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全书梗概
200字的毕业感言作文优秀版 岁月匆匆,花开花落。小学六年级的学习生活瞬间就要了。即将离开母校,即将离开老师,即将离开同学,我心中充满留恋之情。忘不了,美丽的母校。在您的怀抱里,从无知变得懂事,从幼稚变得成熟。
这部分一定要突出一个“简”字,决不能大段大段地叙述所读书、文的具体内容,而是要简述与感想有直接关系的部分,略去与感想无关的东西。(2)亮明基本观点。选择感受最深的一点,用一个简洁的句子明确表述出来。
这本书是吴军老师进阶三部曲的第二本全书,由吴老师给自己两位女儿写的家书构成,共分为六章,四十封信,以答疑解惑,处事入世,未来发展为基,从而整合了本书——《态度》,上一本《见识》,向我们阐释了见识,对于个人的重要性,然而一个人光有见识是不行的,还要拥有良好的态度,端正了态度,并将它融入我们的生活,我们做起事来才会得心应手,见识也就拥有了更大的施展余地。
二、佳句欣赏
家务劳动感想200字作文篇一:家务劳动 星期六中午,我吃完饭后,我觉得没意思,所以我决定把书房打扫干净。我看到了书房里乱七八糟的,到处都是书。首先我把书柜里面的书都拿了出来。
谈谈自觉的感想 在这短短的四天集体生活里,让我学会了、懂得了许多道理。先说说站军姿吧。站军姿,顾名思义,就是按照军人的姿势来站着。站时,要抬头挺胸,在烈日当空的情况下,还要保持纹丝不动。
人们常说,劳动是伟大的,是光荣的,没有劳动就没有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也就是说,只要是劳动,不论是什么劳动,都是光荣伟大的。我才上初一,学习是一个学生的主要目标,自然,除了偶尔在家中做一点少量的家务。
(1)、决定一个人命运的第一个因素,掌握在每个人的手里,他是一个人,小的时候不知不觉确定下来的,我经常和国内的一个朋友说,看一个人在小时候挨了一巴掌后的反应,就能知道他的命运,概括起来,所有人对于挨了一巴掌的反应,无非三种,一巴掌扇回去;第二种,认命,捂着脸走开;第三种,冷静分析,也许是我们真该被扇,那就接受教训,也许对方真的就是个混蛋,我们或许该叫警察,或者叫他的家长、老板来管他,当然也可能有人日后找机会整治他,让他记住教训。
而是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迎接每一个黎明的到来。进入社会的我们,总想在一个大舞台上施展才华,总想在高高的写字楼里,过上别人羡慕的生活,然而往往还未展翅高飞,就被社会的现实折断了理想的翅膀。四处碰壁之后。
赏析:首先,我想由此扯一个题外话进来,就是不要将自己的愚蠢、怯懦,美化成智慧,有远见,善忍耐。韩信可以忍耐胯下之辱,后来被世人评为“国士无双”,而倘若换成自己,可能就是迫于形式,害怕、怯弱,迫不得已而为之,因此,不要看到有表面的相似性后,就认为自己的举措是明智的,是对的,没有真才实学,远大目标,合理规划的蠢才,是反抗还是受辱,结果都会是一样的。
儿时的我,在“锄禾日当午,汗滴何下土”的诗歌声中长大,每次端起书,看着那毫无生命的方块字,我总是大喊没意思。读书是我最头疼的事了。渐渐长大了,我感到了知识的缺乏,每次作文,我都不知从何说起。
之后,谈回正题,我们老一辈间常讲这样一句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很有道理,英国神经学方向卡斯比教授在1980至2003年为期23年,对一千名幼儿进行性格分析、分类,结果表明,很多人即使到了26岁,其性格与三岁时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因此,三岁看大不无道理,而七岁时,在父母、亲人、幼儿园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基本形成了我们的学习与生活习惯。性格与习惯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异常重要的,我们的处世方式,适合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所能达到的层次等等,都与这两点息息相关,而吴老师从更小的一点切入,我们的处事方式,是意气用事,还是畏畏缩缩,抑或是能够冷静下来,理性思考,再做决断。这让我联想到了,我格外喜欢的大诗人,苏轼的《留侯论》中所讲:“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与吴老师讲的甚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同的处理方式,对应着不同的性格与思维方式,更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层次差别,因此,足以见得这个人,日后是否会成大气候,有所成就。此外,我还能感觉到吴老师想强调理性思考,对于人的重要性,将问题从多种角度分析,切分成小的问题块儿,用逻辑推导,辩证看待,思考对策、解决措施。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接近这件事的缘由,更好的处理这件事,以及更重要的提升、改进自身,避免下次再犯,我们才能有所提升,从中吸取经验教训,而不是白白挨打,浪费时间。
(2)、人和人之间的差距,能力和能力的差距是数量级的差别,而不是通常人们想象的差一点点。
赏析: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0.99的365次方与1.01的365次方的差别,这是令人咋舌的,现实生活中亦是如此,俄罗斯互联网领域巨头打开办公室窗户,一手持香槟,一手大把大把挥洒卢布,而楼下仍有着连生计维持都困难的民众争先恐后。有种机制被吴老师称为节奏,可以算是正、逆向循环,良性循环,越走越顺、越强,恶性循环,愈走愈艰、愈弱,时间越长,差距越明显,因此,节奏很重要,把握住人生的节奏,才能拥有更好的未来。
(3)、在论文中,凡是别人的数据和观点都要写明出处,对于任何在做科研和写论文过程中给予了帮助的人都要鸣谢。
赏析:能够支持我们走到今天的极少部分是靠自己来的,绝大部分是别人替你完成的。所学知识,是前人给的,所穿所食,受之父母,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所离不开的就是互帮互助,互利互惠,正所谓,独木难成林,因此,向他人报恩,是我们通向成功所必须的品质,又所谓,“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说明人与人都是相互的,别人就是你自己的一面镜子,对他笑,他对你笑,对他发火,他也对你发火。
写作思路:主要写出在成长的过程中你有什么感悟。正文:成长就是一首歌,一首简单而又曲折的歌,有动有静,有乐有悲,有“长风破浪会有时”的雄壮,有“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愁思,也有“采菊东篱下。
1、深刻领会原文的精神本质,就把自己的感想激发出来。读懂原文,写出真正有价值的感想出来。2、要挑选自己感触最深的东西去写 这是写好读书心得的重点。看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感触可能会有很多,如果不加以筛选全部写上。
三、自身感悟
吴老师的这本态度,其实不光是写给自己两位女儿的,他同样可以写给那些不知如何开导孩子的家长,处于迷茫期的青少年们,等等,他们在这本书中或多或少都能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对于我,更不用说,都可以用醍醐灌顶,发人深省来形容了。
在我看来,吴老师是一个教育有方,温暖和善的智者,能够将自己的两位千金双双送入世界一流学府,就可见一斑,但这太表面,我们来聊聊更深层次的。
首先,吴老师给女儿们写信时,从不会讲,我要求你们要怎么做,用这种强制命令的语气去讲话,而是用讲道理,分析式的方式去引导,虽然吴老师提的都是些建议,但从信的最后反馈来看,都被自己的女儿们虚心接受了,而且还卓有成效,在我眼中,这种方式比强制要求要强上不少,因为这种方式下的行动,执行者的内心是认可的,持续效果上会更加长久,而强制的便不得而知了,所以,吴老师的方式更胜一筹。很多时候是否用心一目了然,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会强调时间的长短,因为在人们眼中,投入的时间成本越大,耗费的精力与产出的质量、数量也应相对较高,其实,一般情况来说,也的确如此,所以相比于说,“女儿,你不能老是玩电脑游戏。”与先分析我们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沉迷会有什么样的危害,后推荐利用这些时间,我们可以干些其他什么更有意义的事情,大家看,哪个更能看到真心、用心,结果一目了然,孩子亦然,由此可见,一方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是极为重要的,父母是真正用心,还是随口说说,作用效果对同一件事就会显现出天差地别的区别,而能否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又是看是否为合格家长,一个重要考量的指标,如果自身都抽烟喝酒,打麻将到天亮,对自己的孩子说要,“注意身体健康,早睡早起。”自己都做不到,那如何建立起自己的公信力,让自己的孩子信服呢?大道理谁都会讲,但关键是谁在讲这些话。此外,孩子是懂道理的,分析的透彻,讲的清楚,给的出富有建设性的实际、有效方案的,真心对对方好的,我还未见过有多少人,还会一意孤行,咬死不放的。
其次,在社会生活中,对于我们来说格外重要的一个能力,便是识人,特别是防小人。吴老师总结了三条,第一,善良的人,会从你的最大利益上对你好,而小人因为有自己非常自私的目的,他们利用你的一个(或几个弱点),让你获得一些局部的小利益,但是从长远来讲,却会损害你最大,最根本的利益。第二,看待一个人,不要只看他对你如何,还要看他对待周围的人如何。一个就算真只对你温柔,而对其他人都凶恶的人,亦是不太值得接触的。第三,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处在什么样的圈子,很大程度就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吴老师在上一本书就有提到过,讲到我们这一辈子会遇见许建议是,如果遇到一个差劲的人,要及时止损,别给他第二次机会。这对我们的人生很重要,因为我们每天都在与人接触,并且总是能认识到新的人,所以识人变尤为重要。
学习感悟 学习就像一个无望无际的海洋,那样宽广,那样伟大,我们就像一艘小船,在这迷茫的大海中,寻找着彼岸,而上天对它的考验将是无数次可怕的暴风雨,小船只有两种选择一:在困难面前退缩,在浩瀚的大海中挣扎。
最后,也是本书的最后,吴老师给女儿突破瓶颈的建议就是,去尝试更多新鲜事物,跳出定制思维。世界上永远有很多,我们觉得无能为力的事情,有些是注定的,或者运气不好,我们能做的事情比较少,有时出问题没事,但如果一再发生,就说明我们做事情的方法,可能有问题,需要跳出原有的固定思维,寻找更好的方式。由于我们生活、学习、工作所限,等等的原因,我们可能每天都要重复一些具有很大类似型的工作,并且习惯性地在某些固定时间出现在相同的地点或位置,因此,我们常常会用已有,已定形的手段、方式去解决我们所面对的种种问题,而当我们遇到难关时,就容易停滞不前,其很大原因就是我们陷入了定势思维的怪圈,想法切入点单一,处理方式、流程固定化,而即使是稍作修改,大体不改,遇到不适合你的定式方案的问题,则在你面前会变得十分棘手,因此,我们平常就该拓展自己的视野,日常生活即使枯燥,也要为自己找些新鲜感,比如,刻意多结交各领域,不同性格的新朋友,多多沟通交流,换条路去教室,有机会就到一个陌生的地方看看走走,等等,就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定式思维的怪圈。
做结部分,我仍想借用吴军老师结尾引用的前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话:“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其实不光教育,其他亦然,最终都要落到触及心灵,我们才可能真正达到效果。
剩余的部分,希望读者能够亲自捧起这本书,从而摆出“进击”的态度,凭借已有的见识,去赴往更大、更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