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母亲河的作文,以母亲河为主题的作文

  • 母亲节
  • 2022-09-17

【喜迎二十大 讲好黄河故事】征文选登

黄河变迁史——原阳的兴衰史

□ 赵光岭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对于一个中国人来说,意味着民族,意味着腾飞,意味着母亲.我很不幸,因为在这十几年中,我未曾拜访过我的母亲,民族的母亲——黄河,对于一个华夏子孙来说。

黄河是我国的第二条长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被称作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原阳县地处黄河中下游冲积平原的顶部,以母亲河为主题的作文,自古滨临黄河,黄河安危,事关全县大局。可以说,一部黄河变迁史,就是原阳的兴衰史。

一、禹河故道时期

母亲河 我的家乡安宁河畔,她是美丽的,这里四季如春、气候宜人。是镶嵌在川西南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安宁河她非常长,坐落在群山怀抱之中,它像我们亲爱的母亲,它用自己的乳汁养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

原阳县自古就有滨临黄河的记载。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河水》中这样写道:“河水又东北,迳卷之扈亭北。《春秋左传》曰:文公七年,晋赵盾与诸侯盟于扈。《竹书纪年》:晋出公十二年(公元前463年),我与母亲河的故事征文600字,河绝于扈。即于是也……河水又东,迳卷县北。晋楚之战,晋军争济,舟中之指可掬。楚庄祀河,告成而还。即是处也。”这段文字说明:一、“卷之扈亭”即今之原阳县境内的古卷县扈地,春秋时诸侯曾在此8次会盟;二、晋出公十二年,黄河曾在次断流;三、这里所说的晋楚之战,即春秋时期发生在古卷县的邲(原阳县古地名,在今原武镇一带)之战。“晋出公十二年,河绝于扈。”是迄今有关黄河流经原阳县境的最早文字记载。

学术界认为,《尚书·禹贡》中所记载的河道是有文字记载的最早黄河河道:“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南至于华阴,东至于磔柱,又东至于孟津,东过洛汭,至于大伾;北过降水,至于大陆;又北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用今天的地名来描述就是:自积石山导河,曲折流至山、陕交界的龙门,南到华山的北面,再向东经过洛河转弯处,达到浚县附近的大伾山,向北流入大陆泽,又向北分若干条支流,然后注入渤海。这条河道在孟津以上被夹束于山谷之间,安阳母亲河的作文,几无大的变化。在孟津以下,汇合洛水等支流,改向东北流,经今河南省北部,再向北流入河北省,又汇合漳水,向北流入今邢台,巨鹿以北的古大陆泽中。然后分为几支,顺地势高下向东北方向流入大海。当时的黄河因大禹治水被称作禹河,今原阳县境内最早的黄河故道仍被称作禹河故道。

据文献记载,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2年),黄河发生了有记载的第一次大改道。之后,黄河下游曾有几次重大的改道,但都发生在原阳、延津等故道以下,因此,北宋之前的黄河故道原阳段一直相对稳定。该河道从西南武陟圪垱店入新乡境,经过原阳县西侧的祝楼乡,获嘉县亢村东,新乡县八柳树、朗公庙,延津县榆林、胙城,卫辉庞寨至延津丰庄出境,经浚县之南、滑县之北,一路东北行,历古青州、冀州地带,即今山东省北部和河北省南部,经山东利津入海,此即禹河故道,与现行河道入海口相近。

黄河自古就是中国地理天然的南北分界线。大河左岸谓河内,也叫河北;大河右岸谓河外,也叫河南。从公元前21世纪夏朝开始,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在黄河流域。中国历史上的“七大古都”,在黄河流域和近邻地区的有安阳、西安、洛阳、开封四座。殷都(当时属黄河流域)遗存的大量甲骨文,开创了中国文字记载的先河。西安(含咸阳)自西周、秦、汉至隋、唐,先后有13个朝代建都,历史长达千年。东周迁都洛阳以后,东汉、魏、隋、唐、后梁、后周等朝代都曾在洛阳建都,历时也有900多年,被誉为“九朝古都”。黄河中下游地区是全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中国古代的造纸、活字印刷、指南针、火药“四大发明”,都产生在黄河流域。从诗经到唐诗、宋词等大量文学经典,以及大量的文化典籍,也都产生在这里。北宋以后,全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向南方转移,但是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进程中,黄河流域及黄河下游平原地区仍处于重要地位。

有关母亲河的作文一 一把黄土塑造了千万个您我,静脉是长江,动脉是黄河。”应该说,只要您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道黄河的。这条出现在亚洲的一条大河,以它那伟大而又坚强的力量,养育了几千年以来一代代华夏儿女。

北宋之前的黄河河道将新乡一分为二。今新乡的卫辉、辉县、获嘉、市区属河内或河北,原阳、延津、封丘、长垣则称河南或河外。原阳之西,有黄河孟津要渡,可直下太行,攻击洛阳;原阳之东,有黄河白马故关,渡黄河可直掠青、徐。原阳居黄河之中,一直处于黄河故道的南岸,黄河主河道相对稳定,且从黄河主河道分出的几条支流以及形成的湖泊水系,将早期原阳这一带行政区域自然划分开来。如中牟县和阳武县以南济水划分(浪荡渠或汴水);古原武县与阳武县以济澻为界;酸枣县(古延津)与阳武县以北济水为界等,并在黄河南岸原阳境内形成一些重要军事重镇和古城邑,如原武、阳武、卷、扈、阳池、衡雍、践土等,都是历史上的渡口城市,是黄河南岸的战略桥头堡。这些城邑,凭据关口要津,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攻防战守的制衡之所,又是交通南北的商衢要枢之地,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同时,丰沛的水资源也为古代原阳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便利条件。因此,在北宋之前,原阳成为农耕社会发达地区和中原文明的活跃地区。而临河的战略地位,又使之成为古代许多政治、军事活动的发生地。

春秋时期的十五次诸侯会盟就发生在今原阳县境。据史料记载,公元前671年至公元前515年的156年中,中原各诸侯国在原阳会盟达15次之多,比较著名的有“践土之盟”“衡雍之盟”“扈地之盟”等。其中,“践土之盟”成就了一代霸主晋文公重耳,单是“扈地之盟”就达八次之多。春秋时晋楚邲之战,战国时六雄修鱼之战和秦攻魏的多次战争均发生在这里。

黄河,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民族气魄,以她汹涌磅礴的气势,澎湃的河流,奔流的河水在河塘里川流不息。栩栩如生,犹如千万条张牙舞爪的黄磷巨龙,一路挟雷裹电,咆哮而来。自古以来有多少人想征服这条黄磷巨龙。

秦灭六国之后,原阳在重大历史事件中继续扮演自己的角色。公元前218年,张良对秦始皇的奋力一击,使博浪沙名扬天下。楚汉相争,原阳是沛公略地的主要争战地之一。原阳人张苍、陈平、周勃、周亚夫等,辅助刘邦建立并巩固西汉政权,在原阳历史上留下了浓厚的“汉兴文化”印记,被史家盛赞“一部西汉历史,就像小孩子学走路一样,是由原阳人搀扶着一步步走过来的”。官渡之战,曹操依托官渡水与袁绍对决,成就了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在唐太宗至唐玄宗时期,原阳人张亮、娄师德、韦思谦、韦承庆、韦嗣立、杨再思、杨绾均官居相位,为盛唐文化贡献了原阳人的聪明才智。据统计,自西汉至宋,原阳县共涌现出16位官居宰相的历史名人。此外,据考证,原阳还是字祖仓颉的故里、毛姓姓氏发源地、战国名人毛遂的故里、江南毛姓始祖毛宝的故乡、一代伟人毛泽东的祖根地。

二、河道多变时期

禹河故道时期是黄河对原阳文明的促进发展时期。但到宋之后,由于黄河下游淤积、河道排泄不畅,黄河在原阳境内频频泛决,原阳成为河患重灾区,“大量土地朝为桑田,暮成巨豁,或变为不毛荒壤”(引自《原阳县志》),原阳人慨曰:“盖黄河古经县北,后徙县南,溢决靡常,朝桑田而暮巨壑,诗云‘高岸为谷’是也……每秋霖泛溢,一鼠穴辄溃防,母亲河作文300字,沸腾雷奔电激,虽神禹临流,难办仓卒矣。噫,万古此黄河,则万古此患此劳费也”(摘自明万历二十二年《原武县志》)。

“五代后晋开运元年(944年)十月,河决原武。”这是有史记载黄河在原阳境内的首次溢决。之后的后汉、后周、宋、金各个朝代,河道虽多有溢决,却没有大的改道。直到

金章宗明昌五年(1194年)八月,河决阳武光禄村北故堤(在今张大夫寨村北二里老龙洼处),致河道大徙。这是有史记载黄河在原阳境内的首次大的迁徙改道。

《金史·河渠志》对河决光禄村是这样记载的:“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这里所说的阳武故堤,始建于春秋时期,历代加修,汉代称金堤,取固若金汤之意。今原阳县境内福宁集镇的张大夫寨村一带尚有遗迹可寻。

母亲河的故事作文1 塘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一直手守护着我们的塘下镇,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爱。上午,塘河上吹过一丝淡淡的花香,鸟儿在枝头大声歌唱,鱼儿在水里欢快的游来游去,崭新的一天开始啦。

母亲河作文 篇1 我生在长江边,喝着长江长大,对长江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长江同黄河一样古老,但却充满活力,我希望人们能合理利用长江水,不要让她成为第二条被破坏的黄河! 在中国的北方有一条生命之河黄河。

这次决堤改道,河水沿黄河金堤南东北流,经本县娄庄、王钦庄、桂刘庄、韩庄及延津县之盐厂、大潭、小潭等村灌封丘而东,历长垣,山东东明、曹县等地,注梁山泺后,分为两派。北派由北清河(济水故道)至利津入海,水势占十之二、三;南派则由南清河夺淮入海,水势占十之七、八。至“金明昌中,北流绝,全河皆入淮”(《明史》)。

金明昌五年的黄河改道,致使在此之前稳定了数千年的原阳黄河河道走向大变,我与母亲河的故事作文。在《禹贡锥指》以及《阳武县志》对这次决口以后的河道描述中,均有“汲胙之流空”“汲胙之流塞”之说。也就是说,由于这次改道,原本流经新乡、胙城、汲县方向的河道淤塞,北派入海的水势仅剩下十之二、三,到了金明昌中期,“北流绝,全河皆入淮”。

更准确地说,到了元至元二十五年(1288年),河又决阳武县贺屯,出阳武县南,县北之流遂绝,新乡之流亦绝,以下禹迹遂淹,河道大变,全河夺淮入海。考之泛道,盖自口门南行,经今关王庙、曹李庄、白堤口、范堤口、葛埠口等村折向东,过马庄、任庄、毛庙、宣化堡等村至马头村后,再转向东北至查地,复折向东南,历太平镇、水牛赵、东老河等村入封丘县境,灌开封,分道出归、徐、陈、颍入淮。自此,原、阳二邑始以河相隔。由于黄河冲决淹埋,历史上原阳境内的古济水、汴河、官渡水、乌巢湖以及后来的古沁河等水系,全被湮没找不到踪迹。黄河从此不再进入河北平原,直至咸丰五年(1855年)铜瓦厢决口才改回东北入海。今本县文岩渠下游即此次黄河改道后的故道。

我便问了爸爸。爸爸回答:“黄河水本来是雪山水,是干净的。但到了黄土高原,沙土有的在河床里,有的被吹进去,使河水变黄。不是民间有句话说:一碗黄河水,半碗泥沙吗。’”这就是我家乡的黄河,兰州美丽的母亲河!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河决黑洋山,大河首次夺颖入淮,自决口东南行至白庙村向东入元代至元故道。达开封城北五里处分为三支。一支经陈州、项城、太和、颍上,至寿州正阳镇入淮,因分水较多,后称“大黄河”;一支向东,至徐州南入淮,因分流较少,称“小黄河”;另一支由曹州、郓城漫东平之安山,致会通河淤。

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秋,黄河南北两决,兰州的母亲河作文。北决新乡八柳树,复徙金代明昌宗故道,坏运道,合大清河入海;南决原武姚村口漫原武、阳武二邑、阳武城郭居民荡然一空,原武县治浸灌六年之久,自此河出原武南,经开封城西过开封南,由陈留、杞县、睢亳之涡口,至淮远界入淮。原武城始在河北,黄河基本流入今河道,只是主流紧靠北大堤,原阳全县始在河北。

明天顺六年(1462年),马营河口闭塞,“河自武陟徙入原武,而获嘉之流塞”(乾隆《怀庆府志》),黄河在武陟折向东北流的历史彻底结束。黄河进入现行河道,黄河南趋,获嘉黄河流绝。

明末清初,黄河在今北堤以南行,逐步南迁。清道光间,由王屋村向北分流,几乎牵动全河,涮塌堤身。时有东河总督栗毓美沿堤创筑砖坝挑溜外移,水复南归。咸丰五年(1855年),母亲河的故事50字,河又自兰阳铜瓦厢(今河南兰考附近)决口改道,向东北入海,大堤以南遂形成高滩,河不复上岸。

母亲河小学作文1 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可以说,只要是中国人,就没有不知到黄河的。这条奔腾不息的河流,用它甘甜的乳汁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 从旧石器时代起。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您是那样的气势磅礴,您是那样的宏伟壮观,您是亿万华夏儿女力量的源泉!您流经全国九个省市,滋润着祖国富饶的大地,养育千秋万代的炎黄子孙。可是,近年来您清辙的河水已经浑浊。

民国27年(1938年),国民党为防御日军西进,扒决花园口堤防,大河夺溜,分注贾鲁、涡河入淮。原向东北之河道分水不及十分之一二。民国 36年(1947年)堵复决口,黄河才回归北道,自山东垦利县入海,至今无变。

这一时期是河道多变时期,据史料记载,自五代后晋开运元年河决原武,至清末的近千年间,黄河在原阳境内泛决达67次之多,给原阳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时至新中国成立之后,原阳境内的黄河大堤仍是千疮百孔,随时都有河患的威胁,风沙、旱涝、盐碱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冬春白茫茫,夏秋水汪汪。遍地蛤蟆叫,潮碱不打粮”是当时原阳县的真实写照。干旱少雨时节,黄河虽近在咫尺,但原阳境内的高滩和背河洼地,却根本用不上黄河水灌溉。而到了汛期,无边水患漫野而来,原阳黄河滩区到处是一片汪洋,人们只能对着黄河望洋兴叹。虽与古城开封、省会郑州一河之隔,由于黄河天堑的阻隔,原阳与郑州只有“黄河大桥之母”的平汉铁路郑州黄河大桥相通,该桥定时单向放行,时至上世纪八十年代,原阳人去一趟郑州有时排一天队也过不去,这一时期的原阳用“穷乡僻壤”来形容实不为过。

三、今之黄河

今之原阳县境内的黄河,西出郑州市北郊邙山,东行5公里,在桥北乡小刘庄、盐店庄村南入原阳县境,沿县境南陲蜿蜒东行60公里,与母亲河结缘的美好手抄报,历桥北、韩董庄、蒋庄、官厂、靳堂、大宾、陡门 7个乡镇,至陡门乡三教堂村南而入封丘。

建国后,历届原阳县委、县政府都把黄河安澜当做头等大事,带领全县人民治理河患,分别于1951年、1955年、1976年三次对黄河大堤进行加高培厚,并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分别对黄河大堤实施了前戗修筑和淤背加固。

如今原阳境内的黄河大堤,堤顶宽度10米,临河地面高出背河地面1.14米—6.86米。按海拔高度计算,堤顶高于新乡市地面23.5米,高于原阳县城地面16米。“金堤御患历峥嵘,海晏河清颂太平。绿色长廊今又是,蜿蜒壮美画屏中(本人诗)”。蜿蜒长堤,已构筑起一道不可逾越的天然屏障,成为横跨中原城市群东西方向的生态涵养带。

关于母亲河作文600字1 黄河,是中华民族成长的摇篮,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在我眼中是这样的。 波澜壮阔,气势磅礴。 黄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平方公里,是中国第二长河。它如一条巨龙横卧在中原大地。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黄河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的建成投用和作用的发挥,千年害河变害为利,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原阳广袤的黄河滩成为良田沃土和天然的大牧场,今之原阳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原大粮仓,是享誉华夏的“中国第一米”的原产地。

1986年,郑州黄河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从此,天堑变通途,原阳告别了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桎梏,与郑州这个中原大都市紧密连在了一起。如今,原阳与郑州一河之隔、五桥相连。京港澳高速、郑焦晋高速、107国道三条国道和六条省道,在原阳境内形成了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居九州之中,坐中原腹地的原阳县,处在了以郑州为中心、东连开封、西接洛阳、北通新乡、南达许昌的大“十”字形核心区重要位置,成为加速郑新一体化的桥梁和纽带。从原阳驾车,20分钟可达郑东新区,30分钟可达新郑国际机场。

便捷的交通区位优势,郑新融合的加速发展,为原阳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原阳,“区位交通、生态农业、黄河文化”三大优势越来越凸显,“郑新一体化发展中心区、新乡沿黄经济带核心区、中原城市群最具魅力都市生态农业示范区”“三区”建设如火如荼,原阳正以其独具的魅力,把前所未有的美景展示于世人面前。

原阳“新八景”赞曰:金堤长廊,天然屏障;滩涂牧场,广袤无疆;卧波长桥,彩虹飞架;坝上酒肆,大河风光;湖泊柳岸,泛舟逐浪;槐林氧吧,生态涵养;桃源农家,把酒桑麻;黄金米带,魅力稻乡。

当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已被列入重大国家战略。抓住这一重大战略机遇,原阳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充分利用黄河资源优势,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原阳已成为黄河岸边一颗璀璨的明珠,一幅更新更美的原阳发展蓝图展现在世人面前。不久的将来,原阳必将成为当之无愧的“宜居、宜业、宜游”之城,成为名副其实的“离城最近、离尘最远”之城,成为都市人首选的旅游目的地之城!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