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是大学毕业40周年,大家商定,于10月金秋择日回母校,看看母校,看看老师。
平时同学相聚不择所在,逢十日子,应该回去。于是,10月22日浙师中文782班20余人回到金华尖峰山下。因为疫情,有些地方的同学不能出席,有些同学远在异国他乡,还有多位同学已赴天国。
40年,谁能经得起岁月这位魔术师不停地在你身上折腾,能相聚相见就是幸福。
是夜,老师关心我的作文500字,学校副校长钟依均、校友办主任周红霞老师应邀出席了在国际交流中心开元厅的晚餐会,钟副校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金中梁同学代表班级向大家致意,以老师的关爱为题写一篇作文,冯根胜同学介绍了筹备经过。
大家纷纷举杯,畅叙远别之情。有些同学几十年未见,又岂止“十年劳远别,一笑喜相逢。”此时,心情舒畅,当须有诗。是夜有吟:
《大学毕业四十周年同学聚会有作》
防疫三年常禁足,同窗卌载老相逢。
青春作伴须醇酒,白发放歌听晚钟。
好日子中知自在,轻生活里度从容。
高村秋意胜春色,八婺黄花分外浓。
饭后,金华同学已经安排了余兴节目,去参观金华近年落成的万佛塔。当年在金华求学时只知有八咏楼,不知有万佛塔。听中梁兄介绍,万佛塔原有,始建于北宋嘉佑七年(1062)至治平元年(1064)之间,九层八角砖木结构建筑,属楼阁式塔,初名叫“密印寺塔”。因塔身上半部的每块砖上雕有如来佛像,俗称“万佛塔”。直到1942年抗日战争时期,当局因担心高塔目标太大引来日本飞机轰炸金华而下令拆毁。2014年金华对东部城区开发建设中将此塔移位至婺江边而重建。现在是婺城新亮点,新地标。当然,这里面也就有我这位同学的一份心血。
到了万佛塔广场,见周边极繁华。塔身高耸,灯光熣灿,半空通明。登上高台塔基,进入塔身,一层非常宏大,金璧辉煌,雕像精美,装饰也极为考究,看得出建设者非常精心,把现代技术与古典意韵融合为一体。
初一感谢老师作文600字1 “一个老师最幸福的事就是能够培育一个让老师觉得自豪的学生。”瞅完《春雨沙沙》,这句话就始终缭绕在耳畔,电影的一幕幕在我脑海里闪功…… 电影道述了一位高校毕业的高材生——周志诚到偏僻山村执学。
晚上登塔观光者仍然很多,我们从电梯登上塔顶,顶部塔身有四面外廊,可观八婺风光。绕外廊一周,俯看婺城,四街八衢皆在灯火通明之中。
第一篇我尊敬的老师:我最尊敬的老师_600字 假如我是一棵小草,您就是大地,小草在大地上成长;假如我是一株花朵,您就是温室,花朵在温室中生长;假如我是一颗星星,您就是夜空,星星在夜空中闪烁。我敬爱的数学老师啊!一路有蜂飞蝶舞。
婺江隐约,秋风送爽,浙中古邑大放异彩。现在若易安居士重来,双溪的舴艋舟中是载愁呢,还是载笑?是晚有些酒意,学不来李白,诗是回来写的。录于下:
《与众同学共登万佛塔有寄金中梁兄》
佛塔高千尺,襟怀寄彩霓。
凌云看八婺,秋影落双溪。
烟水重苍翠,霜华满广畦。
以感恩老师为题的作文600字精选篇一 有人说,老师是天上最亮的北斗星,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有人说,老师是山间最清凉的山泉,用清香的甘露汁浇灌着我们这些小树苗;有人说,老师是茂盛的叶子。
感恩老师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篇1 时光荏苒,老师你还好吗? 老师,我想对你说:你的音容笑貌,你的举手投足,时常展现在我的眼前;你的关心,爱护,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里;你的循循善诱,谆谆教导。
无愁轻舴艋,郡佐有醍齐。
第二天上午全体同学去母校,座谈会放在数理医学院召开,周主任介绍说那是前几年新建的,位于学校的最东面。我记得那个地方原来是荒郊野外,丘陵起伏,唯有小树林与油菜花。当年从学校去金华市区,有时从山坡小道走,会从这里过,印象中还有乱坟岗,现在变成了一个花园似的校园。我们是经过了一个小湖,然后走到学院,学院楼后面有一个缓坡。这样幽雅之处的确是可以做高士书院的。
钟依均副校长、周红霞主任和人文学院的院长葛永海亲临参加了我们班的座谈会。让我们喜出望外的是教授过我们古代文学的周舸岷老师也来了,他已经88岁多8个月了。周先生能参加,已属十分不易。他身体还健朗,思维清晰。他是最后讲话的,他说教过我们主课的老师还健在的只有三人了,他说自己的心态,现在只有4个字:有寄,无求。这4个字来源于清随园老人袁枚的《偶成》 :“有寄心常静,无求味最长。儿童擒柳絮,不得也无妨。” 有寄,是还在做点事,心有所寄托;无求,做不成也无妨,不存功利之心。周老师这番话不长,这是到了禅的境,生命本来如此。老师仍在教诲我们,是在点醒我们。
这里我突然想起好像在30周年时,戴林淹老师的讲话,那时他的年龄也很大了。他说,今天你们这批同学来,我特别高兴,这是我最后一次讲话,刚才听了许多同学的介绍,大概有一半左右的人离开了教育工作,到了别的岗位去工作,都事业有成,这很好,人嘛,就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听到这话,我们纷纷给他鼓掌。
那一次他高兴了,到吃饭时,他又要发表讲话,开头又说,这是我最后一次讲话…那次聚会,他一共发表了三次讲话。可爱的戴老师!还有一次,金永汉老师问我还有没有在搞创作,我顺嘴说早洗手不干了。没有想到他在会上讲话时说,我没有想到,吕新景说自己洗手不干了。这说明,老师总是关心学生的,不管学生走多远,可能他们仍然在记挂着的。
校领导和院领导也给我们介绍了学校和学院的发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成果和学校目前的学术地位,也谈了发展的目标。校友办周主任给我们介绍了校友的情况和活动。我们也为学校的发展感到由衷的高兴,特别是听到中文专业方面的成果与在全国大学中的排位而感到兴奋。座谈会上同学们也交流了各自的情况。会后走访了老校区,大家找到当年的东大教室,东大教室还在,每个人在当年坐过的位置上坐一坐,找找4年的那份感觉,关爱同学作文600字,纷纷拍个照片留念。这么多年了,学校还是把当年那座主楼保留了下来,也保留了东大教室与西大教室,这也不易。这不仅保留了我们的记忆与情感,也保留了历史与文化。值得点赞!
午前我们赶往金华山。金华山的双龙洞很有名,当年毛主席老人家也去过双龙水电站,我们在校时当然多次去过。79年大雪,我回不了家,留校过年。大年初一,约了几个同学冒雪爬上了双龙洞。现在的金华山已经建设得很漂亮,我的同学在担任公职的最后几年组织上要他主持金华山旅游项目的建设开发。自然我们也要去看看同学辛苦工作的成果。
在鹿女湖畔的秋阳下,我们听他讲了一个优美又有点忧伤的故事。宋朝年间,金华山上有个少女,无名,人称宋女,救了一只小鹿。小鹿感恩,能帮宋女耕种,还替她上集市买东西。一次小鹿去市集归来途中,被村民捕而杀之。宋女久望鹿不归,忧伤之极。因此,附近有山名白望,有村称鹿田,这个湖就称鹿女湖。湖在金华半山,海拔600米,现在开发成了旅游胜地。 这个悽美的故事和眼前的美景也是写诗的好题目。回来写下《鹿女湖》。
秋色接天湖,湖光亲鹿女。
相依看海花,守望听山语。
婺女贡仙茶,星郎迎客旅。
故村田舍新,可作氧吧与。
下午,各位同学返家。我因有约,想去看望蒋风老师,于是留了下来。说来真巧,中餐结束,我刚从饭店的平台上下来,忽听有同学叫我,吕新景,你在哪里?快回来,蒋风老师在这里。我一听立即返回,见蒋风老师正坐在临湖平台的小餐桌前,许多同学已经围在他身边。我也忙跑过去问候。原来他也与家人上金华山来小歇。有6年多未见,又见老了些,牙也少了,老师关心我的事例作文。大家为这意外相遇特别高兴,纷纷围着蒋老师问候、合影。我问,蒋老师,你几点下山,我本来想去您家里看看您。他说三点左右回家,欢迎你来。然后我们就先行下山了。
三点半多,我和同室同学冯根胜到了蒋老师家,他也刚好到家。我们小坐,向他各自报告了一些近况,见他刚回,怕他劳累,就和他合了影准备告辞。他也叫他儿子用手机拍了我们的合影才让走。
蒋老师已经九十八岁高龄,思路清晰,记忆还很好,只是腰椎有问题,走路有些不便。学校60周年庆典活动时,我也受邀回到母校,看望过蒋老师,那次他还是很健朗,我陪他看了校史馆,走路也没有问题。作为学生看到老师健康是很欣慰的。蒋老师是我的恩师。当年刚到浙师求学,蒋老师找了我们几个学生,希望成立儿童文学兴趣小组。后来我和周晓波、谢华、盛子潮等同学共同发起成立了儿童文学兴趣小组,在蒋老师指导下开始儿童文学创作与研究,还办过油印的儿童文学刊物。79年学校开始举行十月征文评奖,我以一首儿童诗夺得一等奖。可惜我后来慢慢把创作的重点转向小说,也拿了两届一等奖,没有在儿童文学的路上走下去。心里总觉得有所愧疚。
临毕业时蒋老师希望我留校,还托另外老师带话给我,可以留在儿童文学教研室或者写作教研室。我当时正在做小说创作的大梦没有醒,所以决定回台州。最后系书记高明镜找我谈了一次话,说你一定想搞创作,我们没有办法把你分配到文艺单位去,台州有个供销学校,中专,那里教学的任务不会很重,老师的安慰作文600字,让你有时间创作。学校只能做到这样了。所以这些年来,老师照顾发烧的我作文600字,我一直感念蒋老师与系领导,感恩母校。
蒋老师在九十寿诞时,我去老师家看望过他,还请一位北京的画家画了一幅祝寿图,我自己也写了一首诗,祝老师长寿。现录于下:
在假期里,老师对学生的关心没有放假。她规定了时间,通过QQ与学生聊天。及时了解我们生活情况、学习情况,问我们作业有没有难题……老师对我们的关爱,比父母还深切。 在我生病的时候,老师更像妈妈一样照顾我,关心我。有一次,我胃痛了。
《为蒋风老师九十寿而作》
寿杖在南宫,载桃亦种松。
无蹊先独步,筚路首肤功。
春雨滋珠泽,文华出彩虹。
煌煌明晚照,婺水一恩公。
这是我写过的两首祝寿诗之一。蒋老师是我的恩师,对我的教诲与帮助也无法用一首诗去回报。我回台州工作之后,他也多次来过台州,曾经想帮助台州做点事情,因各种客观原因没有成。后来他做师大校长,师大在他任上有了一个飞跃式的发展。但是他在中国儿童文学理论方面开拓性的建树,以及对世界儿童文学的贡献更为重要,也是无人能比的。这一点毋须我这个不成器的学生多言。
第二天回来时,陈兰村老师给我发来信息,我们在微信里交流了一些情况。这次没有见到,甚为遗憾。回来之后,我就在想教过我们的老师真的只有3位健在吗?然后回忆起来,结果短短40年,竟有许多任课老师想不起名字来了,有些虽然记住了名字但音容笑貌竟是模糊。后来我就把这个想法发到同学群里,请大家共同回忆教过我们的老师,老师我感受到了你的关爱作文。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记忆。
短短40年,历史就在岁月中不断变形。所以100年以后的历史肯定是变形的历史。意大利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这除了用现代性来解释历史之外,还有记忆的问题。所以我以前就觉得,个人回忆录是靠不住的。这次经过同学群的共同回忆和讨论,我大致梳理出当年教过我们课的老师名录,但肯定会有遗漏。现录于下,请知情的同学与老师补充。
中文782班主要课程授课老师名录(1978一1982)
现代文学:戴林淹老师、金永汉老师、蒋海涛老师;
感恩老师作文1 花儿开了,会有凋谢的时候,而您脸上的花儿,却永远盛开。无论是晴空朗朗,还是刮风下雨。有给人一种别样的美感,这朵如精灵般的花,便是语文老师的微笑。 记得有一次,我忽然被您点起来回答问题。
古代文学:叶柏村老师、关非蒙老师、程学颐老师、陈耀东老师、周舸岷老师、常元敬老师;
外国文学:包老师;
以老师为话题的初三作文600字记叙文1 我们的老师,像粉笔一样,默默无闻的奉献自己,没有半句怨言,欣然的交会我们知识。 刚刚来学校,什么都不懂,听高二有一位学姐说,如果想进入女生部必须要写申请书,而且还有给老师签字。
感谢我的老师作文600字1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她像一朵梅花在讲台上绽放,散发出凌寒傲雪的清香。她瘦瘦的,高高的,一头披肩黑发,勾勒出她宁静委婉的气质。一双大大的眼睛闪烁出智慧的火花,令人难以忘却。
儿童文学:蒋风老师;
现代汉语:方文一老师、陆稼祥老师;
古代汉语:胡从曾老师、凌培老师(班主任);
写作:叶葆汉老师、蒋风老师;
文艺理论:张毓文老师、郑德明老师;
六年级感恩老师作文 篇1 老师,像辛勤的园丁。整天站在花坛前,不知疲倦地给我们这些祖国的花朵浇水浇灌,默默无闻的尽着职责。老师,你们踏实、忠诚地干你们的工作,像一位严格的审美者,毫不留情地拂去了花枝上的每一滴污迹。
逻辑学:丁松龄老师
心理学:武老师;
教育学:裘惠楞老师;
语言学:方文惠老师;
目录学:常元敬老师;
感恩老师为话题的作文600字1 “在你的成长道路上,必须得到过许多人的关爱。比如对你呵护备至的父母,谆谆教诲你的老师,给你关心和帮忙过的同学们,伙伴,还有……。就让我们在记忆中找寻那以前让你感动的事吧!”——谢谢您,老师。
政治历史:诸葛达老师(不止一个);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潘老师;
英语:魏老师、江老师、方老师、王晓华老师。
这是我们班集体的记忆。还有一些老师想不起来了,也有部分老师记住了姓,忘了名。上述老师我在毕业后大部分没有见过面,现在许多人与我们已经天人永隔,想起来唏嘘不已。但是我们应该记住他们。我相信母校也会记住他们。
那天下午,看望了蒋老师后,我和根胜去了他的小邹鲁文化促进会,小坐片刻,我想去看看八咏楼。在金华读书时,少不更事,居然没有去过。前几年也来金华,也没有去登临。这一次是一定要去了。我年轻时写儿童诗,写小说,写散文,就是没有想到过写格律诗。
退休前夕,台州有几位写格律诗有成者,并在全国少有名望的诗人硬塞给我一个诗囊,希望我参与到这个队伍中去。我被动参与,后来就慢慢喜欢上了,重新学习平仄格律。开始以为从来没有学过平仄格律,直到今年六月因人约稿为了写一篇临海发现翼龙化石的文章,我回老家寻找八十年代在临海工作时的工作日记,却找到一大包大学时听课的课堂笔记,竟然清楚地记录着平仄格律的内容,几十年下来真的忘得一干二净,全部还给了老师。这几年不断学习与实际操作,也觉得不是什么难事,奇怪央视诗词大会上那个网红教授为何就不补一下那么简单的基础知识。几年下来,诗囊也渐丰,可以出一本格律诗选集了,也就不怕见笑了。扯远了。
所以作为一个写格律诗的人不去登临一番金华的八咏楼是说不过去的。八咏楼是南朝的文坛领袖沈约在做东阳郡太守时所建,初叫玄畅楼,后改元畅楼。楼竣工后沈约常登楼会友赋诗。其中有首诗叫《登玄畅楼》,写成后,意犹未尽,于是以每句为题展开续写了八首。元畅楼也因此被后人改为八咏楼了。沈约又是“永明体”新诗的开创者之一。齐梁时的音韵学家周颙发明了平上去入四声,沈约、谢朓等根据四声,提出了写诗要符合“四声八病”要求,然后一群人努力去实践,形成了当时新诗的风格,后世称为“永明体”,它为唐朝格律诗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时近傍晚,我在苍苍暮色中怀着敬仰之心登上了八咏楼。楼建在石砌台基上,台基很高,楼体并不高,楼上亦无游人。楼分两进,前面是主楼,主楼后面还有一楼,上悬“千古风流”匾额,楼柱上的联用了李清照《题八咏楼》诗的尾联: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周,很有气势。《题八咏楼》是绝句,前两句是“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是的,1500多年来,多少骚客词人登临斯楼,这楼不高,却享尽风流。因同学在等吃饭,我们两人匆匆流览一遍,从后楼下来。匆匆来,亦匆匆别,总算了却一桩心愿。回来写下《与冯根胜兄登八咏楼》。
登临来晚步怱怱,满壁题诗一望中。
我有闲情书不得,深秋暮色入苍穹。
吕新景(吕信境),浙江临海人。1982年毕业于浙江师院中文系。中华诗词学会理事,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微视频(微电影)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写一件老师关爱你的事100字,台州诗词楹联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