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宝利老师针对2017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题相似类型题的分析,已经于《语文报》高考版2018年第10期发表。
2017年高考全国2卷满分作文例文1做人要有格局经常听人讲怎样做人,听到很多真知灼见,其中有一句“做人要有格局”,让我印象深刻。格局是什么?我理解,格局就是眼光、气度和胸怀。央视不是有一句广告词吗:“心有多大。
审题与所长的结合
——细咂立意的建构
作文题目
1. 六句古诗词都是哲理类诗句,写作时把道理分析出来有助于拿高分,古诗词基础好更有利。2. 作文鼓励考生从旁观者角度分析材料,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时刻关注身边大大小小的事情,平时应多关注新闻。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①夸父与日逐走,道渴而死。——《山海经》
②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孟子》
一·2017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老外眼中的中国关键词。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
③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④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论语》
⑤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
中国古代有很多大家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关于他们为人处事的言论事迹或多或少地影响着子孙后代。你读了上面几句话,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抄袭;不少于800字,2017高考作文全国二卷满分作文。
2017年全国卷高考作文篇1 社会总是会慷慨地给予孩童一份特别的关爱,这关爱中又无疑杂着些许歆羡:看那些孩子,比起翁妪,甚至比起我们,他们有明亮的眼,有光洁的皮肤,更有纯粹的心灵。单纯、柔软、好奇并敬畏着世界。
思路对比
这个作文题类似于2017年高考全国卷Ⅰ、Ⅱ的题,都是从几个貌似毫无关系的信息中选择两三个来立意命题。组合的方式有很多种,重点是如何在写作中有效地做到把其中的两句所蕴含的思想或者内涵有机结合在一个立意中。
2017全国Ⅱ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试题材料由精心选择的六个中华名句组成,试题命制充分发挥作文的积极导向功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导学生自觉继承、转化优秀文化传统。
首先对五句话进行分析,发现其中的联系。第一句,写夸父和太阳赛跑,在半路上因为口渴而死。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夸父是一个勇敢、执着有追求的英雄形象。本句侧重有理想、有牺牲精神。第二句,意为如果自我反省之后能够理直气壮,无愧于良心道理,即使是千军万马,2019年高考作文卷二范文,我也勇往直前,决不退缩!其中有一种豪迈勇敢、大无畏的精神。第三句,写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着自己。反映了王维一种归隐的闲适情怀。第四句出自《论语》,2017年高考作文全国二卷,写的是守石门的人对子路评价孔子,说他是一个明明知道做不到还要去做的人。表现孔子的执著。第五句话出自《归去来兮辞》,写他认为自己进入仕途是迷途,而归隐是正确的。表现陶渊明面对黑暗现实选择归隐的态度。
201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作文评析及优秀作文24篇一、全国II卷作文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③何须浅碧深红色。
从其中的内涵可以判断出三种基本组合(立意):隐逸之苦乐、出仕之苦乐、面对现实问题如何选择自处之道。因其本身的文化含义厚重,所以考生选择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自身所长。
全国二卷语文作文范文:《悠悠文墨贯古今》《周易》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文化亦然。充满变数的时代中,如何护佑传统文化之根?自强不息、与时俱进、重拾自信,方能使悠悠文墨,贯穿古今。变数之中。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是李清照的一句词,也不愧是李清照的词,写出了李清照的独特心性和不俗气质。何必去寻求和别人一样浮华艳丽的外表,没有脂粉钗裙。
例文片段展示
一、晋代诗人陶渊明经历了仕途的尔虞我诈,难有建树,三思之后,选择寄情山水,向往田园,保持人格的独立,追求精神上淡泊宁静,于是乎“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2017高考二卷作文例文,归去来!“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成为后世之士人的精神堡垒。陶渊明虽然死了,但达到了老子所说的“死而不亡者寿”。他,与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寿!(文中对陶渊明的解读明确,肯定其人格独立、精神清洁。之后结合王维来写隐居生活的闲适与高雅。不过立意上没有创意,思想上不够深入,所以还难以得满分。)
二、“知其不可而为之”是生命的一种境界,体现了一种义无返顾的殉道精神。它昭示了生命的不屈与坚韧,2017高考二卷语文作文,显示了生命的蓬勃与无惧。这既是孔子的执著无畏的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之所以几千年不倒的精神支柱。
2017年全国卷II高考作文立意分析 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6个古诗句选2个或者3个,自行立意,确定文体,自拟题目。
即便是在隐士之宗陶渊明身上这种精神依然可以看到。可是“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岂不与此矛盾?读过他的诗一定知道,2017高考语文作文全国二卷,他哪里是一个甘心归隐的人?隐士自己透露出“猛志逸四海”的壮志,却因为无法抗衡那“知其不可”的现实,而最终感到“有志不获骋”的孤独。
他们的生命都因为一种济世的情怀而获得永生。(本文关于出世和入世给出一种辩证的角度,进行了理性的思考,2017年甘肃省全国二卷高考作文,因而在考场上显得出众,这种深入的思考提升了文章品格。)
构思点睛
高考作文的写作既要有规范,又要有个性。面对选择并列信息类型的材料作文,如何审题,又如何做到规范又个性?总结如下策略:
1. 审题明确,结合所长。
面对这样的作文题目,考生一般是有话可说的,甚至每句都能引发联想,难以割舍。所以要在最短时间选择合适的主题非要从自身所长入手不可。按照最能体现自己深入思考价值、最能运用自己积累的独特素材这个标准迅速缩小范围,明确所选,集中思考,这样才能在考场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回全国卷II:根据古诗句自拟文 (适用地区:甘肃、青海、西藏、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内蒙古、陕西、重庆、海南)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2、露从今夜白。
2.思路清晰,递进分析。
一般的考场作文,思路清晰首先取决于作者是否审题明确而准确。片段例文一中的思路,仅仅出于单一的分析层面,素材内在逻辑无法纵深研发,而片段二却能提出“出世”与“入世”的辩证思考,之后在递进分析中体现作者的思想性,增加个性魅力。
3.哲思总结,深化主题。
文章能让人印象深刻,包含很多因素,文采、内容上的闪光之处最突出,2014年全国二卷高考作文。而内容上能引起读者共鸣,引发读者思考,一般是要一种哲思渗透其中。片段一最后没有能展现丰富的哲思内涵。但细观片段二,先对孔子和陶渊明的人生态度对比,然后巧妙地统一在一种责任感、济世情怀的主题上,散发出的哲思之光,既突出中心,又提升了文章的品味和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