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在七言绝句《暮江吟》中写道:“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是的,九月初三这个夜晚是多么可爱啊,草木树叶上的露珠像珍珠一样,天空升起的月亮,如同一张美丽的弯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可是对于大德高僧演音弘一来说,1942年10月13日也就是中国农历的九月初三,却是他生命中的最后的一天。
到泉州旅游的人,清源山是必游的景点之一。清源山有一座依山雕琢的老子巨像,两旁的石刻中,镌刻着老子的道德经全集,而在另一边则刻有“老子天下第一”、“紫气东来”。这里的“老子天下第一”,不仅寓意着这座老子石雕。
弘一大师涅槃
这一天,弘一大师圆寂于福建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的晚晴室。
晚睛室
早在当年的中秋过后弘一大师感染风寒病势渐重,他自觉这次过不了关,就亲自手书写了一个偈与诸友告别。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问余何适,廓尔亡言。花枝春满,天心月圆。”
去世的前一天,大师再书“悲欣交集”四字,这就是大师人生最后的绝笔。
大师最后的绝笔
弘一大师的过世,是中国文化界和佛教界的不可弥补的一大损失。
大师仙逝已经80周年过去了,今天让我们一起来重走大师走过的路、重吹大师曾经吹过的风,一起缅怀他伟大的人格和成就。
一、出家之前的成就:谁能想到,一个高僧,竟然曾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个开创者、中国第一个使用裸体模特绘画的领路人、是一个兼能中西的伟大的音乐家、一个强烈的爱国主义者?
1.出身津门巨富,从小学业优异,声名远播。
弘一大师本名李叔同,1880年10月23日出生于天津的一个官宦巨之家。他祖籍浙江平湖,爷爷移居到天津,开始经营盐业与银钱业,经过努力打拼,成为了天津一方巨富。
父亲叫李世珍(字筱楼),1844年(道光甲辰)中举,1865年53岁时中了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李世珍在晚清和李鸿章、 吴妆纶三人被称为清朝三大才子。后来李世珍辞官回家承继父业,经营盐业与银行业,成就更是超过了李叔同的爷爷,成为天津第一大盐商和少数的几个富豪之一。
李叔同在兄弟中排行第三,他从3岁就在身为侧室的母亲王氏的教导下读书;5岁时李叔同72岁高龄的父亲病逝。
小小的李叔同是家族中最受父亲宠爱的孩子
父亲病逝时,比李叔同大50岁的大哥文锦和文锦的儿子都已经去逝;家中由长李叔同12岁的二哥文熙主持家族事业。
从这时起,18岁的二哥文熙开始亲自教6岁的弟弟李叔同读书,最初读《百孝图》、《返性篇》、《格言联璧》等。
李叔同8岁时正式拜师常云庄先生,攻读《四书》、《孝经》、《毛诗》和《昭明文选》等,同时学习书法、金石等技艺。
昭明文选
13岁时李叔同开始读《尔雅》、《说文》,开始学习训诂学;这时他以魏书为主,兼攻历代各朝书法,书法的名气已经广闻于天津卫了。
弘一书法,以魏碑为根本,兼采各大家之长
到了15岁的时候,李叔同开始精读《左传》、《汉史精华录》等,并写下了老师都为之赞叹的“人生犹似西山日,富贵终如草上霜”的佳句。
1895年16岁的李叔同考入天津城西北的辅仁书院。
当时考作文,文章要一个字一个字书写在格子中。老师发下来的作文纸张,清源山风景作文250字,别的同学总是用不完,但李叔同每次都是纸短文长不够用。
怎么办呢?
于是李叔同每次作文时,就在一个方格中写上两个字交卷,很快就有了“李双行”的美称。
大叔所以要写这么多李叔同幼年时用功读书的事情,就是为了说明一个观点:
一个人一生的成就,其实大都是建立在青少年时良好的素质养成和坚实的学识基础上的。
一个人如果没有扎实的学问基础和良好的个素质行为作为开端,要想走得更远、达到更高的高度,是很难的。
弘一大师后来能够走得如此之高之远,与他青少年的扎实治学基础分不开
2.在天津的戏院里,翩跹公子李叔同收获了自己的初恋,这为他后来开创中国话剧事业,打开了一扇窗户。
李叔同的母亲王氏24岁守寡后,就喜欢上了看戏,美丽的清源山作文400字,看戏时就带上小小李叔同,这应该就是李叔同喜欢看戏的最初的原因。
横批“无相可得”,门的两边刻有“自净其心有若光风霁月,他山之石厥惟益友明师。”的对联,是弘一大师的亲笔手迹。舍利塔中安放着弘一法师的舍利子。
与京津的大多数世家子弟一样,长大后的李叔同就自己去戏院看戏了。对于京津的名流少爷们来说,看戏也是一种雅好。
不过李叔同看戏却是看着看着,就看出了“问题”,因为他对天津梨园里一个15岁的名伶杨翠喜产生了深深地喜爱。
名伶杨翠喜,李叔同纯真的初恋,又是伤心的初恋
认识了杨翠喜后,李叔同每天晚上都去天津“天仙园”戏院为杨翠喜捧场。散戏后,李叔同又一只手提着灯笼、另一手就牵着杨翠喜的软手,两人一直慢慢地走回杨家。
学识已很渊博、对戏曲深有研究的李叔同,这一段时间内用心地指导杨翠喜的唱腔和身段,教杨翠喜读书,这让杨翠喜的艺术修养快速地大大提高。
两人相爱了。
杨翠喜,其实就是李叔同青少年时人生中,那一场最美好的初恋。
李叔同与杨翟喜
可是,有情人未必就能终成眷属。
两个庭家巨大的社会地位差异,不可能让两人就这样一直交往下去。知道了情况的李家长辈非常愤怒,就安排了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让李叔同去了上海。
只是这一别,从此让有情人变成陌路人。
杨翠喜毕竟是风尘中人,她看惯了、也习惯了逢场做戏,所以她对李叔同的最初的纯真感情,很快就转移了。
改变杨翠喜命运的,首先是金钱和一个叫段芝贵的人。
段芝贵,安徽合肥人,曾任北洋陆军总长,北洋24位上将之一
时任“天津道”的段芝贵也喜欢听戏,但他更以会钻营投机出名。他用12000大洋“买下”了杨翠喜,把她送给了当时庆亲王奕劻的儿子、农工部尚书载振为妾。
由于朝中大臣的强烈弹骇、慈禧太后也很震怒,这位末代庆亲王载振自己也心虚了,他最终没有敢正式接纳杨翠喜,就又悄悄地把她还给了段芝贵。
末代庆亲王载振
你开头先写,清源山整体景色。再来就是缩小到了清源山的单体景点。你写的是游记,所以景色不要疏忽。过程你应该记得,先将老君岩的一些资料展现出来,然后是动作,接着,你就可以来写从木质步游道上去。
段芝贵自己虽然也是很喜欢杨翠喜,但在风口上他也不敢把杨翠喜收为已用,就又把她“卖”给了天津富商王益孙。
王益孙这下如获至宝,他很宠爱杨翠喜;但杨翠喜并不喜欢这个又老又无权的商人王益孙,很快她就离开了王家,重新投入北洋新贵段芝贵的怀抱。
人生有风险,站队要谨慎。
杨翠喜这个命运命运多桀的女子跟了段芝贵后,卖力地为袁世凯登基当皇帝倾情演出,一时成为了京津的红人。
但袁世凯一死,段芝贵独自潜逃,杨翠喜也最后不知所终了。
苦的却是李叔同。
初到上海时,李叔同曾给杨翠喜寄来了两首《菩萨蛮》词。
李叔同为杨翠喜写的词
但很快传来了杨翠喜成为庆亲王载振小妾的消息,李叔同的一片痴情,最终虚化为万种伤悲。
3. 奉母命结婚成家,娶了原配容俞儿,开始学习音乐、交友各界名流。
为了让李叔同走出与杨翠喜情感的低谷,1897年,母亲王氏让17岁的李叔同娶了茶商之女俞氏(俞容儿)为妻,另立了门户。
但是李叔同却并不爱这个大自己2负的妻子,那时杨翠喜还在他的心里。只是至孝的李叔同为了母亲,而娶了俞容儿。
李叔同的原配俞容儿
俞容儿从小受到过良好的教育,介绍清源山风景的作文350字,是个传统的贤妻良母,她努力地孝敬婆婆,抚育孩子,她希望自己的真诚能打动李叔同。
但是,她终究未能成功唤回李叔同的心。
俞氏是中国老式妇女的代表人物,李叔同出家4年后病逝
李叔同结婚后,二哥李文熙给他拨出一笔30万元的巨款,供李叔同家用。
也是这一年,李叔同参加了他一生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的科举考试。这位才名名震京津的李叔同,却在试卷中直批八股文误国,自然是名落孙山。
李叔同为什么要这样做呢?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找到答案了。
自己成家经济独立、又有了巨款后,李叔同买了一架当时非常昂贵而又时髦的钢琴,他认真地学习起音乐和作曲来。
这时候的李叔同兴趣广泛,就像有为的少年一样,还非常关心国家大事。
他对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主持的维新变法感到非常兴奋,四处为康、梁积极鼓吹,还用心地刻了一方“南海康君是吾师”的印章,盖在自己的书法和诗词作品上送人,以表示对戊戌变法的支持。
其实,李叔同根本就不认识康有为。
康有为
世事难料,光绪维新、“戊戌政变”很快失败、六君子殉难,康有为也飞快地逃亡海外。
而在天津,那些看着李叔同不顺眼的人,清源山夜景四百字作文,就一窝风地哄传李叔同是康有为同党,到最后朝廷也准备要抓捕李叔同了。
没有办法,李叔同于是只好带着母亲和妻、子,逃到了上海在法租界租了一套房子住了下来,以躲避麻烦。
李家当时在在上海也有钱庄,李叔同可以以少东家的身份任意支取费用,所以这时他出手相当阔绰,以名士和富家公子的身份,与沪上名流们交往密切。
意气风发的李叔同,与袁希濂、许幻园、蔡小香、张小楼结结拜了金兰,号称“天涯五友”,这个称号,可比现在所谓的什么京城四少要牛逼、有档次的多了。
天涯五友图
因为“天涯五友”个个都是学富五车的顶尖人物。
李叔同于1901年进入了南洋公学(现在的上海交大,由常州人盛宣怀创办),成了蔡元培的学生。
4.东渡日本,李叔同学业与爱情双丰收。
1905年,25岁的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攻读油画,同时学习音乐。当时中国赴日留学生大都是官派公费的,自费的学生很少。
李叔同就是自费留学日本的最早的那少数的几个人之一。
中为李叔同
很多人说,中国现代绘画大师中使用裸体模特的第一个人是徐悲鸿,清源山游记作文600字。错了。第一个使用人体模特、使用裸体女模特的人,是李叔同。
当时李叔同租住的日本房东家有一个女儿叫诚子,刚刚15岁,正是青春盛开的花季,一下子就撞进了李叔同的火热的心坎中。
李叔同于是就极力接近诚子,并请她为自己当裸体模特。
非常羞涩的诚子犹豫了一个星期,最后还是点头同意了,开始在李叔同的面前宽衣解带,展露出了自己那曼妙的身体……
李叔同的练习画《裸女》,后来被拍成了天价
两个年轻的心灵就在这种朝夕的赤裸相见中,相爱并走到了一起;李叔同1911年回国时,把诚子一起带回了中国上海。
这儿真美丽小学作文1 美丽的身影就像一片彩霞,时而红、时而黄,待到夜幕降临消失不见,仍旧储存在人们的心底等闲时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走进春天,走进美丽。走进清源山,我走进了春天的清源山。
据说当时日本房东对女儿与李叔同的事情非常不满意,但奈何生米已经煮成了熟饭,也只得对李叔同不情愿地叫了声“女婿”。
诚子从1906年开始到1918年李叔同出家,与李叔同一起生活了12年。
在日留学期间,李叔同与中国留日学生曾孝谷、欧阳予倩、谢杭白等人创办了中国的第一个剧社“春柳剧社”,他自己写剧本,并在剧中出演角色比如茶花女等角色。
李叔同出演话剧的剧照
他们排出了话剧《茶花女》(中国第一部话剧)、《黑奴吁天录》、《新蝶梦》等,每次上演都会取得极大的成功。
可以说,李叔同是中国话剧运动最早的创始人,成就卓著。
李叔同还是中国留学生中,清源山一日游作文,第一个学会并使用5线谱的。
清源山作文600字 篇1 清晨,我们踏着细碎的阳光,随着阵阵清风来到清源山,开始了我们的清源山之旅!走进清源山,一块写着“第一山”的石碑映入眼帘。爸爸向我们介绍:“这块大石碑是明代著名书法家—米芾所作。
在日本,李叔同还出人意料地加入了同盟会下的文学社团“南社”,当时的李叔同还是一个非常爱国的热血青年。
游清源山 早就听过清源山的大名。终于在今年国庆有幸到此一游。下车之后穿过180医院来到山脚。那是一条用石块铺成的小路,不宽但也足够两辆车并列通过,石缝间的青苔显示着岁月的痕迹。来到山下就看见清源山的峰顶。
翩跹公子李叔同
1911年李叔同从日本学成回国,他先后在天津、上海、浙江等地的学校里教授音乐与绘画、美育等课程。
1915年李叔同兼任南京高等师范学校音乐、图画教师时,他自己谱曲(南大第一任校长江谦作诩)创作了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
5.在出家前,李叔同做出了诸多开创性的创举,为中国的话剧、绘画和音乐,都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时的绘画教学中,第一个使用裸体人体模特儿教学,开了一个时代的先河。
李叔同把裸体模特引入了中国的美术课堂
在杭州,李叔同还与鲁迅同一时期都在浙江省立第一师范教书,两人成为了关系友好的同事。李叔同的学识与人品,让一向眼高于顶、看谁都不顺眼的鲁迅,竟然佩服到家。
有一个例子,1930年鲁迅见到了内山完造,清源山天湖作文,知道内山与李叔同交往密切,竟然要内山代自己向李叔同“求画、求书”,是不是被惊到了?
鲁迅先生
归国后的李叔同,在文化和艺术上的领域已经登峰造极。
大师林语堂曾坦言:“在我们同时代里,李叔同是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而我自己则是远不如他。”
二、李叔同为什么出家?一般来说有如下几个论述。与佛结缘,李叔同最终选择了出家,走向了精神自由的人生第三层次。
1.李叔同幼年时就受到了浓厚的佛教思想的熏染,与佛有缘。
据说李叔同降生之日,有一只喜鹊口衔松枝送至产房内王氏的床头边,大家都认为这是佛赐祥瑞。
李叔同出生时,有喜鹊衔着松枝放在他母亲王氏的枕边
后来,李叔同将这根松枝携带在身边,终生不离。
李叔同的父母都笃信佛教,他从小就跟着大娘郭氏(李世珍的大姨太、二哥文熙的母亲)学会了念诵《大悲咒》、《往生咒》。
大嫂(大哥文锦的夫人)也信佛,曾用心地教了李叔同背诵很多的佛经。
李叔同幼年学习的这些佛教思想,不知不觉中,已经在李叔同的心中扎下了根,并在他的成长过程中,一直在起着重要的影响。
1911年9月李叔同从日本回国后,就先后写作了诗词《早秋》、《悲秋》、《送别》等,这些作品中,就有着浓郁的佛家思想在里面。
这里我想要特别跟大家说说那首名扬天下的《送别》的创作故事。
在前文里我说过,李叔同在上海时的“天涯五好友”中,有位好朋友叫许幻园。
许幻园(左)与弘一大师(右)
游清源山二年级作文1 上周,我与施老师等许多同学以及许多家长一起去登泉州清源山,碰巧前一天我发烧了,但第二天,我还是坚持去了,因为这么好的机会,我总不能错过吧!于是我与大家乘车一起到了清源山下。
1915年这年的冬天,有一日大雪纷飞,黄埔江畔上一片雪白迷离而凄凉。满脸落寞而又不甘的许幻园,身着灰布青衫灰布布鞋,一把纸伞徒步来到了城南的李叔同家门外,喊出了李叔同一腔悲伤地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要走了,咱们后会有期。”
说完,许幻园连李叔同的家门也没进去,就挥泪而别。
李叔同看着昔日好友远去的背影慢慢地消失,地上好友的脚印也很快不见了,真像是贾宝玉最后雪中出家时所言,“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宝玉出家
就这样在漫天的雪花中,李叔同一站就站了一个多小时,他内心思绪成千,因为这个时候,李叔同也同样与好友一样经济破产,他不得不放下贵公子的面子,在上海的一家学校里教书经维持生计。
内心深爱着李叔同的诚子多次呼唤着李叔同,可是李叔同仿佛什么都没有听见。
不知道多久之后,李叔同才返身回到屋内,他让诚子小姐弹琴,自己含泪挥毫写下了这首后来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著名的歌曲:“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到泉州旅游的人,清源山是必游的景点之一。清源山有一座依山雕琢的老子巨像,两旁的石刻中,镌刻着老子的道德经全集,而在另一边则刻有“老子天下第一”、“紫气东来”。这里的“老子天下第一”,不仅寓意着这座老子石雕。
《送别》一经传出,立即红遍整个华人世界
2.母亲王氏的葬礼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应该是李叔同出家的最根本原因。
李叔同5岁丧父,与24岁的寡母相依为命,所以他对母亲至孝。所以他容不得别人对他母亲的任何不敬。
但是极不和谐的一幕却在李叔同的母亲王氏的葬礼上出现了。
1905年,李叔同将母亲灵柩从上海一路送回天津。可是要进家门的时候,李叔同的叔父却坐在大门口拦住了他和棺木:&34;
这些平时的长辈都是他的”所谓亲人“,现在竟然这样无情!这世间,何谓亲人?何谓亲情?
这让李叔同悲愤至极。李叔同彻底地发怒了。
如果你有逸兴作客文化古城---泉州;如果你想在“十八胜景”、“三十六岩洞”里穿梭;如果你还不知何为“老子天下第一”;如果你要了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及有关“闽海蓬莱第一山”的秘闻,建议你到清源山旅游!如果说你不能亲自前往。
终于李家人妥协了,让王氏从正门进入李家,并风光地出了殡。
在葬礼上,李叔同大反常态,他既不披麻戴孝,也没有泣泪悲痛,他反倒搬来一架钢琴,优雅地弹起乐曲,悠悠地唱起歌来......
古有庄子鼓动盆而歌
李叔同的儿子李瑞后来回忆父亲时说:“祖母葬礼上出现的问题,应该就是导致父亲最后决定出家的那最后一根稻草。”
3.看破世事心生慈悲剃度出家,人生进入第三境界。
所谓第三境界?
丰子凯说:“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
前为弘一大师,站立者为大师的学生丰子凯
1916年,李叔同的好友夏丏尊推荐他看了一本日本的断食的书,说是可以治病。当时李叔同身体不是太好,看了这本书后,从此李叔同就痴迷断食。
夏丏尊
中国的佛家有断食之说,道教有辟谷之术。
对此李叔同深以为然,并产生了践行的想法。
立即就干,李叔同选中了杭州的虎跑寺作为断食和清修的地方,在虎跑寺的实验结果,李叔同相当地满意。
当然,这里也成为了他后来出家的地方。
虎跑寺
杭州的虎跑寺,为什么会叫虎跑寺呢?
虎跑寺本来是个没有名字的小庙,据说唐朝的819年,有个和尚寰中(百丈怀海大师的弟子)打算在这个山色青青的小庙住下来修行。
可没有想到,离西湖只有几里地这座山中,竟然干旱到水都没有得喝。寰中和尚没办法,于是卷起铺盖准备第二天走人。
清源山是泉州十八景之一,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远远望去,像一片绿色的海洋。来到山脚下,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座高耸入云的大山。开始爬山了,弯弯曲曲的山路上,到处青葱翠绿、鸟语花香,美极了!走着走着。
这事也真是奇怪,当天晚上有人在梦里对他说,和尚你别急着走,我已经派了两只老虎过来,明天它们俩会给你搞个井出来。
没想到第二天一大早,果然来了两只老虎,它们飞快地用爪子刨地。从早到晚,泉水终于喷涌而出。
寰中和尚有了水,自然就不必再去其它地方,这个寺庙也就才改成了虎跑寺。
李叔同很喜欢这个故事,也喜欢虎跑寺。
杭州虎跑寺
在经历了好友和自己的家道中落,母亲葬礼受辱,加上自己与原配俞容儿关系不佳,以及自己身体健康变差等等不如意后,李叔同已经堪破了红尘。
1918年,李叔同在虎跑寺拜了悟大师为师父出家,法名演音,号弘一。从此世间没有了李叔同,而多了一个大师演音弘一。
三、一个不一样的和尚,出家人不忘记抗日,严于律已,终成一代大师。
1.出家人的家与国:和尚也要爱国。
出家后的弘一大师虽然远离了天津原配妻子儿女和上海的日本夫人子女不问世事,但他也并非只是研究和宣扬佛法,他仍然关心国家大事。
弘一法师与日本妻子诚子及孩子们的剧照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不断侵略,弘一大师早已经忧心如焚,他多次呼吁举国抗战。
面对日本全面侵华,1937年底认识他的僧众居士,都劝他先避难保命,但他却置性命安全于不顾,执意公开进行集众演讲,还带领信众一起诵读《行愿品》护佑国运。
弘一大师左)和他的学生刘质平教授(右)
1939年5月日军攻陷了福建厦门,一位仰慕弘一法师的日军将领特地前来拜访他,弘一大师却只用中文简单回应。
小日本鬼子感觉遭受了羞辱,威胁弘一大师要他使用日语与自己交流。
但弘一大师毫不畏惧,只是淡淡地回应:出家人不在乎生死荣辱,不管这个国家如何贫困,我依然深深爱之,绝不会在危难之时弃之而去,即便最终殉国也在所不惜。
弘一法师冒着被日本人暗杀的危险,在炮火中开坛讲经,游清源山作文。
他还凛然写下了“殉教”两字横幅,以明其志,这个横幅左侧的题记这样写道:“为护佛门而舍身命,大义所在,何可辞耶?”
晋江县佛教徒战时救护队
在抗战最激烈的时候,弘一法师甚至组织僧众创办了“晋江县佛教徒战时救护队”,这支由僧人组成的救死扶伤队,将战时的救护工作开展得轰轰烈烈。
周总理写给弘一大师的字幅
2.大师最终养成,弘一法师终成一代有道高僧。
李叔同出家后,发愿弘扬律学(律宗)。因为已经成为弘一法师的李叔同认为,佛教诸八大宗派中,律宗最重修持。
对于律宗的律法,弘一大师身体力行,持戒非常地严格。
他每天只吃早、午二顿饭,过午即不食。他的衣最多不过三件,春夏秋冬都是这样。在他死后遗留下来的一件百衲衣,上面有224个布丁,都是大师自己亲手缝补的。
出家后的弘一大师经常往来江南江苏、浙江、福建、上海、青岛等地的寺庙讲学、交流,他著成《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多篇被视为佛教经典的著作,并创办了“南山律学院”。
李叔同深受佛教僧众和人家居士们的爱戴,佛门大家尊他为律宗十一代世祖。
律宗十一代世祖弘一法师
马一浮曾挽诗云:“苦行头陀重,遗风艺苑思。自知心是佛,常以戒为师。”
1942年10月13日,一代大师演音弘一圆寂于泉州晚晴室,享年62岁。
弘一法师的遗体此后在承天寺进行火化,荼毗后获得舍利子一千八百粒,舍利六百块,分两处建成舍利塔,一处在泉州清源山弥陀岩,一处在落发处杭州虎跑定慧寺。
弘一大师的舍利塔
结束语:弘一大师是一个有道德的人,是一个有追求的人。虽然历来在他的身上也有争议,但我认为瑕不掩瑜。大师为中国文化所做出的巨大的贡献,将让他永留史册。