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记忆作文,永远的记忆作文600字左右

  • 记忆
  • 2022-11-03

6.我的中专—吉林冶金电气化学校(1965.9-1969.12)

吉林冶金电气化学校平面图

1965年8月中旬收到吉林冶金电气化学校录取通知书,如愿以偿。新生要9月报到,我姐夫在教务处工作就问我想不想去学校田径队先锻练锻炼?我说可以。他和宋德柱老师打过招呼后,我就进了电装校田径队参加训练了,这是学校为参加9月份在北山体育场举办的全市大中专学生田径运动会而组织的田径队暑假留校训练,主教练是体育宋德柱老师,队员都是63级64级的学哥学姐们,宋老师安排我跟径赛组练,组长是63级的、64级的曹殿阁、吴吉富是练中长跑的,所以我最先认识的学哥就是殿阁兄吴吉富他们。训练队住在校园里的工字房,永远的记忆作文600字左右,宋老师每天系统训练大家,业余时间我还跟吉富兄学习打快板。大约训练了2个星期就开学了。

人的一生中,发生着很多的事,有美好的,也有痛苦的,有些会随着大脑的记忆一直伴随着人的一生.美好的事能让人回味一生。

(1)九个月的正常学习(1965.9—1966.5)

我们65级招十个班级400多人,651-658是电气化专业、659-6510是电机专业,我在659班。教学楼是新落成开始使用的,一楼是实验室、图书馆,二、三楼是教室,四楼是教研室,中间两侧各层是办公室、中间第5层是广播站、学生会。65级新生10个班级的男生分别住在教学楼前的十型房,一班一栋30几个男生一间大房,通铺上放草垫子,按学号排序人挨人把自带的行李铺上,脸盆牙具毛巾放在墙边柜子上,住的地方就算安顿好了。但十型房内无自来水无厕所,都在室外,每天用热水是安排值日生轮流到教学楼前左侧平房水房打开水,洗衣服洗漱的脏水就泼在屋外的空地里,按现在的标准讲就是很不卫生、条件很差,但这都是暂时的,教学楼后边的学生宿舍正在改造。

透过那黑黝深邃的瞳孔,我看见了她对我的鼓励与安慰,是那目光,教育了懵懂的我;是那目光,拯救了迷茫的我;是那目光,激励了沮丧的我。对,就是那目光,那是我永远的记忆。 【开篇点题。运用排比的修辞。

学生来源是全吉林省招生,吉林市本市的比例多一些,十六中就有5名进电装1班杜宝昌4班谢富德6班孟昭武9班孙振宇和我。有长春、四平、延吉、公主岭等城市学生、也有全省各县公社的农村学生。那个年代招生的城乡学生都要迁户口、粮油关系,住宿制。到了学校上学校集体户口,就有粮油副食供应了,大中专学生定量每月35斤,吉林市是每月10斤细粮(2大米8斤白面)其余粗粮(玉米面高粱等)、半斤食油还要节约2两、每月半斤猪肉。学生食堂在校外要走十来分钟,早午餐各班排队集体去食堂,晚餐自由。

每天早起床号一响洗漱后集体出操跑步后到教室上早自习,早自习后整队去食堂,8人一桌站着吃,每人一块玉米面发糕一碗粥一点咸菜,那时我们都是十六、七、八的大小伙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早上3两的发糕根本坚持不到中午,所以很多同学上第四节课时就觉得饿了心里发慌了,都盼着早点下课、但学校规定不能提前下课,所以老师们也不敢提前。只要下课铃一响立马下课、同学们快速下到楼外集合往食堂走,很多班级都是边走边整队、恐怕落后。午饭是六两定量一盆炒菜大家分。吃完后同学们都争先恐后的做好人好事帮厨、洗饭菜盆、擦桌子、扫地。那时每周6天课、星期天休息2顿饭,本市的同学大部分就回家过了。

七年级下册叙事作文:永远的记忆 那一个个场景仿佛一个个镜头,拼凑成一部使人感慨万分的连续剧——永远的记忆,不时地在我脑海中上演。 是我对它念念不忘?是我对它太刻骨铭心?是我对它已经产生感情?我想都有吧。在这校园大家庭里。

中考,我永远的记忆(一)梦想和现实面前梦,那是一个好地方,那里没有烦恼,没有忧愁,没有悲伤,没有痛苦的选择……谈及梦想,我们的脸上都是幸福的表情。记得刚进初中那段时间,空闲的时候,我们会坐在一起,幸福地趴在桌子上。

学校当时是冶金部部属四年制工科中专,招初中毕业生。我之所以没报高中选这所中专是因为想早点出来工作减轻家里经济负担、且招生简章上也写到“学生毕业后也可报考同类高等院校”不影响念大学、再加上这所学校专业比较好是为冶金系统培养电气化自动化专业人才。学校行政级别是县团级,党委书记和校长等领导干部基本是冶金部任命调来,师资队伍半数是原学校旧知识分子,半数是解放后新中国培养出来分配来的师资。1965年开学除65级的10个班新生、还有64级的10个班、63级的几个班学生。

带着甜甜的好记忆我进入了梦乡。结尾 在我的想象中,我想说的是只有我这幸福小家,才能为我遮风避雨,伴着我幸福成长。我永远爱我的家,我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用智慧把我的家建设得更加美丽、可爱。

65级各班第一件事就是健全组织,学校有共青团团委、学生会,年级有共青团总支部、班级有团支部、班委,新生的学生干部大都是班主任根据中学时学生的情况提名班里民主选举,我们659班的班主任是董文义老师,班长杨学诗、我任体育委员,董光辉、徐长印、魏双全、姚向茹、吴淑琴、韩少琴、高淑媛等任班委或团支部干部。我的同桌是张继德同学来自延边为人正直谦虚、我俩视力都有些近视不戴眼镜虽然个头比较高但还是安排坐在前排,他文学功底深厚写的作文、文章、诗歌都很有水平。班里还有很多有专长的像常德海同学对电、半导体都很钻研自己就能安装半导体收音机。

第一学期不久,班主任董老师被学校派去参加“四清工作组”半年,就由教政治的牛玉昆老师代理班主任。在牛老师的组织下班级开始给学生评定“人民助学金”,那时学生的伙食标准每月10元3角。助学金分为4个等级,根据家庭经济收入来源情况评定:家庭经济特困的享受一等补助每月就不交伙食费、四等每月享受5元补助每月要交5元3角的伙食费。家庭经济收入达到人均12元的就没有助学金。我在第一学期就没有助学金每月要交10元3角的伙食费,这段生活我永远记得作文,到了1966年2月第二学期班级调整助学金等级给我评为享受四等助学金每月5元的标准。

1965年9月开学不久,为了参加市大中专学生田径运动会,学校组织新生田径选拔赛,像我班的孙振宇长跑成绩突出、一班的刘凤全百米成绩好都被选进校田径队了,随后我们都参加了这次运动会比赛。第一学期学校还举办了篮球赛,每天中午饭后或下午自由活动时间开赛,我们班主力曾宪文、孙振宇、陈百刚、徐奉君、赵德福等打的都很主动积极、但没拿到名次,女同学的成绩打的不错、取得几场胜利。还有乒乓球团体赛徐凤君同学发挥不错,赢了几盘,我上场的对手是63级的刘秉臣学长他是校学生会体育部长乒乓球校队的我自然是败下阵来。

第一学期的课程都是基础文化课内容就是高中一年级的内容,语文数学物理政治体育。除了日常的上课学习外,班里不是团员的同学都积极要求进步靠近团组织多做好人好事,那时全国各行各业都在响应毛主席号召“向解放军学习”,“一帮一、一对红”就是一个学习内容,我和团干部高淑媛同学结成了“一帮一”对子、她给了我很多思想上的帮助,后来文革停课这些也都停止了最后也没红了。

一缕星光都闪烁着如歌的往事,每一个清晨都预示着无限的启迪。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回头望,一路上的点点滴滴,如同沙滩上的脚印,真真实实地刻在心头,时刻提醒着我:我们在成长。站在成人的门槛外。

1965年的10月学校组织65级新生去丰满发电厂进行“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的阶级教育。” 五、六十年代党和国家始终重视对工人阶级和人民大众进行阶级教育的。195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明确规定,把阶级教育作为向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阶级教育使学生树立无产阶级的立场和观点,提高无产阶级觉悟的教育,是德育的内容之一。通过阶级教育了解中国劳动人民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剥削压迫下的悲惨生活,以及为什么要起来革命的道理;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教育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制度,使学生学会在观察和处理问题时,能正确地运用阶级分析的方法,分清敌我,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培养学生憎恨人民的敌人的情感,和敢于同敌人作斗争的精神。

一脸敦煌梦,一丝愁苦情。永远的苦痛,永远的记忆。

那么你的生命之树上就会结出丰硕的果实。生活可能使你疲惫不堪,但当你遇到那使你感动的目光时,千万要把它珍藏在你的记忆中。将来有一天当你重新回味它时,你会拥有无尽的喜悦,因为那目光令人感动。

记得那天从学校集合出发到江北火车站乘火车,这一路各班都列队整齐边走边唱歌我是体委带队边走边喊口号1-2-1、1-2-3-4、隔一会就起一个歌《学习雷锋》预备唱;《我是一个兵》预备唱,有时队伍停下来,我们就相互拉歌“6510来一个、不唱不对”,逼得6510也唱起来……。这个排队走路唱歌(进行速度的歌)是电校的传统是向解放军学习来的,歌声嘹亮步伐整齐显示一个班级的精神风貌,前女友家乡永远的记忆,每天从教学楼走到食堂都是这样排队唱歌。火车经龙潭山站最后到达丰满站下车,壮观的丰满发电厂大坝就屹立在松花江上,大坝的上面是因丰满水电站大坝截流而形成的湖泊叫松花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国主义想要长期霸占我国东北领土,永远的记忆之血战黎明前作文,为了达成这一目的,日本人决定在丰满修建一座松花江水力发电站,丰满水电站于1937年4月开工兴建,大坝修建于两山峡谷之间,大坝很高,水下是发电机组,为吉林市和东北其他地方输送源源不断的电力。日本人当然不会自己去干,他们只是设计者和指挥者,真正参与劳动的,是数以十万计的中国劳工。自从1937年始修建丰满大坝,到1942年建成开始发电,由于劳工的劳动条件和生活环境极其恶劣,加之日本法西斯的残暴统治,病死、饿死、冻死、累死和被各种惨无人道的刑法折磨、迫害致死的劳工,全部被扔到孟家东山沟壑里(位于大堤的正北方距江东岸约四百米处有3条长100多米、宽约6米、深为4米左右的天然沟壑),这些劳工大部分是日伪1937年至1941年从关内各地(以山东、河北两省居多)招、抓、骗来的青壮年,总数约有11万人,于是就形成了骇人听闻的“丰满万人坑”。

1963年,丰满发电厂在&34;修建了简易的尸骨陈列厅,1964年建立了劳工纪念碑,【丰满万人坑遗址】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罪证。今天在这里同学们都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教育课,看着一具具受伤的尸骨、听着讲解员泣不成声的解说,同学们的心情格外沉重,讲解员讲到:“当时的技术条件十分落后、机械化普及率还很低下,工程之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为了获得充足的劳动力,日本关东军到处抓壮丁,通过谎报做工地点、编造优厚待遇、以“吃好住好大工价,三年期满免费送回家”为诱饵,从华北、东北地区骗招大量劳动力。劳工们一旦来到丰满,一条腿就算踏入了鬼门关,永远的记忆之。为了防止劳工逃跑,日本人在松花江北设下了层层铁丝网,外有丰满警察署武装警察站岗把守,内有监工、大小把头负责盯梢。劳工们每天要工作10多个小时,稍有怠慢,就会遭拳打脚踢。他们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由于居住条件极其恶劣,瘟疫横行,壮者逐渐孱弱,弱者奄奄一息,永远的记忆普通话。曾经有两个工棚的劳工染上了肠道病,为了防止疾病扩散,日本人竟然在工棚外浇上汽油,活活烧死了400多名劳工。有统计数据显示,被打死、病死、累死、饿死、冻死、事故死亡和被镇压死亡的劳工总人数至少在6500人以上,惨死的劳工尸体被扔在丰满江东的万人坑里。劳工们就是这样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日本人所说的“东亚第一”水电工程。1938 年 4 月,“江堤工场大暴动事件”发生,900 多名劳工不堪凌辱,和日本监工菊地发生冲突,菊地受重伤,三分之二监工被打。此次事件后,劳工的反抗运动此起彼伏,从未停止。”

【丰满万人坑】是日本侵华的证物,它时刻警示我们要爱国、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勿忘国耻,铭记历史”,对于侵占我国领土、掠夺我国财物、屠杀我国人民的日本侵华行为,我们应该永远铭记于心。这次【丰满万人坑】的阶级教育课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爱国情怀和阶级斗争观念。

1965年11月上海《文化报》发表姚文元的《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揭开了“文化大革命”的序幕,成为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永远的记忆原文。学校每天安排有听广播时间,每个班级连有线广播喇叭、教学楼外还安装了高音扩音喇叭,平时早起放起床号、上午课间操时间放广播体操、中午播放校内新闻等,校广播站负责转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收听国内要闻、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大活动、中央的大政方针、中央各部委的工作思路、部署、全国各大报纸的重要文章等,永远的回忆。那时的听广播也是关心国家大事、了解国内外形势的一个途径,另外学校还给每班订阅一份报纸、校阅览室还有全国各种报刊杂志供大家浏览阅读。

1966年1、2月寒假对于65级新生来说这半年离开家庭来吉林求学除了有点吃不饱就是太想家了,所以一放假就都赶紧回家和亲人们团聚去了。

我是九六班的人,我们,一个个美丽的花季 瞬间绽放,我们,就这样 悄悄地,走进别人的心中,成为不败的记忆,曾经,我很感动,现在,我在回忆!九六,让我们相识 九六,让我们相亲 九六,是我们的家 昔日。

转眼到了1966年3月第二学期,班主任董老师也回校了、我班举行民主选举新的班委会,班长杨学诗连任、我这次改任文娱委员了、曾宪文任体育委员。上学期的课程继续外新开了门专业基础课-机械制图。春天来临记得我班集体做好人好事是利用中午时间擦2-3楼中间楼梯北面的窗户,东北的冬天要用纸条封窗缝防止寒风吹进室内保持室内温度、一冬都不能打开窗户,春天要撕开纸条清洁窗户,我们干的正起劲时,党委书记赵喜生上班路过也和我们一起擦起来,很快在赵书记的带领下我们圆满完成任务、高高兴兴去上课了。

不行!我得抓紧时间把这些记忆找回来…当然,或许我以后还会来这里,但某些情景可能再也不能重现了。因此,我真的舍不得这许多美好的记忆呀!我知道中国有一句老话:"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可我很想很想把我的记忆永远的留住。

每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经常播放批判文章、继65年姚文元的那篇评海瑞罢官的文章发表,66年3月开展《三家村札记》和《燕山夜话》进行批判。

1966年5月16日中央广播电台广播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制定的中共中央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五一六通知”要求“高举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批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立场,彻底批判学术界、教育界、新闻界、文艺界、出版界的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五·一六通知》发布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开始,之前除正常上课外,学校也紧跟形势开展大批判主要是通过黑板报写批判文章在广播里念。

上视频为2017年65级老同学在海南聚会重温学生时期排队唱歌走向食堂的情景。

【丰满万人坑】是进行阶级教育的地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