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作文如何立意,2017高考一卷语文作文

  • 高考作文
  • 2025-01-31

2020年高考各省市作文审题立意及下水文汇编

一、全国Ⅰ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齐国的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管仲带兵阻击小白,用箭射中他的衣带钩,小白装死逃脱。后来小白即位为君,史称齐桓公。鲍叔对桓公说,要想成就霸王之业,非管仲不可。于是桓公重用管仲,鲍叔甘居其下,终成一代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2017高考一卷语文作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新时期以来,国家的人才战略显得尤为重要,对于人才的重视和奖励,也是前所未有的。在一些具体领域,2017全国一卷作文立意,重视人才和争夺人才的风气也是愈演愈烈。去年南方高薪招聘人才的争议,过去各网购平台对于人才的竞争,都可以说明尊重人才、重视人才、奖励人才已经成为我国的时代新风尚。

此次试题的考查形式依然满足了任务驱动性作文的诸多要素,考题设置了特定情景:班级读书会讨论问题;明确了写作对象——对管鲍和齐桓公三人中感触最深的一个,确定了发言稿的应用文体。

虽然选材避开了抗击疫情的社会热点,但也抓住了时代脉搏,关注国家人才发展的大战略。此次作文的命题贯彻落实了立德树人的育人方向,对提高学生自觉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树立良好品德,努力成人成才具有积极作用。

1、首先,要注意形式指令——“发言稿”。“发言稿”是读书会现场的交流和沟通,因此,要注意互动,不能“自说自话”。

要求:立意积极向上,叙事合理。时间、地点、人物、叙事人称自定。有细节、有描写。北京2017年作文题目1.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力量需要纽带汇集。当今时代。

2、其次,要注意内容指令——“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感触最深”,其实就是这三个人都让人感触深刻,但是,相比其他两位,第三个让人印象最深。因此,写作的时候,要进行比较。通过比较权衡,最终得出“印象最深”者到底是谁。

3、最后:本题适合采用议论文形式,注意发言稿的文体特点,观点要鲜明,要中心明确,重点突出,条理清楚。要求语言简洁明快。发言要直接面向班级同学,所以,发言稿的语言一定要简洁明快,尽量不使用啰嗦的句子,更不要使用一些深奥的词句、容易引起歧义或谐音的词语,最好运用大众语言。注意发言稿的写作格式,题目、称呼、问候语、结束语等。

注意了以上事项,就可以从多个角度,开展立意:

第一种立意:对管仲感触最深。

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这说明,管仲有真才实学,是能够让国家兴旺发达的“真凤”。齐桓公的胸怀、鲍叔的“知人”,对齐国来说,当然重要。但是,在“硬实力”“真能力”面前,这些就没有那么重要了。因为“硬实力”“真能力”能对其他素养形成降维打击。所以,对管仲印象最深,可以抓住管仲的才华和能力做文章,强调其对齐国崛起(称霸)的重要性。

第二种立意:对鲍叔感触最深。

司马迁说:“天下不多(称赞)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鲍叔能够“知人”,而且愿意主动让贤,具备高风亮节。如果没有鲍叔,或许就没管仲的赫赫功业了,那也就可能没有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了。因此,在这组“铁三角”中,鲍叔或许不是最光鲜的一环,但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没有他,就构不成这组“铁三角”。所以,我们可以强调鲍叔“知人”“高风亮节”等品质,这种品质对齐国崛起(称霸)有重要作用。

第三种立意:对齐桓公感触最深。

立意 1、车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车来车往见证时化发展,可以结合核心价观富强这一角度,写一曲国家富强的赞歌。2、车来车往,折射出观念的变迁,蕴含着人生的哲理,可以从时下社会对“共享单车”的下反思辨谈共享理念。

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也是齐国的“火车头”。火车快不快,要靠车头带。没有车头,齐国这列火车即便有“最佳司机”管仲、“观察员”鲍叔,也一样跑不快。此外,管仲有才华,能治国,齐桓公放手让他做,知人善任,其实也是一种能力和智慧。鲍叔识别了管仲,那又是谁识别的鲍叔呢?当然是齐桓公。因此,齐桓公不仅有能力和智慧,也具备识人能力,是真正的明君。这样的一个君王,对齐国崛起(称霸)至关重要。

以上三点,可以任选一个角度,去写作。需要注意的是,最好结合“齐国崛起(称霸)”的背景去写,这样才会有更高的视野。此外,要进行比较,在权衡中得出结论。如此,才算圆满完成写作指令!

【下水作文】任人唯贤,成就伟业(作者:吴开荣)(徐徐语文坊整编)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又到读书交流时刻。读史明智,历史是一座智慧的宝库,古为今用,善莫大焉。前些日子读了“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由“小白”至“君王”的逆袭故事,为他唯才是用、任人唯贤的气度所钦佩,正应了一句老话:得人才者得天下,得人心者得人才。

古人对贤才的推崇与仰慕不乏其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刘备“三顾茅庐”得卧龙……治国人才被尊称为“国士”“国师”,孙中山亦云“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尊重人才,善用人才,是国运昌盛的秘诀之一,也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之一。齐桓公任人唯贤,以管仲为齐相,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之得所,终成霸主,在历史上留下佳话。

任人唯贤,要有识人眼光。刘备往卧龙岗三顾茅庐请孔明出山遂有“天下三分”,是得益于徐庶和司马徽识得诸葛亮是才智兼备之人;汉高祖刘邦因“萧何月下追韩信”而得到韩信辅佐,萧何善于识才是关键;同样齐桓公有鲍叔牙力荐管仲并重用之而成霸主,鲍叔牙识人眼光独到功不可没。今天,我们如何识别人才选用干部呢?光靠推荐还不行,要注重在重大斗争中经受磨砺和考验的干部,比如在防控新冠疫情期间,勇敢冲锋在一线,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就要大胆提拔重用。比如近期发生严重洪涝灾害,深入乡村基层急民所急,把人民冷暖挂在心间的干部就可火线提拔。

任人唯贤,要有纳才意识。成大事者要有“天下英才为我所用”之气魄,“英才不问出处”。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开篇提到“不拘一格用人才”: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土,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这些人身份低微,毫无背景可言,但统治者有识才之明、纳才之心,最终都做出了一番成就。齐桓公纳管仲为相,爱才之心天地可鉴。今天我们选人用人,不囿于学历、职称、辈分等条条框框,更不能以感情亲疏、利益小团伙为标准,而是以真才实学、老实本分、信仰坚定者推上去,提上来,在能人的帮助下成就自己的事业。

任人唯贤,要有包容之心。对人才不能抱有成见,要和而不同,有包容之心和惜才之怀。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拔尖人才亦食人间烟火,难免有些不足之处,或“恃才傲物”之嫌,或“血性直言”得罪人。齐桓公就有宽容之心,不但不报一箭之仇,反而委以重任,,常人匪夷所思,单这正是齐桓公英明之处、过人之度。如今各级领导干部就要善于用人,用其长,避其短,容其错,以宽容之态,认识“拔尖”者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各项事业提速增质。

同学们,这是一个人才大显身手的时代,民族复兴、科技创新、文化繁荣等需要各种人才,我们要适应时代,学好知识,争当人才,报效祖国,不负青春韶华。将来,也许你也成了领导干部,那么任人唯贤,唯才是用务必要传承,让人才成为你的左膀右臂,从而实现你更远大的目标。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二、全国Ⅱ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材料作文,我们逐句来审题:

1.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人与人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青年人的担当、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辩证思考。

2.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同气连枝,共盼春来。”……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国与国构成人类命运共同体。

3.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关键词:青年、世界、未来、演讲稿。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这样构思: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同角度出发,结合疫情下的守望相助,讲述青年担当与时代脉搏。注意演讲稿形式。

特殊文体:演讲稿

2019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题目已经出现过演讲稿文体,同时还包括写信、观后感等。作为考场作文,演讲稿可以根据材料进行发散、论述,也可联系自身的生活经历和感悟。相比议论文和记述文而言,演讲稿是平时容易被我们忽略的文体,不过其本质上与议论文没有很大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具有较强情感和感染力”的议论文。不过在以演讲稿为文体写作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 标题

演讲稿是应用类文体,其标题一般来说应当简洁明了。

2. 称呼

材料中提到:“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那么演讲稿的称呼则需要根据材料中所提及的听众身份来决定,也就是说,称呼最好是“各位代表们”。

3. 格式

演讲稿由开头、正文和结语三部分构成。

应当注意的是,演讲稿开头需要顶格写谓语,下一行空两格写问候。

【下水作文】后浪自有万钧力,携手不惧路程遥(深圳:牛程)(徐徐语文坊整编)

各国的青年朋友们:

大家好!

很荣幸能作为中国的青年代表参加这次论坛。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后浪自有万钧力,携手不惧路程遥》。

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但生活在同一个世界;我们有相异的文化风俗,却有着相同的青春。可以说,你我的发展就是社会的发展,你我的未来就是世界的未来。因此我倡议,各国青年应携手同行,助力社会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在短短十几年的成长路上,我想没有哪一年能像今年这样,让我们深刻意识到什么叫“人类命运共同体。”疫情初期,不少国家在中国最困难的时候伸出了援助之手,让这个严酷的冬日充满了人道主义的温暖。待中国疫情遏制住后,世界疫情却在加速蔓延。“岂曰无衣,与子同袍”,中国马上分享抗疫经验、派遣医疗人员、捐赠必备物资,加倍回报世界各国。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没有哪个国家可以置身事外,没有哪个人能够独善其身。“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感动了全中国的这两句诗,不正是当下最真实的写照吗?世界的联系如此紧密,,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携手同行呢?

“我与世界相遇,我自与世界相识,我自不辱使命,使我与众生相聚。”剑桥大学之所以选了苏格拉底的这句名言作校训,就是因为它是一个有志青年应有的姿态。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文明富裕的时代,就有责任让世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虽然和平和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但我们绝不能忽视前行路上的荆棘:全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局部冲突加剧。而这些问题的解决,迫切需要你我凝聚共识,戮力同心。

谁不愿意未来的世界是一片芬芳呢?中国文化称青年为“后浪”,只要每朵后浪肩并肩、手挽手,必将形成磅礴的潮流,将世界推向更美的远方。“道不远行,人无异国”。各位青年朋友,让我们携起手来吧!有彼此同行,就不怕道阻且长!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三、全国III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用眼睛看他人、看世界,却无法直接看到完整的自己。所以,在人生的旅程中,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不断绘制“自画像”来审视自我,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等重要的问题。

毕业前,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1、题目解析:

本作文题有两个关键概念,一是“镜子”,一是“自画像”,表达得非常感性、形象,这就要求考生能够“化实为虚”,理解其具体内涵,高考作文立意大汇总。“镜子”可以是自己真实的经历,也可以是听闻的事件;可以是认识的亲人师友,也可以是文艺作品或现实生活中的其他人;可以是自己取得的成绩,也可以是自己遭遇的挫折……总而言之,只要它能引导考生审视自我,任何人事物都可以入诸笔端。“自画像”本意是指艺术家为自己所绘的肖像作品,那么此处,指的是考生对自己的总体认识和自我评价。

明晰了两者,更重要的是读懂题目要求:“尝试回答‘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你可以谈谈如何全面地认识自我,明确自己高中阶段的学习目标、人生目标,树立怎样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学校请你给即将入学的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主题是‘如何为自己画好像’,与他们分享自己的感悟与思考。”这里有明确的写作要求,给高一新生写一封信,也就是作为学长与其分享自己高中生活经历的感悟与思考,这就要求考生有明确的创作意图和目的,即以自身感悟引导和激励新生。

紧扣“如何为自己画好像”这个要求,引导新生树立规划人生的意识,确定理想目标并明晰为之努力奋斗的路径,行文中不可泛泛空谈,要具体谈及方法和策略,既要体现眺望星空的胸怀气魄,还要阐述脚踏实地的奋斗历程。

题目的巧妙之处,还在于身份的转换和思考的延伸,考生是高中的毕业生,同时也是高校的新生,对高一新生袒露心声、引导其审视自我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回顾过去眺望前路的过程,考生皆有话可说。

2、写法指导:

①明确文体,注重格式。按照书信体写作的基本形式组织成文,“称呼”“问候语”“正文”“结束语”“落款”“日期”都要具备,而且,书信体作文也必须要有作文题目。

每年高考结束后,作文题目也总能引起激烈讨论。2017年高考作文说纽带怎么写?怎么立意?下面是我整理的2017高考作文说纽带题目分析及范文,欢迎阅读!【题目】纽带是能够起联系作用的人或事。人心需要纽带凝聚。

②情感真挚,温暖深刻。书信是心与心之间沟通的桥梁,与当面陈说相较,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有润物无声、情真意切的特点。真情与挚诚是书信的灵魂,但也不意味着将自己的内心真实感受和盘托出,要适度而节制,要注重体现思想性。

③精叙精议,主题明晰。书信是一种自由灵活的表达载体,可以讲述故事,可以描摹场景,可以发表议论,可以综合运用,但考场书信体不同于现实生活中的书信,切忌漫无主题、东拉西扯,要紧扣话题、不蔓不枝,精心打造反映现实生活的细节,并对此展开议论,议论时既要有的放矢,也要注重思辨。

④文白相间,语言精炼。考场书信体作文语言不能过分口语化,平直乏味,如同嚼蜡;也不可过分讲究文采,佶屈聱口,矫揉造作。应将口语和书面语结合起来,在平实自然中流露出典雅之美,显现出文化素养和语言功力。

【下水作文】点染时代丹青,绘出自我画像(四川省金堂中学校教师 张春华)(徐徐语文坊整编)

——写给高一新生的一封信

亲爱的新高一学弟学妹们:

六个名句言浅理明,贯穿其中的思想主线清晰,具有很好的亲和力,考生在理解上没有难度;而在审题立意、文体选择等方面又具有很大的开放度,便于考生发挥;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触与思考,为命题加大了空间纵深。

你们好!欢迎你们即将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入读我的母校,我是你们的师姐,今年七月是我毕业的日子,而九月就是你们入校的日子,很抱歉,我不能亲自拉着你的手为你介绍我们美丽的校园了。所以,今天,在考场上,请容许我写下这封信,以师姐的身份和你们谈谈“如何为自己画好像”。

为自己画像,就是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自己想过怎样的生活,更是考虑怎样使自己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其实,这与经典的哲学三问异曲同工,“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将到哪里去”,而回答这三问也好,为自己画像也罢,我们都应该将小我置身于时代大背景中,只有点染时代丹青,才能绘出自我画像。

怀公民意识,绘赤子之心。每一个个体离开了祖国这片大陆,不过是无根浮萍。先有“两弹元勋”邓稼先历尽艰辛,奔向新中国的怀抱,后有黄大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怀着爱国热情返回祖国,就是最好的明证。而今,当乱港分子用暴力行径企图分裂我们的祖国时,我们要勇于成为那个高唱国歌直面暴徒的李老师,要勇于成为那个在德国街头用英语、德语、中文三种语言有理有据与港独分子辩驳的班同学。我们将他们作为“镜子”,照见我们自己的模样——黄皮肤、黑眼睛,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我们自画像的内核应是那一颗守卫祖国、建设祖国,永远不变的赤子之心。

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怀攀登精神,绘奋斗姿态。进入高中,每一天都在“攀登”,高中学习的难度和强度是初中学习无法比拟的,你们或许会和我一样,2017年高考作文,刚开始会胆怯,会迷茫,请咬紧牙关,用“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态度迎难而上吧!翻越过“数理化生”四座大山,直穿“语文”的深谷地带,再到“英语”的冷僻山脉走一遭,还有“政史地”的奇崛值得一赏。当然,和珠峰测量登山队攻顶队员比起来,这些真的不算什么。至少,高中三年,在这些知识的山峰里穿梭几回,也就练就了一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本领了,而那些你写过的每一张试卷,读过的每一本书,甚至为之滴过的每一滴汗水和眼泪,都在你自画像的画纸上绘出了奋斗的姿态。

尼采曾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学弟学妹们,高中三年是人生关键的三年,你们将在此迈进成人的方阵,为自己画好像,也就是为自己的未来描绘蓝图,希望三年后,当你离开母校时,心中已经绘制好了这副自画像。

愿你们学业进步!

一位即将毕业的高三学姐

2020.7.7

四、江苏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

【写作分析】(教育部考试中心)

江苏的考卷从未让江苏的学生失望过,题目还是比全国难要难,一如既往的让人害怕,也具有一点文艺腔调。

很多学生看到作文题 ,感觉紧张!说这是一道有诗意又看不懂的江苏卷!

全国卷考的家国大事,富饶的江苏卷考的还是充满哲学意味的风花雪月。

其实这道题延续了江苏高考作文题目的一贯特点,先观点,然后阐述观点的内涵,最后给审题立意指明具体写作切入点,减低难度。

江苏卷的思路依然这么超前,广泛,深刻。这个题目贴近现实,有助于考生在人工智能化时代保持个性化的思考。

材料第一句话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意思就是同样的声音能产生共鸣,同样的气味会相互融合,即同类的事物相互感应。指志趣、意见相同的人互相响应,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第二句话人们总是关注自己喜爱的人和事,久而久之,就会被同类信息所环绕、所塑造。就是对“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8个字的内涵的具体阐述。

第三句话“智能互联网时代,这种环绕更加紧密,这种塑造更加可感。”提示互联网时代人们的“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比以前更加紧密,更加可感。考生需要注意这两个“更”字,意味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进行分析为什么互联网时代能够更加紧密,因为空间感距离感没有以前那么明显,最简单的就是互联网让“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人们联系更方便了;电话视频语音让远在天涯的人都可以变成遥远的街对面的人,可感性当然更强。

第四句话“你未来的样子,也许就开始于当下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明显降低考试难度,告诉你从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四个方面来写,行文时可以选择一个角度,也可以选择多个角度。

议论文突出“一次从心所欲的浏览,一串惺惺相惜的点赞,一回情不自禁的分享,一场突如其来的感动”,为什么就会是你未来的样子。记叙文可以在确定主题的基础上通过编写故事,运用场面描写,细节刻画来突出自己选定的主题。

【下水作文】“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作家:吴锡平)(徐徐语文坊整编)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出自2000多年前《战国策》中的话,精准地描摹了当今智能互联时代我们很多人的网络生存现状。

是的,在线上,在云端,我们正越来越多地栖居在微信群、QQ群、夸夸群等等各种各样的群组里,栖居在微博“关注”列表里、公众号订阅栏里。“因为爱,所以爱”,“趣”不同,不相为谋。我们越来越多地凭借爱好和兴趣,有选择地选择“同类项”,与趣味相近者抱团。或因信服,为“意见领袖”而赞;或因崇拜,为“爱豆”评论;或因亲情友情,为朋友圈熟人转发。

这是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图景:在无边无界、无穷无尽的互联网上,我们却正越来越乐于蛰居在信息的“茧房”中。“近”我者赞之、挺之,“远”我者无视之,甚至鄙视之。兴趣相同、气味相投,是我们共同的名片。我们把“一切皆有可能”,简省缩略为“我喜欢,我存在”。我们在这样的“茧房”里一点点形塑未来的自己、类型化的自己。

互联网生而自由,而我们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而且吊诡的是,这枷锁恰恰来自于我们自己。

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过,人不过是一根会思想的芦苇。芦苇固然脆弱无比,疾风可摧折,雨雪可压垮,但思想让人拥有无比高尚的尊严,让人屹立在天地之间、万古洪荒。回望人与自然共生的几百万年,走出茹毛饮血的蛮荒时代,走过刀耕火种的农耕文明,迎来工业社会、信息社会,进而向智能时代进发,思想是人最大的依凭。互联网时代,人依然脆弱,但思想的光芒依然夺目闪耀,引领人类文明达到了亘古未有之高度。

然而,思想的生发,在于不趋同、不盲从,在异质中掘金,在质疑中演进。同质化、圈子化,恰恰是创新、创造和思想进步的大敌,它让活力成为无源之水、失本之木。没错,兴趣是我们的通行证,但“茧房”却是我们的“舒适区”,是煮熟青蛙的那锅温水。《哈利波特》里有一句话:“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

世间万物缤纷多彩,我们也因为独一无二,而为这多彩赋魅、赋能。在越来越智能的生活里,让我们的脚步慢一些,等等我们的灵魂;让我们的心性回退一些,守住我们原初的热爱。穿行在人类社会这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里,让我们多保持一点好奇、警醒、开放和包容。

“茧房”之外,思想无界。

“茧房”之外,是你的未来。

五:全国新高考Ⅰ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国家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果断采取防控措施,全国人民紧急行动。

人们居家隔离,取消出访和聚会;娱乐、体育场所关闭;政务服务网上办理;学校开学有序推迟;公共服务场所设置安全“一米线”。防疫拉开了人们的距离。

城乡社区干部、志愿者站岗值守,防疫消杀,送菜购药,缓解燃眉之急;医学专家实时在线,科学指导,增强抗疫信心;快递员顶风冒雨,在城市乡村奔波;司机夜以继日,保障物资运输;教师坚守岗位,网上传道授业;新闻工作者深入一线,传递温情和力量。抗疫密切了人们的联系。

请综合以上材料,以“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为主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新东方优能二部语文组)(徐徐语文坊整编)

作为高考改革的尝试,和春季各种新式作文题型比起来,新全国I卷的作文题目显得中规中矩。但毕竟在正式高考中,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

本次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

总之,相较于近些年的山东高考作文题目来说,这次的新高考Ⅰ卷作文题目,在时代性方面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烈之感,而时代性如此之强的命题给考生最直接的作用便是使得人人“有话可说”,人人“有意可立”。

【下水作文】防疫“有距离”,相助心“联”心(深圳 房雪金)(徐徐语文坊整编)

今年春节期间,武汉爆发了新冠肺炎疫情。疫情蔓延速度,全国各地都处于高度的戒备之中,各地封城封镇、息交绝游,纷纷拉开防疫防控的安全距离。但与此同时,又有各行各业的无数逆行者,坚守岗位、义无反顾,筑起疫情一线的联控网。灾难虽猝不及防,但我们却同心同向,防疫“有距离”,相助心“联”心。

防疫“有距离”,这个距离是守护、是关爱。长春归国女孩因在酒店隔离,与亲人在楼上楼下,用望远镜探望;奋战一线的护士因防止交叉感染,与9 岁女儿相距5 米却不能相触,只能隔空一抱;95 后小情侣因为坚守抗疫一线而推迟婚期,时隔50 天再见也只能隔着1 厘米的玻璃深情一吻;还有家家户户自觉的闭门谢客、居家隔离;公共场所随处可见“相隔一米”的温馨提示等等。从楼上楼下、5 米、1 米、再到1 厘米,这一段段爱的距离,是有效遏制疫情扩散和蔓延的安全防线。

相助心“联”心,我们隔离病毒,不隔离爱。危难时刻,紧要关头,许许多多的力量从各行各业凝聚在了一起。24 岁的甘如意,在公共交通封闭的情况下,靠着手机导航,骑行300 多公里路途,只为回到抗议一线尽医者之责;快递小哥汪勇,提起脑袋做生命快递,志愿为医务人员运送生活物资和接送上下班;15 岁少年赵珺延,只身一人,跨越山川大海,从印尼背回1.5 万只口罩,尽数捐给医院。每一个平凡岗位上的“小人物”,都在自己的位置上守望相助,而我们彼此的内心也在相助中紧紧相连、凝聚升华。

而这种爱的距离,心“联”心的相助,也跨越了国界。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在万物互联的时代,中华民族更是深谙命运共同体的真义。当新冠肺炎疫情向全球蔓延的时候,有一种温暖叫“中国援助”——跨越千里之距,毫无保留的与世界各国分享中国成功的战“疫”经验,源源不断地捐赠抗疫物资、派遣专业的医务援助团队,一个个善举和义举就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磅礴的团结之力、道义之力,体现着大国担当,书写着人类命运紧紧相连的感人篇章。

每一场猝不及防的灾难,虽让我们伤痛,但也让我们空前团结。防疫“有距离”,这是人民的智慧与自觉,相助心“连”心,这是人民的团结与担当,这些凝聚于中华民族血液中的德性,又延伸到无穷的远方,穿越看似冰冷的政治角力和经济竞争,将一个个漂流的孤岛联结成繁荣的大陆,在“命运共同”中生死相依、荣辱与共。

六、全国新高考Ⅱ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读书还是行路,我们都会与地名不期而遇。有些地名很容易让你联想到这个地方的自然特征、风土民情、历史文化、著名人物等;有些地名会唤起你的某种记忆与情感,或许是一段难忘的故事,又或它对你有着特殊的意义。

电视台邀请你客串《中华地名》主持人。请以“带你走近_________”为题(补充一个地名,使题目完整),写一篇主持词。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切合身份;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柳州高级中学 梁金)(徐徐语文坊整编)

这是一道看似友好、实则不易的高考作文题。作文给出的写作提示语指向清晰明确,“读”与“行”皆可成为选择写作“地名”的触发点,而“地名”既可以和当地的自然、民俗、历史、文化、名人等联系起来切入写作以表达观点和思考,还可以从考生个人的记忆、情感、经历等与之关联的内容来叙写个人的经历和故事,可写作范围较为宽广,文体上可议可叙,考生人人有话可说。在写作要求上,题目采用了半命题作文的形式实现了开放和限制的平衡,作文审题立意没有太大难度,但要写好并不简单。

首先,半命题中“地名”的选取很有讲究,一旦地点没选好,自己的见识阅历不足以支撑成文,写作难度会陡然增加。

其次,主持词的写作形式和情境对考生来说是个新的挑战。本道作文题极为罕见地提出“切合身份”的写作指令,这是交际性写作的鲜明信号,考生务必要留意写作的情境和对象,清楚自己是在以“主持人”的身份发声,体现出对话感和现场感。没有主持经历、交际能力较弱、不善于切换身份思考问题的学生容易在这点上吃亏。

最后,部分考生可能会掉入题目的陷阱,在写作中偷换了话题和中心。部分考生可能在“走近”了“自然”“民俗”“名人”或者是“一段难忘的故事”的同时不知不觉地远离了“地名”,“地名”的核心地位被无关的内容或情节所取代,文章主旨就会游离于主题之外,有偏题之嫌。

【下水作文】带你走进深圳(深圳 黄丽智)(徐徐语文坊整编)

亲爱的观众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

欢迎收看今天的《中华地名》,我是主持人XX。首先,我想问一问电视机前在座的观众朋友,如果我们用“年轻”来形容一座城市,那么在你心中,中国的哪一座城市是“年轻担当”呢?我相信很多观众朋友都会想到1980年中国设立的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今天就让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深圳!

“年轻”是深圳最鲜明的标签,不仅这座城市很新,这儿的人口平均年龄也很年轻。但如果仅将“年轻”与一组组数据挂钩,未免过于简单粗暴。我想“年轻”是一种状态,我们赞赏年轻、向往年轻,是因为年轻意味着无限可能。在这一期节目中,我们将看到年轻的深圳迸发出的张力,看到它“急”进却不冒进,快节奏却能坚守人文底色。

我们都知道深圳是创新之都。这里孵化出闪闪发光的中国创造,有大族激光、大疆无人机……深圳的企业有决心和自信打破一切桎梏,面对技术封锁,本土企业华为自主研发了麒麟芯片、鸿蒙系统。我们明白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只是遮蔽天空的树荫,披荆斩棘的勇者不应停留在此乘凉嬉戏,而应将目光聚焦于远方和未来。深圳一直将创新作为自身发展的第一驱动力,它不仅突破了自身由“制造”向“智造”转变的难题,还为世界各地提供了一个发展的样板。

深圳作为创意梦工厂,它还有令人羡艳的执行力。“居士逢乱离,始辨英雄士”,在疫情期间,深圳在全国乃至世界率先做到全面复工复学,并提交了67天“0新增”的优秀答卷,这个纪录在今天依然保持。知名主持人董卿曾说过“人生的意义永远在于拓展,而不在于固守”,深圳创造出诸多傲人的成绩,却从未止步于此,我们看到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团队自主研发处效率更高的检测试纸,看到政府部门继续推进大数据在各项政务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我能很自豪地说:“在深圳,政策落地最快、项目推行最快、老百姓办事也最快。”

朋友,当年闭塞落后的小渔村,如今已是举世瞩目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看完这一期节目,也许你会问我,深圳还有什么值得期待的亮点?我会告诉你,没有了,是的,没有了。请不要对深圳有所期待,而应是深圳对我们有所期待,它尊重我们每个人做梦的权利,它珍视每一位奋斗者的诚实劳动,它在努力搭建好所有人的筑梦平台。我们欣赏它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是英雄与英雄之间的惺惺相惜,深圳的每一份成绩都不开每一位个体的付出,深圳期待你的走进,期待与你携手,实现个人成就与祖国梦想的共振。

在本期节目即将结束的时候,请大家为改革的先行者——深圳送上热烈的掌声!

谢谢大家!

七、北京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抄在答题卡上。

(1)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的最后一颗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整个系统由55颗卫星构成,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它们共同织成一张“天网”,可服务全球。

材料中“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当今时代,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各样的信息。其中有一条信息,或引发了你的感悟,或影响了你的生活,或令你振奋,或使你愧疚,或让你学会辨别真伪……

请以“一条信息”为题,联系现实生活,展开联想或想象,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写作分析】(微信公众号“非常向上”)(徐徐语文坊整编)

大作文第1题

第1题侧重考查论述能力、理性思考水平。试题以最新的材料,即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卫星发射成功,我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完成全球组网部署的报道为素材,选取“每一颗都有自己的功用”一句作为写作考查的切口,引发考生联系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阐述自己的看法和观点。

考生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思考、写作,例如强调“每一个”的重要:“新长征路上,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主角、都有一份责任”;抗击疫情期间,每一个人都是取得这场防控阻击战的重要一环,都具有责任和使命;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存在,自身价值只有在与他人协作配合、共同担当中才更具有意义;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都是值得尊重和保护的等。

也可反向思考,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整体性特点出发,2017年高考作文二卷,从“系统”或“结构”的角度展开阐述: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要打好阻击战、攻坚战,各个部门需要在党中央的统一指挥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个体作用,形成合力以取得胜利。每一个部门、每个家庭、每个社区、每条街道、每个区等,都要各负其责,担当自己的责任,只有把个体纳入到整体中才能发挥作用。如此,考生在完成写作的过程中,也进行了一次责任担当、个人与集体、家与国等角度的思想认识上的洗礼和教育。

大作文第2题

第2题侧重考查记叙能力、形象思维水平。试题以“一条信息”为题,引导考生通过叙事的方式,表达自己从“一条信息”中获得的感悟,受到的影响,学到的东西等内容,从而深入思考信息时代如何面对、处理每天从手机、音视频和纸面、口头等方面,纷至沓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汲取好营养,提高辨别力,传播正能量,营造健康软环境。

例如,抗击疫情期间老师的一条微信传递了温暖,小区电梯里的一张通知启发自己意识到防疫责任,一条信息化解了二人之间的误解,橱窗里宣传的科学知识,帮助人们认清了谣言等。考生可以记叙真实生活中的故事,也可以写成小小说或散文。

【下水作文】一条信息(欧国明 清远市欧国明名班主任工作室)(徐徐语文坊整编)

全级“二模”成绩出来的那天晚上,我心都碎了。总分与排名都惨不忍睹。语文成绩更是让人触目惊心,比“一模”退步了十多分,实在是意料之外。“二模”考试仿佛成了“恶魔”,给我传递的这条信息也太可怕了。向往已久的大学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晚自习刚开始,我强忍着泪水,向坐班的科任老师递交了请假条,带着“恶魔”这一条信息回家了。

关上房门的那一刻,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我的了。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坐在书桌上痛哭起来。书桌上摆放着我初中时的毕业照,同学们都笑容满面,穿红色裙子的班主任依然那么抢眼,依然那么淡定与从容。此刻,她在毕业前给我们说的话又在耳边回响:“你们永远是我的学生,我永远是你们的班主任。这是改变不了的事实,因此,你们遇到困难需要我帮助的,请给我发信息!”

我打开微信,借助文字,把 “内心的苦楚”发给了初中班主任。她回复的速度超乎我的想象,文字不多,却字字珠玑:“小东,如果想成为非常之人,就要学会吃非常之苦。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二模考试给你带来的苦楚算得了什么呢?你不如把它看成——查漏补缺的机遇,反思自我的过程,高考路上的垫脚石,人生中的一道坎。这苦楚与十二年的寒窗苦读相比,谁更苦呢?现在距离高考还有四十多天,还有1000多小时,你还有时间,你要相信自己,你一定会进步的!高考,你一定能考上理想大学,加油!”(徐徐语文坊整编)

看着老班主任的信息,我的泪水又来了。老班的用心良苦又怎么不让我感动呢?我坚定了许多,忧愁已烟消云散。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正处于青春年华的我们,这点不如意的“苦楚”算得了什么?马云说:“不吃苦,你要青春干嘛?”青春是用来奋斗的,青春最好的营养就是吃苦!能吃苦,抗挫折,不低头,定会成为高考路上最亮丽的风景线。

“小东,吃饭了。”母亲的叫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我忙打开房门。母亲看我眼睛通红,眼角有泪痕,轻声地问道:“儿呀,今天怎么啦?没事吧!你现在的班主任还给我发了一条信息——问你是否生病了,等一会儿来看你。”我忙说:“妈,我没事了,您给班主任回复一条信息,说我明天就回校上课。”

八:天津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面孔”是全球热播纪录片里充满家国情怀的杜甫,是用中医药造福人类荣获诺贝尔奖的屠呦呦,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

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明显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分析】(微信公众号“悦写世界”特级名师邹天顺)(徐徐语文坊整编)

今年的天津卷就凸显出了以下几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取材的现实性,贴近生活接地气。众所周知,今年春节以来,因为新冠肺炎的肆虐,改变了中国人很多既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然而,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2017全国一卷高考优秀作文,中国人民却又能够众志成城,全国上下同心协力,很快就把来势汹汹新冠病毒控制住了,相对于有些国家而言,这的确是个奇迹。能够创造奇迹,自然是由原因的,那就是在中华大地依然“是医务工作者厚重防护服下疲惫的笑脸,是快递小哥在寂静街巷里传送温暖的双手……也是用各种方式共同形塑‘中国面孔’的你和我”。2020 年的春天,又让世界人民看到了中国人依然还是那副骨子里的“中国面孔”。作文命题取材现实,贴近大众生活,作为天津的考生,当然都一样的亲切,一样地有话可说。(徐徐语文坊整编)

二是审题的多元化,拓宽思路立新意。这道作文试题的多元化是由两个方面决定的,一是审题时考生对“中国面孔”的不同理解,其立意也不一样;二是对“中国面孔”的思考和感悟不一样,其立意角度也自然会出现多样性。可见,天津卷作文题颇具拓宽考生写作思路的功能,这对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多元化写作很有益处。

三是写作的情境式,避免套作有真话。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的情境设置非常普遍,也是任务驱动型作文的一道亮丽风景。其优势是写作境地真实,写作任务明确,便于考生设身处地展开想象和思考,充分发挥写作水平。像其他任务驱动型作文一样,今年的天津卷作文为学生写作设置了写作严密而随和的写作情境,不仅仅是“中国面孔”在全球热播纪录片里火爆场面,而且也是“走过2020年的春天”的现场,这些都给了考生们说真话,说实话的良好环境。

四是思维的辩证性,提高认识有深度。“走过2020年的春天,你对‘中国面孔’又有什么新的思考和感悟?”的确给考生很多思辨性。“面孔”有狰狞的,有凶狠的;有和善的,又亲切的,“中国面孔”到底是一副怎么样的面孔呢?这就引发了考生们思考和辨析,认识与抉择。“中国面孔”也不可能是一副古板呆滞的面孔,也不可能是一副千篇一律的面孔。像这样能够引发考生思辨性的作文题,就不愁找不到有深度的好作文了,也不愁选拔不出优秀的人才了。

【下水作文】自信的面孔,大国的精神(作者:不鲁)(徐徐语文坊整编)

杜甫的走红,屠呦呦的获奖,医务人员的微笑,快递小哥的奔忙……走过2020年的夏天,我发现“中国面孔”真的不一样了!洋溢在人民脸上的是自信,展现在世界面前的是大国的精神!

自信是中国这个大国面孔上最美丽的一笔。国家有自信,人民才有尊严。心中有自信,脸上才会有微笑。医务人员与病毒短兵相接,每天与死神擦肩而过,拖着疲惫的身躯与病魔战斗。他们的微笑来自哪里?有奉献情怀,有乐观精神,但归根结底有伟大国家这个后盾!反观世界一些国家的医务人员,辞职者有之,罢工者有之,是他们不够敬业吗?不是,是他们没有中国这样的大国精神!中国面孔,是以作为一个大国的自信和大国的精神为底色的!这是一切自信的源泉,这是一切幸福的基础!

中国面孔更是中国人民奋发图强的精神写照!有精英劳动者的创造性贡献,也不能离开每一个平凡劳动者的血汗!疫情期间快递小哥在空荡的街头穿梭,向人们传递温暖。各行各业的普通群众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力,风雨无阻,传递着宝贵的正能量!“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今天所有平凡的劳动者都可以自信的生活,有尊严的生活。因为在这个国家,他们才是真正的主人,他们体现着自己的价值!他们可以挺起胸膛做人,他们是塑造大国面孔的真正的英雄!

中国面孔是自信的面孔,是每一个劳动者自信的面孔,也是文化自信的面孔!杜甫走红并非意外,屠呦呦因为中医药获得诺贝尔奖更是实至名归!真正的大国自信,不是像美国那样依靠强权,更不是像中东那样依靠金钱,而是依靠自己的文化!中国文化正在影响世界,世界也在主动拥抱中国文化!2020年中国与疫情交手的过程中,中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创造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早就有人断言,21世纪是中国文化的世纪。今天,中国人正以雄辩的事实证明这一点!中国文化的天道信仰、大同理想、民本主义、家国情怀、仁义精神在全球语境中可以为人类走出文明困境提供中国方案!中国文化必将在自信的大国面孔上大放光辉!(徐徐语文坊整编)

三认谁更具风采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作文体现思考、权衡与选择要求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要套作抄袭 (使用省份。

中国面孔是千千万万中国人民用奋斗的精神和伟大的理想铸就的自信面孔,有强大的国家后盾,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所以,展现的是真正的大国精神、大国气度和大国胸怀,展现的也是人民的自信、劳动的自信和文化软实力的自信!

九:上海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写作分析】(刘旭光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美学学会副会长)(徐徐语文坊整编)

今年的上海语文高考命题,体现出了近几年上海语文高考作文的一贯趋势:侧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的综合考察。

一个中学生的思维能力,体现在对材料进行分析的能力与发现问题的能力,以及回答问题的能力。在回答问题,或者对问题给出自己的回答的时候,还要求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与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有基本的认识,并且从这个高度进行立论。

材料的第一句话说明,事情的发生有其偶然性,而第二句话实际上是要求学生分析:事情的发生,是纯粹偶然性,因而是不可控的?或是它的反题——所有的偶然都有其必然性?以及它的合题——事情的发生,是必然中的偶然,即事情的发生是必然的,但事情具体在何时何地以什么形式发生,这是偶然的。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znmI8mJTas01m1m03zCRfQ?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这是要求学生有正反合的思辨的分析能力。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进而分析人对事情之发生的态度,一种是由于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而超然“顺变”,另一种是既然事物的发生有其必然性,那就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第三种是应当积极有为地为事情的发展变化准备条件,至于最终发生了,即乐观又变通地来看待。

只要分析成理,三种认识与三种态度都应当是可行的,但这种思辨的分析能力,却是相对而言比较高的要求。这种能力的训练,应当成为今后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下水作文】挽狂澜于既倒(复旦附中青浦分校语文高级教师 李新)(徐徐语文坊整编)

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这是否意味着人对事物发展进程无能为力呢?我的回答是否。

立意方面的话,主要的话题是人生旅行中的行囊,对考生而言审题没有难度,我是从这一方面写的,考生可以选择的写作方向很多、信仰之类的,人生中需要一颗诗心,但从另一个角度说。

一、主题要单 一、集中 话题作文的“话题”大都比较宽泛,可以容纳的东西比较多,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分解出许多立意,但是无论怎样变化,文章的中心都必须与“话题”的内涵相合,并且文章一旦落实到某个具体的题目上。

诚然,世上许多重要的转折是在意想不到时发生的,但是我们抱着无能为力的态度,事物永远不可能向前发展。是畏缩不前还是勇往直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历史上有无数事实证明,总有一些伟大的人物,在历史的转折关头,勇立潮头,挽狂澜于既倒,扭转了历史的方向。

真正伟大的先哲,是能够预见事物的发展方向的,甚至事物的每一个重要转折点,即是说那些重要的转折点,不是意想不到,而是早能意想得到。《左传·殽之战》记载,秦穆公听信杞子之言,执意要攻打郑国,蹇叔听闻后觉得不可,力谏秦穆公撤回命令,但秦穆公不听,还是派出孟明去攻打郑国。蹇叔见到孟明,说:“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师之入也。”蹇叔的儿子也在这只军队中,蹇叔哭着对儿子说,高考作文立意,殽山那个地方有南北两陵,你必死两陵之间,我到那里去为你收尸。蹇叔为什么这样说呢?就是他能预见这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蹇叔能预见这场战争的重要转折点,也不是蹇叔能掐会算,而是他能把握战争发展的规律。这场战争,表面是秦国对郑国发动的一场战争,实际上是秦晋争霸的一次较量。秦国越过晋国去攻打郑国,“越国以鄙远”,此乃兵之大忌,因为“劳师以袭远”,使军队疲惫,久而久之军队内部会生“悖心”,这样军心涣散;再说,采取这么大的行动,谁会不知道?不光晋国会知道,郑国也会早有防备,众志成城,随时给敌人以迎头痛击,仗打不胜还会回来,这个时候晋必在两陵之间伏击秦军,造成秦全军覆没,所以蹇叔会下那样的判断。可蹇叔人微言轻,秦穆公此时正利令智昏,“墓之木拱矣”的老臣,也只好无可奈何了。

“重要的转折”,可以是向坏的方面的转折,也可以是向好的方面的转折。社会的变革,费孝通总结出一个“时势权力”在起作用,而在这一权力中,“五百年出一个”的英雄往往起着力挽狂澜的作用,我们可以举出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等等许多伟大的人物。这方面的例子不用多举,大家都明白,我们单单关心的是现在蔓延全球的新冠肺炎,何时是个重要的转折点,何时是个拐点,在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难道没有人能预判吗?既然能够预判,我们是无能为力还是有能为力?

重要的转折点,无论是向好还是向坏,都是处在这个时代的人们的使命与担当,事物发展进程的航船,舵永远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徐徐语文坊整编)

十、浙江卷(徐徐语文坊整编)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分析】(永康一中名师万新)(徐徐语文坊整编)

这个材料作文,延续浙江卷以往风格,材料中蕴含关系型话题。材料的关键词为“人生坐标”,涉及个人“人生坐标”定位和外在期待之间的关系。从宏观上来讲,考察小我与大我关系,但是没有道德式的绑架,明确要求必须拔高,而是提供更大的思辨空间,隐形地考察考生的价值观、境界与胸怀。(徐徐语文坊整编)

材料的矛盾点就是当个人的定位与家庭、社会的期待错位时,该何去何从。而且,有个隐含条件,就是“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提醒考生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这个作文成功规避了套话作文,原来名人开会、名言荟萃的写法就不灵了,感动中国人物也不会被机械地套近来,而是让学生写一些个人风格的见解。

本题如果宽泛谈人生、人生道路,将被视为跑题;仅仅谈个人坚持自我,而不兼而谈之,属于偏题;将个人人生定位与外在要求结合加以辩证谈,方为切题。加之结构有设计,材料丰富,分析深刻,语言文从字顺,最后考生可以上升为择业观的高度,加以辩证分析,就可以向50分甚至满分进军了。

【下水作文】《直面落差,不忘初心》(尹瑞文.瑞文网)(徐徐语文坊整编)

林清玄在《为君叶叶起清风》里讲到:“白鹭立雪,愚人看鹭,聪者观雪,智者见白。”白鹭立雪,愚聪智者虽所见不同,而皆为美好。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然而这份美好常常被无情的现实折磨得千疮百孔,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由此而生。面对这一困境,我们如何自处?是选择逃离还是坚守到底?是屈从动摇还是不忘初心?答案是显然的。

泰戈尔有语“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生而为人,当直面错位,正视落差,接受现实而绝不屈从于现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落差与错位的产生缘于现实与理想的撕裂。山巅学潜泳,深潭学滑翔,知其不可也;一心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谁晓得出来的竟是蛇与鸡;我当你是块和氏璧, 哪晓得你是壁上的一滩泥;我欲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古往今来,因为不愿直面现实与理想的撕裂而导致的悲剧数不胜数。庞涓无法接受自己不如孙膑的现实,选择了铤而走险,于是死在了乱箭之下;大清王朝无法接受被蛮夷之邦凌驾其上的现实,选择了闭关锁国,于是被坚船利炮轰开了国门;乌克兰无法忍受俄罗斯对其为所欲为的愤怒,提议联合国禁止俄罗斯的一票否决权,于是提议被俄罗斯一票否决......现实是此岸,理想是彼岸,中间隔着湍急的河流,我在这一头,你在那一头。

所以,我们要学会接受,接受现实,直面错位,正视落差,只为了让自己少一点愤怒。王小波说过,人的一切痛苦,本质上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的愤怒。

直面错位,正视落差是一种智慧。海明威说过,世界上最大的勇气,是压力下的优雅。如果你知道往哪里去,全世界都会为你让步。勾践直面敌强我弱的现实,知耻后勇,卧薪尝胆,这是一种智慧;华为直面美国技术打压的现实,合从连横,推出5G,这也是一种智慧;共和国直面新冠病毒袭卷全球的现实,接受现实而不屈服于现实,不欺不瞒,全民动员,这更是一种智慧。(徐徐语文坊整编)

直面错位,正视落差也是对初心的坚守。古人云: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这份从容的心态,我称之为初心,所谓初心,就是在所有的愿望、誓言和梦想当中离自己本心最近的那颗心。有的初心,走着走着,丢失了,而有的初心,走得再远,我们依然会坚定地靠近它。《大话西游》中一句经典的台词:“以前陪我看月亮的时候,叫人家小甜甜,现在新人胜旧人了,叫人家牛夫人~。嘤嘤嘤...”这句台词貌似搞笑,却揭示了一个无奈的现实——坚守初心何其难哉!

面对现实与理想的错位,你熬得住,就出众;熬不住,则出局。愿你我在滚滚红尘中,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坚守初心,砥砺前行。

所以从局部与整体角度,小事物与大影响角度立意。角度二:从蝴蝶角度,因为人类活动影响环境,蝴蝶到适宜的环境下生长,小小的蜡烛竟然会带来这么大的影响,影响的是环境。什么样的环境呢?也许那里环境更适合吧。所以不难立意。

【试题解读】

教育部考试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国高考语文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II卷、全国III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II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试题把握时代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高考评价体系,加强关键能力考查,对接课程标准,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同向同行,助力高考综合改革平稳实施。试卷结构稳定,设计友好,总体实现了命题高水准、试题高质量的目标要求。

一、培根铸魂,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2020年语文命题紧扣时代脉搏,弘扬中国精神,引导当代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奋斗精神、增长知识见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1、贴近现实生活,厚植家国情怀

将重大的社会生活事件有机融入试题,是语文命题的应有之义,新高考Ⅰ卷作文题 “疫情中的距离与联系”选取中国抗疫行动中最具代表性的场景和特定的视角提出写作任务,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全民抗疫的切身体验,深入思考在人民生命安全面临重大威胁的关键时刻,中国所作出的回答和取得的战略成果,从中发现和阐述中国抗疫行动所显示出来的制度优势、综合国力、文化底色,意在引发学生深入思考中国青年的历史使命、责任担当、价值选择。全国Ⅲ卷实用类阅读材料《对话〈钟南山:苍生在上〉作者》、全国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等都体现出可贵的担当精神和家国情怀。

2、关注人类未来,拓展国际视野

3. 发掘文化资源,增强文化自信

论述类文本阅读中的“家庭伦理与‘孝’”(全国Ⅰ卷)、“《古文观止》”(全国Ⅲ卷)、“中国历史地理学”(新高考Ⅰ卷),语言文字运用中的 “殷墟甲骨文”(全国Ⅱ卷)、“中华文化”(全国Ⅲ卷)、“中华文明史”(江苏卷)等等,都从不同方面,反映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也生动诠释了中华民族的创造精神、奋斗精神。

此外,为全面落实“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时代要求,试题命制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理念,将美育、体育、劳动教育有机融入试卷。例如古代诗歌阅读中李白、杜甫、王勃、王昌龄、陆龟蒙、陆游、韩驹的诗,文学类阅读中海明威、沈从文、刘庆邦、葛亮、于坚、梁衡的小说和散文,语言文字运用中篆刻艺术、潍坊风筝等语料,都能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品味。越野滑雪、有氧运动等素材,传达着“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的体育意识。蒋子龙《记忆里的光》、白居易《观刈麦》等素材,则蕴含着中华民族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热爱劳动的优秀传统。通过精心设计,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以浸润的方式在语文试题中得以体现。

二、科学考查,突出语文关键能力

科学考查语文学科关键能力,既是深化高考考试内容改革的基本要求,也是高考语文命题的一贯追求。依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关键能力是指进入高等学校的学习者,在面对与学科相关的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时,必须具备的高质量地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试题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语言表达、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等六项关键能力为突破点,探索学科能力考查的科学途径。

1. 取材多样,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阅读是获取知识信息、提高认知的基本途径,关系着一个人德、才、学、识的完善和提升。在考查阅读理解、信息整理能力方面,试题重视对“读什么、如何读”的引导,提升思维能力和审美水平。以全国Ⅰ卷的文学类阅读为例,材料节选自海明威的短篇小说《越野滑雪》,小说长于对滑雪的精彩描述和主人公细微的心理描写,试题由此出发,引导学生突破传统阅读惯性,与作品对话,产生情感共鸣。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获取各类信息时拥有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甄别信息、整理信息、评估信息、利用信息成为重要的语文能力。全国Ⅰ卷实用类阅读聚焦“新基建”,引导学生从多个文本中全面获取这项政策的出台背景、基本内涵、发展前景和国际反响等相关信息,试题主动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加大了对信息整理能力的考查力度。

2. 巧设情境,聚焦语言表达和应用写作能力

应用写作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凡是个人、集体、社会生活中所需要的书面交流与表达,都可以成为应用写作的考查内容。以今年的作文试题为例,既有过去常见的应用性文体,如全国Ⅰ卷写一篇参加“历史人物评说”主题班会的发言稿,全国Ⅱ卷写一篇“携手世界,共创未来”的演讲稿,全国Ⅲ卷给高一新生写一封“如何为自己画好像”的信;也有新的应用写作形式,如新高考Ⅱ卷要求学生以《中华地名》节目主持人身份,写一篇“带你走近_________”的主持词。语言表达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语言文字运用模块重点考查语句补写、文段压缩、语病辨析、成语和标点符号的使用等,突出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有助于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如新高考Ⅰ卷第20题要求学生分析不同语言形式的表达效果,引导学生从语言环境、语体风格、逻辑重心等方面进行思考,考查学生对语言表达正误好坏的判断能力,让学生通过学习获得更强语言表达能力。又如,浙江卷的第6题给出两组宣传抗疫的图片,要求学生为图片拟出标题,并简要评价图片的创意,既给学生一个相对自由的语言发挥空间,又能考查出语言表达的概括力和精确度。(徐徐语文坊整编)

3. 深入探究,提升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

批判性思维属于高阶思维能力,要求学生在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时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审慎思考、分析推理。辩证思维是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在思维领域的鲜活表征,要求学生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试题加强了对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比如全国Ⅲ卷作文“如何为自己画好像”,通过设置充分的思辨空间,由浅入深地考查了学生对这两项能力的综合运用。首先,学生需要对试题材料进行细读辨析,挖掘其中内含的逻辑关系:认识自我的困难,如何克服这一困难,以及认识自我的意义,这三个环节构成辩证统一的整体。其次,学生还要运用辩证思维从中提炼出三对重要的辩证关系:自我作为认识的主体与客体、镜子与自画像、个体与社会。最后,写作任务将学生拉到生活实践中,一方面促使学生批判性地探究,“画好像”中“好”的标准何在、具体内涵是什么;另一方面启发学生认识到,“画好”的关键在于处理好上述三对关系。整个作文题的材料、情境和任务设置,就在“如何”的思考与“画好”的求索中,使学生体会到理论思辨与现实实践的辩证统一。上海卷作文“转折”从个体、群体和人类等角度,引导学生关注发展进程中的转折,思考人在转折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考查学生的思维品质和能力。全国II卷第15题,要求学生回答王安石《读史》诗所阐述的道理,引导学生保持批判精神,善于分辨,切忌盲从。

三、守正创新,确保改革稳步推进(徐徐语文坊整编)

2020年新高考语文命题以高考评价体系为支撑,通过精心选择材料、设计题型、完善试卷结构等,加强教考衔接,将高中课程标准要求和语文命题紧密结合,促进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落地。以素养、能力、水平为考查基点,促进教育公平,助推高考综合改革行稳致远。

1. 加强教考衔接,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

增强试题与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协同性,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2017年版)》及课程标准等文件精神,是语文考试内容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考助力新时代育人方式改革的有力举措。试题在材料选取、设答方式、作答要求等方面,与高中语文教学高度契合,情境设计注意联系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比如,新高考II卷作文题,设计了写一篇主持词的语文实践活动,直接对接课标中“当代文化参与”学习任务群;语言文字运用题对接“语言积累、梳理与探究”学习任务群,引导学生观察具体语言现象,从中发现问题并体会语言文字运用规律,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考查学生的必备知识和语言表达、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从而使教考衔接,以考促教,以考促学,实现教、学、考的有机统一。

2. 坚定改革步伐,推动新高考平稳落地

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的新高考Ⅰ卷、Ⅱ卷,坚持高考内容改革的正确方向,努力体现高考综合改革精神,既考虑到高考综合改革省份使用老教材参加新高考的实际,又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的结构模式,保证了新老高考的平稳对接,助力新高考综合改革平稳落地。

在试卷的结构上,布局更为均衡。将论述类、文学类、实用类阅读调整为现代文阅读Ⅰ(信息类阅读)和现代文阅读Ⅱ(文学类阅读),既能涵盖中学教学的阅读类型范式,又能与现实生活中的阅读对象、阅读方式对接,增强了阅读对象的丰富性,便于设计更为灵活的问题情境。

在试题设计上,增加主观题的设置,对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提出更高和更全面的要求。现代文阅读I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论证能力,文言文阅读模块中以问答题的形式考查文意理解,语言文字运用模块中以问答题的方式考查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些以主观题形式呈现的新题型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能更好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等关键能力。如全国新高考I卷信息类阅读题“历史地理学”要求学生“结合材料内容,给历史地理学下一个简要定义”,需要学生准确解读全部阅读材料,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并对材料准确理解、分析和综合,同时需要学生知道定义的要求,这符合课程标准提出的“在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促进方法、习惯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多设置主观性、开放性的题目”的要求,有利于鼓励学生发挥与创造,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

四、稳字当头,坚定学生作答信心(徐徐语文坊整编)

试卷坚持情理之中、意料之“内”的原则,便于学生发挥,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得,从而能够以平静而积极的心态作答;坚持公平原则,把考查重点放在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上,确保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的高考平稳进行。

1. 稳预期,符合学生对试题的期待

试卷结构稳定。全国Ⅰ、Ⅱ、Ⅲ卷试卷结构与2019年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新高考I卷、II卷试卷结构与新高考适应性测试一致,试题模块依次为现代文阅读I、现代文阅读II、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

考查内容与教学内容相符。全国I、II、III卷的考查内容依据上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新高考I、II卷考查内容遵照四省《2017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的要求。以名篇名句默写试题为例,全国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离骚》《琵琶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全国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荀子·劝学》《醉翁亭记》《赤壁赋》,全国III卷出自《论语·述而》《观刈麦》《阿房宫赋》,均为上一版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背诵篇目;新高考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论语·先进》《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新高考II卷考查的诗句出自《诗经·秦风·无衣》《登岳阳楼》《六国论》,均为四省《2017级普通高中语文教学指导意见》推荐的背诵篇目。

2.稳难度,利于学生正常发挥(徐徐语文坊整编)

试题从素材选取、试题设计等方面综合把控难度,使其与学生总体作答能力水平相当,让学生都能发挥出应有水平。

精选背景熟悉的材料。一是在选取试题阅读材料时,将所涉内容是否在学生熟悉的范围、学生生活中能否接触到作为重要的衡量标准。以论述类文本为例:全国I卷的材料主题是“孝”的内涵形成及历史演变,文章中提到的家庭伦理问题与每一位学生都息息相关;全国III卷的材料对《古文观止》备受读者欢迎的原因进行分析,条理清楚,而《古文观止》为广大学生所熟悉,其中有多篇选文是初高中教材必修篇目。北京卷作文“一条信息”取材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学生实际,审题难度不大,但富有思考层次。二是不回避热点话题。以写作试题为例,疫情防控、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是备考过程中普遍关注的热点,这些内容都纳入了高考作文命题的范围,学生对此不陌生。三是日常生活入题。以语言文字运用试题为例,语料话题分别是有氧运动、噪音、食物消化、电子阅读、风筝等,均取自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试题平实,有延续性。试题平易朴实,立意明显,指向清晰。以古代诗歌阅读的问答题为例,或者问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者问诗歌阐述的道理,均着眼于诗歌最突出的特点、最基础的内容。考点和题型更多体现延续性。全国I、II、III卷考点和题型与2019年保持一致,新高考I、II卷的考点和题型对标新高考适应性测试,并根据调研反馈进行了合理调整。

3. 稳情绪,照顾学生的考场心情

语文试题的命制依托于各种类型的语言文字材料,而材料、特别是文学性材料的情感取向不可避免地会对学生答题时的情绪产生一些影响。材料选择强调情感中正平和,色彩明快清新,对于学生来说,亲切友好、乐观积极。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全国I卷的《越野滑雪》讲述的是普通年轻人对运动的热爱,对生活的激情,全国II卷《书匠》刻画的是普通匠人对职业道德的坚守,全国III卷《记忆里的光》探讨的是普通劳动者对信仰的追求,新高考I卷《建水记》呈现的是普通市井生活中的诗意,新高考II卷《大师》表达的是普通家庭日常生活中体现的亲情。这些普通人的工作、生活、情感,对于广大青少年、特别是刚刚和全国人民一起经历了疫情防控的青少年来说,既是亲切的,也是弥足珍贵的。再以古代诗歌阅读为例,所选唐诗或表达对生病朋友美好的祝福,或表达对即将分离的朋友的不舍,所选宋诗探讨读书、学诗、育才的方式方法,均健康向上。

2020年高考语文命题不忘铸魂育人的考试初心,牢记为国选才的崇高使命,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关注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确保试题经得起检验,向党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答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