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作文大全 > 作文素材

德不孤必有邻作文,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

  • 作文素材
  • 2025-01-22

你觉得好写吗?

苏轼,他一生光明磊落,在他门下弟子众多,他在"乌台诗案"后,他的弟子和朋友不离不弃 陈寅恪先生,在文革中被打倒时候,有人劝其弟子季羡林加入打倒他的队伍里。

2022年武汉中考作文题

给出一段材料,有一个快餐店,有不同类型套餐,如果你点了A套餐,就默认为你是需要帮助的人,餐馆会免费为你提供一份免费餐饮,也保护了需要帮助的人的尊严。

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

请考生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写作,自拟标题。

小编整理了2016~2021年

武汉中考作文题

考过的你可以重温下

那年的青葱年华

2021年

给出一段材料,包括毛泽东、邓小平等同志在国家决策中,从实际出发取得成功的案例,提示大到国家政策,小到个人发展,都不能脱离实际,请考生自拟题目写作。作文主题大致为:一切以实际出发。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

材料案例:中国革命生死存亡关头,毛泽东同志没有照搬俄国革命的成功经验,而是立足中国国情,确定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引领中国革命。

无论革命战争时期,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还是改革开放年代,大到民族复兴,小到个人发展,都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2020年

【原文】4.25、子曰:德不孤,必有邻。孔子曰:有道德、有理想的人并不是只有你一个。一定有与你同行的人,有你的朋友。【原文】4.26、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子游曰:君王有了不对。

阅读下面的材料,德不孤必有邻人物素材,按要求作文。

7岁的小睿在小区骑车时撞倒了一个3岁的小朋友,既没有道歉,也没有留下联系方式。妈妈了解情况后认为:小睿应该正视错误,承担过失;父母也应该担起责任,加强教育。于是他们写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寻找被撞的孩子及其家长。启事上,妈妈写下了一段文字表达歉意,表示愿意支付检查和治疗的全部费用;小睿也亲手写下了道歉的话。小睿刚上小学,有些不会写的字就用拼音代替,妈妈也没有代笔。

担当,无论年龄;担当,不分身份。事无巨细都显担当,大事难事更须担当,德不孤必有邻作文600字。

德不孤,必有邻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里仁》:“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敏于事而慎于言 孔子名言。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又《论语·里仁》。

勇于担当,才能有所作为。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或叙述生活经历,或论述其中道理,写一篇文章。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600字。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

2019年

叶嘉莹说,写一首好诗,不是为了把漂亮的诗句照搬过来,而是为了真实地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写诗是这样,规划人生也是这样。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我们知道。

要求:依据材料的整体语意立意,德不孤必有邻作文素材事例,自拟标题,体裁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是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出自《论语·里仁》,作者是春秋时期孔子。讲到这里,有一本清人的笔记,讲到有一个典故,清朝末期,贪官污吏横行。

2018年

这句话出自《论语》。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

阅读下面的材料,德不孤必有邻中考满分作文,按要求作文。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德的人有伙伴,有德的家庭有芳邻,德不孤必有邻作文支撑段,有德的国家有友邦。凡有德者,都不会孤单,他们一定会有亲近的朋友。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有德的人必有朋友作文素材。

2017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德不孤,必有邻《论语·里仁》说:“德不孤,必有邻。”孔子认为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千百年来人们就一直重视道德问题。在我国古代,汝南郡的张劭与山阳郡的范式同在京城洛阳读书。

有一条鱼,一直很想了解陆地上的事情,却因为只能在水中生活而无法实现。他与小蝌蚪交上了朋友,小蝌蚪长成青蛙后,便跳上了陆地。几周后,青蛙回到池塘,向鱼讲述了他的见闻。青蛙描述了陆地上的各种事物,鱼根据青蛙的描述进行了想象,但所想象的每一样东西都带有鱼的形状:人被想象成用鱼尾巴走路的鱼,鸟是长着翅膀的鱼,牛是头上长角的鱼……

苏轼,他一生光明磊落,在他门下弟子众多,他在"乌台诗案"后,他的弟子和朋友不离不弃陈寅恪先生,在文革中被打倒时候,有人劝其弟子季羡林加入打倒他的队伍里。

其实,人何尝不是这样?我们对新事物的认知,离不开已有的经验,又常受制于已有的经验。所以,要想真正认知新事物,就必须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经验。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2016年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人生如登山,或许因为太在意登上山顶,我们往往没有慎重选择路径就匆匆出发。于是,有人踏上大道,有人走进小路,有人奔向捷径,有人闯入险途。有的路,平坦而通畅,带给你的是安稳或者平庸;有的路,崎岖而险峻,带给你的是精彩或者伤害。选择的路合适,你会顺利登上山顶;选择的路不合适,即使登上山顶,也会遍体鳞伤。决定人生状态的不是山顶,而是你选择通向山顶的那条路。

请你根据对上述文字的理解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愿你落笔生花,圆梦今夏!

祝每位考生考出好成绩!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