史的。

“六月六,请闺女”又称之为“六月六,请姑姑”,又叫姑姑节,盖因“谷”和“姑”同音,从古时就是六月六这一天,各家各户都要请回已出嫁的姑娘,好好款待一番。

我爱家乡的夏天作文1 我爱家乡的夏天,因为那个季节,我的家乡是很美丽的。我的家乡有一棵标志性的大树,那棵树是梧桐树。每年过年和过节的时候,就有人给它烧香和挂红头。那棵大树差不多十多米高。

传说这个民俗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狐偃改过”的故事演化而来的。

晋国宰相狐偃因功而骄傲,其儿女亲家,晋国功臣赵衰直言数其败行反被气死。狐偃婿欲于六月六狐生日暗除之,并谋于其妻狐偃之女。狐偃女不忍,终返娘家密告于母。狐偃于放粮中亲见百姓疾苦,已悟己错,更闻女婿此谋愈加悔痛。于是幡然醒悟,于六月六登门向女婿认错,翁婿和好,倍加亲善。为了记住这个教训,狐偃每年六月六都要请女儿、女婿回来,征求意见,了解民情。这一做法后来传到民间,老百姓个个模仿,也都在六月六请回闺女,应个消仇解怨、免灾劫难的吉利。

我的理解“六月六,请闺女”其实是“娘疼女孝”的民俗日。

对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来说,夏收夏种是非常辛苦的非常劳累的时期,闺女都是娘的小棉袄,嫁出去的闺女始终是娘的牵挂,到“六月六”的时候,该收的收完了,该种的种完了,当娘的把闺女叫回来,一起吃顿饭说说知心话,岂不是人生一大幸事?

对嫁出去的闺女来说,忙于夏收夏种,没能到父母跟前尽孝,现在新麦子刚上磨,怎么也要蒸上一笼新馍馍让娘尝尝,表达一下自己的孝心。因此,闺女回娘家带的礼品一般要带新麦子馍馍、新麦子面鱼、新麦子面兔;家里不管穷富,还要带上一刀肉,穷日子的可能割几斤肉,富日子的割上十斤八斤也有,因为故乡还流传着“六月六,要吃闺女一刀肉”的说法。

现在人们的生活富裕,物品丰富,“六月六”还要请嫁出去的闺女回娘家,只是打一个电话就等于请了;出嫁的闺女现在也很少大筐小篮地给娘家送馍馍送面鱼了,但礼物是不可少的,除了送吃的,还要给父母买上一身新衣服,给爹娘从头换到脚。孝心的发扬光大,让“六月六”这个民俗节日一直延续下来。

夏日感怀

故乡的夏天还有很多让我难忘的事,无论是让我快乐的还是在我的心里割了一刀让我心痛的,那些已逝的日子陪伴了我的成长,给了我充足的养分让我带着故乡的乡情亲情,坚定地走在人生的路上,不敢懈怠,因为我的身后就是乡亲们无数双关切的眼睛,家乡的夏天作文200字初一。

故乡的夏天还要收割小麦,镰刀一刀一刀地割麦子成为我心中的记忆,现在都是用收割机收割,在金黄的麦浪里再也找不到戴着斗笠割麦子的人了。

故乡的夏天再也听不到大清早上的铃声了,农村实行承包责任制后,生产队改成村民小组了,各家各户的耕种都要自家做主了,集体大耕作的场面也只能上电影电视剧和文学作品中去找了。

故乡的夏天如今已经无法再去摸鱼捞虾了,村东的沭河建了橡胶坝了,河边上的警示牌上警示人们“水深危险”。

故乡的夏天小孩子们不再盼着村东的果园里产出的瓜果李桃了,那里除了还保留了部分果园外,成了村里的公墓林了,当年我的爹娘曾经给我买瓜果的地方,现在埋着他们了。

故乡的夏天“六月六”还是很重要的民俗节日,当年我和哥哥往家请的大姐已是年近七旬头发花白的老人了,她的儿女、她的儿女的儿女都一大群了,家乡的夏天作文400字四年级,爹和娘都走了,不用再回娘家送礼了,到弟弟家坐一坐聊一聊,也是回娘家过节了。

故乡的夏天我再也见不到我的爹娘,再也吃不上娘烙的麦煎饼了,故乡的菜园地、故乡的打麦场、故乡捉鸟摘瓜都成记忆了,有难以忘怀的快乐,也有深深的心痛和遗憾。

……

故乡,离我很近,她永远装在游子的心里,一草一木都在游子的瞳孔里,走到哪里,带到哪里;无论外面的景色多么美好,那都是外面的,不是自己的,我所拥有的,家乡的夏天优秀作文,就是我的故乡。

【作者简介】冯连伟,山东临沂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自然资源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副会长、山东自然资源作家协会副秘书长。作品散见于《阅读》《散文海外版》《散文百家》《绿洲》《中国报告文学》《当代散文》《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杂志;有作品选入各年度散文选本,曾获山东作协颁发的《时代文学》年度散文奖、《齐鲁作品年展》最佳作品奖、全国散文大赛等若干奖项;著有《静水深流》《真水无香》《似水流年》《掬水留香》《水,在说》等散文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